探索昆曲之美及其表演的应用性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xiong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曲历时六百年,它的美深深吸引着人类,这背后是多少大家诗性的文学想象与深邃哲理思索結合的完美。本文将从探索昆曲之美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昆曲之表演,进而提出昆曲表演对话剧表演的借鉴及思考。
  关键词:昆曲;美;表演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于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之所以流传至今,甚至走向世界成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它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探索昆曲艺术之美
  (一)词藻格律,尽显文学之美
  昆曲的文学底蕴是十分深厚的,它的内容是由许多曲牌连串而成,而这些曲牌都是一首首诗,这些诗出自于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文学大家之手,这不仅是戏剧作品,也是文学作品的经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段唱词是《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从文字上就能感受到昆曲的意蕴之美,用对比的手法显示出美丽的春光与少女的青春是何其相似,而无人欣赏的春光又好比是少女身处闺中无法排遣青春一样,充分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了昆曲的抒情、意境之美。文人的创作特征是以“自现才情”为目的,无意取悦大众;“十年磨一剑”,作品力求成为经典;讲求规范、格律;精神内涵丰富。因此,昆曲的案头剧本情真意切,字词雅丽浓艳而不失底蕴,文学价值极高。
  (二)笛声唱腔,尽显旋律之美
  笛子作为昆曲伴奏音乐的主奏乐器,在与昆曲相生相伴的漫长过程中,其美学品格的形成受到昆曲艺术的影响,也深深促进了昆曲艺术对美的追求。昆笛的伴奏帮助昆曲演员塑造角色和演绎唱腔,引导观众进入规定情境。昆曲竹笛气息强弱的应用、技巧表现都是以演员为中心,与演员的表演、动作有机融为一体,可以提升昆曲的艺术表现力,烘托演员的情感。
  (三)手眼身法步,尽显舞蹈之美
  昆曲是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手的运用方式特别的繁杂。从手指起,经过手腕、手肘、臂膀、肩胛都有各种动作,加上水袖的运用更为丰富。昆曲身段艺术的高度在于它不满足于身段程式的简单套用,注重为每一个典型人物找到适用于它特定情境下的、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肢体动作语言,要求演员去演绎典型人物,从类型化走向个性化。
  二、浅谈昆曲艺术之表演
  (一)动静结合
  戏曲讲究一板一眼,在舞台上的任何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极具程式化,然而正是在这步步局限中,演员的表演又凸显出一种松弛。昆曲中的动、静结合,一是指在表演行进、过渡的时候,手势动作大都暗中使“巧劲”;而在角色亮相、或戏曲演出到需要停顿的时候便“明着使劲”。二是指,演员要“静思",要将曲目理解透彻,参透剧本所表达的情感,再配合表演动作的“身动”,才能演好一出戏一个角色。因此,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必须要求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细腻的眼神与表情
  演员想要在戏台上塑造一个具有“灵魂”的丰满角色,细腻的眼神与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戏曲舞台上充满了写意性和象征性,很多场景与景物都是虚拟的,因此表演者必须透过自己的眼神来传递信息给观众。通过表情与眼神的合理配合,可以更好、更细致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情。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来讲,演员表演入不入戏,比起看肢体身段动作,更要注重她脸上的表演和眼睛里的情感。
  三、昆曲表演对话剧表演的借鉴与思考
  (一)练好基本功
  俗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基本上是自小在戏班训练基本功,亦或是梨园世家耳濡目染,“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吊嗓子等各项基本功从小苦练,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对而言,话剧演员没有严格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话剧表演的基本功不需要刻苦训练。从表演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基本功的训练对角色的塑造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声音太小、台词不过关、肢体僵硬、表演尴尬,观众是肯定入不了戏的,那么演员的表演毫无观赏性可言;从有一定造诣的演员来说,基本功就相当于每日的必备食粮,训练基本功成为一种习惯,是进入人物状态的预热。
  (二)深刻体验人物
  昆曲艺术家张继青成功塑造了杜丽娘的典型形象,为后人所喜爱,她师从昆曲传字辈姚传芗,得其真传。而后又通过她自己坚持不懈的钻研、刻苦练功、悉心揣摩人物内心,才塑造出了一出出精彩的剧目,一个个极具灵魂的人物。在学习表演昆曲的过程中,她逐渐领会到了传统表演艺术的精妙之处,从而掌握了一方面展现出精湛的舞台表演技艺,运用声音、身段等固有手段给予观众技艺的享受,另一方面又深入体验人物内心,在塑造人物独特外貌的同时,更着力于人物心灵的塑造。因此,深刻体验人物,是塑造演绎角色、走进人物内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注重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
  戏剧与戏曲都为综合艺术,昆曲中唱腔、身段、舞美、器乐、园林建筑等各种姊妹艺术融会贯通,通过音乐表达人物情绪、通过舞蹈揭示角色内心行动,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江南柔美。对于笔者本阶段的小品创作及毕业大戏,有极大的启发和收获,要善于利用演员的特长,促进其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融合,丰富小品与话剧的表演形式,通过戏曲、音乐、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更好地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的魅力,增强观赏性。
  四、结语
  通过对中国戏曲艺术通论的学习,笔者涉及了许多从前未曾深入了解的知识,笔者的立足点在于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舞台上的实践能力。本文在词藻格律、笛声唱腔、手眼身法步三个方面探索了昆曲之美,在昆曲的表演上作出了分析,并希望能够对话剧表演有所借鉴和思考,为笔者未来的学习夯实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姝,贾志刚.昆曲表演艺术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2]田志平.人物体验:戏曲演技的精髓所在—张继青表演艺术研究心得之一[J].戏曲艺术,2012,33(01):21-28.
