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FDI中获得的高收益始终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厂商规模无关论的观点,解析了厂商规模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绩效的无关性,并对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FDI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厂商规模无关论 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 FDI
發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说,解释中小企业在FDI中获得的高收益始终是一大难点。为何中小企业在显然不具备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却能够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取比大型企业更高的收益率?从实证研究的分析来看,厂商规模与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效率之间,都缺乏明确的相关关系,这为中小企业的局部优势的FDI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方法。
一、厂商规模无关论的观点
厂商规模无关论者认为, 规模经济理论之所以对当代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 是由于它所依托的新古典框架在研究对象和方向上, 偏离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建立在专业化和分工前提下的理论, 使专业化经济被规模经济所取代, 这种偏离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种种致命的缺陷。
厂商规模无关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增长和递增报酬的源泉, 厂商规模同经济增长并无内在因果关系。分工在企业内部发生, 则厂商平均规模扩大; 分工在企业之间发生, 则厂商平均规模缩小。决定厂商规模的是中间产品和劳动力相对交易效率的变化; 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一般交易效率的高低。厂商规模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现象, 经济增长可以在厂商平均规模扩大时发生, 也可以在厂商平均规模缩小时发生。这实际上对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一个悖论。
二、厂商规模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绩效的无关性
长期以来,在经典经济学中,大企业所代表的规模经济被认为代表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规模的扩张会带来规模经济,经济发展的绩效被认为是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甚至大企业也被看作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小企业所做的技术积累活动则不被看作是创新的主体。
这种观念下,小企业的作用长期被忽视,我国国内一些人长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抱有防范和限制的心态。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也容易被看作一种非主流的行为,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只会在海外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缺乏对中小企业经营效率的客观认识。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大型企业更便于控制市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靠垄断能力取得长期稳定的利润。但从宏观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人为提高市场集中度、偏爱大企业的政策很可能是有害的。政府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形成经营效率低下的巨型企业,导致少数企业在政府“父爱主义”庇护下的发展既扼杀了竞争,也形成不了创新体系和产业网络,而后者对一国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效率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别厂商规模扩大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分工网络的发展问题。”根据刘小玄(2000)对中国20多个产业17万家企业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国有企业规模最大、集体企业次之、私营企业规模最小,但经营效率上,私营企业效率最高,为国有企业的2倍~5倍;三资企业次之,为国有企业的2倍左右;股份制和集体企业为国有企业的1倍~2倍,绝对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则经营效率最低。
2000年以来,杨小凯、廖伯伟、张永生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显示,规模经济既不能解释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不能解释结果,经验观察与经典的规模经济理论不相符合。这一研究对FDI投资促进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不能仅仅依赖母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更应该同时重视中小企业的高效率,这些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同样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厂商规模无关论对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的启示
1.发展中国家应鼓励中小企业FDI
从各国发展历史来看,尽管规模可以部分解释企业个体的扩张,但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不能被厂商规模解释。就FDI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在自身的要素禀赋组合条件下,仍然是高效率的,能够借助技术积累进行国际化扩张,不应因市场控制力较弱而否定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合理性。中小企业虽然资本规模很小,但经营效率很高,产权明晰、管理灵活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逐渐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到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FDI的投资促进政策中,有大量是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
2.增强中小型跨国企业节约管理费用的能力
无论海外投资是一种垂直扩张还是横向扩张,都会体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张的结果是组织成本的提高。扩张带来的人员增多会造成企业内部网络更为复杂,协调难度加大,可能会造成企业信息、知识转移成本的提高,企业家充分利用资源的难度加大。发展中国家的小企业由于人数少,成员的不确定性少,在治理协调上有优势,信息和知识反而容易以低成本实现转移,进而体现为中小型跨国投资企业管理费用的节约。从现实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管理费用的节约有利于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强化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狭小的母国市场的挤压效应,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经济现实。在小国市场的挤压效应下,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应当依托本国比较优势的外向型产业、积极通过FDI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家中小企业在FDI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一方面可以凭借其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价值链生产(包括技术密集型产业) 。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技术能力的跃迁,使企业自觉、主动搜寻新的海外市场空间。
4.弱化发展中国家的小国市场挤压效应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会在在远远未到规模效益要求的情况下,出现结构性供给过剩,不得不对外进行FDI,这也是典型的小国市场“挤压效应”的体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采用较新技术的现代工业部门同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产业间在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经济组织形式上的差距使产业间联系减弱。同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在供给和需求上的低弹性使其无法对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经济发展机会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使产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国内购买力不足,逼迫部分企业只好转向国际市场(对外加工或者FDI)维持生存。
克服小国市场的挤压效应,首先,发展中国家应重视保护本国的优势产业,这种保护绝非意味着推动垄断形成,而是应该推动在国内培育较多的竞争厂商;第二,给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以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幼稚产业保护期,避免核心产业被外资掌控、产业升级的路径阻断;第三,应鼓励企业采取外向型战略,扶持受到本国市场挤压(市场容量小或者市场已被其他厂商占领)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紧跟主要市场或者核心产业带,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规模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M].国际贸易问题,1998(8):12~15
[2]刘则渊 方玉梅: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框架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
[3]李 :发展中国家局部竞争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J].学术研究,2007(4):18
