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是宜宾市的龙头产业,经过多年的开发,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体验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乡村文化建设完全可以与发展乡村文化融合,取得优异成果。本文在阐释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和产业融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宜宾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宜宾市;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融合
引言:
四川省宜宾市处于岷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山地和水环境较多,可利用土地较少,发展传统产业的收益不高,但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来对市区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成就斐然,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市的经济指标明显增长且势头良好,理所应当的要对乡村旅游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深入探索发展方向,利用产业融合的新思路,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一、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概念
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俗为游客提供休闲服务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从服务形式上看,它重视体验性,注重游客对乡村生活的参与,其次,从服务内容上看,乡村旅游利用的主要资源就是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山水景观等物质资源以及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重视乡村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最后,从服务对象上看,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城市居民,他们承受了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后,在闲暇时间希望能够远离城市的繁忙喧嚣,体验乡村的宁静,舒缓压力,市民们对乡村旅游的旺盛需求,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推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上,而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的旅游资源把乡村经济进一步与市场经济进行融合,成为了提升乡村经济指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新路径[1]。
2.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指的是在乡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独特的生产方式影响下,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物质方面包含农耕生产文化,田园景观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精神层面则包含着民风民俗、节日传统等。中国的乡村文化还肩负着保留文化底蕴,保存历史文化传统的职责,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乡村因为变化节奏慢,受外部影响小的特征,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3.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上个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现象,理论界认为,在技术进步,管制放松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原有的不同产业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的边界融合消失,最终会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完成产业融合的进程。在国内,学术界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后,提出了许多将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理论,对乡村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振兴乡村经济是有帮助作用的[2]。
二、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宜宾市的地形显露出三江环绕、三山相映的特点,山水相融的地形产生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从数量上来看、质量上来看还是内容的丰富度来看都非常突出,拥有4A1级景区18个,3A级景区32个。并且兼顾自然风光旅游和人文体验旅游,既有僰人山巨石阵等自然风光景区,又有横江古镇等文化旅游景点,内容丰富多样。
2.旅游资源已经历过一定开发,得到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在宜宾全市的努力下,宜宾市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乡村旅游,成绩突出,宜宾市七分山,两分水,一分地,方便开发的大片平地少,难以开发的山地多,地形复杂的山地间,诞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乡村。这些乡村历史悠久,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具有巨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宜宾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中,乡村旅游不但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力,还在发展的进程中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乡村环境,使宜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响应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旅游业发展势头太猛,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宜宾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对旅游资源的运用在四川全省中并不突出,接待的旅客人次在全省只占5%左右,究其原因,首先是在过去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偏重于提升规模,对旅游景点景区的内涵特别是文化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导致景区景点建设质量只达到了全国的一般水平,没有突出的本地特点,不能足够的吸引各地游客的目光,其次是旅游产业建设偏向于粗放,缺少整体计划性,造成了旅游业服务人员能力不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的现象,此外,对产业融合的认识不足,对在旅游业中体现文化内涵理解不到位,造成乡村文化建设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三、对宜宾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采用多媒体宣传策略,提升宜宾知名度
在当代的新经济形式中,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起到了让其他各产业快速发展的催化作用。一方面,媒体在发展,信息流通方式在革命,之前简单的纸面媒体或电视广播媒体正在被互联网媒体迅速取代,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的革命性进步,媒体本身的传播速度也达到了巅峰,表现在对旅游业的影响上,提升了许多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比如,热播综艺《向往的生活》前往全国各地景色优美的乡村地区取景,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后,全国各地前往乡村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这股热潮甚至影响到了宜宾市,安石村、永江村和大屋村大雁岭景区的农家乐管理者表示,许多游客都向他们表示,自己是收看了综艺节目后有了前往宜宾旅游的打算,如果这些节目从一开始就在宜宾市取景,毫无疑问会使前往宜宾的游客更多,这充分证明了媒体宣传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认真进行发展规划,实现旅游服务专业化