  [3]罗松.王芳—追寻表演艺术的真境界[J].中国戏剧,2019(10):23-26.
  [4]郑锦燕.昆曲与明清江南文人生活[D].苏州:苏州大学,2010.
  [5]康迪.昆曲《牡丹亭·惊梦》表演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个人简介:彭洋洋<1997.11>,女,湖南株洲人,汉,新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戏剧表演与创作方向,研究生,830049。
  (新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830049)
其他文献
摘要:“南戏之祖”《琵琶记》能成为传世经典,离不开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作者高明“为文人立心”,试图通过张扬忠孝君臣的道德伦理来教化众人,以纠正日趋沦落的世俗风气。在宣传封建道德的同时,又“借忠孝立意”“以矛盾立本”,揭示了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批判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荒谬。  关键词:《琵琶记》;忠孝;封建伦理;矛盾  《琵琶记》是由高明(即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期刊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从茫茫雪原到鱼米之乡,从辽阔北都到柔情南国,跨越千山,走过万水,心中激荡着伟人的那句话“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从1949年至2020年,71年伟大征程,71年风风雨雨,71年光辉岁月,无数青年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向上,为中华之富强而发奋图强!  每时每刻,我都能感悟到一种雄浑和深沉,在心中升起的一团烈火中,我体会一种祝福和真诚,我时常会问,祖国,您是什么,您就是
期刊
这本书的一字一句都在写着平凡的生活,不是喜剧,也无关风月,只不过是能让人透过每一具皮囊去看看人的灵魂罢了。  --题记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要么读书,要么旅行,人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嘈杂又转瞬即逝的时空中,也许只有读书和旅行才能让人们找寻到契合自己的一片净土。韩寒评价《皮囊》这本书写道:“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皮囊》这本书不是很厚,但是每一篇的
期刊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即总体性理论,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论述了关于总体性问题,换句话说,强调总体性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条主线。这里,我们以卢卡奇和柯尔施为代表,从他们的总体性理论中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及其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总体性理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与个人之间是关联总体;将总体性思想贯彻到实践当
期刊
时常想起父亲喝酒的点点滴滴。  一向“不怕死”的父亲,硬是把医生告戒的“少喝酒”解释为“可以喝一点”;于是,父亲“谨遵医嘱”,从开始的少量喝、变成了开始喝。但最终,意志坚定的父亲还是戒酒了,放弃了嗜好,选择了责任。  (一)  父亲爱酒,是众所周知的事。远亲近邻来家里做客,没有比送酒更好的伴手礼。  两位小姑都嫁得不远,农闲时节都会回娘家看看。但毫无例外的,都会带上一壶白酒作为礼信,进门总是先递出
期刊
摘要: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它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与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与现代双重的文化功能,将卷草纹应用于漆画创作中不仅能显示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也为现代漆画的创新性增添新的内容。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它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与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与现代双重的文化功能,将卷草纹应用于漆画创作中不仅能显示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也为现代艺术的创新性增添新的内容。  中国的卷草纹是由忍冬纹变化而来,其
期刊
摘要:梁元帝萧绎在文学上丰富了“文”的内涵,同时注重文学中“质”。他在齐梁华丽奢靡的文风下进行了深刻反思,完成了对时代文风的超越,这是萧绎坚守儒家诗教的结果,其著作《金楼子》等均体现了其对儒家思想的崇尚,因此,萧绎文学观呈现文质并重的特点。萧绎的文学观既做到了超越时代文风,又做到了回归儒家诗教,形成具有儒家中和美学观的文学思想。这种中和美是他崇尚儒家人文精神与其文学底蕴的体现。  关键词:萧绎;文
期刊
摘要:《狼图腾》英文译本自发行以来在海外多次获奖,西方主流媒体频繁报道,深受国外读者的喜爱,可见《狼图腾》英文译本在海外的读者接受情况与译介效果较好。本论文以《狼图腾》葛浩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亚马逊网站星级评定分数、各等级占比、书评数量及内容,旨在科学客观地考察《狼图腾》英文译本的海外译介效果。本研究认为,《狼图腾》葛浩文译本的读者评价高,翻译质量好,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关键
期刊
摘要:情感消费时代,怀旧影视作品迎合着大众的消费需求,表现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代情绪。怀旧影视作品中呈现出平民化叙事的倾向,用平民化叙事讲述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通过共情机制引起受众更多的心理认同,唤起观众对于故去时代的集体记忆。  关键词:情感消费 怀旧影片 平民化叙事 情感认同  一 情感消费与怀旧电影  近些年来,在媒介消费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占比也逐渐扩大。比如借助于粉丝对于偶像崇拜、喜欢
期刊
摘要:民歌是我国地方文化的写照与传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样还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的表達与向往。微纪录片的真实性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果能够将微纪录片与民歌传播保护相结合,能够让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因此,本文针对微纪录片在民歌传播保护中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纪录片;民歌;传播保护  1. 微纪录片的特征  微纪录片是对纪录片的凝练,最常时间不超过30分钟,是以人为核心,对其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