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锡年先生出生于浙江杭州,这里人杰地灵,山水秀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坐拥着“人间天堂”的美誉。故乡的丰厚底蕴孕育了他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和沉稳务实的性格特质,令他远居香港,仍對旧地牵念不已。姑妄猜想,这或许也是他服务杭州旅港同乡会的原因之一,不然,近三十年来,那强烈的思乡之情将所托何处呢?
庄锡年先生于1946年随父到港,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下,毅然放弃富裕的家庭条件返回到内地升读大学,并长期从事港口建设工作,一直做到对著名的北仑港的选址。后随刚刚获得平反的父亲返回香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三毛学生意,靠学习和信誉居然在化工、建材、矿砂等业务方面闯出了一点名堂。”(另他曾涉及房地产开发业务)
庄锡年先生曾投资家乡,助力建设,由于对方失信,造成了他“下海”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损失。虽至于此,但他还宽宏的说,“如果不是市场巨变,对方也不至于如此无情无义。”在他夫人的安慰和鼓舞下,他依旧对故土热爱不减,直言“能为家乡做一点事,尽一点责任,是很高兴的。”话里话外,显现出可贵的包容之心,亦诠释着他一直以来的倾力付出。
奉献:热衷服务爱集体
“杭州旅港同乡会成立于1976年,我父亲早年香港公司的几位同仁正是该会第一代的创始人,因此我自然就加入了。自1993年出任副会长起,一直热心协助会长拓展会务,会员也由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现有一千四百人左右。对香港其它大型社团来说,可能不算大,但相比较于同类团体,它组织比较严密,人心齐整,群众基础更为扎实、广泛,”庄锡年先生介绍道。当前,因会长必须长期在杭州,故实际上是几位常务副会长特别是兼秘书长的他主持并统筹同乡会日常工作。大家都知道,庄锡年先生对会务再了解不过,其中积淀的感情已无法简单用时间来衡量。
庄锡年先生说,他父亲很爱国,曾于抗日时期暗中为后方输送大量物资;解放初在香港运送民主人士到大连;50年代组织大量(联合国对华禁运)物资回国;无私地为国作了不少贡献。后蒙不白之冤,被关在秦城审查长达12年,以至家财尽失,身心俱疲。但刚烈的他从未向命运低头,经中央给予平反后,依旧怀着一颗为国家效力的心,为此四处奔走着,博大的胸怀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凡接触者无不对之钦佩有加。“虎父无犬子”,今天的庄锡年先生也是一样,心中有爱,行多于言。
庄锡年先生回忆上一辈时,多有敬仰之意。他说,“他们多自五十年代被迫外出闯荡,身处异乡,是共同的目标让彼此紧紧相连。”而今,该会全体人员仍恪守着这一创会宗旨,“相扶相助”,为家乡、香港共尽一份力量。
据他介绍,杭州旅港同乡会的活动为不定期举行。平时的一般为一天,多则两天。每年组织回故乡作交流活动的时间则长一些。同乡会的经费除了理事会成员要每年缴纳年费之外,主要靠会长邀请来的各位名誉会长及爱心企业予以支持。该会成立以来,始终以温情团体的形象出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灾情捐款,以为公益事业献力为荣。近两年,该会还特别设立了敬老慰问福利金委员会,为老人送温暖和关怀。最近,他们又将筹建青年委员会,为18-45岁之间的青壮年会员创建报效社会的平台。
身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庄锡年先生不但策划组织,还亲自参与,逢会必到。他已经76岁,但自己感觉还很年轻,组织活动时他做摄影,活动后又写报导,主持上千人的会员大会,甚至兼任司仪,矫健的身影十分活跃。问及最大的感受,他认真地回答道,“我们的组织与一些老社团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决不能有私心,要注重团结,处事要公平公正,还有一点牺牲精神。”庄先生自言力量微小,但闻者看来,为故乡及香港的繁荣而努力的那份志向却不可小觑。毕竟,不是谁都有魄力和勇气在毫无物质回报的情况之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在一件表面似乎与己无关的公共事务上。而他肯吃苦,有耐心,并且乐于服务,正是这样一类模范。
庄锡年先生喜欢这个集体,谈话时,总是公为先,己在后,爱乡之情,毕显于眉眼之间,而且凡事都考虑从大局出发。“比如这次选举活动,我们绝不指定要选谁。我们只是平心静气地和大家讨论,说明白如果我们选出来的人和内地不和的话,这不是香港人之福。我们都知道国家正在迅速发展,存在问题不少,但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就只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对国家和对个人更不利。香港能够拥有今天的繁荣稳定与完善的民主程序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我们选举就要选能维护繁荣稳定的人。”
