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迫切任务。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
教师应首先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带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知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1.激发数学创新精神 增强数学创新本领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数学创新过程并非纯碎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所以,教师应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成规。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本领。
2.营造数学创新坏境 提高数学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情趣和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心情愉快、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所以,教师应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从而带动培养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老师还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诱发创造灵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必须是“再创造,在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尝试和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直接交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去发现,使认知过程得到交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几何)都省略了其中的思考、发现、探索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把隐含的,有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将探索问题的过程暴露出来,重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思考过程,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造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引导、开导、指导和学生自读、自探、自答、自练的教与学的方法,把学习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揉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课始的引导,课终的开导,训练时的指导,启发性问题均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补充,—个问题不满足于—个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多角度与教师对话,在教师交流中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生生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不仅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能力相近,交往中最轻松具有共同语言,而且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思维,这是一个难得的创新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分组,给学生多种交流机会,例如:可同桌交流,前后桌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优差生交流等,创造学习新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改下的优良教育环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之成为富有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开拓型创新人才。同时教师更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刻苦钻研业务,才能从课本中发掘创新教育的素材,成为领头的创新者。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不要忘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
教师应首先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带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知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1.激发数学创新精神 增强数学创新本领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数学创新过程并非纯碎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所以,教师应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成规。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本领。
2.营造数学创新坏境 提高数学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情趣和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心情愉快、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所以,教师应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从而带动培养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老师还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诱发创造灵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必须是“再创造,在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尝试和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直接交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去发现,使认知过程得到交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几何)都省略了其中的思考、发现、探索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把隐含的,有思想价值、智力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将探索问题的过程暴露出来,重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思考过程,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造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引导、开导、指导和学生自读、自探、自答、自练的教与学的方法,把学习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揉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课始的引导,课终的开导,训练时的指导,启发性问题均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补充,—个问题不满足于—个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多角度与教师对话,在教师交流中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生生交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不仅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能力相近,交往中最轻松具有共同语言,而且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思维,这是一个难得的创新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分组,给学生多种交流机会,例如:可同桌交流,前后桌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优差生交流等,创造学习新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改下的优良教育环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之成为富有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开拓型创新人才。同时教师更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刻苦钻研业务,才能从课本中发掘创新教育的素材,成为领头的创新者。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不要忘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