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别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学术界许多研究苏轼的人大都习惯性地把他归入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中,将他和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列在一起,合称“苏辛”。提到苏轼的代表作品,我们基本上都会吟诵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是”亲射虎,看孙郎“,又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气势磅礴,境界宏大的句子。但在苏轼的词作中,具有婉约风格的词却远远多于他的豪放词作。本文试图从苏轼作品本身出发,结合名家点评、创作背景、题材类型等方面,对苏轼不同题材的婉约词进行艺术鉴赏。
  【关键词】:苏轼;婉约风格;艺术鉴赏
  一、婉约词的由来
  婉约词,顾名思义,就是委婉含蓄之意,在内容方面,多写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用含蓄蕴藉方法表达感情,作为词的基本风格之一,婉约词出现较早,由唐五代以花间鼻祖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柳永、两宋之交的集大成者——李清照与秦观等,均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传统的婉约词题材范围狭小,多为娱乐所作,目的是为了消遣娱乐。风格绮丽、寄情委婉,如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中指出:“词须宛转绵丽,挟春月烟花于闺幨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艳,一字之工,令人色飞,乃为贯耳。”婉转含蓄的词作,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沈雄在《古今词话》中也曾论及:“词称绮语,必清丽相须,无妨金粉。譬则肌理之与衣裳,钿翘之与环髻,互相映发,百媚斯生。”到了北宋时期,苏轼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为之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并将它推入了高雅的文学殿堂。苏轼自己也被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秦诸人所不能到”。
  二、苏轼婉约风格词作分类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文学家。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后遭遇“乌台诗案”,晚年于常州病逝。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苏轼的关注只停留在豪放詞中,不知晓他的婉约词作。故本部分将苏轼的婉约词分为爱情词、咏物词、送别词、歌妓词、闲适词、怀古词等,试图从这些方面领略其艺术价值。
  (一)爱情词
  在苏轼的人生经历中,他有过几次爱情。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首悼亡词《江城子》,是他写给自己亡妻王弗的。如此美好的爱情只能埋葬,令人无限哀思与忧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和苏轼是少年夫妻。苏轼十九岁时,迎娶了刚刚十六岁的王弗。王弗年轻貌美,端庄贤惠,是一位得力的贤内助。婚后,二人生活美满,恩爱如初。可叹长情挣不过命数,如花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王弗在二十七岁时便香消玉殒。
  此词作于王弗去世十年之后,在整整十年的光阴中,苏轼经历了无数次痛苦,送走母亲,送走爱妻,只留下年幼的苏迈相伴,其内心的孤寂可想而知。十年后,原来的家中已是不一样的光景,苏轼老了,添了白发,另一个女人也走进了他的生活。但在这个触动人心的日子里,爱妻十年忌辰,他又怎能不追思那个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或许在苏轼的心里,王弗就是他一生的牵挂与眷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陈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全词以梦为中心,梦是现实的真实反映。“小轩窗、梳妆台”全都是昔日夫妻恩爱生活的缠绵画面。在梦中,苏轼再一次见到了死去多年的妻子,相顾无言,只有满脸的泪水。可谓是悲喜交加、苍凉凄清。
  除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外,苏轼在《蝶恋花》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继室王闰之的柔情。
  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微醺的东风缓缓拂来,春天已然来到了人间,河岸边的柳枝长出了黄绿色的新芽,一缕缕,在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美好的祥瑞之气吹进了绣户之家,一位奇女子出生了,这位奇女子是谁呢?便是苏轼的继室——王闰之。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与苏轼年龄差距很大。她陪伴苏轼经历了宦海的沉浮。在25年中,与丈夫一同经历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她见证了丈夫飞黄腾达的时光,陪伴他度过穷困潦倒的生活,生下了两个聪慧的儿子。她柔顺贤惠,知足惜福,和诗人一同走过平凡的25年。苏轼也亲自写下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
  (二)咏物词
  在咏物词中,苏轼不仅仅只局限于对于物体细腻精致的描写,同时也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巧妙地融合其中,托物言志,抒发情感。“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他的咏物名作,便是这篇《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时间恰好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的第二年。好友章质夫曾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这一首是次韵之作。全篇情调幽怨缠绵,感情浓厚。杨花离散却无一人怜惜,美好的事物独自凋零枯萎。这不正是诗人内心痛苦哀怨的真实写照吗?报国无门,忧愤谁来听。“抛家傍路”既是在咏杨花,也正在诉说着诗人内心漂泊无依,谪居异乡的苍凉之感。“点点离人泪”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是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之“煞拍画龙点睛”。