在过去侧重于规模和速度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有许多专业化建设没有跟上,造成宜宾的乡村旅游停留在国内的一般水平,没有突出特点[3]。比如,许多村民看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潮,急于将手上的闲置民宅变现,便急切的将房屋交给托管公司进行管理,自己做甩手掌柜,而远道而来的托管管理者们不了解当地情况又急于得利,照搬其他旅游胜地的模式进行建设迎合城市游客,结果摈弃了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样的现象,造成了宜宾本地的乡村与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乡村看上去“千村一面”没有特色,不利于在消费者中间进行宣传,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将旅游景点的管理从业人员组织起来,集思广益,认真规划景区景点的发展方向,自然风光景点就应当减少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让游客能安静的欣赏自然风景,展现文化传统的历史人文景区则应该思考如何在服务中展现本地风貌,切忌用工业化流水线上的商品迎合游客。只要规划时思路能像这样更深一步,很多服务不专业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三)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不得不承认,当今很多身处乡村的文化宝藏,其实在等待着城市中的游客体验和挖掘,乡村居民与山水景观相处时间长,在习以为常中忘了去欣赏其价值,游客参观交流后才“出了圈”;很多民俗活动,被游客参观学习后,才发现了背后的历史渊源。比如,宜宾周边许多村镇地下埋藏着古生物化石,珙县石碑乡就曾经出土了恐龙化石,然而由于村民们对科考价值认识不足,地方对化石保护工作不到位,化石未经科考研究就被直接卖走获利,流落异国他乡,宜宾白白失去了珍贵的旅游资源,化石的流失也成为了学界永远的痛。
要想利用好宜宾本地独有的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是最根本的基础,对于各项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要积极的鼓励民众参与,使他们得以传承,对于人文历史的材料比如建筑和资料,要认真的整理记录,不使他们损坏失散,对于自然地质的珍贵宝藏,要主动的邀请专家考察研究,组织旅游管理者学习其价值。文化资源只能被一时埋藏,價值迟早会被发现,一定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积极地推进保护行动。
四、结束语
发展乡村旅游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推进的重要路径,而能否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能否使各个旅游景点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吸引游客,在旅游业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乡村的文化内涵,关系着乡村振兴稳不稳,关系着乡村旅游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够长远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其目的也是为了能看到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第一城,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逯小龙.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生态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v.3;No.73(01):49-50.
[2] 肖枢.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C]// 2020世界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论坛. 2020.
[3] 姚璇. 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
作者简介:
王玉霞(1970.4- ),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硕士,教授,从事旅游经济等问题研究
关键词:宜宾市;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产业融合
引言:
四川省宜宾市处于岷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山地和水环境较多,可利用土地较少,发展传统产业的收益不高,但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来对市区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成就斐然,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市的经济指标明显增长且势头良好,理所应当的要对乡村旅游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深入探索发展方向,利用产业融合的新思路,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一、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概念
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俗为游客提供休闲服务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从服务形式上看,它重视体验性,注重游客对乡村生活的参与,其次,从服务内容上看,乡村旅游利用的主要资源就是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山水景观等物质资源以及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重视乡村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最后,从服务对象上看,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城市居民,他们承受了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后,在闲暇时间希望能够远离城市的繁忙喧嚣,体验乡村的宁静,舒缓压力,市民们对乡村旅游的旺盛需求,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推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上,而发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的旅游资源把乡村经济进一步与市场经济进行融合,成为了提升乡村经济指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新路径[1]。
2.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指的是在乡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独特的生产方式影响下,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物质方面包含农耕生产文化,田园景观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精神层面则包含着民风民俗、节日传统等。中国的乡村文化还肩负着保留文化底蕴,保存历史文化传统的职责,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乡村因为变化节奏慢,受外部影响小的特征,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3.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上个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现象,理论界认为,在技术进步,管制放松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原有的不同产业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的边界融合消失,最终会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完成产业融合的进程。在国内,学术界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后,提出了许多将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理论,对乡村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振兴乡村经济是有帮助作用的[2]。
