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延伸,信息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后备军,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目前,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刚刚起步,但是它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和对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与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交替期,规划职业生涯之路,不仅有助于减少职业选择偏差,缩短职业适应期,而且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人力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意义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追根溯源,职业生涯规划的雏形开始于美国学者帕金斯2O世纪初提出的职业指导,并且经过近百年的發展,职业指导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指导的主要方式是指导为主或者单纯的指导。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由指导转向了辅导,强调被指导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核心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3.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重眼前,轻长远,各高校缺乏长期的规划。由于我国高校固有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只对大四的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辅导的课程,认为只有即将要毕业的学生才有必要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够重视对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灌输。结果很多大学生到快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严重的滞后,学生就错过了“主动准备”的黄金时期,这种临阵磨枪式的指导只能让学生在表面上下功夫,忽略了对自己内在底蕴的重视与培养,也忽略了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生涯设计的培养。
学生多,专业人员少,学生缺乏专业个性化的指导。我国的职业规划由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者多是学校中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教人文课的教师等,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各高校在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多是泛泛的讲解,并没有足够的专职人员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就业目标、自身条件来进行分类辅导。这就致使学生在听过千篇一律的课程以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仍然感到很盲目。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他们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规划还为时过早,误认为职业规划是以后走向社会自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这种规划意识淡薄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工作缺乏稳定性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设定,是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的设定是在继专业选择后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抉择。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相当关键,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明确的目标。
自我认识不足,职业准备不到位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础。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向的现状不容乐观。当前出现的很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由于职业准备不到位造成的。职业准备是包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职业准备不到位在大学生中最明显的问题是缺乏实践能力。当前学生一般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准备不到位,成为职业规划的一大突出问题。某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毫不留情的指出:“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极其低。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1.转变意识薄弱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高校不仅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工作。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优势与劣势、能力与爱,确定自己的目标,真正认识自己,选择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根握自己的职业定位,成为直接联系职业生涯规划下一步的纽带和桥梁,做到知己知彼:认识和评价自我、认识外界,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奠定良性的循环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情商意识,时刻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如果不能合理的的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难免出现偏差。 2.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改革
1996年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各高校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2008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的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走自己理想的职业人生。合理安排科课程,除了本专科课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深度和系统的社会道德教育、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使专业课程与社会结构相匹配。就低年级而言,必须要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含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就业指导要与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相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确定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年级要从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所需的基本素养开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职业所需的素质和修养。高年级可辅导相关的求职技巧、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和社交礼仪,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授课形式,把选修课改为必修课,积极倡导大学生就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3.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活动多样化、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来担当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做好对教师素质、职业的培训。要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培养。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题,在各种办学资源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素质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高校必须付诸行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也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适当增加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这比以前传统的单一模式更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保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借鉴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
就目前高校传统的不负责任的就业指导而言,已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所以高校要善于借鉴外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果,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再结合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找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模式或者创造属于国内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模式,符合当代发展的潮流,而不是照搬照抄,毫无实际可言。把别人好的东西加以修改完善,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高校应该借鉴西方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来解决当前国内教育的现状,从而扩展自己的服务面,建立完善的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制,促进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扬长避短,开创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吕世军.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9).
[2] 谭音.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年(9).
[3] 肖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年(47) .
[4] 金锡标、张瑶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华章.2014年(01).
【关键词】 人力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意义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追根溯源,职业生涯规划的雏形开始于美国学者帕金斯2O世纪初提出的职业指导,并且经过近百年的發展,职业指导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指导的主要方式是指导为主或者单纯的指导。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由指导转向了辅导,强调被指导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核心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3.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重眼前,轻长远,各高校缺乏长期的规划。由于我国高校固有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只对大四的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辅导的课程,认为只有即将要毕业的学生才有必要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够重视对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灌输。结果很多大学生到快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严重的滞后,学生就错过了“主动准备”的黄金时期,这种临阵磨枪式的指导只能让学生在表面上下功夫,忽略了对自己内在底蕴的重视与培养,也忽略了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生涯设计的培养。
学生多,专业人员少,学生缺乏专业个性化的指导。我国的职业规划由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者多是学校中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教人文课的教师等,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各高校在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多是泛泛的讲解,并没有足够的专职人员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就业目标、自身条件来进行分类辅导。这就致使学生在听过千篇一律的课程以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仍然感到很盲目。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他们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规划还为时过早,误认为职业规划是以后走向社会自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这种规划意识淡薄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工作缺乏稳定性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设定,是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的设定是在继专业选择后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抉择。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相当关键,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明确的目标。
自我认识不足,职业准备不到位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础。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向的现状不容乐观。当前出现的很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由于职业准备不到位造成的。职业准备是包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职业准备不到位在大学生中最明显的问题是缺乏实践能力。当前学生一般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准备不到位,成为职业规划的一大突出问题。某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毫不留情的指出:“当代大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极其低。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1.转变意识薄弱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高校不仅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工作。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优势与劣势、能力与爱,确定自己的目标,真正认识自己,选择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根握自己的职业定位,成为直接联系职业生涯规划下一步的纽带和桥梁,做到知己知彼:认识和评价自我、认识外界,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奠定良性的循环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情商意识,时刻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如果不能合理的的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难免出现偏差。 2.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改革
1996年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各高校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2008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的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走自己理想的职业人生。合理安排科课程,除了本专科课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深度和系统的社会道德教育、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使专业课程与社会结构相匹配。就低年级而言,必须要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含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就业指导要与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相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确定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年级要从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所需的基本素养开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职业所需的素质和修养。高年级可辅导相关的求职技巧、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和社交礼仪,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授课形式,把选修课改为必修课,积极倡导大学生就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3.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活动多样化、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来担当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做好对教师素质、职业的培训。要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培养。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题,在各种办学资源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素质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高校必须付诸行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也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适当增加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这比以前传统的单一模式更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保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借鉴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
就目前高校传统的不负责任的就业指导而言,已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所以高校要善于借鉴外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果,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再结合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找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模式或者创造属于国内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模式,符合当代发展的潮流,而不是照搬照抄,毫无实际可言。把别人好的东西加以修改完善,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高校应该借鉴西方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来解决当前国内教育的现状,从而扩展自己的服务面,建立完善的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制,促进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扬长避短,开创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吕世军.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9).
[2] 谭音.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年(9).
[3] 肖琳.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年(47) .
[4] 金锡标、张瑶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华章.2014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