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都市类媒体被赋予了主流化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保障公民权利、行使舆论监督、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公众舆论,都市类媒体有了更大的作为空间。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的增强。本文认为,都市类媒体的政治自觉可以通过逐步更新发展理念、重塑社会角色、抢占高端信息、深化传播内容、调整传播视角等路径予以实现。
【关键词】都市类媒体 政治自觉
一直以来,都市类媒体被定位为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营的媒体,其关注的重点是与读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服务性、实用性、可读性、娱乐性等特征突出。但随着受众结构调整、社会思考的多元化变革和办报理念的成熟,为了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应对竞争,都市类媒体必须增强政治自觉。保障公民权利、行使舆论监督、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公众舆论,都市类媒体有了更大的作为空间。
一、都市类媒体增强政治自觉的时代背景
1、都市类媒体日趋主流化
2008年,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将都市类媒体等纳入舆论引导范畴,并明确了发展主流媒体的方向。这标志着都市类媒体主流化步入一个新时期。都市类媒体主流化是媒体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过去,为了更多的吸引读者的“眼球”,都市类媒体在内容选择上出现了信息丰富但琐碎、舆论引导作用弱化等负面问题,对于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不适应。提高自身公信力、实现主流化转型,这已成为都市类媒体所共同面临的课题。要跻身主流媒体行列,都市类媒体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增加“主流新闻”,传播主流声音,通过严肃的内容、深刻的报道和宽广的视野等方式,增强公信力。
2、受众结构日益高端化
都市类媒体过分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抵制,格调低下的内容和舍本逐末的经营注定无法赢得长远发展。都市类媒体如果要赢得稳定的受众,扩大市场份额,走在行业前列,必须逐步增强政治自觉性,从原来的普通市民导向转向更具精英化的公民导向,具有较好经济收入和较高文化修养的高品质需求读者群体应该成为其竞争的重点。事实上,都市类媒体的受众结构也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变。社会中坚力量和高学历背景的读者日益增加,整个读者群体日益走向“主流化”。
3、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
地方时政新闻一度不受都市类媒体关注,都市类媒体往往选择以社会新闻为主,并完全由媒体根据新闻价值按新闻规律自由处置。与专业报纸相比,都市类媒体在报道中缺乏深度;与同类报纸相比又会存在同质化问题。而对于读者来说,通常希望看到更本质的新闻,于是读者需求与媒体报道两者之间出现巨大差距。都市类媒体要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满足更多的读者需求,迫切需要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发掘事物本质的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闻报道。那些曾经不受都市类媒体关注的时政新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现在已成为都市类媒体的竞争热点。可以说,增强政治自觉、提升时政解读能力是都市类媒体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选择之一。
二、都市类媒体增强政治自觉的基本取向
1、更新理念:从大众媒体转向主流媒体
加速向主流媒体转型是都市类媒体实现政治自觉的最好方式。这一转向大致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去低俗化”,脱离都市小报的视角,从体现出独特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出发,挖掘蕴涵在社会现象之中的附加价值,从以往单纯依靠感官刺激吸引受众向依靠报道质量凸显影响力转变,进而实现从都市小报到主流大报的转型。二是强化硬新闻报道。都市类媒体的核心新闻产品应该是对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这是展现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的重要途径。三是适时进行改版。改版可以反映报纸定位的改变和新理念,这是都市类媒体主流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通过改版,强化时政新闻报道,或应对突发重大事件,能有效加强都市类媒体与读者互动和舆论监督,塑造品牌和自身的主流化大报形象。
2、重塑角色:从娱乐受众转向引导大众
一味强调娱乐和煽情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追求庄重严肃的理论框架是都市类媒体对“娱乐至死”倾向的理性反思,也是对自我角色的重新定位。通过重新思考定位社会角色,都市类媒体能够积极有效修复社会共识,并促进社会机制在健康、理性、有序的轨道上行进;都市类媒体重新思考定位社会角色,还要重视社会监督职能的行使。舆论监督是都市类媒体出彩的“法宝”,都市类媒体对公众可能遭受的利益侵犯发出警告,揭示强势利益集团对弱势群体的种种伤害,引起受众的关注,激起舆论的力量,从而对国家、政府和社会机构乃至个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当然,都市类媒体在社会角色定位中还不可忽略一点,即:服务群众,有预见性地、及时地就那些关系到百姓长远利益的事件向社会发出警告,及时报道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关系政府作为事件的进展情况,不断提醒政府和权力机关解决那些关系百姓福祉、一时解决不了的事件依然是都市类媒体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3、抢占高端:从市井消息转向权威新闻
