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城市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逐年增多,已经与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持平或略超。为维护其受教育权利,保障教育的公平程度,北京市政府明确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特别是从降低借读费到免除借读费政策的落实,使近70%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到公办学校就读。但随着北京户籍适龄儿童的增加,政府如何在新的入学高峰期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位?公办学校如何在管理、教学、奖励等方面满足流动人口子女发展的需求?本期刊登的朝阳、海淀、丰台三区的有效做法,既体现出流入地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展现出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同城待遇的有效管理,还看到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确保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从长远看,确保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尚需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在首都国际化建设进程中,政府如何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二是在实施户籍制度的今天,教育部门如何打消户籍概念,确立常住人口意识,统筹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和学生入学,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三是在强化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有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建立有利于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我们期待有新的创新。
乔树平(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北京市朝阳区区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5.8万人,流动人口177万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给朝阳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导入人口和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优质教育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严峻挑战。
截止2012年9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学生共计10.26万人,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有72514人,占总数的70.71%;在26所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9126人,占总数的18.65%,包括在8校(18址)专门接收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13063人。此外,全区有未批自办学校18所,在校学生10913人,占总数的10.64%。
■ 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六到位”
1.工作机制建设到位
朝阳区认真学习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来京务工人员中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专门成立了主管副区长担任组长、相关委办局一把手组成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区委教工委、区教委成立了妥善解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妥善解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2.投入保障到位
朝阳区进一步明确了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重点抓责任落实和保障条件落实,确保各公办学校切实落实政府政策,对符合借读条件的随迁子女实施全纳接收。教委与属地街乡政府通力合作,挖掘公办学校资源,通过扩建教室、扩充班额、扩招计划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接收能力。区财政按照与户籍生同一标准拨付教育经费,2008—2011年,累计投入50.78亿元,支持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通过多方努力,朝阳区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比例由2011年初的65.36%,上升到目前的70.71%,实现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目标。
3.扶持政策到位
由于存在部分随迁子女借读手续不全或家长不愿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等实际情况,朝阳区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委托民办的方式,利用公办校舍、聘请优秀退休校长办学、聘请合格教师任教,开办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目前,已成立18个校区,定向接收了20余所未批自办校的13000余名在校学生。针对委托办学学校,朝阳区在教学设备设施、干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保障,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同时,区教委与区农委及相关属地政府联动协作,在来京务工人员相对聚集的地区,采取“乡教合作”的形式,即由属地乡政府选择适合办学的校址、市区财政共同投入的方式,新建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学校。目前朝阳区已经在金盏地区、王四营地区完成两个新校区的建设并顺利开学,给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
4.引导宣传到位
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涉及民生问题和弱势群体利益保障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此,朝阳区高度重视引导宣传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同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2012年召开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新闻媒体通气会,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此外,朝阳区还注重挖潜新闻素材,适时对区域内的星河双语学校、博雅学校举办人和安民学校校长等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正面宣传报道,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星河双语学校的李守义校长还被评为2011年朝阳教育年度人物。
5.规范管理到位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朝阳区内的未批自办学校数量较多,其中有些学校安全隐患突出、基本办学条件缺乏、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治理整顿这类学校是朝阳区推进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难点。为保障此项工作的稳妥推进,朝阳区按照“扶持一批、规范一批、分流一批”的分类管理办法,对办学条件相对较好、能通过整改合格的自办校予以扶持审批,对短期内无法整改合格的自办校,在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相关委办局联合监管机制,确保消除安全隐患。2011年以来,区教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对4所办学条件较好的自办学校进行核查指导,提出整改要求。朝阳区首创成立了协管员队伍,“专人定期”指导各自办学校办学;成立朝阳区民办教育协会打工子女学校分会,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按照市教委对分流工作的要求,朝阳区准备充足的学位,稳妥开展分流工作,2011年全年共计关停自办学校4所,妥善安置在校学生近2000余名。区政府承诺将在3年内彻底解决未批自办打工子弟学校问题。 6.育人质量到位
几年来,朝阳区在推进随迁子女“有学上”、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同时,注重研究如何“上好学”。在接收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加强研究融合教育,通过分层教学和逐个指导的方式,使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到学校学习生活中。在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学校中,通过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加大骨干教师培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朝阳区逐步形成了“重视习惯养成、突出经典文化”的特色教育模式。2011年,启动了“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朝阳人”系统培训工程,编印推广了《朝阳区随迁子女养成教育读本》,通过创造适当的情境,互动反思,反复训练,将良好的习惯与品行变成儿童少年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爱学习、健身心、会做人的“文明朝阳人”。
■ 构建区随迁子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从朝阳区发展趋势上看,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将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必须建立起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长效机制。
朝阳区将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属地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在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新建校舍,用于解决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动对接,把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纳入常规工作计划,提前谋划分流工作,提前准备充足学位,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创造便利条件;加大民办学校、自办学校扶持力度,扩大接收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监管体系,实施统一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此外,属地街乡政府将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不断完善“乡教合作”的随迁子女教育监管模式,实现网格化、全覆盖的监管体系。
