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速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渐入佳境,中国经济在最近十年来有了质的飞跃,也加快了与周边国家及组织的合作,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合作以来的实践,阐述了中国与东盟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和前景,说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 改革开放 东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融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但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所以对我国来说,必须要加快融入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同东盟的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中国与东盟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1、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1.1 东盟与中国经济的竞争性
第一,贸易方面的竞争。从出口产品相关程度看,二者的出口产品结构越来越接近双方在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最为相似,竞争的程度也最高。
第二,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东盟国家与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进大量外资,因此双方都在积极地展开引进外资的努力。
第三,技术引进方面的竞争。中国与东盟在技术引进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竞争。实际上,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分工方面出现的竞争既是吸引资金的竞争,更是吸引技术的竞争。
1.2 东盟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
第一,自然禀赋的互补。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与双方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各有所长是分不开的。以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而具有明显互补性的商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
第二,工业制成品上的优势互补。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产业内分工正在加强,双方应积极探讨和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中现有和潜在的互补性,使产业内贸易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双方的相互投资。东盟国家和中国虽然都不是对方引进外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双方通过相互直接投资有利于不断密切彼此经贸关系,尤其是近几年东盟5个老成员国在中国的实际投资增长较快。
第四,技术上的互补。东盟与中国已成立了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科技训练中心、科技研究和服务中心等,这些合作机制和结构将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技术合作。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
在经济合作方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方面,以区域组织的名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合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双方之间的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双方要共同努力,实现长远的合作与发展。
2.1 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2.1.1 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身建设和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问题
东盟一些国家仍然担心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大量的廉价的中国商品会涌进东盟市场,对东盟国家的一些工业造成冲击。如果对中国开放市场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将影响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另外东盟有的国家经济自由化都较高,期望尽早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获得更大的利益。由于东盟各国对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和期望未必一样,东盟如何协调政策,取得一致意见有时不太容易。
2.1.2 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立,但仍有许多细节和困难有待解决
比如原产地范围的确定,覆盖产品的选择等等,这类问题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至今也尚未很好解决。
2.1.3 来自外部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日本感到近40年来在东南亚的经济主导地位将受到威胁,日本希望通过构建日本与东盟的合作框架,包括日本式的自由贸易区方案,建立更广泛的紧密经贸关系,来平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会影响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和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2.2 东盟与中国经济关系今后发展的有力因素
第一,东盟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更为密切的合作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双赢的结果。
第二,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与东盟的经济联系,表现出极大的诚意。随着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的进展,双方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第三,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可望进一步挖掘。可以乐观地预测,随着双方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刺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将同时明显地显现出来,最终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恩格尔,查威德克.尼赫尔特.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姚望. 大国崛起的步伐[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门洪华. 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4】王子先.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经贸30年[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5】王学,陈有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 四川:西南交大出版社 2009
【6】杨欢.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
【7】霍伟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 四川:西南财大出版社 2010
【8】廖少廉,陈雯,赵洪.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9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 改革开放 东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融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但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所以对我国来说,必须要加快融入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提高综合国力。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同东盟的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中国与东盟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1、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1.1 东盟与中国经济的竞争性
第一,贸易方面的竞争。从出口产品相关程度看,二者的出口产品结构越来越接近双方在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中国与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最为相似,竞争的程度也最高。
第二,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东盟国家与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进大量外资,因此双方都在积极地展开引进外资的努力。
第三,技术引进方面的竞争。中国与东盟在技术引进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竞争。实际上,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分工方面出现的竞争既是吸引资金的竞争,更是吸引技术的竞争。
1.2 东盟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
第一,自然禀赋的互补。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与双方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各有所长是分不开的。以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而具有明显互补性的商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
第二,工业制成品上的优势互补。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产业内分工正在加强,双方应积极探讨和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中现有和潜在的互补性,使产业内贸易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双方的相互投资。东盟国家和中国虽然都不是对方引进外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双方通过相互直接投资有利于不断密切彼此经贸关系,尤其是近几年东盟5个老成员国在中国的实际投资增长较快。
第四,技术上的互补。东盟与中国已成立了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科技训练中心、科技研究和服务中心等,这些合作机制和结构将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技术合作。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
在经济合作方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方面,以区域组织的名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合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双方之间的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双方要共同努力,实现长远的合作与发展。
2.1 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2.1.1 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身建设和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问题
东盟一些国家仍然担心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大量的廉价的中国商品会涌进东盟市场,对东盟国家的一些工业造成冲击。如果对中国开放市场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将影响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另外东盟有的国家经济自由化都较高,期望尽早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获得更大的利益。由于东盟各国对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和期望未必一样,东盟如何协调政策,取得一致意见有时不太容易。
2.1.2 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立,但仍有许多细节和困难有待解决
比如原产地范围的确定,覆盖产品的选择等等,这类问题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至今也尚未很好解决。
2.1.3 来自外部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日本感到近40年来在东南亚的经济主导地位将受到威胁,日本希望通过构建日本与东盟的合作框架,包括日本式的自由贸易区方案,建立更广泛的紧密经贸关系,来平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会影响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和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2.2 东盟与中国经济关系今后发展的有力因素
第一,东盟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更为密切的合作将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双赢的结果。
第二,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与东盟的经济联系,表现出极大的诚意。随着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的进展,双方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第三,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可望进一步挖掘。可以乐观地预测,随着双方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刺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将同时明显地显现出来,最终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恩格尔,查威德克.尼赫尔特.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姚望. 大国崛起的步伐[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门洪华. 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4】王子先.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经贸30年[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5】王学,陈有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 四川:西南交大出版社 2009
【6】杨欢.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
【7】霍伟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 四川:西南财大出版社 2010
【8】廖少廉,陈雯,赵洪.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