政治自觉要求都市类媒体必须转变报道内容与手段,不能只顾单纯的外部冲击力,更要追求内在吸引力。因此,都市类媒体一方面要强化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报道,主动设置受众关心的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社会上下层面的互动,保障读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都市类媒体要主动抢占舆论高地,按照党和政府的宣传基调,以敏锐的新闻直觉和把控全局的能力,宣传主流声音,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4、深度传播:从表象传递转向深度思维
新闻叙事角度多样化、聚焦多样化,深度思维是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具体实践的基本方向。这要求都市类媒体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审视眼光和求异思维,能够不拘泥于表面现象,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适量选择一些与众不同的聚焦和独特的角度,从更深层次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信息意义,更深入地探讨新闻的核心价值。
5、转换视角:从官方维度转向平民视角
平民视角是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的最大特征,平民视角下的新闻报道特别是时政报道,已成为都市类媒体最重要的亮点和看点。都市类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从一开始就自觉从平民视角观察社会,在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在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都市类媒体的平民意识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相一致、与现代传播学尊重“受众本位”观念也一致,这不仅继承了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代表性和导向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典型报道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三、都市类媒体增强政治自觉的基本路径
1、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
政治自觉,要求都市类媒体从业者除了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素养。都市类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尤其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政治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要善于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能够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洞察其可能带来的社会政治后果,并据以正确地确定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行动。
2、坚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并重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都市类媒体是可以同时实现两者的重要渠道,这要求都市类媒体变“传者本位”为“受众本位”,以强烈的“百姓情结”和“民本取向”,关注普通受众,将镜头和笔端对准百姓生活,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平视生活的态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平等的心态去传播和体察政治事实,摒弃居高临下、空洞虚妄的宣传说教,将政治话题转向民生议题,将理性主题感性化,体现人文关怀,广集百姓舆情,倡导互动交流、公开讨论,使媒体与受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识与共鸣,让群众能够参与和接受新闻。这是对公民知晓权和参与权的尊重与满足,也是提高都市类媒体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
3、坚持关注“热点”和捕捉“冰点”并重
热点问题一直是都市类媒体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在追逐热点的同时,都市类媒体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冷静姿态,不能过于随波逐流,进而丧失理性。除了“热点”,都市类媒体更要善于捕捉“冰点”。这就要求都市类媒体具有超前的新闻意识,能够分析现实,预测事态走势,及早发现新闻线索,做好进一步报道的准备工作。对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新闻事件,选择独到的报道切入点,形成有影响力、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多层次、立体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内容,把“冰点”变成“热点”。
4、坚持常规报道和议题设置并重
随着都市类媒体的竞争,新闻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议题设置是高效配置新闻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都市类媒体拒绝平庸、抢占先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从某种意义上说,议题设置的水平是衡量一家都市类媒体整体采编实力的主要指标和政治自觉水平的指标之一,对于是否能形成规模、创新角度和加强舆论引导,意义重大。议题设置要求都市类媒体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构思、酝酿、调整,做出报道方案并加以实施。
5、坚持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并重
舆论监督是我党新闻工作的重心之一。都市类媒体通过将典型人物平民化处理,通过平易的格调、平实的作风和平常的心态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真正挖掘典型人物的朴素美、自然美来达到感染读者、引导舆论的目的。同时,都市类媒体也应该强化舆论监督功能,主动寻求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佳合作形式,引导人们逐步进入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和良好的政治运作的制度形式上,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负责任、公信力强的公众形象。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周蕾
