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从2000年开始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2004年发展等级由10分调整为20分,2006年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15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2007年全国卷Ⅰ又打破了话题作文“传统”,以图画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些变化都为考生在思维、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
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才能独创新意,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呢?
一、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
受写作训练导向和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实际写作中,面对同一个文题或材料,大家的构思立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1998年的高考,一些安徽的考生就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在一本30份的试卷中,竟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称高考前夕父母双亡,让阅卷教师目瞪口呆。苏轼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想写出“不随人后”、富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2005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写联想或感悟,大部分考生都是用人的个性与两个图形进行比照,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对“稳定、规范”与“新颖、多变”两种个性进行辩证的比较,最后点到要如何取长补短等等,让人觉得是一个套路,千人一面,没有一点新意。而一篇题为《惑》的文章比较独特,作者把周长比作信仰,把面积看成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长,然后阐述二者的消长关系。这样的构思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怎能会不得高分呢?
二、选用事例要敢用新材料
写文章是离不开选用事例的,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几年如一日就是那么几个事例,这些熟例你用我用大家用,人人都用,缺乏灵气和个性。因而选用事例除了追求恰当、典型以外,还必须力求新颖。
事例新,应该表现为事件新、感受新、体验新等方面,是阅读者的听力、目力所不及的,为此,每一个考生首先必须热爱生活,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去关注社会生活,留心国内外热点,“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为写作建立素材库,只有这样,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其次是思维不可僵化,要避免恋旧趋熟的思维惰性,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的一些读物,在用例方面充分显出你的与众不同,从而张扬你的写作个性。比如“非典”是2003年春季的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当时几乎天天在谈,但在作文中能恰当选用的却很少。在一次以“门和墙”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这样写:“墙虽然可以隔离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可以打开心灵的门,去理解、去安慰、去支持。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然会冲破一切阻碍,降服SARS病魔,建立一道胜利之门。”用设喻的方式,把最新事例恰当地跟话题联系起来,给教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语言表达要鲜活独特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语言是最鲜活,最富有自我个性色彩的,但是中学生的写作用语长期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加之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因而造成了语言的贫乏、干瘪的通病。同样的意思,平铺直叙、直白寡淡的语言读来味同嚼蜡,而鲜活独特的语言能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一位学生谈到考试造成压力时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材上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和‘业余钻研’,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书如山……”这段文字所涉及的现象,其他学生也都知道,但这个学生却能摹仿楚辞,使语言妙趣横生。
语言的鲜活独特有个性,本质上就是语言运用的独创性,因而鲜活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词必己出”,“务去陈言”。张晓风的散文《春之怀古》开头这样写: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噗嗤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凘凘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他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初春时节冰雪融化的现象给写活了,也写绝了。山头的冰雪开始融化,会断裂会破碎,如果直接写,就显得平直,也不具美感,而打成比方“笑成花面”,就把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充分表现出来,很有动感,而且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文章标题要做到引人注目
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好题一半文”,可惜拟题训练没有得到学生们足够的重视,不肯花时间去拟一个贴切、生动、形象的标题,许多学生直接用话题作标题,放弃了展示个性才华的机会。一般说来,高考阅卷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2007年河南首次实行网上阅卷,批卷速度更加快,教师目力也更易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若能为文章拟一个好的标题,既可增添题目本身的“含金量”,又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2007年全国卷Ⅰ作文,就出现了不少赏心悦目的好题目,如《切忌心太软》、《莫为溺爱遮望眼》、《逆境就是脚下的西瓜皮》、《给过度的爱加把锁》、《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爱是怎样炼成的》、《都是溺爱惹的祸》等,这些题目或引用流行歌词,或化用诗文警句,或设喻,或比拟,都非常精当、醒目,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有个性色彩的题目阅卷老师怎么会不“注目”呢?怎么会不偏爱呢?
作文呼唤个性,唯有浓烈的自我个性,才能使文章有风格、有特色。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个体的个性,踩着他人的脚印走不行,踩着自己以前的脚印走也不行,发散思维、标新立异才能展示你鲜明的个性色彩。
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才能独创新意,展现出文章的个性色彩呢?
