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正宽 山村展新颜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扶贫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增收难、就医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等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踏实,贫困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业增收尝甜头
  讲述人: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白竹村贫困户刘时坤
  我在扶贫车间务工,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呢。
  眼前这一切,过去想都不敢想!生活在山沟沟里,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村干部劝我们,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换个活法。
  刚开始,我一口拒绝,原因很简单:虽然山里的日子苦,但好歹能挣口吃的。搬出去后,吃要钱、穿要钱,我一没工作二没技能,怎么生活?
  村干部说,对我的烦心事,他们早就考虑好了。市里引进企业,在安置小区开办就业扶贫车间,专门解决就业问题。听到这里,我动心了:在穷山沟里苦了大半辈子,搬出去,没准真能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
  去年9月,我搬进安置小区,一室一厅,水电方便,家具设施齐全,温馨又舒适。经过短期培训,我进入车间,负责组装箱包。现在我已经是熟练工了。上了60岁,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记者观察
  在武冈市,这样的扶贫车间有79家,平均每人每年增收超过1.8万元。“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行模式,真是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大难题。
  脱贫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各地精准施策,对症施策。有的引进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有的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有的鼓励返乡创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这些年来,贫困群众的增收步伐加快,增收渠道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凭着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
  路通带来百业兴
  讲述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拉揽村第一书记马玉飞
  初到拉揽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路。这里群山环绕、沟溪纵横,大部分老乡都分散居住在山腰上。尽管离县城只有10多公里,由于山路崎岖,要折腾5个多小时。更苦的是孩子们,上学翻山越岭,不少人刚小学毕业就辍学了。
  路不通,致富也成了奢望。村里一直种葡萄,大家辛辛苦苦操劳一年,迎来大丰收。可因运输不便,葡萄常常“飞”不出大山。这个以水族、苗族为主体的村庄,到2015年,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36%。
  两年前,贵州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拉揽村借着“春风”,累计投入1290余万元,修建了21.5公里硬化路和产业机耕道,基本上解决了出行难题。如今,老乡们出门办事,一溜烟工夫就能到县城。
  一路通,百业兴。脱贫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土特产品一车车运出大山。解决了“行路难”,拉揽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村民们有了稳稳的幸福感。
  记者观察
  通了出山路,就能打通致富路,拉揽村的故事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贫困地区,往往区位条件不佳、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路是乡村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道路畅通可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这几年,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受到,贫困地区瞄准这一短板,下了大力气,出行条件大为改善。“道路硬化连地头,公共交通到村头”正在不少贫困村成为现实。群众出行方便了,农产品出山,带旺了贫困地区的产业,贫困群众的日子也一日好过一日。事实证明,一条条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是脱贫路,更是幸福路、民心路。
  山村学校大变样
  讲述人:云南省富源县营上镇都格小学教师阮信达
  1991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来到都格小学。那时,全校400来个学生,却只有12个教师。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从一年级接手,直到五年级毕业,五年里孩子们只上过语文、数学课。
  办学条件也跟不上。几间教室破旧潮湿,课桌桌面坑洼不平,有的连桌脚都不全。早上摸黑出门、晚上戴月回家,是孩子们上学的常态;一张床、一套洗漱用品,是每个老师的“私人标配”。
  这几年,国家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發展,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教学楼建起来了,学生宿舍条件改善了,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等一应俱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更是让孩子们“零距离”享用各种优质资源。
  师资力量大幅提升,学校课程设置也更加丰富。为了提升老师们的教学质量,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光我就“充电”了好几回。这几年,学校成绩在镇里一直名列前茅,不少孩子考到重点中学,走出大山,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记者观察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贫困村从教近30年的教师阮信达对此深有体会。教育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上升通道,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人力资源,但在不少贫困地区,都曾遇到过都格小学的难题,老师留不住,教学质量不过关,学生流失严重……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任务。可喜的是,记者在一线采访中发现,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即使财力再紧张,也尽可能优先保障教育方面的投入。这些举措有力地解决了“因贫辍学、因学致贫”的问题,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迈出了坚实一步。