【关键词】都市类媒体 政治自觉
一直以来,都市类媒体被定位为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营的媒体,其关注的重点是与读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服务性、实用性、可读性、娱乐性等特征突出。但随着受众结构调整、社会思考的多元化变革和办报理念的成熟,为了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应对竞争,都市类媒体必须增强政治自觉。保障公民权利、行使舆论监督、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公众舆论,都市类媒体有了更大的作为空间。
一、都市类媒体增强政治自觉的时代背景
1、都市类媒体日趋主流化
2008年,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将都市类媒体等纳入舆论引导范畴,并明确了发展主流媒体的方向。这标志着都市类媒体主流化步入一个新时期。都市类媒体主流化是媒体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过去,为了更多的吸引读者的“眼球”,都市类媒体在内容选择上出现了信息丰富但琐碎、舆论引导作用弱化等负面问题,对于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不适应。提高自身公信力、实现主流化转型,这已成为都市类媒体所共同面临的课题。要跻身主流媒体行列,都市类媒体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增加“主流新闻”,传播主流声音,通过严肃的内容、深刻的报道和宽广的视野等方式,增强公信力。
2、受众结构日益高端化
都市类媒体过分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抵制,格调低下的内容和舍本逐末的经营注定无法赢得长远发展。都市类媒体如果要赢得稳定的受众,扩大市场份额,走在行业前列,必须逐步增强政治自觉性,从原来的普通市民导向转向更具精英化的公民导向,具有较好经济收入和较高文化修养的高品质需求读者群体应该成为其竞争的重点。事实上,都市类媒体的受众结构也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变。社会中坚力量和高学历背景的读者日益增加,整个读者群体日益走向“主流化”。
3、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
地方时政新闻一度不受都市类媒体关注,都市类媒体往往选择以社会新闻为主,并完全由媒体根据新闻价值按新闻规律自由处置。与专业报纸相比,都市类媒体在报道中缺乏深度;与同类报纸相比又会存在同质化问题。而对于读者来说,通常希望看到更本质的新闻,于是读者需求与媒体报道两者之间出现巨大差距。都市类媒体要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满足更多的读者需求,迫切需要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发掘事物本质的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闻报道。那些曾经不受都市类媒体关注的时政新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现在已成为都市类媒体的竞争热点。可以说,增强政治自觉、提升时政解读能力是都市类媒体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选择之一。
二、都市类媒体增强政治自觉的基本取向
1、更新理念:从大众媒体转向主流媒体
加速向主流媒体转型是都市类媒体实现政治自觉的最好方式。这一转向大致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去低俗化”,脱离都市小报的视角,从体现出独特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出发,挖掘蕴涵在社会现象之中的附加价值,从以往单纯依靠感官刺激吸引受众向依靠报道质量凸显影响力转变,进而实现从都市小报到主流大报的转型。二是强化硬新闻报道。都市类媒体的核心新闻产品应该是对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这是展现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的重要途径。三是适时进行改版。改版可以反映报纸定位的改变和新理念,这是都市类媒体主流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通过改版,强化时政新闻报道,或应对突发重大事件,能有效加强都市类媒体与读者互动和舆论监督,塑造品牌和自身的主流化大报形象。
2、重塑角色:从娱乐受众转向引导大众
一味强调娱乐和煽情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追求庄重严肃的理论框架是都市类媒体对“娱乐至死”倾向的理性反思,也是对自我角色的重新定位。通过重新思考定位社会角色,都市类媒体能够积极有效修复社会共识,并促进社会机制在健康、理性、有序的轨道上行进;都市类媒体重新思考定位社会角色,还要重视社会监督职能的行使。舆论监督是都市类媒体出彩的“法宝”,都市类媒体对公众可能遭受的利益侵犯发出警告,揭示强势利益集团对弱势群体的种种伤害,引起受众的关注,激起舆论的力量,从而对国家、政府和社会机构乃至个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当然,都市类媒体在社会角色定位中还不可忽略一点,即:服务群众,有预见性地、及时地就那些关系到百姓长远利益的事件向社会发出警告,及时报道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关系政府作为事件的进展情况,不断提醒政府和权力机关解决那些关系百姓福祉、一时解决不了的事件依然是都市类媒体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3、抢占高端:从市井消息转向权威新闻
政治自觉要求都市类媒体必须转变报道内容与手段,不能只顾单纯的外部冲击力,更要追求内在吸引力。因此,都市类媒体一方面要强化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报道,主动设置受众关心的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社会上下层面的互动,保障读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都市类媒体要主动抢占舆论高地,按照党和政府的宣传基调,以敏锐的新闻直觉和把控全局的能力,宣传主流声音,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4、深度传播:从表象传递转向深度思维
