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由此也间接导致了当今中学生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其自我行为约束力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源于学生规则意识的淡漠。因此,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实施规则意识教育,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角度着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规则的重要与必要,意识到违反规则必然受到处罚;要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一辈子的事情。通过教师、学校、家庭的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关键词】培养 规则意识 执行能力
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规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班级中,总有少数学生违反纪律,也很难自觉遵守规则。如何让学生具备规则意识,把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既是班主任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内容,又是班主任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1.让学生明白,树立规则意识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商人有经商的规则,球赛有竞赛之规则,就连做游戏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人们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或者说是规定出来让人们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
规则意识,即是人们在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时所具备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一个人是否有规则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就学生而言,也知道学校有纪律、有制度,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不愿遵守,甚至常常违反学校规定。这需要班主任经常性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必须树立规则意识。
有一年,我接任初一(7)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周,我在班上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下课后,一学生对我说:"秦老师,又是规范,又是制度,不能少定点吗?要想不违背,有点难……"对我说这话的是一个很乖巧的女生。我想,她能给我讲,说明她愿意遵守规则,只是感觉制度太多了。看来,仅仅给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度的条款,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定这些条款来约束学生,学生应不应该遵守规则。
第二周的班会课,我确定了"中学生该不该遵守规则"的主题讨论。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没想到,讨论异常激烈。正方学生列举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某学生不遵守校规晚上翻越围墙摔伤"等事例,说明学生应该遵守规则;反方则认为,规则束缚了学生,不能张扬个性,条款过多,学生不乐意接受。针对学生疑惑,我列举同学们自发组织打乒乓球时"6颗下"的游戏规则,输家之所以自愿"下"是因为遵守了"输就该下"的规则,说明同学们是自觉遵守规则的。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国法和学校规章制度,但遵守规则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学生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不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学生必须树立规则意识。
此后,虽有一些学生违反学校纪律,但都没有一个学生反对学校纪律的约束。
2.制定合理的班规,严格执行班规,把遵守班规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证明,制定合理的班规,学生容易接受,让学生自觉履行班规,进而养成规则意识,并内化为一种良好行为习惯。
一年前,学校规定,中午一律不准打篮球。有一部分篮球爱好者,一下课就抱着篮球往操场跑,下节正课时,经常迟到,科任教师反映,打球的满头大汗,上课常打瞌睡,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我一气,直接将班规改成"在校期间不准打篮球"。结果,仍有少数学生故意对着干。看来,要让学生遵守班规,还得让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讨论制定。
于是,我组织召开一次班会。主题是"制定班规",先讨论4个问题:①我们班需不需要制定班规;②班规由谁制定;③违反班规,需不需要惩罚;④班规由谁监督。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制定班规,班规由大家共同制定,制定的班规要可行,大口号的东西不写进班规,比如,"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爱不爱祖国,爱不爱人民?要写可行性的,大家能够对照着做,也容易监督和检查的内容,比如,"每期不按时交作业不得超过4次"每缺一次作业,必须书面向任课教师作原因说明。如果违反班规,必须进行惩罚,或重做作业,或罚扫地,或写违规情况说明书,由班干部监督。为了公平,我也补充了一条,学校规定,"上课期间老师不准接打手机,不准拖堂"。如果老师违反,同样要向全班作说明,并向同学道歉。
班主任通过民主形式,由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班规,大家都觉得亲切,执行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事实证明,我们班的班规制定后,除极个别同学外,基本形成了遵守班规的良好习惯。
3.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
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成人、是否成才的关键。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偏袒孩子、监管欠缺,都会影响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因此,家长应自觉端正言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遵守规则的榜样。家长应竭力纠正自己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陋习,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正面的典型。班主任要联系家长,为孩子制定适当的生活规则供孩子遵守,并由家长监督孩子执行。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简单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可以交给孩子基本的文明礼仪要求,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这些生活中处处可行的规则,既便于孩子执行,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孩子遵守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班主任则需要联系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规则;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会、班团队会、校外德育基地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教育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和提高。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民谚说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规则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是所有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实施的教育。
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时时、处处、事事按照规则行事,需要班主任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角度着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规则的重要与必要,意识到违反规则必然受到处罚;要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日一时的事情;要让学生看到规则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总之,规则意识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更无整齐划一的手段,关键在于要在班级、家庭、社会生活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筱林.《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
[2] 叶晓媚,阎文,张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 李镇西.《班规制定全过程》.
