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百色市农村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百色市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81-03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1-2]。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对土壤环境和地表水的污染不容忽视。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百色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1.1农药污染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虫情发展迅速,虫体的抗药性也增强,导致农药的使用量加大。目前百色市农作物亩施农药1kg左右,使用的农药以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为主,农药附着率只有20%—30%,70%—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药残留会通过地表径流注入沟渠河流,造成水体的污染,并间接影响以人为主体的整个食物链,最终对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1.2化肥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当前百色市大宗农作物亩施纯氮量达12—16kg,纯磷3—4kg,而肥料利用率只有35%左右,其余大部分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富营养化相当严重。2011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93968.07t,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了维持农田生产力,农民会更加增施化肥,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2]。
1.3水产养殖污染
湖泊、水库和池塘的过量水产养殖,大量剩余饵料、药物及水产排泄物等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
1.4 农膜污染
2011年百色市地膜使用量约为592t,残膜率达68%。由于现阶段使用的地膜大多属于难分解的普通地膜,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地膜碎片在土壤中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土壤水分的流动,当土壤中含废农膜过多时,会降低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土壤含水量,造成土壤板结。残膜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并且农膜中所含的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5焚烧秸秆污染
1.6农村生活性污染、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不可降解或难于降解的农业废弃物长年积累,造成污染的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
根据百色市污染普查调查数据,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到1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农村废弃物的收集才刚刚起步,农民的认识和公众环境意识没有觉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生的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滞后性使有关技术性措施难以落实,给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带来了难度。
2百色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2.1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业环保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一些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与资源破坏问题的严重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各级政府和广大干群只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忽视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现象还十分突出,片面追求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期效益,以牺牲农业环境、破坏农业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增长。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乱堆、乱倒、乱扔等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资源破坏。
2.2管理职能有待理顺
目前还没有出台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全国性专门法律法规,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也没有完全明确,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体制不顺,加上农业环境污染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3机构不健全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的工作,而各县(区)农业部门在这方面没机构、没人员、没经费,由于没有固定的农业环保工作人员,全市农业环保工作严重滞后。
2.4农业环境保护经费不足
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有财政投入作为保障。目前百色市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很多工作任务难以落实,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制约。
3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3.1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面,除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外,还要通过对各种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及时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适时用药,减少用药次数。推广先进喷雾技术,推广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改进农药剂型,开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全面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减少农药残留。
3.2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化肥,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产品的品质。 3.3有效控制城镇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排放
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
3.4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构建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用农作物秸秆和猪、鸡、牛粪生产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沼液肥田增产,在清洁空气的同时还减少了农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浪费现象。形成农业生态环保、良性循环发展格局。特别是桂西五县,秸秆处理方式仍主要以丢弃和田间焚烧为主,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必须加大力度引导农民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处理秸秆,促进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3.5提高农膜的回收率
积极向农民宣传残留地膜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使农民都能够认识到危害,自觉地回收地膜。要给予农民相应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对回收废旧地膜更有积极性。要有相对完善的地膜回收体系,让农民回收的废旧地膜有人收购,而且通过废旧地膜的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开发应用优质农膜。农膜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与树脂性能、农膜厚度以及是否加入抗氧化剂等老化助剂有关。推广可降解农膜。农膜降解产物不会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二次污染,不会影响农产品品质;降解膜的诱导期要适宜,诱导期结束后降解膜的降解彻底性要好,埋土部分的光解膜接受阳光照射后能继续降解;价格合理,才有利于农膜的推广。
3.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营养元素植物带控制生态工程、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
3.7制定法规,加大宣传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特别是广大农民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科学喷洒农药等,尽量减少由于农事活动的不科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中残余污染物的增加。建立健全面源污染的检测、研究机制,为更有效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皓,刘淑梅,方鸿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导报,2000,(6):32-34.
[2] 崔海英.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57-359.