新闻叙事角度多样化、聚焦多样化,深度思维是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具体实践的基本方向。这要求都市类媒体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审视眼光和求异思维,能够不拘泥于表面现象,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适量选择一些与众不同的聚焦和独特的角度,从更深层次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信息意义,更深入地探讨新闻的核心价值。
5、转换视角:从官方维度转向平民视角
平民视角是都市类媒体政治自觉的最大特征,平民视角下的新闻报道特别是时政报道,已成为都市类媒体最重要的亮点和看点。都市类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从一开始就自觉从平民视角观察社会,在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在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都市类媒体的平民意识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相一致、与现代传播学尊重“受众本位”观念也一致,这不仅继承了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代表性和导向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典型报道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三、都市类媒体增强政治自觉的基本路径
1、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
政治自觉,要求都市类媒体从业者除了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素养。都市类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尤其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政治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要善于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能够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洞察其可能带来的社会政治后果,并据以正确地确定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行动。
2、坚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并重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都市类媒体是可以同时实现两者的重要渠道,这要求都市类媒体变“传者本位”为“受众本位”,以强烈的“百姓情结”和“民本取向”,关注普通受众,将镜头和笔端对准百姓生活,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平视生活的态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平等的心态去传播和体察政治事实,摒弃居高临下、空洞虚妄的宣传说教,将政治话题转向民生议题,将理性主题感性化,体现人文关怀,广集百姓舆情,倡导互动交流、公开讨论,使媒体与受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识与共鸣,让群众能够参与和接受新闻。这是对公民知晓权和参与权的尊重与满足,也是提高都市类媒体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
3、坚持关注“热点”和捕捉“冰点”并重
热点问题一直是都市类媒体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在追逐热点的同时,都市类媒体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冷静姿态,不能过于随波逐流,进而丧失理性。除了“热点”,都市类媒体更要善于捕捉“冰点”。这就要求都市类媒体具有超前的新闻意识,能够分析现实,预测事态走势,及早发现新闻线索,做好进一步报道的准备工作。对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新闻事件,选择独到的报道切入点,形成有影响力、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多层次、立体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内容,把“冰点”变成“热点”。
4、坚持常规报道和议题设置并重
随着都市类媒体的竞争,新闻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议题设置是高效配置新闻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都市类媒体拒绝平庸、抢占先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从某种意义上说,议题设置的水平是衡量一家都市类媒体整体采编实力的主要指标和政治自觉水平的指标之一,对于是否能形成规模、创新角度和加强舆论引导,意义重大。议题设置要求都市类媒体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构思、酝酿、调整,做出报道方案并加以实施。
5、坚持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并重
舆论监督是我党新闻工作的重心之一。都市类媒体通过将典型人物平民化处理,通过平易的格调、平实的作风和平常的心态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真正挖掘典型人物的朴素美、自然美来达到感染读者、引导舆论的目的。同时,都市类媒体也应该强化舆论监督功能,主动寻求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佳合作形式,引导人们逐步进入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和良好的政治运作的制度形式上,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负责任、公信力强的公众形象。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