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年轻时在法国的经历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9月11日清晨,邓小平和同学们从上海黄浦码头出发,乘坐邮船“盎特莱蓬”号去往法国。“盎特莱蓬”号是一艘往来于欧、亚、美三洲的法国万吨级巨型邮船。而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坐的四等舱,实际上是半明半暗的最底层的货舱,里面还堆放着各种货物,这是专为留法学生临时开设的。近百号人挤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日子并不好过。
  9月14日,邮船经香港停留一日。邓小平虽然看到香港“树木阴翳,商旅云集,街市宽阔,房屋整齐”,“近已成为一个沿海最繁华、最紧要的商埠”,但一想到香港此刻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心底不免生出屈辱感。9月18日,邮船经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停留三日。邓小平等人上岸参观。当局规定,中国人上岸,必须经过一道道关口的检查,还要到警署注册登记。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如此低下,这让邓小平再一次感到了屈辱。9月24日,邮船到达新加坡,停留一日。邓小平等人上岸参观。他又目睹了两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加深了对中国当前社会的认识。
  除了忍受恶劣的环境外,邓小平和同学们也面临着海上航行未知的危险。9月底,邮船经过印度洋时,经历了三天的风暴。风暴裹挟着海水,掀起山峰般的巨浪。四万吨的邮船在这样的风暴中犹如一叶扁舟,被反复掀上浪尖,又打下谷底。邓小平和同学们“不但一点东西也吃不进,就连胆汁都要吐出来了”。10月初,邮船行经阿拉伯海。由于此海域有许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留下的危险物,为防不测,邓小平和同学们一起在船上进行救生练习。虽然戴上了救生圈,但大家“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如有所失一般”。
  10月19日,邮船抵达法国马赛港。这时,邓小平已历经了39天的海上航行,行程达1.5万多公里。这段日子虽然艰苦,但也让邓小平眼界大开。次日,《小马赛人报》报道:“一百名中国青年到达马赛的安德列勒蓬桥上。他们的年龄在15岁到25岁之间,穿着西式和美式服装,戴着宽边帽,穿着尖皮鞋,显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就在到達法国马赛港的第三天,根据巴黎华法教育会的安排,邓小平与2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来到距巴黎200多公里的小城巴耶,开始了在巴耶中学的寄宿制学习生活。小城的风光有点像四川的广安,对于人口只有15000人的巴耶来说,一下子来了20多名中国学生,在当时成了新闻。10月22日,《巴耶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学生到巴耶》的消息:“二十多名中国学生在两名法文讲得非常流利的同乡带领下,于昨天晚上到达巴耶市。这些年轻人是寄宿制学生,由他们的政府派往法国,在巴耶中学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以便使他们了解法国的语言和风土人情。”
  学生们在巴耶中学学习的主要课程是法语。学校作息管理严格,早上6时起床,6时半自习,上午8时至11时、下午2时至4时为上课时间,晚8时就寝,9时熄灯。邓小平后来回忆说,学校待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每天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才上了几个月,没学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
  此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两年,法国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已经不像一战期间那样紧迫,这样的局面直接影响到了勤工俭学学生们的境遇。到1920年底,在法国的1000多名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能够找到工作的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
  尽管省吃俭用,邓小平随身所带的费用仍然很快用尽了。1921年3月13日,邓小平与其他18位同学一起告别学校,前往法国中部城市克鲁梭,加入了打工族的行列。据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开支细目账记载,邓小平当月应付学校费用244法郎65生丁,其中生活费200法郎,浆洗缝补费7法郎,卧具租金7法郎,校方收费12法郎,杂支费18法郎65生丁。从那之后,邓小平不得不开始四处寻找工作,希望通过劳动挣钱,继续读书。邓小平在法国唯一的一次正规学校教育至此画上了句号。
