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偏见与推己及人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以为,只要秉持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达到人际问的充分沟通、相互理解。
  但实际上,受选择性知觉、不注意视盲的影响,即便面对同一事实情境,各人也会“盲人摸象”地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感受;更何况,现实中的人们常常面对的是有差异的情境,得到的信息原本就互不相同,此时仍主观地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试图以己度人,可能就会在不经意中掉入自以为是的认知陷阱,这种现象在决策学中被称为共识偏见。
  社会心理学中有所谓焦点效应(spotlighleffect,意味着人们往往把自己视为一切的中心,并直觉地高估他人对我们的注意度)以及相关联的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人们总能敏锐地察觉自己的情绪,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导致人们的自我认知与实际存有很大的偏差。一个处处指责他人的人,可能首先需要反躬自省、反求诸己,例如,一个组织中多阿谀奉承之辈,往往是因为领导好之,而迎合者能得到好处;公司中缺乏人才,常常是因为领导雅量不够,不会用人、容人、培养人才所致;下属缺少创意,通常是因为领导听不进或根本听不得不同意见。
  受共识偏见影响,简单地采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做法,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帮助人更好地了解他人。尽管人们努力地设身处地,试图推想他人的真实,但实际所得不过是其想象中的他人而已。人们在介绍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况时,受共识偏见的作用,往往会在无意间以为别人也熟悉,结果将信息简化,令那些实际上并不熟悉情况的人听得云里雾里。如不少企业由熟悉产品的专家写出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行文简单、专业,使得普通顾客即使反复阅读,也还是看不太明白;类似地,还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专家学者无法向一般听众说清自己的研究领域。为什么?因为有了知识,结果反而阻碍了相互交流,妨碍了信息的恰当传递与共享。
  由于存在着以上这种受各自所知影响而产生的有碍沟通的“知识诅咒”现象,面对盲人摸象的情形,若“盲人们”互不信任,则分歧争论将很难消除。人们在获取信息后,很难再装作从来就不知情,从而变得很难与信息缺乏者进行有效沟通,甚至还容易自以为是地觉得他人是“白痴”,其实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一些成功人士总在年轻时觉得年长者老朽无能、保守而不思进取而在自己变得年老时,又觉得年轻人不够沉稳、冒失。
  在群体中,个体往往较为关心大家都知道的那部分信息,即共享信息,而不太愿意利用各自掌握的那部分非共享信息。因此,若群体成员事先没有掌握全部信息,要通过群体讨论来达成共享是困难的。这种共享信息悖论在有关多产品的比较选择中存在,人们倾向于比较它们拥有的共同属性的信息,而忽视不具可比性的差异信息。
  共识偏见会使换位思考的结果事与愿违。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觉得自己更了解情况,例如,领导者会认为自己比下属更聪明,而下级员工则会认为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据调查,美国有80%的员工认为自己比老板更聪明。因此,知人信人异常困难,甚至连孔子对此也深有感受。《吕氏春秋》载: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日: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日:“不可。向者煤炱人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日:“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季羡林先生曾说:“真理是愈辩愈糊涂。……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所以,人们为了真正弄清事实真相,更需要坦诚相见,学习不加预设的观察倾听,防止以一种先入为主来攻讦另一种先入为主,在相互交流时,应该多关注和倾听他人的观点,而非企图说服他人甚至试图借批评指责他人以证明自己的英明,这样才不会引致相互猜疑的逆反与防卫心理,最终在无意中反而强化了初始的偏见,使其与交流的初衷越来越远。
  当年胡适在写给白薇的信中有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试图用自己的观察来解释一切,去推断他人的动机,往往容易忽视自己不注意视盲之外的信息,因而更可能与真相、真理失之交臂。从此角度看,无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都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就是人际沟通的最大障碍。真正有助于了解真相、理解他人的做法是,先对他人保持一份静默、一份敬意、一份宽容,而不是无意中由自己代替他人做判断与选择,将自己的偏好强加于人,还口口声声地声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他文献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作为《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核心成员,公司以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专业领先的竞争优势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赢得了社会最广泛客户的信赖,始终占据国内保险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中国人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肩负中国寿险业探索者和开拓者的重任,走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
期刊
2009年3月20日,奇瑞汽车公司召开管理层年度会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对奇瑞的国际化进程做了总结,并强调说:“2009年是奇瑞全面国际化的第二年,但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主流汽车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奇瑞的国际化道路需要在原有策略的基础上做出调整。”  2001年,奇瑞汽车首次涉足国际市场,共10辆“风云”出口到叙利亚;2008年,奇瑞汽车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近14万辆的销售量,并连续
期刊
今年七月,ANTAL国际(安拓国际)根据12000多名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回答得出的《ANTAL全球雇佣调查第九期》数据显示,超过77%的中国企业,在2011年夏季对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有招聘需求,而下一季度,这一需求上升至90%!同时,今年年初发布的《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19个行业的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8.5%,其中,员工主动离职的比例高达93.2%。  面对“主动流
期刊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在一次会议上反思道:中国企业家缺少“stay hungry,stay f001ish”精神。  众所周知,“stay hungry,stay foolish”是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所奉圭臬。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誉为那个年代年轻一代“圣经”的Thewhole Earth Catalog,出版了其停刊号,封底文字唯有斯语。  时下的中国,正处于创新焦虑症中。中国
期刊
2012年应该不是世界末日,因此,关于工作和生活,我们还是需要继续想象和展望。《转变:未来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变化及应对策略》(The Shift:The Future of Work如Already Here),给关心未来的人们提供了一份思考。  本书作者,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琳达·格拉顿认为,在科技、全球化、人口和寿命、社会、能源这五大力量的影响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如果不加干预,任其自由
期刊
社会化媒体并不新鲜。我们回到了人类最习以为常的一种传播方式—口口相传。人的交流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大众传媒已经“统治”人们的信息获取和认知活动几百年,而今的社会化媒体是利用Web 2.0的技术实现了“回归”。  当然,这种回归不是彻底的回归,不是回到典型的口口相传那个时代—那是一个极其受限于地域(可能就是在一个村子里)的时代,而现在我们极大地突破了地域限制。但是,社会化媒体和古代的口口相传在内核却是
期刊
4I关注社会化媒体情景下如何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消费者具有了哪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可以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各类社交网络也渐渐承载了越来越丰富的用途,线上的小游戏、测试、聊天等娱乐活动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可以利用排队、乘车等时间排解生活压力。人们的生活逐渐碎片化,思维方式业已多任务化,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这种特征,营销人士必须懂得如何有
期刊
彼得 ·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营销的目的就是要增加需求。为此,就要深入地了解顾客, 以便产品和服务具有适用性, 并由自身产生销售。”随着商业的发展,营销实践、营销理念、营销模式等经历了诸多变革,大师的箴言也令人常读常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玩味。增加需求是目的,而达成目的的指导和方法却可以有不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营销理论的集大成者,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新作《营
期刊
在面向公众的渠道里,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时代已经张扬而至。  《哈佛商业评论》旗下的分析服务(HBR analytic services)在2010年发布了一份报告——The New Conversation: Taking Social Media from Talk to Action。报告显示,企业和组织对社会化媒体的重视程度偏低。  在这份报告中,社会化媒体被界定为SNS
期刊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企业运营的商业生态。在社会化媒体技术研发和应用上,中国不比国外差,但是运营理念上,中国业界还须要跟国外好好学习。    三大特性改变消费行为  社会化媒体改变人的行为,一是信息获取,一是消费行为。目前,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阶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即将发生。  在信息获取方面,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消费者从被动的接受或者拒绝(如广告时间就换台),转变为自主选择信息,首先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