[4] 李晓嵩,罗正华.《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关键词】培养 规则意识 执行能力
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规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班级中,总有少数学生违反纪律,也很难自觉遵守规则。如何让学生具备规则意识,把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既是班主任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内容,又是班主任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1.让学生明白,树立规则意识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商人有经商的规则,球赛有竞赛之规则,就连做游戏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人们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或者说是规定出来让人们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
规则意识,即是人们在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时所具备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一个人是否有规则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就学生而言,也知道学校有纪律、有制度,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不愿遵守,甚至常常违反学校规定。这需要班主任经常性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必须树立规则意识。
有一年,我接任初一(7)班班主任,开学第一周,我在班上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下课后,一学生对我说:"秦老师,又是规范,又是制度,不能少定点吗?要想不违背,有点难……"对我说这话的是一个很乖巧的女生。我想,她能给我讲,说明她愿意遵守规则,只是感觉制度太多了。看来,仅仅给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度的条款,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定这些条款来约束学生,学生应不应该遵守规则。
第二周的班会课,我确定了"中学生该不该遵守规则"的主题讨论。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没想到,讨论异常激烈。正方学生列举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某学生不遵守校规晚上翻越围墙摔伤"等事例,说明学生应该遵守规则;反方则认为,规则束缚了学生,不能张扬个性,条款过多,学生不乐意接受。针对学生疑惑,我列举同学们自发组织打乒乓球时"6颗下"的游戏规则,输家之所以自愿"下"是因为遵守了"输就该下"的规则,说明同学们是自觉遵守规则的。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国法和学校规章制度,但遵守规则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学生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不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学生必须树立规则意识。
此后,虽有一些学生违反学校纪律,但都没有一个学生反对学校纪律的约束。
2.制定合理的班规,严格执行班规,把遵守班规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证明,制定合理的班规,学生容易接受,让学生自觉履行班规,进而养成规则意识,并内化为一种良好行为习惯。
一年前,学校规定,中午一律不准打篮球。有一部分篮球爱好者,一下课就抱着篮球往操场跑,下节正课时,经常迟到,科任教师反映,打球的满头大汗,上课常打瞌睡,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我一气,直接将班规改成"在校期间不准打篮球"。结果,仍有少数学生故意对着干。看来,要让学生遵守班规,还得让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讨论制定。
于是,我组织召开一次班会。主题是"制定班规",先讨论4个问题:①我们班需不需要制定班规;②班规由谁制定;③违反班规,需不需要惩罚;④班规由谁监督。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制定班规,班规由大家共同制定,制定的班规要可行,大口号的东西不写进班规,比如,"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爱不爱祖国,爱不爱人民?要写可行性的,大家能够对照着做,也容易监督和检查的内容,比如,"每期不按时交作业不得超过4次"每缺一次作业,必须书面向任课教师作原因说明。如果违反班规,必须进行惩罚,或重做作业,或罚扫地,或写违规情况说明书,由班干部监督。为了公平,我也补充了一条,学校规定,"上课期间老师不准接打手机,不准拖堂"。如果老师违反,同样要向全班作说明,并向同学道歉。
班主任通过民主形式,由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班规,大家都觉得亲切,执行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事实证明,我们班的班规制定后,除极个别同学外,基本形成了遵守班规的良好习惯。
3.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
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成人、是否成才的关键。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偏袒孩子、监管欠缺,都会影响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因此,家长应自觉端正言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遵守规则的榜样。家长应竭力纠正自己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陋习,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正面的典型。班主任要联系家长,为孩子制定适当的生活规则供孩子遵守,并由家长监督孩子执行。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简单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可以交给孩子基本的文明礼仪要求,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这些生活中处处可行的规则,既便于孩子执行,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孩子遵守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班主任则需要联系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规则;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会、班团队会、校外德育基地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教育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和提高。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民谚说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规则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是所有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实施的教育。
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时时、处处、事事按照规则行事,需要班主任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角度着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规则的重要与必要,意识到违反规则必然受到处罚;要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日一时的事情;要让学生看到规则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总之,规则意识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更无整齐划一的手段,关键在于要在班级、家庭、社会生活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筱林.《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
[2] 叶晓媚,阎文,张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 李镇西.《班规制定全过程》.
[4] 李晓嵩,罗正华.《家校合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