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是这些矛盾而对立的情绪,证明着这段旅途是如此真切的存在,也证明那段成长岁月,早已经变成了传说,或者故事
关注易术,和很多人一样,是源于他在微博上讲的那些故事。
这几年我发表的文字,前前后后也有十几万字了。可唯独不会讲故事。写过的十来个短篇,都行云流水般浅浅淡淡,我总陷入对故事的质疑里。我固执地去追随一切真的故事,以为它们都值得记住。于是假的,任凭它千回百转,都只是一个空壳,读一读,也就罢了。
可那段日子,易术在微博里讲的故事,却突然让我明白,这世界,不是只有真假两种故事的。因为有的人,本来就是故事里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小说。
有人写成了一部欢笑喜剧,有人演出浪漫偶像剧,有人家长里短平淡无奇,也有人波澜起伏掌声四起。而这一次,易术在书里,也写了一个长长的、自己的故事。
故事里的易术,和很多个你和我都有点像。他毕业,找工作,离开家,一路跌跌撞撞。他遇到过善良的人、接受过温暖的好意,他也遭受过背叛、质疑过自己的心。有那么一些片刻,他无比确信自己的坚持,又有那么一些瞬间,他动摇、险些放弃。
而梦想呢?那个你一提起、就奋不顾身的梦想,就像年少时爱着的人,恨不得用尽全部力气去付出和给予,却一不小心,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丢失得无影无踪,毫无痕迹。
你一定和我一样,后来慢慢发现,梦想这个词,早已变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梦。它在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里,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想做宇航员的男孩后来成了一名接线员,想做语文老师的女孩后来只能在家看着孩子写作业,而想做作家、主持人、发明家、旅行者的你,又去了哪里呢。
他们看着《老男孩》泪流满面,听着《同桌的你》追忆青葱年华,或者早已与心底的少年在格子间、地铁站、菜市场挥手告别,永不再见。 可又或许,有人选择把它忘记,也有人选择埋在心里,慢慢靠近。
易术说:不遗憾,才是真正的成长。
你总要找到一个有力的支撑点,陪伴你走过那些脆弱的时分。于是爱情变得弥足珍贵,友情变得温软动人,而梦想,也变得熠熠生辉,只看你是否流着淤血,还记得勇往直前。
后来才明白,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遇到的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决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无论它们在那个当下,让你大雨倾盆还是寒风入骨,让你痛彻心扉还是心力交瘁,它们都化作养分,住进你的生命里,催促你成长。
在无数个岔路口,向左或向右,终究无人为你分担。我们都曾迷茫或寻找着未知的方向,也都免不了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倔强与固执。而这些,将你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它都在那些片刻,推动你前行。如同彼此咬合的齿轮,完整而没有缝隙,缺一不可。
就像书里徐睿对易术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坏事,都是好事。
于是,那些磕得头破血流的时光,成为一去不返的回忆;那些住地下室啃面包的心酸,变成永不再来的历史;而那些与梦想有关的坚持,也都褪去了当时的疲惫与辛苦,一点一点绽出璀璨的光芒。
我曾听说一句话:学会如何坚持,是对命运的尊重。确定对的,要坚持,确定有价值的,也要坚持。坚持前者不白费时光,坚持后者,则无愧自己的选择。而这份坚持,易术把它叫做——梦想。
就是这样,易术将一段漫长的人生,写作成这样一本《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这些因真实而格外动听的故事,易术娓娓道来,听者各自想起不同的心事。说真的,我喜欢看易术讲自己的那些过去。无论是经历着怎样的颠沛流离,抑或是身处怎样巅峰或谷底,他语气里的轻描淡写,都意味着那些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喜悦也好,失落也罢,富足也好,困窘也罢,正是这些矛盾而对立的情绪,证明着这段旅途是如此真切的存在,也证明那段成长岁月,早已经变成了传说,或者故事。
这是一份十年热血逐梦的回忆录,与自己,你,以及全世界,分享那些只此一回的诚挚心声。
我突然想起有首歌里,是这样唱道:“成长像徒步旅行靠自己。天寒地冻也要一直走一直走。越忍住倦意,看越多美景,不同经历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有趣。”
我们依然不知道接下来又会去哪儿,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但这一次,或许我们不会再轻易将梦想丢进过去的老旧时光里。因为梦想,是时候化作一张车票、一次改变和一个笑容。
带着梦想去远方,才是下一件正经事。
推荐者:许斌龙
许斌龙,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卫生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出版《演繹个人:道德原点的当代关怀》等作品。
《吴敬琏传》 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
世界上最难评价的就是人。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可见评价一个活着的人更为复杂。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吴敬琏还有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所以,读吴敬琏的传记,不在于将其盖棺定论,而在于从他的风骨中,看出中国经济变革历史的精髓。
《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 王文宇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王文宇是台湾大学法学院研究财经法制多年的学者,本书为他近年来研究法律经济分析理论、民商法、经济法的多部跨学科作品,不仅在理论层面有深入浅出的论述,亦有将理论广泛地运用在各个法学领域的实践性文章。
民商法与经济法在很多方面是契合而有区别的,本书以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引证及批判了台湾实务方面的一些解释及判决,提供了以经济学的科际整合方法分析法律学的一种特殊途径。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经济法卷》 朱崇实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这套丛书由法学家江平任总主编,以史家的笔法,从学术史的层面上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次又一次法学重要问题的论争。
当一个国家的法学从“荒蛮”走向“显学”,从“幼稚”走向成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任何一个事件或争执都显得很微不足道,研究经济法学也需要这样的大局观,需要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