  1921年3月,经过不断努力,邓小平终于获得了在法国的第一份工作。法国最大的军工厂——施耐德钢铁厂录用了他。施耐德工厂的档案中,现在还存有当年工厂人事部雇用登记处留下的邓小平的登记卡。上面记载:“工卡号:○七三九六;姓名:邓希贤;年龄:十六岁;出生年月:一九○四年七月十二日(农历);婚姻状况:单身;出生地:四川省重庆市;职业:学生;过去工作及其他有关情况:系邓文明及淡氏之子,受哥伦布市(巴黎西郊小城市)法中救济委员会派遣在巴耶中学求学;身体状况:一九二一年四月二日体检;服务部门:轧钢车间;工种:杂工;工作能力:很好;工作表现:好;日薪金:六法郎六十生丁;评语:志愿来工厂工作。”
  在施耐德工厂,像邓小平这样没有技术的工人,只能当散工。散工,即杂工。他们没有固定工种,视工作情况需要流动。散工的地位很低,而且劳动强度很大,经常遭到工头的责骂。因散工的法文发音为“马篓五”,学生们就戏称“马老五”。有一位四川籍的学生还自娱自乐地写了一首《散工曲》,倒也能体现散工的辛苦:“做工苦,做工苦,最苦莫过‘马老五’。‘舍夫’(法文,即“工头”)光喊‘郎德舅’(法文,意为“非上帝的善类”),‘加涅’(法文,意为“赚得”)不过‘德桑苏’(法文,即10法郎)。”
  刚进工厂的邓小平被分配到轧钢车间,工作就是人工拖送热轧的钢材。轧钢车间内温度在40℃以上,而邓小平必须身着厚厚的工作服。为了防止火星灼伤脚背,邓小平的脚上要穿一种特制的木鞋。木鞋坚硬,不利于行走,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如果摔倒在钢材上,全身就会被烫伤。更可怕的是,有时轧钢机发生故障,被轧的钢条向外弹射,很容易造成伤亡事故。邓小平的夫人卓琳谈到这段做工经历时说:“老爷子在法国留学实际上是去做苦工,拉红铁,就是把铁烧了,那么粗的铁,烧红了,拉出来,弄得细一点,一遍一遍最后弄成铁丝,他就做这个工作。”   工作强度如此之大,劳动环境如此危险,每天却只能换来6个多法郎的薪金,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积攒上学的费用了。邓小平肩负着家人的殷殷期望,怀着“工业救国”的美好理想千里迢迢来到法国,然而,他在这里体验了劳动者被压榨的悲惨境遇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验了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处境。恶劣的工作环境、微薄的薪水和远超出年龄的高强度劳动,让邓小平不得不做出了离开的决定。4月23日,邓小平辞去在施耐德钢铁厂的工作,去了巴黎。厂方在辞职原因一栏注明:“体力不支,自愿离开。”这个说明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后来,邓小平多次说,他个子小的原因就是因为年轻时干了重活,吃不饱饭。
  邓小平第一次失业了。
  4月下旬,邓小平回到巴黎,住进华侨协社,等待做工机会。从4月26日起至10月,邓小平只能靠领取中国驻法公使馆发放的每天6法郎维持生活。他每天只吃两顿饭,主要是面包加自来水。在此期间,邓小平曾做过饭馆招待、火车站码头搬运工、清洁工等各种杂工。他后来回忆说:“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痛恶略有感觉。”
  到了1922年,法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一些工厂逐渐恢复招工。1922年2月,邓小平从巴黎乘火车到达位于巴黎以南120公里处的蒙塔尔纪,随后又步行数公里,来到一个叫夏莱特的小城。夏莱特靠近农村,生活费用较低,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喜欢聚集于此。邓小平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到哈金森橡胶制品厂做工。哈金森橡胶厂当时是欧洲唯一的橡胶厂,以生产胶鞋和自行车内外胎而出名。邓小平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工号为5370。
  工作相对稳定后,邓小平有了一点积蓄。他想继续求学。10月17日,邓小平辞掉哈金森橡胶厂的工作。11月3日,他帶着做工挣得的一点钱和家里寄来的一小笔钱,离开夏莱特来到塞纳,打算在夏狄戎中学学习,但因学费不足,最终没能入学。
  邓小平的求学之梦彻底破灭了。无奈之下,1923年2月初,邓小平再次回到夏莱特市,继续到哈金森工厂制鞋车间做工。一个多月后,他又一次离开哈金森工厂。档案卡上所注的离开原因是“拒绝工作”。厂方人事部对他非常不满,在他的工卡上写着“永不录用。”
  邓小平之所以放弃这样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共产主义。
  〔本刊责任编辑 姚 梅〕
  〔原载《中外书摘》