一、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
受写作训练导向和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实际写作中,面对同一个文题或材料,大家的构思立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1998年的高考,一些安徽的考生就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在一本30份的试卷中,竟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称高考前夕父母双亡,让阅卷教师目瞪口呆。苏轼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想写出“不随人后”、富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2005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写联想或感悟,大部分考生都是用人的个性与两个图形进行比照,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对“稳定、规范”与“新颖、多变”两种个性进行辩证的比较,最后点到要如何取长补短等等,让人觉得是一个套路,千人一面,没有一点新意。而一篇题为《惑》的文章比较独特,作者把周长比作信仰,把面积看成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增长,然后阐述二者的消长关系。这样的构思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怎能会不得高分呢?
二、选用事例要敢用新材料
写文章是离不开选用事例的,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几年如一日就是那么几个事例,这些熟例你用我用大家用,人人都用,缺乏灵气和个性。因而选用事例除了追求恰当、典型以外,还必须力求新颖。
事例新,应该表现为事件新、感受新、体验新等方面,是阅读者的听力、目力所不及的,为此,每一个考生首先必须热爱生活,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去关注社会生活,留心国内外热点,“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为写作建立素材库,只有这样,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其次是思维不可僵化,要避免恋旧趋熟的思维惰性,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的一些读物,在用例方面充分显出你的与众不同,从而张扬你的写作个性。比如“非典”是2003年春季的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当时几乎天天在谈,但在作文中能恰当选用的却很少。在一次以“门和墙”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这样写:“墙虽然可以隔离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可以打开心灵的门,去理解、去安慰、去支持。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然会冲破一切阻碍,降服SARS病魔,建立一道胜利之门。”用设喻的方式,把最新事例恰当地跟话题联系起来,给教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语言表达要鲜活独特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语言是最鲜活,最富有自我个性色彩的,但是中学生的写作用语长期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加之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因而造成了语言的贫乏、干瘪的通病。同样的意思,平铺直叙、直白寡淡的语言读来味同嚼蜡,而鲜活独特的语言能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一位学生谈到考试造成压力时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材上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和‘业余钻研’,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书如山……”这段文字所涉及的现象,其他学生也都知道,但这个学生却能摹仿楚辞,使语言妙趣横生。
语言的鲜活独特有个性,本质上就是语言运用的独创性,因而鲜活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词必己出”,“务去陈言”。张晓风的散文《春之怀古》开头这样写: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噗嗤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凘凘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他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初春时节冰雪融化的现象给写活了,也写绝了。山头的冰雪开始融化,会断裂会破碎,如果直接写,就显得平直,也不具美感,而打成比方“笑成花面”,就把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充分表现出来,很有动感,而且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文章标题要做到引人注目
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好题一半文”,可惜拟题训练没有得到学生们足够的重视,不肯花时间去拟一个贴切、生动、形象的标题,许多学生直接用话题作标题,放弃了展示个性才华的机会。一般说来,高考阅卷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2007年河南首次实行网上阅卷,批卷速度更加快,教师目力也更易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若能为文章拟一个好的标题,既可增添题目本身的“含金量”,又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2007年全国卷Ⅰ作文,就出现了不少赏心悦目的好题目,如《切忌心太软》、《莫为溺爱遮望眼》、《逆境就是脚下的西瓜皮》、《给过度的爱加把锁》、《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爱是怎样炼成的》、《都是溺爱惹的祸》等,这些题目或引用流行歌词,或化用诗文警句,或设喻,或比拟,都非常精当、醒目,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有个性色彩的题目阅卷老师怎么会不“注目”呢?怎么会不偏爱呢?
作文呼唤个性,唯有浓烈的自我个性,才能使文章有风格、有特色。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写作个体的个性,踩着他人的脚印走不行,踩着自己以前的脚印走也不行,发散思维、标新立异才能展示你鲜明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