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看到2019年第12期罗京宁老师的《顺势而为,上好体育与健康室内课》一文,笔者心情为之一振,深深被罗老师的业务钻研和敬业精神打动。
  罗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八年级的室内健康教育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针对水平四在身体健康方面提出的第一条子目标便是“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本节室内课以“合理膳食,健康基础”作为授课主题,完全符合国家《义务教育课标》的内容要求。
  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提前设疑、灵活组织、寓教于乐等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1.提前使教材与学生产生关联。从之前测量身高体重到记载个人BMI指数、从照片的留存到“仅仅锻炼就够了吗”的问题铺垫,课堂教学尚未开始但已早有准备。2.重视在师生、生生的频繁互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观看照片导入课堂,到随后引导学生对照标准进行两轮举手汇报,再到全班“搭宝塔”比赛,最后到确立个人和小组行为目标等一系列活动,在师生共建中完成了主题教学。3.多视角揭示本课的价值和意义。从直观的《关注青少年儿童肥胖》的视频呈现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文件的宣讲、从“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到“健康中国我有责”,罗老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向学生揭示了合理膳食、维护健康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大意义。显然,罗老师无论是对学情的分析、教材的解读,还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都具有相当的针对性。
  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颁布,国家对体育课程提出新的明确要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令人欣喜的是,虽然新版《义务教育课标》尚在修订中,但核心素养教育思想在《合理膳食,健康基础》课例中已有多处体现。
  其一,重视体育品德教育。《高中课标》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本节课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健康中国我有责”环节中巧妙渗透了责任担当的个人品格与浓浓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优化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感性地揭示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书育人”。
  其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展开健康知识教育教学。学科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是对问题求解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只有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对知识进行问题与过程还原,静态的学科知识才能转变为动态的知识创生。本次课借助测量照片、播放《关注青少年儿童肥胖》视频、“搭宝塔”比赛及“我要改变”“我们要改变”等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真切体验、自主探究、交流互动中创生对于“为什么要合理膳食”“怎样改变”的解答,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过程广泛地涉及到动员知识、情感、思维、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交往行为等,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三元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能力或素养结构必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信息加工成分、经验成分和情境成分。信息加工成分主要涉及认知层面的素养;经验成分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力;情境成分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罗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无疑体现了对这一理论的灵活运用。
  其三,重视提高学生“健康行为”的实践运用能力。《高中课标》要求“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并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本次课中安排的“实施自己的一周合理膳食行动”,不仅有利于对合理膳食健康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而且彰显了“学以致用”才能体现教学的成效和价值。新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看待知识的立场已由理论优位转向实践优位,核心素养教育重视实践,学生的知识、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和个性化发展。
  当然,本课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主题虽为“合理膳食,健康基础”,但对于“膳食与健康的关系”的阐述仅限于讲述肥胖和酸性饮料的危害性,缺乏两者关系的完整阐述;《义务教育课标》在水平一针对身体健康方面已经提出了“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和“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的要求,介于此,学生对合理膳食应已具备基本概念。然而,反观课的部分教学内容设计,与小学部分內容存在重复之嫌,显然小学与中学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就很值得我们研究。
  (注:此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TYB008)“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研究”过程性研究)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9年12月4日-6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在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下“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主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展示、教学主题论坛交流、专家讲座三个部分开展活动,旨在进一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提升体育与
游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大多是从单一泳姿进行分析与指导,更多地服务于高校选修课或指向专业运动队训练,针对在中小学开展游泳课程的较少,而且未能成为较为完善的体系,因此,构建校园游泳一体化课程并推动校园游泳运动的开展是有必要的。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在水中长时间规律的有氧运动还能有效帮助提高呼吸机能以及心肺功能。此外,游泳还能塑造健美的体形,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
2019“我是体育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由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主办,初评阶段覆盖一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大、中、小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共有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名体育教师通过网络报名。网络报名阶段成功后,还要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选出20名符合活动主题的教师进入总评阶段,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拍摄制作和播出。2019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
运动损伤是运动员专业成长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最为头痛的事情。按照惯例,每年的高考体育生专业考试在4月进行,春季是高考体育生的专业冲刺期,这个时期发生运动损伤对高考体育生来说是致命的。  然而寒假开学,学生刚刚经过冬训季的刻苦训练,在春季训练时急切想把冬训的成果展现出来,迅速提高成绩。急躁的心态加上乍暖还寒的天气,体育生很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影响春季训练,更影响专
笔者有幸拜读了2020年第8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的“初中‘实心球打靶赛’游戏的变化与教法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认为此游戏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个很好的投掷击准类游戏,很值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笔者非常钦佩作者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其通过不同的变化设计,使“实心球打靶赛”游戏更加具有实践价值。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原文中也有3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认真思考。为了使“实心球打靶赛”游戏更好
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太注重教单个传球技术,只进行简单的2人互传练习,学生会形成盲目地向正前方传球或将球传给对手的不良习惯,在比赛中还会出现“持球”犯规。本期话题研讨中提到:体育课堂教学不应仅是单个动作的教学,而应该是一项运动的动作文化教学。单个动作的教学要服务于整个项目。笔者认为,应该从排球运动文化的角度看传球的整体价值,以“人—球—人”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我、球、队友和对手、空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发展性疾病之一。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自闭症的基本症状界定为:社交沟通和社交互动的持续损害,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  乐乐上幼儿园时,经常一个人往外跑,不听教师指令,不跟其他幼儿玩。后经上海儿科医院诊断为“自闭症(轻度)”。2018学年我开始教他们班的体育课,从此乐乐便成为我
一、创新练习方式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一般是安排间歇跑或快慢组合跑,这种枯燥的练习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可在篮球课上利用“四角传接球”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每个角安排3名学生,先用1个球进行,每传接成功一次喊出一个连续数字,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连续传接球成功次数最多;然后过渡到2个球甚至更多,随着球的增多学生间歇的时间逐渐减少,间歇跑在不断重复中。  分析:体能练习具有难以回避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变[1]。作为学校开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样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长久以来,受生物观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是按照“增强体质”或“增进健康”的目标进行操作,造成了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很多是已经被学生所掌握的或者是相对简单的“经验再现型”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时间,才能使身体运动对“增加体质”或“增进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2]。但是体育与
一、多维改编体能游戏激兴趣  (一)适用情况  形式单一、过程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体能练习,如投掷实心球、俯卧撑、立定跳远、高抬腿等;适用于小学三个水平段。  (二)实例分享(立定跳远)  1.“单人PK赛”:在场地上画3条间隔10m的直线,中间为起跳线,两边为胜利线,学生2人一组站于中线,以“并步为石头、弓步为剪刀、马步为布”进行“石头、剪刀、布”对决,赢者向本方胜利线跳跃2次,输者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