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的思考与课下注释碰撞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二语文课,讲读新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在初读课文时,提出要求: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要求有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C1有学生指出,“唯君图之”课本注释为希望您考虑这件事。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但学生认为这样解释有问题,烛之武向秦君分析了伐郑的后果,他认为“(伐郑)阙秦以利晋”,意思是说,攻打郑国只能损害秦国的利益,而壮大晋国的力量,所以“唯君图之”。那么“图”什么呢?很明显,烛之武是希望秦君认真考虑秦国参与伐郑这一行动是否得当,目的是让秦国撤兵,停止侵略行动。
  可见,“阙秦以利晋”是“因”,而“唯君图之”是“果”。所以,“之”应指代“伐郑(是否得当)”这件事,而非“阙秦以利晋”。C4一男生指出,“秦伯说,与郑人盟”课本注释为说,通“悦”,解释不详。有的翻译书,直接翻译为高兴。在这个地方翻译为高兴,好像有点讲不通。“说”固然有“喜欢”“高兴”的义项,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在先秦文学中,“说”在许多地方也常指“服气”或“悦服”,如,《尔雅·释诂》:“说,服也。”“说”句式,大多放在大段说词之后,表示从心里佩服,愿意接受对方的劝谏。“说”,实指被说服者的心理状态。在本文中,烛之武对秦伯晓以利害,使秦伯明白了必须退兵的道理,这个“说”是被对方的言辞打动,想通了,在心里服了。因此,这里的“说”只能翻译为“悦服”,而非“高兴”。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之上,质疑讨论,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当鼓励肯定。应该允许、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
其他文献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无材料可用的尴尬局面。议论文写作需要丰富翔实的论据,而丰富翔实的论据离不开积累。人们常说“厚积而薄发”,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但是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缺乏宽裕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态来积累写作素材,因而常常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
期刊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告诫人们,迈向21世纪,请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人的品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社会良知是靠人文教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的议论文的语言,有人认为改变有难度,提高更困难,脱胎换骨更是奢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时也觉得捉襟见肘,甚至难有作为。为了达到评讲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发一些例文给学生阅读,这其实就是提升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重要途径——比较阅读。但仅如此,显得有些单一,未能领略这种做法的精髓,还未能将这种作文评讲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议论文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阅读,是摆脱议论文语言教学无序状态的一个有
期刊
菲尔普斯,我想对你说  在教学工作中,我想像“飞鱼”一样,凤凰涅槃,活出真彩。  ——题记  Hi,菲鱼,退役的你,现在还好吗?  从悉尼到雅典,从北京到伦敦,一路走来,几多辛苦,几多快乐,几多挫折,几多辉煌。菲鱼,你真的很棒!  你独特的身体结构,让你如鱼般在水中穿梭,你长长的手臂,大大的手脚,使你像一艘快艇般,飞速前行!你就是飞鱼!  “游泳天才”是人们对你的称呼,可是谁能想到,这光环背后,有
期刊
在中国,高考历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往往影响着全省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高考试题的洗礼和反思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底蕴,贵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导向,也引导一线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向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关注者、欣赏者的地位转变。  一、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们的反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他主学习”相对应的。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
期刊
一、一双发现的眼睛  人们总是为理科科学的感性之美所打动,总惊叹于化学周期表的精美绝伦,总惊叹于数学曲线的完美无比,总认为那是科学,那是光。但是提到语文这门学科,很多人认为,语文是花,是感性的代名词,其实,语文也有理性的美。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任何语法意义都要有外在的语法形式,只是有的语法形式外在一些,有的语法形式内在一些。在梳理古代文言句式的时候,应该还给学生发现的机会。比如,“宾语前置句
期刊
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按照教科书来讲授知识,就是教师把别人抓的鱼蒸熟了再给学生吃;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那就是给学生鱼竿渔网,想吃鱼吗,自己去逮。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授人以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前者让学生掌握的是死的
期刊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工具,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抒发了法兰西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再现了课堂上人们虔心学习法文的场景,此时,文字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并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举办了大型的“汉字听写大
期刊
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写作文难,写作文难,提起写作文心里就烦。”其实这是一种畏难情绪在作怪,写作文真的那么难吗?事实并非如此。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这粮从哪里获得?说起来也很简单,书中自有作文法,书中自有营养。教材中的文章,就像学生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引进到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教材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不但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