[3] 段玉杰,肖尚斌,黎国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3):19-21.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81-03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1-2]。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对土壤环境和地表水的污染不容忽视。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百色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1.1农药污染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虫情发展迅速,虫体的抗药性也增强,导致农药的使用量加大。目前百色市农作物亩施农药1kg左右,使用的农药以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为主,农药附着率只有20%—30%,70%—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药残留会通过地表径流注入沟渠河流,造成水体的污染,并间接影响以人为主体的整个食物链,最终对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1.2化肥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当前百色市大宗农作物亩施纯氮量达12—16kg,纯磷3—4kg,而肥料利用率只有35%左右,其余大部分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富营养化相当严重。2011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93968.07t,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了维持农田生产力,农民会更加增施化肥,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2]。
1.3水产养殖污染
湖泊、水库和池塘的过量水产养殖,大量剩余饵料、药物及水产排泄物等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
1.4 农膜污染
2011年百色市地膜使用量约为592t,残膜率达68%。由于现阶段使用的地膜大多属于难分解的普通地膜,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地膜碎片在土壤中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土壤水分的流动,当土壤中含废农膜过多时,会降低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土壤含水量,造成土壤板结。残膜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并且农膜中所含的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5焚烧秸秆污染
1.6农村生活性污染、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以及不可降解或难于降解的农业废弃物长年积累,造成污染的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
根据百色市污染普查调查数据,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到1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农村废弃物的收集才刚刚起步,农民的认识和公众环境意识没有觉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生的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滞后性使有关技术性措施难以落实,给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带来了难度。
2百色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2.1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业环保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一些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与资源破坏问题的严重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各级政府和广大干群只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忽视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现象还十分突出,片面追求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期效益,以牺牲农业环境、破坏农业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增长。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乱堆、乱倒、乱扔等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资源破坏。
2.2管理职能有待理顺
目前还没有出台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全国性专门法律法规,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也没有完全明确,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体制不顺,加上农业环境污染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3机构不健全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的工作,而各县(区)农业部门在这方面没机构、没人员、没经费,由于没有固定的农业环保工作人员,全市农业环保工作严重滞后。
2.4农业环境保护经费不足
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有财政投入作为保障。目前百色市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很多工作任务难以落实,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制约。
3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3.1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方面,除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外,还要通过对各种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及时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适时用药,减少用药次数。推广先进喷雾技术,推广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改进农药剂型,开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全面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减少农药残留。
3.2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化肥,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产品的品质。 3.3有效控制城镇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排放
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
3.4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构建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用农作物秸秆和猪、鸡、牛粪生产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沼液肥田增产,在清洁空气的同时还减少了农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浪费现象。形成农业生态环保、良性循环发展格局。特别是桂西五县,秸秆处理方式仍主要以丢弃和田间焚烧为主,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必须加大力度引导农民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处理秸秆,促进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3.5提高农膜的回收率
积极向农民宣传残留地膜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使农民都能够认识到危害,自觉地回收地膜。要给予农民相应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对回收废旧地膜更有积极性。要有相对完善的地膜回收体系,让农民回收的废旧地膜有人收购,而且通过废旧地膜的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开发应用优质农膜。农膜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与树脂性能、农膜厚度以及是否加入抗氧化剂等老化助剂有关。推广可降解农膜。农膜降解产物不会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二次污染,不会影响农产品品质;降解膜的诱导期要适宜,诱导期结束后降解膜的降解彻底性要好,埋土部分的光解膜接受阳光照射后能继续降解;价格合理,才有利于农膜的推广。
3.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营养元素植物带控制生态工程、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
3.7制定法规,加大宣传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特别是广大农民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科学喷洒农药等,尽量减少由于农事活动的不科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中残余污染物的增加。建立健全面源污染的检测、研究机制,为更有效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皓,刘淑梅,方鸿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导报,2000,(6):32-34.
[2] 崔海英.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57-359.
[3] 段玉杰,肖尚斌,黎国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