关注易术,和很多人一样,是源于他在微博上讲的那些故事。
这几年我发表的文字,前前后后也有十几万字了。可唯独不会讲故事。写过的十来个短篇,都行云流水般浅浅淡淡,我总陷入对故事的质疑里。我固执地去追随一切真的故事,以为它们都值得记住。于是假的,任凭它千回百转,都只是一个空壳,读一读,也就罢了。
可那段日子,易术在微博里讲的故事,却突然让我明白,这世界,不是只有真假两种故事的。因为有的人,本来就是故事里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小说。
有人写成了一部欢笑喜剧,有人演出浪漫偶像剧,有人家长里短平淡无奇,也有人波澜起伏掌声四起。而这一次,易术在书里,也写了一个长长的、自己的故事。
故事里的易术,和很多个你和我都有点像。他毕业,找工作,离开家,一路跌跌撞撞。他遇到过善良的人、接受过温暖的好意,他也遭受过背叛、质疑过自己的心。有那么一些片刻,他无比确信自己的坚持,又有那么一些瞬间,他动摇、险些放弃。
而梦想呢?那个你一提起、就奋不顾身的梦想,就像年少时爱着的人,恨不得用尽全部力气去付出和给予,却一不小心,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丢失得无影无踪,毫无痕迹。
你一定和我一样,后来慢慢发现,梦想这个词,早已变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梦。它在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里,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想做宇航员的男孩后来成了一名接线员,想做语文老师的女孩后来只能在家看着孩子写作业,而想做作家、主持人、发明家、旅行者的你,又去了哪里呢。
他们看着《老男孩》泪流满面,听着《同桌的你》追忆青葱年华,或者早已与心底的少年在格子间、地铁站、菜市场挥手告别,永不再见。 可又或许,有人选择把它忘记,也有人选择埋在心里,慢慢靠近。
易术说:不遗憾,才是真正的成长。
你总要找到一个有力的支撑点,陪伴你走过那些脆弱的时分。于是爱情变得弥足珍贵,友情变得温软动人,而梦想,也变得熠熠生辉,只看你是否流着淤血,还记得勇往直前。
后来才明白,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遇到的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决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无论它们在那个当下,让你大雨倾盆还是寒风入骨,让你痛彻心扉还是心力交瘁,它们都化作养分,住进你的生命里,催促你成长。
在无数个岔路口,向左或向右,终究无人为你分担。我们都曾迷茫或寻找着未知的方向,也都免不了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倔强与固执。而这些,将你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它都在那些片刻,推动你前行。如同彼此咬合的齿轮,完整而没有缝隙,缺一不可。
就像书里徐睿对易术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坏事,都是好事。
于是,那些磕得头破血流的时光,成为一去不返的回忆;那些住地下室啃面包的心酸,变成永不再来的历史;而那些与梦想有关的坚持,也都褪去了当时的疲惫与辛苦,一点一点绽出璀璨的光芒。
我曾听说一句话:学会如何坚持,是对命运的尊重。确定对的,要坚持,确定有价值的,也要坚持。坚持前者不白费时光,坚持后者,则无愧自己的选择。而这份坚持,易术把它叫做——梦想。
就是这样,易术将一段漫长的人生,写作成这样一本《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这些因真实而格外动听的故事,易术娓娓道来,听者各自想起不同的心事。说真的,我喜欢看易术讲自己的那些过去。无论是经历着怎样的颠沛流离,抑或是身处怎样巅峰或谷底,他语气里的轻描淡写,都意味着那些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喜悦也好,失落也罢,富足也好,困窘也罢,正是这些矛盾而对立的情绪,证明着这段旅途是如此真切的存在,也证明那段成长岁月,早已经变成了传说,或者故事。
这是一份十年热血逐梦的回忆录,与自己,你,以及全世界,分享那些只此一回的诚挚心声。
我突然想起有首歌里,是这样唱道:“成长像徒步旅行靠自己。天寒地冻也要一直走一直走。越忍住倦意,看越多美景,不同经历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有趣。”
我们依然不知道接下来又会去哪儿,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但这一次,或许我们不会再轻易将梦想丢进过去的老旧时光里。因为梦想,是时候化作一张车票、一次改变和一个笑容。
带着梦想去远方,才是下一件正经事。
推荐者:许斌龙
许斌龙,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卫生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出版《演繹个人:道德原点的当代关怀》等作品。
《吴敬琏传》 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
世界上最难评价的就是人。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可见评价一个活着的人更为复杂。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吴敬琏还有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所以,读吴敬琏的传记,不在于将其盖棺定论,而在于从他的风骨中,看出中国经济变革历史的精髓。
《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 王文宇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王文宇是台湾大学法学院研究财经法制多年的学者,本书为他近年来研究法律经济分析理论、民商法、经济法的多部跨学科作品,不仅在理论层面有深入浅出的论述,亦有将理论广泛地运用在各个法学领域的实践性文章。
民商法与经济法在很多方面是契合而有区别的,本书以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引证及批判了台湾实务方面的一些解释及判决,提供了以经济学的科际整合方法分析法律学的一种特殊途径。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 经济法卷》 朱崇实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这套丛书由法学家江平任总主编,以史家的笔法,从学术史的层面上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次又一次法学重要问题的论争。
当一个国家的法学从“荒蛮”走向“显学”,从“幼稚”走向成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任何一个事件或争执都显得很微不足道,研究经济法学也需要这样的大局观,需要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