  村民看病不再难
  讲述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李家湾村村医李永林
  我当村医40多年了。过去,村民怕生病、病不起。村里卫生室设备和药物都不齐全,遇到大病上县城,山路难走,常常贻误黄金治疗时间。
  我们村800多口人,贫困人口239人,因病致贫的比例超过六成。这几年,党中央为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下了大力气。作为村医,我深有体会。如今,小病没负担,大病能兜底。在我们这儿,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80%。   村里缺医短药的情况也改善了。现在我有了一间独立的卫生室,配备了健康签约一体机,能做心电图,快速检测血糖等指标。村民只要刷身份证,数据可以直接上传到黄州总医院大数据平台,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能直接向上转诊。
  现在,小病找我,大病急病转诊大医院,医药费大部分报销,有了这些好政策,村民不再为看病发愁了。
  记者观察
  老村医李永林说,农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大病。到城里医院,路途远,挂号难,医药费不菲。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有明显短板,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成为群众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的堡垒,更是践行让贫困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
  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大病报销比例……一系列针对性举措,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村民生活越來越踏实。
  喝上干净自来水
  讲述人:黑龙江省兰西县红星乡三合村村民程淑霞
  盼了好些年,咱也终于能和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了!
  水一直是我们村的一块“心病”。以前,全村三四十户人共用一个深井,每天早晚放水一个小时。早上天刚擦亮,我就得起床挑水。要是来晚了,水就不够了,做饭、洗衣服、上厕所都成了大麻烦。
  我寻思着,总这样太不方便了,花了1000多块,打了口小井。没承想,水质不行。井只有30多米,打出的水,先要沉一沉,即便这样,水壶烧几次,就被水垢给糊上了。
  去年年底,村干部跟我们说,乡里建了新自来水厂,水量足足的,原先一天供水两小时,一下子变成全天不间断,全乡2000多户都能喝上放心水。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没过多久,自来水真的通到家里,咱祖辈发愁的吃水难解决了!拧开水龙头,清亮亮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出来,一点异味都没有。水费也不贵,每月只有10多块,真是干净又方便。
  记者观察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说起幸福的生活,快人快语的程大姐句句离不开水。
  的确,保障饮水安全是广大农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少饮水困难的村庄,恰恰是在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地区。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各地直面困难,下好绣花功夫。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建设工程,创新管护机制……一系列举措的推行,让农民安全饮水得到有效保障。到2018年底,全国农村饮水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喝上了“安全水”。
  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本文从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出发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经营铁路作为侵略中国东北之重要手段,为此而在东北展开大规模攫取铁路权益的活动。为了抗衡日本,清政府拟引进英资修筑“新法铁路”,遭到日本激烈反对。由于清
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东西携手、共奔小康的生动局面。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支持数额去年实现了倍增,东部26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
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之一是超前性,其负荷在交付使用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呈逐步增加趋势,且许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具有无形损耗小和能保值增殖等特点,因而对其采用现有的折旧方法有违
近年来,国际手风琴乐坛的表演潮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地尝试演奏巴赫的键盘作品。无论是国内的业余考级还是国际大赛,巴赫的作品经常被指定为规定曲目。因此对于手风琴表演专业的
当漫山的果树还沉浸在花海绽放的愉悦中时,食用菌种植基地里的茶树菇已经乘着生长的"快车",带着菇农夫妻向着致富出发……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江西省樟树市刘公庙镇枧桥村村
7月19日,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南昌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时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总结
2017年7月,金溪县狠抓移风易俗、致力精神扶贫,在全县十余个试点村开办"和谐银行",每年拨付每个试点村3万元专项基金,规定各试点村在银行正常运作后抽出专项基金百分之十走访贫
海瑞其人和海瑞精神,得琼州江山文化之助。海瑞具有钟爱乡土的情怀,表现了一种生命自觉和人性自觉。海瑞乡土情怀中最令人感动的层面,是他对三州十邑人民的关切之情。对处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