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暗示有利于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又是影响心理暗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并巩固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为实施心理暗示创造必要条件。
一、心理暗示在课堂控制中的必要性
心理暗示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之间心灵交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课堂控制角度避免学生出现恐惧、厌学的心理。其次,心理暗示也是保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是连续而活跃的。而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为控制课堂而进行的公开表扬或批评,常常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知识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还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优秀的教师在有效的教学中会尽量减少花在课堂控制上的时间。心理暗示不仅可以避免在课堂控制上浪费时间,同时还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学科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忽视对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和调控,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无法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就具有诱导情绪的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科学习中的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生发出主动进取的精神,进而克服学科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堂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教师的情绪、眼神和手势等心理暗示手段来诱导学生的情绪,促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二、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1、体态暗示。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儿童离开父母后,觉得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于课堂总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而且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2、团体参照。每个人所认定的团体参照的目标、规范和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她)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对个体的心理暗示可以先从班级集体学习的整体情绪和态度人手。通过大范围内面貌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去暗示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使其在集体合力的暗示中逐渐改变学习动机、情绪等,从而提高学习水平。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被身边的小事吸引注意力,教师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比批评走神的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又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强化了听讲学生的正确行为。
3、创设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暗示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小动物和有趣的情节使学生们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而且效果显著。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教师没有引入多媒体课件,只是运用了一般的教学手段,学生明显表现出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和记忆不深刻等。由此更加显现出了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此外,在语言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教室布置中,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渗透语言学习(如在墙壁上粘贴英语卡通图片)。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
4、角色融入。即教师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之中,使双方的距离拉近,激起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沿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将师生角色进行转换。例如在“左右”教学中,教师曾经一脸迷惑地问学生:“为什么左右会发生变化呢?我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教师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将思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由此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心理暗示在课堂控制中的必要性
心理暗示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之间心灵交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课堂控制角度避免学生出现恐惧、厌学的心理。其次,心理暗示也是保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是连续而活跃的。而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为控制课堂而进行的公开表扬或批评,常常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知识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还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优秀的教师在有效的教学中会尽量减少花在课堂控制上的时间。心理暗示不仅可以避免在课堂控制上浪费时间,同时还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学科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忽视对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和调控,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无法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就具有诱导情绪的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科学习中的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生发出主动进取的精神,进而克服学科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堂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教师的情绪、眼神和手势等心理暗示手段来诱导学生的情绪,促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二、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1、体态暗示。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儿童离开父母后,觉得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于课堂总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而且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2、团体参照。每个人所认定的团体参照的目标、规范和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她)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对个体的心理暗示可以先从班级集体学习的整体情绪和态度人手。通过大范围内面貌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去暗示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使其在集体合力的暗示中逐渐改变学习动机、情绪等,从而提高学习水平。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被身边的小事吸引注意力,教师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比批评走神的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又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强化了听讲学生的正确行为。
3、创设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暗示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小动物和有趣的情节使学生们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而且效果显著。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教师没有引入多媒体课件,只是运用了一般的教学手段,学生明显表现出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和记忆不深刻等。由此更加显现出了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此外,在语言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教室布置中,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渗透语言学习(如在墙壁上粘贴英语卡通图片)。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
4、角色融入。即教师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之中,使双方的距离拉近,激起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沿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将师生角色进行转换。例如在“左右”教学中,教师曾经一脸迷惑地问学生:“为什么左右会发生变化呢?我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教师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将思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由此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