他从不奢望职位高低,只想多做力所能及之事,可副会长、理事等头衔却如影随形地跟了他约二十年,尽职与否,已不言自明。而他,不管身后已做下多少善行,还在前行,前行……
胸襟:笑看顺逆成败
庄锡年先生曾表露过希望安享晚年的心愿,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庄锡年先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学工程技术出身,曾在北京和家乡的交通系统工作。80年代才下海从商,先后成功做过几笔兔毛、鸭绒的买卖,后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兹后经营水泥、熟料、矿砂等的进出口贸易和船务营运,因学会信用证交易和租船业务,故而成为他的主要经营方向。
商场一向以云谲波诡着称,庄锡年先生在其中也深有体会。每一次与“风险”的交锋,他都竭力而为,想方设法地应对挑战,不少难题被他“一举攻破”。他宠辱不惊,澹泊处世,因此总能达观看待,笑颜以对。
庄锡年先生为人信誉至上,说一不二,从不肯偷奸耍滑,颇有 “只有人负我,而无我负人”的大家风范,或许,正是这般坦坦荡荡,他收获了可贵的尊严和很多的朋友。
“凭信用证交易,买卖公正,里面的文章很大,但对我这类学技术的商人,这种方式最为适合,”庄锡年先生说。有一次国外市场剧烈变化,为防买方借口找茬,他要求在文件上做到包括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一字不差。后来,果然对方打算拒收或压价,但因为他的预见和技术到家,这次风波才最终化为平静。
又譬如在和国内五金矿产公司做水泥生意时,他亦曾因对方失误而承担损失。“最惊人的那次发生在清晨六点,我还在睡觉时突然被电话吵醒,据说是我供应的货出了问题。赶至现场,只见从我们的原料中捡出来的垃圾、锈铁、砖石、破钢板杂物混到一起有好大一堆,更严重的是厂方的输送带被三角钢板剖开全部摊在地上。整个场面一看就损失不小。”事后,买方向他索赔三十二万。作为“卖方”,他必须承担“过错责任”,但在向他的卖方寻求说法时却在面子上下不了台。原来,对方担心有损销售形象,特别是涉及主管的职务,无奈之下,他只得大方放弃,不过好在“有舍有得”,虽然金钱有了损失,彼此却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与外国人做生意,特别是信用证贸易,钉是钉铆是铆,从不曾吃亏。但与国内公司做生意,就经常有人情的成分,”他最后总结说。
令他难忘的事还有他早年涉足房地产一宗,现在看来,仿佛“昙花一现”,时限不长,但也颇为有趣。“1994年,我到贵州投资地产,与连片开发的另十二家开发商相比,我购买的只是很小的一块地,仅有四十亩。”他如是说。不曾想,房子建成之后,遇国家宏观调控,其它开发商丢下还未完工的房子纷纷抽身而走,唯有他独自坚持,并将道路、供水、通讯、煤气等配套设施尽数完成。可惜,周围的“烂摊子”和政府规划的服务区设施没有做好,影响了他的销售状况。当时银行还不接受房地产做抵押。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毫无盈利地完成了该项目,获得了政府颁发的“信得过企业”称号。“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曾到贵州,我和他因上级指示他协助过我将父亲棺柩从香港运回故乡安葬而相识,便邀请他来我建成的小区参观,同行的还有香港文汇报高层人士。回香港后文汇报开辟了“神采港人在内地”,写了一篇通栏标题名为《庄锡年投资贵州“赚”到儿媳妇》的文章,至今回想起来还很有趣。”他回忆时还特别表示,儿媳妇确实不错,持家孝顺,那次赚不到钱已不在话下。
谈话时,庄锡年先生笑声爽朗,即使记起的是挫折经历,但和蔼可亲的脸上也看不到丝毫沮丧。他评价自己,“不是成功商人,讲情面,无生意头脑。”可闻者回味前辈的点点滴滴,余留在心中,印象深刻的始终是他成功的一面——意即是做人之道。真正胸襟宽阔的人才能如此,淡忘他人的过失,而笑看顺逆成败。他曾在自己的文章反问,“我的这些损失比之当年我父亲的遭遇和失落又算得了什么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拥有这般良好的心态,他活得快乐而知足。
业余时间,他的安排亦非常充实,摄影、爬山、游泳、写作,乐在当下。“不久前,老俩口随大儿子组织的全家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尽享天伦之乐,朋友们一个月不见我更新写作和发信息都着急打听,说明不少朋友在牵挂我呢!”他高兴地说,是这般地快乐着……
【人物简介】
