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年县第二中学 河北 永年 057150)
【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经历了数次革命的信息技术让我们步入了一个数字化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全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不论学生将来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使用好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逐步探索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精心组织教学,做好课后指导与教学反思这一整套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对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教师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有很多人认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只是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教学生学会一些计算机操作,学会一些常用软件的应用,将来能让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及格就行。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该学科与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最直接的如数学;对学生的将来发展更为重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就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1.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普遍不太重视,教师应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放在首位,努力做到充分热爱、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高中信息技术的最基本前提,学生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尊重是相互的,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会像你一样微笑,课前,我们不妨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根据温度的变化,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并多喝开水,少吃辛辣食物,并与学生聊聊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些事情,生活上关心学生。发现学生思想上有困惑,生活上遇到难题、麻烦时,主动给予帮助,及时为他们解惑、解困。比如在学生生病而班主任又暂时不在时,我会主动带学生去医务室或医院就诊,或安排可靠的学生陪患病的同学去看病。对学生的关心体贴,会进一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并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情。
“细微处见精神”,时时、处处想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对学生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挖苦,始终能做到以生为本,就一定赢得班上同学的拥戴,师生间也就自然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友爱关系,这也是最好的师生学习关系。
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易于沟通。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完成学习任务。
2.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竞赛和正确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如在讲文件及其类型时,让学生将“D:\Teacher\文件练习”文件夹下的所有文本文件,移动到“D:\Student\文件练习”文件夹下,看谁做得方法简单,看谁做得快。相邻的同学之间比,小组之间比。并对做得较好同学或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
2.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操作在其中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因为知识掌握了,不一定会操做;会操做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求每名学生要积极动手、亲自操作,不能眼高手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如采用教师演示——任务驱动——学生操作;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简单测试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学过电子表格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班级课程表、班级坐次表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大力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的对所学知识和内容、操作方法作出猜想,并以此为基础去探索新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知识的迁移规律,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用Photoshop加工图像时,图层的概念学生非常陌生,不易接受时,我们通过演示,让学生试着加工几幅简单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当之后讲到用Flash制作动画中,涉及到层的概念时,让学生利用Photoshop中图层的功能,大胆尝试Flash中层的运用,进行创新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会了表格信息加工,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老师处理一些成绩汇总、数据统计、图表处理等信息;学习了文本信息加工,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教师排版和打印一些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掌握地更牢,使知识运用得更灵活,进而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充分准备教学
3.1 准备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去年正在使用的系统或工具,今年可能就被淘汰了;今年还没有出现的软件或技术,明年可能就有了。这一点与高中阶段其他学科不同。针对这些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就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前进行充分准备,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例如:用Word加工文本信息,Word就有Word2000、Word2003、Word2007等不同版本,教师就需要了解其变化,并且还要适应其变化。在授课前准备好加工素材,拓宽知识层面,准备好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让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内容的不断更新,避免见到不同电脑不同的版本时不知所措。 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侧重点。对于纯理论部分,重在教、分析、讨论,如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和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等,教师要安排好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点、需要的教具、需要的实例、与学生互动的内容等,另外还要考虑如信息的概念、当前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等补充内容;对于需要实践操作的部分,重在指导、运用。 3.2 准备教学环境。 在教室上课时,教师应提前至少5分钟到教室,一是便于和学生沟通,二是能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在机房上课时,一是要提前开窗通风,让学生有一个好的上机环境;二是要提前开机,既能提前发现有问题的电脑并维护,又避免大多数学生同时开机造成电压不稳,既为学生节省了时间,又维持了良好秩序;三是要给学生演示的内容提前先演示,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四是要学生练习的问题要提前在学生机上操作一遍,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4. 精心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尝试、实践与总结,我逐步探索出“采用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与竞争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4.1 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源动力。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性,学生才能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自己在哪个位置,该去哪里。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信息集成时,播放视频《草鞋广告》,问学生该创意广告都有那些媒体元素?学生回答完之后,好象没什么事,容易放松走神。此时如果给学生一些多媒体元素,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个主题,将这些元素想象怎样集成在一起,此时,学生都会集中精力,积极动脑,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更认真地去听、然后去设计,大胆创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并层层设疑,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自学或听讲。通过设置一系列典型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轻而易举地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知识。
