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医学类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此提高医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医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医学类高专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类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建议
一、 医学类高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与普通本科其他科目教育不一样的是,作为医学类的专科院校学生,医学生面对繁杂的专业类课程,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这是非常紧张的。但不能因为时间的紧迫,课业的繁杂就放弃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对于医学生人生价值观、善恶观、道德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 医学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 思政专兼职教师教学形式不同,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缺乏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因此高校尤其是专业类突出的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进行转变。当前,医学类专科院校专职教师不足,需要一部分行政兼课教师来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由于专兼职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和授课水平的不同,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重书面知识等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出勤率,以学生的卷面成绩判断学生的接受度来核授课效果,这样学生一味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 思政理论课的课程设计缺乏与专业的结合
医学类专科学校有着繁重的专业课程任务,思政类课程开设了《概论》《形势与政策》《思修与法基》等几门课程对于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期望能够使医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实性以及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这些思政理论课课程一味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及政策的解说,而与医学生的专业教育无任何联系。就比如说在“思修与法基”课程中,一味地解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终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水平高低,那么医学生毕业之后如何去处理医患关系,如何去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呢?因此应加强思政理论课与专业的结合。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薄弱
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现在医学生思政教育,未能真正地与医学专业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未能让学生跨出书本的表面,深入地了解思政课程的实际道理,对医学生来说思政课一味地课本传授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长此以往,医学生对于人文知识,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认知比较单一,片面甚至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与现实相距甚远。
三、 医学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教师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因为思政类课程无论是在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是一门必修的且理论知识偏强、涵盖范围偏广的教育课程,所以为了能够使医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程更加感兴趣,作为思政课程的专职老师或者兼职老师都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手段,在思政教育中体现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有关医疗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内容用flash动画展播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讨论,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科间的联系性。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形成联动机制,比如相关的医学专业教师、医师参加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用真实鲜活的例子进行专题授课,让医学生感同身受,在提升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
(二) 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效果
当前,作为医学类专科院校必修的三门主课程《毛概》《思修与法基》《形势与政策》中,前两门课程已经根据要求更换了旧教材,《形势与政策》则是具有时效性,涵盖了当前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精神的课程。为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新的教材的内容以及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于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对于医学人文知识进行整合并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比如:《概論》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章中可以突出我国医药产业的文化;《思修与法基》中的“道德”一章中突出医德的讲述,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生活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当然,仅仅优化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把学生从书本知识中“带出来”,只有加强了实践教育才能使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政理论课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学校组织的学生“三下乡”活动、“贫困户慰问活动”“义务劳动活动”;《概论》课程中有关“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思修与法基》课程中的“法院审判旁听实践活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有关“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变迁的实践调查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去,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变化,真正让医学专业类学生明白思政课程的真正意义,思考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样思政理论课教学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简介:
艾琦,张亿罕,江西省抚州市,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医学类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建议
一、 医学类高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与普通本科其他科目教育不一样的是,作为医学类的专科院校学生,医学生面对繁杂的专业类课程,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这是非常紧张的。但不能因为时间的紧迫,课业的繁杂就放弃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对于医学生人生价值观、善恶观、道德观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 医学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 思政专兼职教师教学形式不同,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缺乏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因此高校尤其是专业类突出的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进行转变。当前,医学类专科院校专职教师不足,需要一部分行政兼课教师来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由于专兼职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和授课水平的不同,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重书面知识等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出勤率,以学生的卷面成绩判断学生的接受度来核授课效果,这样学生一味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 思政理论课的课程设计缺乏与专业的结合
医学类专科学校有着繁重的专业课程任务,思政类课程开设了《概论》《形势与政策》《思修与法基》等几门课程对于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期望能够使医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实性以及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这些思政理论课课程一味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及政策的解说,而与医学生的专业教育无任何联系。就比如说在“思修与法基”课程中,一味地解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终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水平高低,那么医学生毕业之后如何去处理医患关系,如何去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呢?因此应加强思政理论课与专业的结合。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教学薄弱
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现在医学生思政教育,未能真正地与医学专业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未能让学生跨出书本的表面,深入地了解思政课程的实际道理,对医学生来说思政课一味地课本传授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长此以往,医学生对于人文知识,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认知比较单一,片面甚至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与现实相距甚远。
三、 医学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教师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因为思政类课程无论是在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是一门必修的且理论知识偏强、涵盖范围偏广的教育课程,所以为了能够使医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程更加感兴趣,作为思政课程的专职老师或者兼职老师都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手段,在思政教育中体现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有关医疗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内容用flash动画展播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讨论,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科间的联系性。医学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形成联动机制,比如相关的医学专业教师、医师参加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用真实鲜活的例子进行专题授课,让医学生感同身受,在提升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
(二) 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效果
当前,作为医学类专科院校必修的三门主课程《毛概》《思修与法基》《形势与政策》中,前两门课程已经根据要求更换了旧教材,《形势与政策》则是具有时效性,涵盖了当前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精神的课程。为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新的教材的内容以及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于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对于医学人文知识进行整合并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比如:《概論》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章中可以突出我国医药产业的文化;《思修与法基》中的“道德”一章中突出医德的讲述,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生活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当然,仅仅优化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把学生从书本知识中“带出来”,只有加强了实践教育才能使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政理论课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学校组织的学生“三下乡”活动、“贫困户慰问活动”“义务劳动活动”;《概论》课程中有关“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思修与法基》课程中的“法院审判旁听实践活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有关“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变迁的实践调查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去,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变化,真正让医学专业类学生明白思政课程的真正意义,思考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样思政理论课教学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简介:
艾琦,张亿罕,江西省抚州市,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