二、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宜宾市的地形显露出三江环绕、三山相映的特点,山水相融的地形产生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从数量上来看、质量上来看还是内容的丰富度来看都非常突出,拥有4A1级景区18个,3A级景区32个。并且兼顾自然风光旅游和人文体验旅游,既有僰人山巨石阵等自然风光景区,又有横江古镇等文化旅游景点,内容丰富多样。
2.旅游资源已经历过一定开发,得到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在宜宾全市的努力下,宜宾市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乡村旅游,成绩突出,宜宾市七分山,两分水,一分地,方便开发的大片平地少,难以开发的山地多,地形复杂的山地间,诞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乡村。这些乡村历史悠久,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具有巨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宜宾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中,乡村旅游不但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力,还在发展的进程中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乡村环境,使宜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响应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脱贫攻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旅游业发展势头太猛,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宜宾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对旅游资源的运用在四川全省中并不突出,接待的旅客人次在全省只占5%左右,究其原因,首先是在过去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偏重于提升规模,对旅游景点景区的内涵特别是文化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导致景区景点建设质量只达到了全国的一般水平,没有突出的本地特点,不能足够的吸引各地游客的目光,其次是旅游产业建设偏向于粗放,缺少整体计划性,造成了旅游业服务人员能力不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的现象,此外,对产业融合的认识不足,对在旅游业中体现文化内涵理解不到位,造成乡村文化建设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三、对宜宾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采用多媒体宣传策略,提升宜宾知名度
在当代的新经济形式中,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起到了让其他各产业快速发展的催化作用。一方面,媒体在发展,信息流通方式在革命,之前简单的纸面媒体或电视广播媒体正在被互联网媒体迅速取代,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的革命性进步,媒体本身的传播速度也达到了巅峰,表现在对旅游业的影响上,提升了许多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比如,热播综艺《向往的生活》前往全国各地景色优美的乡村地区取景,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后,全国各地前往乡村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这股热潮甚至影响到了宜宾市,安石村、永江村和大屋村大雁岭景区的农家乐管理者表示,许多游客都向他们表示,自己是收看了综艺节目后有了前往宜宾旅游的打算,如果这些节目从一开始就在宜宾市取景,毫无疑问会使前往宜宾的游客更多,这充分证明了媒体宣传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认真进行发展规划,实现旅游服务专业化
在过去侧重于规模和速度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有许多专业化建设没有跟上,造成宜宾的乡村旅游停留在国内的一般水平,没有突出特点[3]。比如,许多村民看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潮,急于将手上的闲置民宅变现,便急切的将房屋交给托管公司进行管理,自己做甩手掌柜,而远道而来的托管管理者们不了解当地情况又急于得利,照搬其他旅游胜地的模式进行建设迎合城市游客,结果摈弃了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样的现象,造成了宜宾本地的乡村与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乡村看上去“千村一面”没有特色,不利于在消费者中间进行宣传,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将旅游景点的管理从业人员组织起来,集思广益,认真规划景区景点的发展方向,自然风光景点就应当减少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让游客能安静的欣赏自然风景,展现文化传统的历史人文景区则应该思考如何在服务中展现本地风貌,切忌用工业化流水线上的商品迎合游客。只要规划时思路能像这样更深一步,很多服务不专业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三)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不得不承认,当今很多身处乡村的文化宝藏,其实在等待着城市中的游客体验和挖掘,乡村居民与山水景观相处时间长,在习以为常中忘了去欣赏其价值,游客参观交流后才“出了圈”;很多民俗活动,被游客参观学习后,才发现了背后的历史渊源。比如,宜宾周边许多村镇地下埋藏着古生物化石,珙县石碑乡就曾经出土了恐龙化石,然而由于村民们对科考价值认识不足,地方对化石保护工作不到位,化石未经科考研究就被直接卖走获利,流落异国他乡,宜宾白白失去了珍贵的旅游资源,化石的流失也成为了学界永远的痛。
要想利用好宜宾本地独有的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是最根本的基础,对于各项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要积极的鼓励民众参与,使他们得以传承,对于人文历史的材料比如建筑和资料,要认真的整理记录,不使他们损坏失散,对于自然地质的珍贵宝藏,要主动的邀请专家考察研究,组织旅游管理者学习其价值。文化资源只能被一时埋藏,價值迟早会被发现,一定要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积极地推进保护行动。
四、结束语
发展乡村旅游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推进的重要路径,而能否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能否使各个旅游景点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吸引游客,在旅游业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乡村的文化内涵,关系着乡村振兴稳不稳,关系着乡村旅游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够长远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其目的也是为了能看到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第一城,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宜宾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逯小龙.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民族体育生态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v.3;No.73(01):49-50.
[2] 肖枢.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C]// 2020世界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论坛. 2020.
[3] 姚璇. 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
作者简介:
王玉霞(1970.4- ),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硕士,教授,从事旅游经济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