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药物;护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39—01
1 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一慎独精神缺乏
1.1 不遵循操作规程中的用药原则 在护理工作中,给病人用药必须按照医嘱正确执行给药途径、剂量、时间、方法、合并用药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常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如医嘱中1000ml液体分别加入羧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有的护士不清楚二者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在工作繁忙时,为图方便、简单,将2瓶分别配制的药液联合输注。虽然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但串联后,前者可以破坏后者的化学结构,从而降低疗效, 必须分别输入。可是诸如此类的协同作用用药,由于护士不正确的给药方法,而导致药物效价降低。使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又如:在给病人注射两种药物时,有的护士用一副空针吸药,甚至用用药液作为乙种药粉剂的溶解剂,只要不产生沉淀、变色即可。这种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作法除了是对药物的药理知识一知半解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缺乏对病人极端负责的职业情感。
1.2 剂量不准,浪费较大随着医、药学的迅速发展,许多新药、特药相继问世,药物作用机制和给药方法也日趋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赋予护理伦理以新的内容。如常用的生物制剂、抗癌新药、新型广谱抗菌素等。药物价格昂贵而包装剂型偏小。操作中,由于护士的责任心和操作技能的不同,吸药后残余药量较多,以先锋V为例,据测试,每瓶药平均残留量为26.89mg,平均残留百分比为5.38%,另外输液排气时,若操作方法不正确,也会随之排出部分药液,造成贵重药品浪费。这不仅使病人未得到预期的药物疗效,而且造成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甚至产生护患矛盾,影响其它护理行为的实施。
1.3 缺乏用药安全的意识临床工作中,有的护士缺乏责任心,对药物的使用只停留在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考虑药品安全、有效。例如:对须作过敏试验的药物,在皮试剂量上不准确;不遵循药物使用原则即现配现用;不遵循操作原则一即消毒剂选择不当或未即作皮试,影响皮试结果。而在许多新药的应用中,目前普遍缺乏统一的皮试配制方法和判断原则,均凭借护士自己的用药经验及观念,判断药品是否应做过敏试验,而无任何医学依据,这是护理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
2 提高护理用药质量的患考
2.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用药质量 由于新药、特药的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开拓进取的新局面。众所周知,任何药物作用都是双向性的,运用恰当,于人类健康有利,反之则不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正确掌握各种常用药物和新药、特药的药理知识,熟悉药物性能,以及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这不仅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要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培养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同时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通过夜护大、电大、高护专业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护理科学水平,改变知识结构。实践证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护理人员对药理知识的掌握乃至正确执行医嘱的自觉性高于一般护理人员。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对新药特药的性能、使用方法要及时讲解,准确使用,使新药、特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2.2 重视药物的心理效应,提高药物疗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此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药物的生理效应,还在重视药物的心理效应。如何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及正确的方法使用药物,接受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也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责任护士在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副作用及注意要点给予重点指导。如有患者在静脉用药时不知道滴流速度与药物浓度在体内的关系,擅自调节滴速。责任护士便为其讲解药物的滴速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系。比如用于降低颅内压的甘露醇,要求快速滴入,以10ml为宜,使之在血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而尼莫通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则要求慢速滴入以15/min为宜,使之减少血压降低的副作用。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配合治疗,提高其心理效应,提高药物疗效,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实践证明,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人药理知识的宣教,一方面提高了病人的心理效应,促使病人用药的自觉性和顺应性,避免或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护士自觉学习,钻研业务,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3 加强护理管理,统一护理用药标准严格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遵循药品使用原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决不能将混有药液的溶液作溶解剂。同时要制定统一的护理用药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并且通过整体护理,使护士的一切行为以病人为中心。这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给社会、患者提供了一个监督的机会,从而产生了护理用药道德的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39—01
1 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一慎独精神缺乏
1.1 不遵循操作规程中的用药原则 在护理工作中,给病人用药必须按照医嘱正确执行给药途径、剂量、时间、方法、合并用药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常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发生。如医嘱中1000ml液体分别加入羧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有的护士不清楚二者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在工作繁忙时,为图方便、简单,将2瓶分别配制的药液联合输注。虽然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但串联后,前者可以破坏后者的化学结构,从而降低疗效, 必须分别输入。可是诸如此类的协同作用用药,由于护士不正确的给药方法,而导致药物效价降低。使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又如:在给病人注射两种药物时,有的护士用一副空针吸药,甚至用用药液作为乙种药粉剂的溶解剂,只要不产生沉淀、变色即可。这种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作法除了是对药物的药理知识一知半解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缺乏对病人极端负责的职业情感。
1.2 剂量不准,浪费较大随着医、药学的迅速发展,许多新药、特药相继问世,药物作用机制和给药方法也日趋复杂。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赋予护理伦理以新的内容。如常用的生物制剂、抗癌新药、新型广谱抗菌素等。药物价格昂贵而包装剂型偏小。操作中,由于护士的责任心和操作技能的不同,吸药后残余药量较多,以先锋V为例,据测试,每瓶药平均残留量为26.89mg,平均残留百分比为5.38%,另外输液排气时,若操作方法不正确,也会随之排出部分药液,造成贵重药品浪费。这不仅使病人未得到预期的药物疗效,而且造成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甚至产生护患矛盾,影响其它护理行为的实施。
1.3 缺乏用药安全的意识临床工作中,有的护士缺乏责任心,对药物的使用只停留在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考虑药品安全、有效。例如:对须作过敏试验的药物,在皮试剂量上不准确;不遵循药物使用原则即现配现用;不遵循操作原则一即消毒剂选择不当或未即作皮试,影响皮试结果。而在许多新药的应用中,目前普遍缺乏统一的皮试配制方法和判断原则,均凭借护士自己的用药经验及观念,判断药品是否应做过敏试验,而无任何医学依据,这是护理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
2 提高护理用药质量的患考
2.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用药质量 由于新药、特药的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开拓进取的新局面。众所周知,任何药物作用都是双向性的,运用恰当,于人类健康有利,反之则不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正确掌握各种常用药物和新药、特药的药理知识,熟悉药物性能,以及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这不仅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要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培养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同时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通过夜护大、电大、高护专业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护理科学水平,改变知识结构。实践证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护理人员对药理知识的掌握乃至正确执行医嘱的自觉性高于一般护理人员。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对新药特药的性能、使用方法要及时讲解,准确使用,使新药、特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2.2 重视药物的心理效应,提高药物疗效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此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药物的生理效应,还在重视药物的心理效应。如何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及正确的方法使用药物,接受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也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责任护士在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副作用及注意要点给予重点指导。如有患者在静脉用药时不知道滴流速度与药物浓度在体内的关系,擅自调节滴速。责任护士便为其讲解药物的滴速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系。比如用于降低颅内压的甘露醇,要求快速滴入,以10ml为宜,使之在血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而尼莫通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则要求慢速滴入以15/min为宜,使之减少血压降低的副作用。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配合治疗,提高其心理效应,提高药物疗效,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实践证明,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人药理知识的宣教,一方面提高了病人的心理效应,促使病人用药的自觉性和顺应性,避免或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护士自觉学习,钻研业务,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3 加强护理管理,统一护理用药标准严格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遵循药品使用原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决不能将混有药液的溶液作溶解剂。同时要制定统一的护理用药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并且通过整体护理,使护士的一切行为以病人为中心。这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给社会、患者提供了一个监督的机会,从而产生了护理用药道德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