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经历它、感受它、考察它,最终认识它、掌握它,它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消化知识,升华情感,丰富经验,增强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体验学习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成长。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体验培植基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201路公共汽车里坐着15人,到兆丰站下车9人,又上车5人,现在公共汽车里还有几人?许多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5-9 5=11人,还有的学生得:15 5-9=11人。这时有学生反驳,汽车每到一站,一般要先下后上,所以第一种方法较好。这样巧妙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来源,学生会有亲切感、真实感。
  二、经历发现过程,为体验搭设支点
  研究性学习认为:“学习不仅看结果,更注重于过程,注重知识的来源。”
  1.在操作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产生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真正经历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
  如在开展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滚、堆、摸、搭”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此基础上发现“哪一个滚得快?”“哪一种最难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的新知识是最清晰、最深刻和最难忘的。
  2.在猜想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观察、联想、猜想。
  如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明家离学校800米,小红家离学校300米,请同学们猜一猜,小明与小红家相距多少米?”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个个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根据居住的位置猜测出多种情况:如果两人住在学校的相反方向,应该是800 300=1100米;如果两人住在学校的同一方向,应该是800-300=500米;还有的说如果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的位置是呈三角形的,那就很难求出两家相距的米数,但相距的数总比500米多,比1100米少……
  学生在猜想中体验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而且猜想使学生思维更开阔,学习的乐趣更加浓厚。
  3.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变重结论为重过程,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完“100以内的数”后,我没有出示抽象的数直接让学生不断地、反复地、枯燥无味地数,而是把可爱的小星星装在一个个透明的瓶子里,让学生小组合作,倒出来数一数,并总结数数的方法。学生有一颗、一颗数的,有两颗、两颗数的,有五颗、五颗数的,有十颗、十颗数的……最后提出结论:数比较少的数和数比较多的数可用不同的方法。
  4.在交流中体验创新的快乐
  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而且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比较和的大小。问题一提出,立刻引来学生的议论:生A说可以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比较;生B说我是把和化成分子相同的数再比较的;生C说我是画图比较的;生D说我是化成小数再比较的。
  5.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各种不同想法的情况,这时若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阐述各自的想法,往往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如在开展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要组织大家去苏州春游,午饭自理,假如给你10元钱,你会买什么?(商品如下)
  学生设计方案后,教师让学生评价,最欣赏哪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认为既能填饱肚子,又省钱的方案好;有的学生则认为买到东西多的方案好……
  三、回归生活,寻找体验的亮点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也就是在应用过程中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
  如学习了“平均数”这一知识后,可让学生围绕在“唱歌”等评比活动中,各个评委给同一参赛者打分的分数不一样,那应该如何确定其最后得分;学习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绘制学校各班学生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总之,体验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能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体验能使学生视学习过程为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师要充分关注值得学生体验的内容,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体制的不断的改革,音乐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在繁忙与压力很大的当下社会,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学好音乐的出发点就是要立足于视唱练耳的实践取向,对视唱练耳的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本文通过对视唱练耳发展的脉络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之上,对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可以让大家轻松、高效地学习视唱练耳技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
执教低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上一堂课就像是打仗,有筋疲力尽的感觉。现象一:老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就见学生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同时大声喊:“我来!”一位学生被老师点名发言,发言完了,这个学生高兴得忘乎所以,而别的学生则连声抱怨,不断叹息。现象二:学生回答问题后,请其他学生补充不同意见时,发言的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原来的结果。现象三:上课时,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问他
介绍了车用现场总线网络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CAN总线的特点及其在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且探讨了当前我国在CAN总线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提问题、会提问题、多提问题。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