庄锡年先生,累累经营金额颇大的大宗业务生意,现在已偃旗息鼓了。旗下虽然在香港和内地还有几个公司,但也正在做完全退出江湖的打算。长期以来,他积极参与社团工作,争取为香港和故乡略尽绵力。他出生于杭州,性格求稳务实,为人诚信,个性开朗。两个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在访问他时,其最后总结语就是:“开开心心过日子”。
庄锡年先生于1946年随父到港,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下,毅然放弃富裕的家庭条件返回到内地升读大学,并长期从事港口建设工作,一直做到对著名的北仑港的选址。后随刚刚获得平反的父亲返回香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三毛学生意,靠学习和信誉居然在化工、建材、矿砂等业务方面闯出了一点名堂。”(另他曾涉及房地产开发业务)
庄锡年先生曾投资家乡,助力建设,由于对方失信,造成了他“下海”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损失。虽至于此,但他还宽宏的说,“如果不是市场巨变,对方也不至于如此无情无义。”在他夫人的安慰和鼓舞下,他依旧对故土热爱不减,直言“能为家乡做一点事,尽一点责任,是很高兴的。”话里话外,显现出可贵的包容之心,亦诠释着他一直以来的倾力付出。
奉献:热衷服务爱集体
“杭州旅港同乡会成立于1976年,我父亲早年香港公司的几位同仁正是该会第一代的创始人,因此我自然就加入了。自1993年出任副会长起,一直热心协助会长拓展会务,会员也由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现有一千四百人左右。对香港其它大型社团来说,可能不算大,但相比较于同类团体,它组织比较严密,人心齐整,群众基础更为扎实、广泛,”庄锡年先生介绍道。当前,因会长必须长期在杭州,故实际上是几位常务副会长特别是兼秘书长的他主持并统筹同乡会日常工作。大家都知道,庄锡年先生对会务再了解不过,其中积淀的感情已无法简单用时间来衡量。
庄锡年先生说,他父亲很爱国,曾于抗日时期暗中为后方输送大量物资;解放初在香港运送民主人士到大连;50年代组织大量(联合国对华禁运)物资回国;无私地为国作了不少贡献。后蒙不白之冤,被关在秦城审查长达12年,以至家财尽失,身心俱疲。但刚烈的他从未向命运低头,经中央给予平反后,依旧怀着一颗为国家效力的心,为此四处奔走着,博大的胸怀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凡接触者无不对之钦佩有加。“虎父无犬子”,今天的庄锡年先生也是一样,心中有爱,行多于言。
庄锡年先生回忆上一辈时,多有敬仰之意。他说,“他们多自五十年代被迫外出闯荡,身处异乡,是共同的目标让彼此紧紧相连。”而今,该会全体人员仍恪守着这一创会宗旨,“相扶相助”,为家乡、香港共尽一份力量。
据他介绍,杭州旅港同乡会的活动为不定期举行。平时的一般为一天,多则两天。每年组织回故乡作交流活动的时间则长一些。同乡会的经费除了理事会成员要每年缴纳年费之外,主要靠会长邀请来的各位名誉会长及爱心企业予以支持。该会成立以来,始终以温情团体的形象出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灾情捐款,以为公益事业献力为荣。近两年,该会还特别设立了敬老慰问福利金委员会,为老人送温暖和关怀。最近,他们又将筹建青年委员会,为18-45岁之间的青壮年会员创建报效社会的平台。
身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庄锡年先生不但策划组织,还亲自参与,逢会必到。他已经76岁,但自己感觉还很年轻,组织活动时他做摄影,活动后又写报导,主持上千人的会员大会,甚至兼任司仪,矫健的身影十分活跃。问及最大的感受,他认真地回答道,“我们的组织与一些老社团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决不能有私心,要注重团结,处事要公平公正,还有一点牺牲精神。”庄先生自言力量微小,但闻者看来,为故乡及香港的繁荣而努力的那份志向却不可小觑。毕竟,不是谁都有魄力和勇气在毫无物质回报的情况之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在一件表面似乎与己无关的公共事务上。而他肯吃苦,有耐心,并且乐于服务,正是这样一类模范。
庄锡年先生喜欢这个集体,谈话时,总是公为先,己在后,爱乡之情,毕显于眉眼之间,而且凡事都考虑从大局出发。“比如这次选举活动,我们绝不指定要选谁。我们只是平心静气地和大家讨论,说明白如果我们选出来的人和内地不和的话,这不是香港人之福。我们都知道国家正在迅速发展,存在问题不少,但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就只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对国家和对个人更不利。香港能够拥有今天的繁荣稳定与完善的民主程序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我们选举就要选能维护繁荣稳定的人。”