4.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一点信息技术学科显得优为重要。在高中阶段,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均离不开实践操作。如果不让学生动手操作,不让学生去实践,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只有动手操作,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实践创新。比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时,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教师讲解或者教师演示这个层面上,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可能解决现实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文本和表格加工问题,就不可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不断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学生学习Word时,可让学生利用Word设计一个海报,要求:有主体,有文字、图像、图形,艺术字,表格等多媒体元素;学习电子表格时,让学生设计一个座次表,要求走道和讲台要明显。设计完成后,学生要相互交流并评价,教师要及时检查并指导。最后选出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女生的动手能力略差于男生,因此,在检查指导时要加大对女生的检查力度。教师要根据学该学科实践较强的特点安排好教学内容,如该节课要让学生实践些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实践题目,另外还要注意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通过一节课的实践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等。
4.3 通过分组合作与竞争,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小组是班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合理分组,整个班集体就会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我将所教各班学生按好、中、差进行搭配分组,根据机房的布局,学生上机位置固定,将六个人分成一组,原则上一学期内不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让学生互帮互学。如在学习文本信息加工时,相同的知识点,有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而有的同学需要练习多次才能学会,这时小组内六个人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讨论,这对于基础差或接受知识慢的学生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小组学生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比一个人学习要好。因为小组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相互帮助,而且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快速进步、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一般提出一些问题或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公平竞争,看那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加工,表格信息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信息的集成等均可成为竞争的题材。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集成教学中,以规划我校网站为题,让每个组设计一套方案,包括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评估测试全部过程,展示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胜组。把竞争带入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不服输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 做好课后指导与教学反思
5.1 做好课后指导。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少,给学生做好课后指导是必要的。每节下课时,都要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如查些资料,构思一些作品的设计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要明确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
5.2 做好教学反思。 下课后,教师要通过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认真批阅,发现其中的问题作好记录,到下次上课做到及时反馈,发现比较好的方法,要展示给大家共同分享。根据当节教学情况,写好教学反思,成功的地方以后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的一些尝试,目的是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精心组织教学,做好课后指导与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探究,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希望能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和交流。
【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经历了数次革命的信息技术让我们步入了一个数字化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全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不论学生将来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使用好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逐步探索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精心组织教学,做好课后指导与教学反思这一整套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对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教师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有很多人认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只是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教学生学会一些计算机操作,学会一些常用软件的应用,将来能让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及格就行。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该学科与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最直接的如数学;对学生的将来发展更为重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就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
1.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普遍不太重视,教师应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放在首位,努力做到充分热爱、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高中信息技术的最基本前提,学生只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尊重是相互的,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也会像你一样微笑,课前,我们不妨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根据温度的变化,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并多喝开水,少吃辛辣食物,并与学生聊聊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些事情,生活上关心学生。发现学生思想上有困惑,生活上遇到难题、麻烦时,主动给予帮助,及时为他们解惑、解困。比如在学生生病而班主任又暂时不在时,我会主动带学生去医务室或医院就诊,或安排可靠的学生陪患病的同学去看病。对学生的关心体贴,会进一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并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情。
“细微处见精神”,时时、处处想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对学生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挖苦,始终能做到以生为本,就一定赢得班上同学的拥戴,师生间也就自然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友爱关系,这也是最好的师生学习关系。
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易于沟通。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完成学习任务。
2.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竞赛和正确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如在讲文件及其类型时,让学生将“D:\Teacher\文件练习”文件夹下的所有文本文件,移动到“D:\Student\文件练习”文件夹下,看谁做得方法简单,看谁做得快。相邻的同学之间比,小组之间比。并对做得较好同学或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