  2017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我真是好运,有你这样一位心灵手巧的邻居住在岛上。”特尔玛·诺伯顿说着好话。特尔玛想要别人为她做什么事时,总是会说好话。她经常对亚瑟说各种好话。要修理她的真空吸尘器开关、电视机或马桶冲水阀的话,这招比付钱给维修工便宜得多。  “我真不知道,没了你我要怎么办。自从可怜的亨利过世后,我一直这么失落。你不知道当寡妇有多么难。每个人都企图占我便宜,想要欺骗我。”  亚瑟只能断断续续地听见诺伯顿太太的好话,
周五早上八点,几辆车子准时出发,去京西的十渡搞团建。没有了工作的烦恼,同事们都很高兴,开始是说说笑笑的,然后就唱起了歌。欢快的歌声从窗口漾出去,随风飘送,引得路人艳羡地望着。凌晓宇没跟着同事们唱歌,他不错眼珠儿地盯着窗外那些石头看。  凌晓宇是个石头迷。而这回他们要去的十渡,简直就是一个石头的世界,他只恨车子开得太快,眼睛都看不过来呢!  京西房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拒马河。早先人们要过河,就得坐
邙山上的土匪“滚刀肉”养了一只蝎子,养了整整十年。蝎子的寿命一般是五到八年,受客观条件所限,大多活不过八年,能活到十年,不能说它成精了,起码算是一个奇迹。跟其他蝎子不一样,这只蝎子不吃别的虫子,专吃自己的同类。它没有一丝衰老的迹象,爬行灵活,吃同类时极为利索……“滚刀肉”给这只蝎子起名“蝎王”。“蝎王”从小到大还未蛰过人或是其他什么东西,就是说它的毒素一点没有流失过,全都在尾巴后面的毒刺里储存着。
夜空湛蓝。  遥远的苍穹之下,月儿弯弯,像一个被小孩啃去一口的薄饼。那花,那树,那河边的渔火,雾蒙蒙的,若隐若现,阒然无声。  康无逸坐在岸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默默地想着下午发生的事情。  他对父亲康应魁收购渭河客商棉花这件事实在想不通,一百个想不通!莫非脑子有了毛病?不然,父亲咋会睁着眼睛跳火坑呢?这一下康家要损失二百两银子哩。  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市场同样如此。十天前,一包棉花还是五两银子,
宋氏三姐妹就读当年著名名媛学堂——上海中西女塾时年龄均小,5岁的宋美龄是个胖乎乎的淘气小女孩,喜欢穿着男孩的衣服到处乱跑;7岁的宋庆龄英文名字是“罗莎蒙黛”,这个文静的小姑娘,喜爱艺术,多年后她的老师和同学还记得她在校园话剧中饰演的公主。名媛学堂是宋氏三姐妹步入人生辉煌的起点,这些西方傳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当然,也包括那些名噪一时如今已经变成传奇的交际名媛。豪门女公
2020年4月,随着西班牙迷你剧《纸钞屋》的热播,被剧中抢劫案剧情所吸引的网友们纷纷讨论起现实中的那些策划堪称“完美”的抢劫案。其中,1976年7月,发生在法国的一起被称为20世纪最“艺术”的银行抢劫案——兴业银行大劫案,堪称现实版的《纸钞屋》。从策划到抢劫,整个过程,都令人匪夷所思,近乎完美,劫匪的头目阿尔伯特·史帕盖里的经历也充满传奇色彩……  摄影师策划抢劫  1932年12月,阿尔伯特·史
传说有一味“還生草”的药,生长在绝壁之上,很多人都想采,但都怕从绝壁上摔下亡命,只能望“药”兴叹。一天,有个学过攀爬峭壁武功的小沙弥,要上山去采药。人们见了议论纷纷:“这小沙弥不要命了,是草药值钱还是自己的命值钱呀?”  小沙弥并没有因此停止往绝壁上攀爬的脚步。他一面攀爬,一面用小钢钎在绝壁上凿出一个个小孔,因此前进的速度很慢。待他采了药回到山下时,已是薄暮时分。人们问小沙弥:“你往上爬时为何还要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诞生。实际上,早在红军时期,我军就有了自己的飞机和飞行员。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新县考察调研,在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他在我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照片前驻足观看,询问了“列宁”号飞机和飞行员龙文光的情况。龙文光曾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五个第一:他是我军第一位飞行员,第一位航空局长,驾驶过我军第一架飞机,参加第一次对国民党军队的空战,第一位
小镇大户赵府的千金大小姐即将出嫁,家具刚打好,准备高薪聘请漆匠。  十里八村的漆匠闻讯赶到赵府,听了赵老爷的要求,纷纷摇头:家具必须用纯正生漆刷,漆坏要赔三倍价钱。  一分价钱一分货,用生漆漆的家具,耐高温、耐氧化、耐磨损,用上百年不会脱漆,但很费工时,用纯漆油漆一张桌子的工夫,用桐油可漆四张,且生漆价格高,用桐油漆,一张桌子只要四元钱,而生漆却需要八元。因此,一些普通家庭选择用桐油漆家具,用得起
自民国初到新中国成立前,以“起灵”为名,北京及周边大大小小的王爷墓几乎被挖遍。这种最为特殊的盗墓活动的主角,是没落的大清王爷的后代们。  在清代,算上追封的、革退的、加衔的在内,268年间曾先后出现了240多位王爷。这些王爷死后,几乎都葬在北京郊外或县乡,阴宅成片,形成了中国墓葬文化中十分独特的清朝王爷墓葬文化。  “起灵”风潮  民国时,清朝王爷后代挖祖坟,有一个很好听的借口——“起灵”。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