[4]李 洁:世界FDI新趋势与利用外资新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01)
[5]黄卫平 董丽理:发展中国家FDI流出对母国宏观经济效应探讨[J].经济界, 2008,(02)
[关键词] 厂商规模无关论 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 FDI
發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说,解释中小企业在FDI中获得的高收益始终是一大难点。为何中小企业在显然不具备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却能够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取比大型企业更高的收益率?从实证研究的分析来看,厂商规模与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效率之间,都缺乏明确的相关关系,这为中小企业的局部优势的FDI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方法。
一、厂商规模无关论的观点
厂商规模无关论者认为, 规模经济理论之所以对当代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 是由于它所依托的新古典框架在研究对象和方向上, 偏离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建立在专业化和分工前提下的理论, 使专业化经济被规模经济所取代, 这种偏离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种种致命的缺陷。
厂商规模无关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增长和递增报酬的源泉, 厂商规模同经济增长并无内在因果关系。分工在企业内部发生, 则厂商平均规模扩大; 分工在企业之间发生, 则厂商平均规模缩小。决定厂商规模的是中间产品和劳动力相对交易效率的变化; 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一般交易效率的高低。厂商规模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现象, 经济增长可以在厂商平均规模扩大时发生, 也可以在厂商平均规模缩小时发生。这实际上对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一个悖论。
二、厂商规模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绩效的无关性
长期以来,在经典经济学中,大企业所代表的规模经济被认为代表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规模的扩张会带来规模经济,经济发展的绩效被认为是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甚至大企业也被看作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小企业所做的技术积累活动则不被看作是创新的主体。
这种观念下,小企业的作用长期被忽视,我国国内一些人长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抱有防范和限制的心态。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也容易被看作一种非主流的行为,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只会在海外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缺乏对中小企业经营效率的客观认识。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大型企业更便于控制市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靠垄断能力取得长期稳定的利润。但从宏观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人为提高市场集中度、偏爱大企业的政策很可能是有害的。政府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形成经营效率低下的巨型企业,导致少数企业在政府“父爱主义”庇护下的发展既扼杀了竞争,也形成不了创新体系和产业网络,而后者对一国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效率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别厂商规模扩大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分工网络的发展问题。”根据刘小玄(2000)对中国20多个产业17万家企业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国有企业规模最大、集体企业次之、私营企业规模最小,但经营效率上,私营企业效率最高,为国有企业的2倍~5倍;三资企业次之,为国有企业的2倍左右;股份制和集体企业为国有企业的1倍~2倍,绝对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则经营效率最低。
2000年以来,杨小凯、廖伯伟、张永生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显示,规模经济既不能解释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不能解释结果,经验观察与经典的规模经济理论不相符合。这一研究对FDI投资促进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不能仅仅依赖母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更应该同时重视中小企业的高效率,这些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同样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厂商规模无关论对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FDI的启示
1.发展中国家应鼓励中小企业FDI
从各国发展历史来看,尽管规模可以部分解释企业个体的扩张,但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不能被厂商规模解释。就FDI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在自身的要素禀赋组合条件下,仍然是高效率的,能够借助技术积累进行国际化扩张,不应因市场控制力较弱而否定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合理性。中小企业虽然资本规模很小,但经营效率很高,产权明晰、管理灵活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逐渐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到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FDI的投资促进政策中,有大量是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
2.增强中小型跨国企业节约管理费用的能力
无论海外投资是一种垂直扩张还是横向扩张,都会体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张的结果是组织成本的提高。扩张带来的人员增多会造成企业内部网络更为复杂,协调难度加大,可能会造成企业信息、知识转移成本的提高,企业家充分利用资源的难度加大。发展中国家的小企业由于人数少,成员的不确定性少,在治理协调上有优势,信息和知识反而容易以低成本实现转移,进而体现为中小型跨国投资企业管理费用的节约。从现实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管理费用的节约有利于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强化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狭小的母国市场的挤压效应,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经济现实。在小国市场的挤压效应下,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应当依托本国比较优势的外向型产业、积极通过FDI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家中小企业在FDI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一方面可以凭借其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价值链生产(包括技术密集型产业) 。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技术能力的跃迁,使企业自觉、主动搜寻新的海外市场空间。
4.弱化发展中国家的小国市场挤压效应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会在在远远未到规模效益要求的情况下,出现结构性供给过剩,不得不对外进行FDI,这也是典型的小国市场“挤压效应”的体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采用较新技术的现代工业部门同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产业间在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经济组织形式上的差距使产业间联系减弱。同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在供给和需求上的低弹性使其无法对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经济发展机会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使产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国内购买力不足,逼迫部分企业只好转向国际市场(对外加工或者FDI)维持生存。
克服小国市场的挤压效应,首先,发展中国家应重视保护本国的优势产业,这种保护绝非意味着推动垄断形成,而是应该推动在国内培育较多的竞争厂商;第二,给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以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幼稚产业保护期,避免核心产业被外资掌控、产业升级的路径阻断;第三,应鼓励企业采取外向型战略,扶持受到本国市场挤压(市场容量小或者市场已被其他厂商占领)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紧跟主要市场或者核心产业带,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规模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M].国际贸易问题,1998(8):12~15
[2]刘则渊 方玉梅: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框架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
[3]李 :发展中国家局部竞争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J].学术研究,2007(4):18
[4]李 洁:世界FDI新趋势与利用外资新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01)
[5]黄卫平 董丽理:发展中国家FDI流出对母国宏观经济效应探讨[J].经济界,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