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促进作用,重新构筑外经贸发展新格局,实现早日振兴是非常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辽宁省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更加显著。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现状
(1)进出口总体规模
近二十年来辽宁的对外贸易额同全国一样不断增长,尤其是入世以来,辽宁对外贸易有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 “入世”10 年贸易额增长 4.05 倍,年均增长率 16.8%。2012年,辽宁省外贸进口规模位列全国第9,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5%,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8,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8%,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2)主要对外贸易国家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辽宁的对外贸易国家大都集中于亚太、美国和欧盟地区。其中日本、韩国、美国,欧盟多年来一直是辽宁对外贸易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约占辽宁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虽然最近几年日本占辽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减少,但日本一直都是辽宁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近三年比重平均保持在20%。
(3)主要贸易方式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省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加工贸易则是发挥劳动力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通过引进外资、原材料半成品、先进技术等方式,促进了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成了辽宁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4)进出口商品结构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辽宁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目前,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中,“两高一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2012年,辽宁省出口的“两高一资”产品占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13.5%,而此类商品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仅为4.3%;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00.4亿美元,占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17.3%,比重较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而同期,辽宁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比上年下滑了6.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4.6%,比重较上年也下降了2.8个百分点。
(5)利用外资情况
随着辽宁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辽宁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加,这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辽宁引入外资的数量和速度都有明显增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最为迅速。
二、辽宁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及方式。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导致贸易方式、贸易规模和贸易流向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外贸易进口本国供给不足的要素,可以克服要素供给瓶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其与本国优势资源相结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辽宁省对外贸易还不能真正体现产业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国际因素影响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通道”,通过出口贸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产业关联效应拉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进口贸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提供技术设备支持。自 2008 年以来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虽然辽宁加工贸易发展较快,但其出口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进口国外的辅料、零配件和中间产品经过简单的加工装配再行出口,在国内采购的比重较小,对国内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综合经济效应,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其二、来料加工增速超过进料加工,且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以及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贸易增值率不高,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三、从事加工贸易的外企在经营上要服从母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与辽宁相关产业关联度较低,经济发展辐射作用有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不大。目前,辽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结构低质化问题仍很突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动态贸易利益的培养,阻碍对外贸易的增长。
三、辽宁省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仍是制约辽宁省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建议:
1.继续加强对辽宁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应加大对龙头企业资金、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扶植力度,促进其向着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产业,树立优质品牌产品,实行“走出去”战略,抢占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如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朝阳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优势产业的聚集效应,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加快完善产品的流通网络建设,拓宽产销信息传播渠道,完善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巩固和开拓新兴市场,避免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
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就是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和主导力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提升辽宁产业结构,提高辽宁的地区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配套服务能力。服务业是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业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基本支撑,是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辽宁的现代服务业种类不多质量不高,相对于制造业发展仍然十分滞后。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应该转变观念,以积极进步的思想来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变。在增加贸易总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辽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把对外贸易做强做大,使其面对外界的冲击和压力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15.
作者简介
黄秀丹(1978-),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
课题
本文系辽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我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3LSLKTZIJJX-37。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流通系)
近几年辽宁省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更加显著。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现状
(1)进出口总体规模
近二十年来辽宁的对外贸易额同全国一样不断增长,尤其是入世以来,辽宁对外贸易有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 “入世”10 年贸易额增长 4.05 倍,年均增长率 16.8%。2012年,辽宁省外贸进口规模位列全国第9,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5%,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8,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8%,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2)主要对外贸易国家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辽宁的对外贸易国家大都集中于亚太、美国和欧盟地区。其中日本、韩国、美国,欧盟多年来一直是辽宁对外贸易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约占辽宁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虽然最近几年日本占辽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减少,但日本一直都是辽宁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近三年比重平均保持在20%。
(3)主要贸易方式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省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加工贸易则是发挥劳动力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通过引进外资、原材料半成品、先进技术等方式,促进了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成了辽宁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4)进出口商品结构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辽宁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对外贸易结构。目前,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中,“两高一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2012年,辽宁省出口的“两高一资”产品占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13.5%,而此类商品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仅为4.3%;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00.4亿美元,占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17.3%,比重较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而同期,辽宁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比上年下滑了6.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4.6%,比重较上年也下降了2.8个百分点。
(5)利用外资情况
随着辽宁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辽宁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加,这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辽宁引入外资的数量和速度都有明显增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最为迅速。
二、辽宁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及方式。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导致贸易方式、贸易规模和贸易流向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外贸易进口本国供给不足的要素,可以克服要素供给瓶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其与本国优势资源相结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辽宁省对外贸易还不能真正体现产业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是国际因素影响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通道”,通过出口贸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产业关联效应拉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进口贸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提供技术设备支持。自 2008 年以来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虽然辽宁加工贸易发展较快,但其出口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进口国外的辅料、零配件和中间产品经过简单的加工装配再行出口,在国内采购的比重较小,对国内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综合经济效应,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其二、来料加工增速超过进料加工,且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以及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贸易增值率不高,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三、从事加工贸易的外企在经营上要服从母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与辽宁相关产业关联度较低,经济发展辐射作用有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不大。目前,辽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结构低质化问题仍很突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动态贸易利益的培养,阻碍对外贸易的增长。
三、辽宁省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仍是制约辽宁省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建议:
1.继续加强对辽宁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应加大对龙头企业资金、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扶植力度,促进其向着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产业,树立优质品牌产品,实行“走出去”战略,抢占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如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朝阳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优势产业的聚集效应,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加快完善产品的流通网络建设,拓宽产销信息传播渠道,完善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巩固和开拓新兴市场,避免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
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就是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和主导力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提升辽宁产业结构,提高辽宁的地区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配套服务能力。服务业是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业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基本支撑,是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辽宁的现代服务业种类不多质量不高,相对于制造业发展仍然十分滞后。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应该转变观念,以积极进步的思想来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变。在增加贸易总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辽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把对外贸易做强做大,使其面对外界的冲击和压力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聂艳华.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15.
作者简介
黄秀丹(1978-),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
课题
本文系辽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我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3LSLKTZIJJX-37。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流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