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一些探究。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在探究中,假设太阳直射点只在赤道上,没有回归移动,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将无法再找到,据此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2. 若在北半球,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其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差异
B.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的差异
C. 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D. 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一旦我们能够确定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读下图回答3~4题。
3. 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
B. 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重合45年
C. 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
D. 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
4. 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
B.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
C. 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
D. 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
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第5题。
5. 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 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 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 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 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下图为甲城市的位置及其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据此完成6~7题。
6. 甲城2月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少雨 B. 温和多雨
C. 高温多雨 D. 低温少雨
7. 造成甲、乙两城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8~9题。
8.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云贵高原 B. 河西走廊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9.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B. 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C. 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D. 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0题。
10. 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C.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D. 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写出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① ;② ;③ ;④ 。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2. 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
(2)分别写出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写字母)。
(3)简述C、D两地气候的特征。
(4)C、E两地气候类型相同。说明C气候区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并简述E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11月17日凌晨1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45°49′S,170°38′E),在这里进行抵达南极前的最后补给,并为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做准备。
材料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填偏南或偏北)。
(2)“咆哮”的西风带是下图中的 ,此地带风大浪高的原因主要是 。
(3)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根据材料二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的形状特征,并分析其热带雨林气候较狭窄的原因。
(5)在中山站升起的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一些探究。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在探究中,假设太阳直射点只在赤道上,没有回归移动,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将无法再找到,据此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2. 若在北半球,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其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差异
B.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影响的差异
C. 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D. 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
3. 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
B. 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重合45年
C. 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
D. 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
4. 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
B.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
C. 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
D. 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
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第5题。
5. 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 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 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 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 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下图为甲城市的位置及其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据此完成6~7题。
6. 甲城2月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少雨 B. 温和多雨
C. 高温多雨 D. 低温少雨
7. 造成甲、乙两城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8~9题。
8.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云贵高原 B. 河西走廊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9.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B. 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C. 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D. 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0题。
10. 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 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C.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D. 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写出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① ;② ;③ ;④ 。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2. 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
(2)分别写出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写字母)。
(3)简述C、D两地气候的特征。
(4)C、E两地气候类型相同。说明C气候区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并简述E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11月17日凌晨1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45°49′S,170°38′E),在这里进行抵达南极前的最后补给,并为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做准备。
材料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填偏南或偏北)。
(2)“咆哮”的西风带是下图中的 ,此地带风大浪高的原因主要是 。
(3)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根据材料二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的形状特征,并分析其热带雨林气候较狭窄的原因。
(5)在中山站升起的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