他从不奢望职位高低,只想多做力所能及之事,可副会长、理事等头衔却如影随形地跟了他约二十年,尽职与否,已不言自明。而他,不管身后已做下多少善行,还在前行,前行……
胸襟:笑看顺逆成败
庄锡年先生曾表露过希望安享晚年的心愿,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庄锡年先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学工程技术出身,曾在北京和家乡的交通系统工作。80年代才下海从商,先后成功做过几笔兔毛、鸭绒的买卖,后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兹后经营水泥、熟料、矿砂等的进出口贸易和船务营运,因学会信用证交易和租船业务,故而成为他的主要经营方向。
商场一向以云谲波诡着称,庄锡年先生在其中也深有体会。每一次与“风险”的交锋,他都竭力而为,想方设法地应对挑战,不少难题被他“一举攻破”。他宠辱不惊,澹泊处世,因此总能达观看待,笑颜以对。
庄锡年先生为人信誉至上,说一不二,从不肯偷奸耍滑,颇有 “只有人负我,而无我负人”的大家风范,或许,正是这般坦坦荡荡,他收获了可贵的尊严和很多的朋友。
“凭信用证交易,买卖公正,里面的文章很大,但对我这类学技术的商人,这种方式最为适合,”庄锡年先生说。有一次国外市场剧烈变化,为防买方借口找茬,他要求在文件上做到包括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一字不差。后来,果然对方打算拒收或压价,但因为他的预见和技术到家,这次风波才最终化为平静。
又譬如在和国内五金矿产公司做水泥生意时,他亦曾因对方失误而承担损失。“最惊人的那次发生在清晨六点,我还在睡觉时突然被电话吵醒,据说是我供应的货出了问题。赶至现场,只见从我们的原料中捡出来的垃圾、锈铁、砖石、破钢板杂物混到一起有好大一堆,更严重的是厂方的输送带被三角钢板剖开全部摊在地上。整个场面一看就损失不小。”事后,买方向他索赔三十二万。作为“卖方”,他必须承担“过错责任”,但在向他的卖方寻求说法时却在面子上下不了台。原来,对方担心有损销售形象,特别是涉及主管的职务,无奈之下,他只得大方放弃,不过好在“有舍有得”,虽然金钱有了损失,彼此却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与外国人做生意,特别是信用证贸易,钉是钉铆是铆,从不曾吃亏。但与国内公司做生意,就经常有人情的成分,”他最后总结说。
令他难忘的事还有他早年涉足房地产一宗,现在看来,仿佛“昙花一现”,时限不长,但也颇为有趣。“1994年,我到贵州投资地产,与连片开发的另十二家开发商相比,我购买的只是很小的一块地,仅有四十亩。”他如是说。不曾想,房子建成之后,遇国家宏观调控,其它开发商丢下还未完工的房子纷纷抽身而走,唯有他独自坚持,并将道路、供水、通讯、煤气等配套设施尽数完成。可惜,周围的“烂摊子”和政府规划的服务区设施没有做好,影响了他的销售状况。当时银行还不接受房地产做抵押。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毫无盈利地完成了该项目,获得了政府颁发的“信得过企业”称号。“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曾到贵州,我和他因上级指示他协助过我将父亲棺柩从香港运回故乡安葬而相识,便邀请他来我建成的小区参观,同行的还有香港文汇报高层人士。回香港后文汇报开辟了“神采港人在内地”,写了一篇通栏标题名为《庄锡年投资贵州“赚”到儿媳妇》的文章,至今回想起来还很有趣。”他回忆时还特别表示,儿媳妇确实不错,持家孝顺,那次赚不到钱已不在话下。
谈话时,庄锡年先生笑声爽朗,即使记起的是挫折经历,但和蔼可亲的脸上也看不到丝毫沮丧。他评价自己,“不是成功商人,讲情面,无生意头脑。”可闻者回味前辈的点点滴滴,余留在心中,印象深刻的始终是他成功的一面——意即是做人之道。真正胸襟宽阔的人才能如此,淡忘他人的过失,而笑看顺逆成败。他曾在自己的文章反问,“我的这些损失比之当年我父亲的遭遇和失落又算得了什么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拥有这般良好的心态,他活得快乐而知足。
业余时间,他的安排亦非常充实,摄影、爬山、游泳、写作,乐在当下。“不久前,老俩口随大儿子组织的全家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尽享天伦之乐,朋友们一个月不见我更新写作和发信息都着急打听,说明不少朋友在牵挂我呢!”他高兴地说,是这般地快乐着……
【人物简介】
庄锡年先生,累累经营金额颇大的大宗业务生意,现在已偃旗息鼓了。旗下虽然在香港和内地还有几个公司,但也正在做完全退出江湖的打算。长期以来,他积极参与社团工作,争取为香港和故乡略尽绵力。他出生于杭州,性格求稳务实,为人诚信,个性开朗。两个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在访问他时,其最后总结语就是:“开开心心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