为此,朝阳区将在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大挖潜力度,扩大公办学校接收力度。朝阳区将继续通过政策宣传、扩建扩班等方式挖潜公办资源,最大限度确保符合借读条件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提升公办学校接收比例,争取到今年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75%。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多种方式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朝阳区将继续按照“三个一批”的分类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继续对4所办学条件较好的自办学校进行扶持,促进整改达标;继续探索“乡教合作”模式,在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地区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规划新校,扩充学位;进一步与属地街乡政府对接,制定未批自办学校整顿分流实施方案,做到一乡一策、一校一方案,确保到2014年底前彻底解决未批自办学校问题。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师生安全。依据《关于加强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规范管理的工作意见》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明确分工与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定期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并通过加强教育协管员定期巡视等方式,加强自办学校规范管理力度,确保师生安全。
加强接收随迁子女民办学校和自办学校管理者的专项培训。将民办校和自办校干部和骨干教师纳入教委整体教师干部培训体系之中,提高自办校和民办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乔树平(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北京市朝阳区区域面积47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5.8万人,流动人口177万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给朝阳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导入人口和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优质教育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严峻挑战。
截止2012年9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学生共计10.26万人,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有72514人,占总数的70.71%;在26所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9126人,占总数的18.65%,包括在8校(18址)专门接收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13063人。此外,全区有未批自办学校18所,在校学生10913人,占总数的10.64%。
■ 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六到位”
1.工作机制建设到位
朝阳区认真学习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来京务工人员中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专门成立了主管副区长担任组长、相关委办局一把手组成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同时,区委教工委、区教委成立了妥善解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妥善解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2.投入保障到位
朝阳区进一步明确了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重点抓责任落实和保障条件落实,确保各公办学校切实落实政府政策,对符合借读条件的随迁子女实施全纳接收。教委与属地街乡政府通力合作,挖掘公办学校资源,通过扩建教室、扩充班额、扩招计划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接收能力。区财政按照与户籍生同一标准拨付教育经费,2008—2011年,累计投入50.78亿元,支持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通过多方努力,朝阳区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比例由2011年初的65.36%,上升到目前的70.71%,实现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目标。
3.扶持政策到位
由于存在部分随迁子女借读手续不全或家长不愿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等实际情况,朝阳区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委托民办的方式,利用公办校舍、聘请优秀退休校长办学、聘请合格教师任教,开办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目前,已成立18个校区,定向接收了20余所未批自办校的13000余名在校学生。针对委托办学学校,朝阳区在教学设备设施、干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保障,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同时,区教委与区农委及相关属地政府联动协作,在来京务工人员相对聚集的地区,采取“乡教合作”的形式,即由属地乡政府选择适合办学的校址、市区财政共同投入的方式,新建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学校。目前朝阳区已经在金盏地区、王四营地区完成两个新校区的建设并顺利开学,给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
4.引导宣传到位
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涉及民生问题和弱势群体利益保障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此,朝阳区高度重视引导宣传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同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2012年召开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新闻媒体通气会,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此外,朝阳区还注重挖潜新闻素材,适时对区域内的星河双语学校、博雅学校举办人和安民学校校长等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正面宣传报道,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星河双语学校的李守义校长还被评为2011年朝阳教育年度人物。
5.规范管理到位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朝阳区内的未批自办学校数量较多,其中有些学校安全隐患突出、基本办学条件缺乏、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治理整顿这类学校是朝阳区推进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难点。为保障此项工作的稳妥推进,朝阳区按照“扶持一批、规范一批、分流一批”的分类管理办法,对办学条件相对较好、能通过整改合格的自办校予以扶持审批,对短期内无法整改合格的自办校,在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相关委办局联合监管机制,确保消除安全隐患。2011年以来,区教委联合相关委办局对4所办学条件较好的自办学校进行核查指导,提出整改要求。朝阳区首创成立了协管员队伍,“专人定期”指导各自办学校办学;成立朝阳区民办教育协会打工子女学校分会,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按照市教委对分流工作的要求,朝阳区准备充足的学位,稳妥开展分流工作,2011年全年共计关停自办学校4所,妥善安置在校学生近2000余名。区政府承诺将在3年内彻底解决未批自办打工子弟学校问题。 6.育人质量到位
几年来,朝阳区在推进随迁子女“有学上”、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同时,注重研究如何“上好学”。在接收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加强研究融合教育,通过分层教学和逐个指导的方式,使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到学校学习生活中。在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学校中,通过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加大骨干教师培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朝阳区逐步形成了“重视习惯养成、突出经典文化”的特色教育模式。2011年,启动了“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朝阳人”系统培训工程,编印推广了《朝阳区随迁子女养成教育读本》,通过创造适当的情境,互动反思,反复训练,将良好的习惯与品行变成儿童少年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爱学习、健身心、会做人的“文明朝阳人”。
■ 构建区随迁子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从朝阳区发展趋势上看,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将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必须建立起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长效机制。
朝阳区将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属地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在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新建校舍,用于解决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动对接,把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纳入常规工作计划,提前谋划分流工作,提前准备充足学位,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创造便利条件;加大民办学校、自办学校扶持力度,扩大接收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监管体系,实施统一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此外,属地街乡政府将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不断完善“乡教合作”的随迁子女教育监管模式,实现网格化、全覆盖的监管体系。
为此,朝阳区将在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大挖潜力度,扩大公办学校接收力度。朝阳区将继续通过政策宣传、扩建扩班等方式挖潜公办资源,最大限度确保符合借读条件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提升公办学校接收比例,争取到今年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75%。
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多种方式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朝阳区将继续按照“三个一批”的分类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继续对4所办学条件较好的自办学校进行扶持,促进整改达标;继续探索“乡教合作”模式,在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地区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规划新校,扩充学位;进一步与属地街乡政府对接,制定未批自办学校整顿分流实施方案,做到一乡一策、一校一方案,确保到2014年底前彻底解决未批自办学校问题。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师生安全。依据《关于加强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规范管理的工作意见》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明确分工与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定期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并通过加强教育协管员定期巡视等方式,加强自办学校规范管理力度,确保师生安全。
加强接收随迁子女民办学校和自办学校管理者的专项培训。将民办校和自办校干部和骨干教师纳入教委整体教师干部培训体系之中,提高自办校和民办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