2.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操作在其中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因为知识掌握了,不一定会操做;会操做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求每名学生要积极动手、亲自操作,不能眼高手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如采用教师演示——任务驱动——学生操作;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简单测试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学过电子表格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班级课程表、班级坐次表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大力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的对所学知识和内容、操作方法作出猜想,并以此为基础去探索新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知识的迁移规律,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用Photoshop加工图像时,图层的概念学生非常陌生,不易接受时,我们通过演示,让学生试着加工几幅简单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当之后讲到用Flash制作动画中,涉及到层的概念时,让学生利用Photoshop中图层的功能,大胆尝试Flash中层的运用,进行创新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会了表格信息加工,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老师处理一些成绩汇总、数据统计、图表处理等信息;学习了文本信息加工,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教师排版和打印一些班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掌握地更牢,使知识运用得更灵活,进而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充分准备教学
3.1 准备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去年正在使用的系统或工具,今年可能就被淘汰了;今年还没有出现的软件或技术,明年可能就有了。这一点与高中阶段其他学科不同。针对这些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就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前进行充分准备,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例如:用Word加工文本信息,Word就有Word2000、Word2003、Word2007等不同版本,教师就需要了解其变化,并且还要适应其变化。在授课前准备好加工素材,拓宽知识层面,准备好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让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内容的不断更新,避免见到不同电脑不同的版本时不知所措。 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侧重点。对于纯理论部分,重在教、分析、讨论,如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和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等,教师要安排好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点、需要的教具、需要的实例、与学生互动的内容等,另外还要考虑如信息的概念、当前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等补充内容;对于需要实践操作的部分,重在指导、运用。 3.2 准备教学环境。 在教室上课时,教师应提前至少5分钟到教室,一是便于和学生沟通,二是能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在机房上课时,一是要提前开窗通风,让学生有一个好的上机环境;二是要提前开机,既能提前发现有问题的电脑并维护,又避免大多数学生同时开机造成电压不稳,既为学生节省了时间,又维持了良好秩序;三是要给学生演示的内容提前先演示,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四是要学生练习的问题要提前在学生机上操作一遍,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4. 精心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尝试、实践与总结,我逐步探索出“采用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与竞争等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4.1 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源动力。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性,学生才能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自己在哪个位置,该去哪里。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信息集成时,播放视频《草鞋广告》,问学生该创意广告都有那些媒体元素?学生回答完之后,好象没什么事,容易放松走神。此时如果给学生一些多媒体元素,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个主题,将这些元素想象怎样集成在一起,此时,学生都会集中精力,积极动脑,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更认真地去听、然后去设计,大胆创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并层层设疑,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自学或听讲。通过设置一系列典型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轻而易举地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知识。
4.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一点信息技术学科显得优为重要。在高中阶段,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均离不开实践操作。如果不让学生动手操作,不让学生去实践,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只有动手操作,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实践创新。比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时,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教师讲解或者教师演示这个层面上,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可能解决现实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文本和表格加工问题,就不可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不断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学生学习Word时,可让学生利用Word设计一个海报,要求:有主体,有文字、图像、图形,艺术字,表格等多媒体元素;学习电子表格时,让学生设计一个座次表,要求走道和讲台要明显。设计完成后,学生要相互交流并评价,教师要及时检查并指导。最后选出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女生的动手能力略差于男生,因此,在检查指导时要加大对女生的检查力度。教师要根据学该学科实践较强的特点安排好教学内容,如该节课要让学生实践些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实践题目,另外还要注意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通过一节课的实践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等。
4.3 通过分组合作与竞争,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小组是班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合理分组,整个班集体就会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我将所教各班学生按好、中、差进行搭配分组,根据机房的布局,学生上机位置固定,将六个人分成一组,原则上一学期内不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让学生互帮互学。如在学习文本信息加工时,相同的知识点,有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而有的同学需要练习多次才能学会,这时小组内六个人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讨论,这对于基础差或接受知识慢的学生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小组学生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比一个人学习要好。因为小组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相互帮助,而且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快速进步、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一般提出一些问题或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公平竞争,看那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加工,表格信息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信息的集成等均可成为竞争的题材。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集成教学中,以规划我校网站为题,让每个组设计一套方案,包括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评估测试全部过程,展示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胜组。把竞争带入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不服输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 做好课后指导与教学反思
5.1 做好课后指导。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少,给学生做好课后指导是必要的。每节下课时,都要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如查些资料,构思一些作品的设计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要明确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
5.2 做好教学反思。 下课后,教师要通过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认真批阅,发现其中的问题作好记录,到下次上课做到及时反馈,发现比较好的方法,要展示给大家共同分享。根据当节教学情况,写好教学反思,成功的地方以后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的一些尝试,目的是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精心组织教学,做好课后指导与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探究,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希望能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