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融合电子白板,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106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教育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一股强劲的风吹来,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如火如荼。电子白板结合移动授课终端、视频展台、反馈器等一起使用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它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下“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合电子白板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一、融入“白板”感受对称现象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现象,对称就是其中的一种,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图形,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课一开始,笔者打开白板用上了白板中的“拖拽功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首先,笔者在白板中“擦出”一只大耳朵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小朋友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他有一对大耳朵,猜猜这是谁的大耳朵呢?”学生立刻被图片吸引,并积极反馈:小兔、小猴、大象、大耳朵图图。伴随着学生的回答,笔者继续用白板“擦出”大耳朵图图的半张脸,笔者:“确实是大耳朵图图,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能根据‘图图’这半张脸想象出另外半张脸的样子吗?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学生想象后,笔者继续拖拽出现卡通形象的另一边,但是没有耳朵的右边部分,眼睛部分在屏幕下面。接着问:“这个图图跟你想象中的是一样的吗?这样的图图漂亮吗?我们一起来帮他补充完整吧。为什么把右边的眼睛往上移动,不往下移呢?老师还带来了三个不同的耳朵,请你上台选一个装上去会吗?”学生上台演示之后,笔者提问:“为什么这位同学在装耳朵之前还把耳朵拖动到左边,跟左耳重叠对比后才放心装上去?”学生说:“因为图图两边的耳朵是一模一样的。”
  课一开始笔者就在电子白板上拖拽出一只耳朵让学生进行想象与猜测,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紧接着再拖拽出半张脸让他们想象另一半的样子,学生依靠生活经验来对轴对称图形进行体验与回答,伴随着白板拖拽出的图图却不是他们想象的模样,于是让学生帮图图变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眼睛部位上移、将左右耳折叠重合体会到对称图的作用,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融入“白板”理解对称内涵
  人教版的教材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学习是二年级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侧重于对轴对称图形本身形状特征的认识;第二次学习是四年级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借助电子白板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学生初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点击白板出现蝴蝶、钥匙、树叶图片,问学生:“如果让你给它们分分类,你会怎么分?”学生答:“可以把钥匙分一类,剩下的分一类。因为钥匙的两边不同,其他的图形两边都一样。”师:“那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生:“可以把图形对折一下。”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同时让多个学生做不同的演示,笔者让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想法后,紧接着追问:“观察对折后的三个图形,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左右两边的图形一模一样,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笔者小结并板书:“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内涵,笔者借助电子白板让学生同时上台进行操作,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当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
  三、融入“白板”感悟对称本质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表象的支撑,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课堂上进行观察、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上,笔者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理一理,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再通过对折体验“完全重合”的特征,加深他们对对称轴含义的理解,学生透过“对称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常见图形,真正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为后续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积累丰富的经验。
  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一起制作轴对称图形。首先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要创造的图形,再剪一剪,剪出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跟同桌说一说各自的图形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操作并汇报结束后,笔者用白板的视频播放动态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制作过程,并提问:“回顾刚才的学习,结合白板上的小视频,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生:“先想自己要剪什么图形,然后将纸对折,在纸上画出图案,再沿着线剪下来。”笔者:“为什么要在剪之前将纸对折一下呢?”生:“这样剪出来的图形左右两边才能完全重合。”师:“你们画的时候为什么只要画一边呢?”生:“因为我们已经将纸对折过了,展开后两边就会一样。”师:“看来对折还真是个好办法,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课上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微课,学生在观看并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只有将图形对折,剪出来的图形左右两边才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视频展播、动手剪纸、讨论交流的环节,轴对称图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融入“白板”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低年級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课末笔者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游戏”“容器”等功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概念。在练习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游戏。首先打开白板音乐播放功能,宣布游戏比赛开始,请两个同学上台点击屏幕中所看到的轴对称数字及字母。利用白板中的游戏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学生点击轴对称图形,使得他们在玩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电子白板播放模拟现实的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学习,学生经历了从直观形象入手、唤醒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及回顾反思等过程,同时借助先进的电子白板设备再现活动过程,强化对概念的掌握,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构建空间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越来越多地被“技术化”,电子白板上的多种功能给教学带来了便利,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使用也影响着教师的备课过程与内容。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合理使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技术与课堂融合,才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根”,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下面,笔者以“周长的认识”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一、概念形成前沟通知识联系——凸显本质  概念学习涉及一个多级序列,在给概念下定义前,至少经历下面几个阶段:首先,刺激的特征,作为概念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这种应用的广泛性靠的是数学模型。模型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抽象成概念和符号,它们作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推进了数学自身的发展。而数学自身的发展得益于归纳推理及演绎推理,依靠推理,数学才具有了严谨性。由此,小学数学建模应该重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教学,促进小学生建模意识的形成,最终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归纳推理——激发创新意识  小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课的延续,但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们大都费尽心力地批改学生的习作,从习作的内容到遣词造句,从一个错别字到一个标点符号,都认真地圈画,做细致的边批,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篇修改完整的文章。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完全被教师的精心批改取代了,学生能从中受益多少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教学中也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因此,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如何让识字教学实现轻松高效的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认为识字教学要做到“五有”,方能让学生达到轻松高效的识字目标。  一、有情趣,快乐识字  儿童识字,对字形辨认最感枯燥乏味,因为他们的思维比较形象具体。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期刊
赏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赏识,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教育评价方法,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目的。我校以赏识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导,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学生评价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相应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使管理者、教师、家长及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欣赏,形成和
期刊
图胜于表,表胜于文,一个直观的插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对插图的使用与开发,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视觉素养。可见,学会看图,利用可视化的工具帮助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四下Unit 5 Part B Let’s Talk一课为例,探索插图的创造性使用,尝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  一、利用插图,解构文本  1. 借助插图,有效导入。  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英语教师常用的导入方
期刊
收到新教育元老储昌楼校长转来的许偲艺的书稿。昌楼告诉我,这是时凤英准备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个序言。  结婚赠书,似乎是我们新教育人的一道特有的风景。前年,同样在昆山的新教育人高子阳,在女儿结婚时,也是赠送了一本书。子阳还把这本书的稿费捐赠给了新教育基金会。  时凤英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也是当年“教育在线”的骨干,我愉快地答应了昌楼。我希望我也能够为在新教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送上
期刊
关注并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已有的事实经验是深度学习不可忽视的内生资源。那么,如何让深度学习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真正发生呢?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诊断经验,发现问题,让深度学习有方向  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必须充分地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认真考虑分析学生已有经验,把握学习起点,确
期刊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公众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法治教育。2016年,教育部把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意在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规则是条文式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因此,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 
期刊
自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中便开展了1+x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丰厚学生的文化积累。从1到x建立的是从此到彼之间的联系,因此,找准拓展点,就是建立联系,丰厚语文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准拓展点呢?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些许的尝试。  一、同主题拓展  同主题拓展契合的是思维的整体性与意义性的感知。有了相同主题的关联,新旧知识产生了联系,课内课外得到了链接,书本与生活实现了相融,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