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道:“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以才不可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东坡《水龙吟》起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是一首借咏梅花,来抒发自己哀伤之情的的词作。绍圣三年(1096年),诗人被贬岭南惠州时,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岭外的梅花玉骨冰肌,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通过这冰清玉洁的梅花来赞颂当年被贬时,正值芳龄的朝云越过那“瘴雾”,一直陪伴在诗人身边,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她是苏轼一生的知己,天生丽质譬如那艳丽多姿的梅花。字字写梅,实则写人,梅花的风骨恰如朝云一般。如今佳人已逝,诗人慨叹爱梅的情操已经一去不复返,连梦里都不曾出现梅花了。格调哀婉,缠绵悱恻,悲凉与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杨慎《词品》评曰:古今梅词,以此词为第一。南宋陈鹄《耆旧续闻》也道:晁氏云:‘东坡有妾,名曰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这首《浣溪沙》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诗人品尝香橘有感而发。上片写经历了一夜霜寒之后,菊和荷经受不住霜冻的摧残,菊花凋零,荷花枯萎,唯有新橘和绿叶仍在林中生长,光亮羡人,竹篱茅舍相掩在橘林中。下片拨开橘子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清香的的水雾喷洒出来,初尝香橘,汁水从齿间萦绕流过,如清泉一般。可以想象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想借咏橘来抒发自己清新高洁的性情。
  (三)送别词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此作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移守南都,苏轼追送其至临平,写下了这首深情厚谊的送别词,反映了诗人对陈述古的深情厚意。词的上片写道和友人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一送再送,直到故人早已离去。“不见居人只见城”,人走后,独留一座空城。茫然若失,流连怅惘。那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不忍友人的离去。下片写词人归去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泪光闪烁,一丝凄凉感伤油然而生,扑面而来。悲凉叹婉扣人心弦。
  浣溪沙·重九旧韵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
  此词为送别词,表达了苏轼离开杭州前对杭州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杨绘人品的敬佩和赞赏之情。阳春白雪般的词句出自坐席,杨绘的才气两者都兼备,可惜相逢的时间并没有多少天,不知道再次见面又是哪一年,等到相会时,我们一定细细把玩茱萸。
  (四)歌妓词
  洞仙歌·冰肌玉骨
  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咏赞歌妓这类词对苏轼来说,洗去了之前这类词作的艳情杂质,褪去了“倚红偎翠”的浓艳。在诗人的笔下,上片花蕊夫人天生丽质,有着冰肌玉骨,在银白色的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清丽脱俗、明丽动人。夜寂静,人无眠,如此闲适安静,境界幽眇,空灵神妙。下片夫人与爱侣携手在夏夜里漫步,慨叹时光的流逝,整篇词作未曾提及宫中糜烂骄奢的生活,拔高了词的意境。张炎在《词源》中这样评价:苏轼词则“清空中有意趣”,“清丽舒徐,高出人表”。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陰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不少争议。据《古今词话》记载,这是苏轼为了一位歌妓解围而作。
  黄苏《蓼园词选》: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词的上片写美人出浴,握白扇,倚床边,因风推门的声音而惊醒。下片则讲众花凋谢,只有石榴花甘愿幽独,不与浮花浪蕊为伍。这也表明了诗人自己不与奸邪之人同流合污之感。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却言: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妓而发耶,薛砺若《宋词通论》评曰:此词写来极纡回缠绵,一往情深。丽而不艳,工而能曲,毫无刻画斧斫之痕。
  (五)闲适词
  宋代文人极少有真实地描写农村生活与农民形象的词,苏轼突破了这一局限,打破历代传统,将生活气息带入词坛。其中最能代表的便是他在徐州时所作的五首组诗《浣溪沙》。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元丰元年,诗人将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想,用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怡然自得的乡间自然风光,文风朴实,格调清新,洗净了艳情的杂质。上片写随处飘落的枣花、轧轧的缫车声、古柳下黄瓜的叫卖声,一幕幕生机盎然的画面跃然纸上。下片讲困热的诗人敲打着农户的房门,想讨杯茶喝。勾勒出官民和谐相处的日常景象。清新质朴的词风为宋代词坛带来了朴素明净的乡土气息,也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阮朗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读起来淡雅清新,富有生活情趣。上片写繁茂的绿槐,高大的柳树,还有那新禅的鸣叫声,熏风伴着琴弦,窗下的香炉中升起缕缕轻烟,下棋的声音惊醒了闺阁的女孩。下片写微雨过后,荷叶翻卷,榴花变得愈发红艳,少女正闲得无聊,用纤纤玉手拨弄着盆中的清泉,水花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黄苏先生在《蓼园词选》中评说“清和婉丽中而风格自佳。”闺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活泼自然的院落别景。沈雄也提笔道“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此外苏轼还有一首词《南歌子·游赏》是描绘了在端节时节的各种赏心乐事:
  (六)怀古词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是一首记梦词,写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上片写自己从梦中惊醒,夜深人静,明月如霜,弯曲的池塘中,鱼儿跃出水面荷叶上泻下了点点露珠,无人知晓内心的寂寞,趁着夜色,在小园中寻找旧梦,却找不到一点踪影。下片诗人想起了盼盼的故事,由此故事引出了对历史无限的思索与慨叹,燕子楼的故事也已经和盼盼一起坠入了历史的长河中,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欢声笑语都会随着时间而流逝。诗人把对社会、历史以及人生哲理性思考融合在词中,怀古伤今的感伤萦绕在整篇词作。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道“脱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三、结语
  苏轼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樽前”引向了人间社会,真可谓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婉约风格别具一格,与前人都有所不同,情感细腻,清新疏朗,构思精致,将婉约词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苏轼对词的贡献很大,一方面在于他對词的内容和风格都进行了全面的开拓与创新,另一方面洗去了传统婉约词的艳情杂质、缠绵悱恻的浮沉,为之增添了清新明快的色彩。胡寅先生也在《酒边词序》中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我想用婉约或者豪放来判定一位词人,特别是像苏轼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总是不大合理的。他以多面手的姿态出现于北宋的文坛和艺坛,在我国词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篇篇佳作无关婉约,无关豪放,都是自身情感的不断倾泻,都是信手拈来,随感而发,直抒胸臆。时隔千年之后的我们和苏轼重新相遇,在那一篇篇佳作中,在那香茗的韵味中,走进他那至真至朴的内心世界,千百年后的时空对话,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晔.唐宋婉约词.光明日报出版社
  [4]林语堂.苏东坡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5]朱靖华,刘尚荣.中国苏轼研究.学苑出版社
  [6]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
  [7]胡丛.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8]王世贞.艺苑卮言.浙江教育出版社
  [9]沈雄.古今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
  [10]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
  [12]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13]杨慎.词品.上海古籍出版社
  [14]黄苏.蓼园词选.中华书局
  [15]张炎.词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16]薛砺若.宋词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
  [17]沈祖棻.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
  [18]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由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小提琴曲。本文主要对红色小提琴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演奏技巧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红色小提琴;演奏技巧  前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红色经典歌曲,它出自于红色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为保卫国家政权和当地的塔吉克族人民联合起来,粉碎旧社会残余势力维护祖国
期刊
【摘要】:色彩使人们对光的一种视觉反应,在油画的创作中也是创作者惯用的一种表现手段,通过色彩的调配以及情感的融入,促使整幅画作充满了灵魂,让画作的品质更上一层楼。因此,文章对油画色彩表现情感的内涵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此促进油画艺术创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画色彩;情感内涵;研究方向  油画是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被引进我国,并至今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时间,而不同时期的
期刊
中国的陶瓷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成就很高曾经享誉世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精美的陶瓷,开创了制陶技术、造型和无与伦比的装饰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为人类的精神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在世界上也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陶瓷的产生发展和后来的演变,总是离不开人类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生活生产以及心里的需要日用瓷,工艺陶瓷,和后来的欣赏瓷器也随之出现。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虽然在艺术造诣
期刊
从1959年至1961年三年的全国大面积自然灾害加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浮夸风、“大炼钢铁”、“反右倾”等过激的政治运动,党和人民处于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国发生了一场全国性的大灾害、大饥荒。大灾大难蔓延到全国,也涉及到了人口少,还能勉强维持温饱的纯牧业小县——阿克塞。当时我八九岁,依稀记得离吃大锅飯的大部队较远,开饭时还要赶过去吃饭,也没人拦你。那么多人一起吃饭,对孩提时的我们来说是一
期刊
【摘要】:民间艺术应用在产品设计中是需要人们的关注度,通过内在与外在的密切联系,从具象到抽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传达的结合。好的民间艺术元素提取转化成产品设计更加需要有其产品特色,富有独创性,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的叙述性。本文由调查分析人们对民间艺术元素产品的需求,通过深化和汲取“许氏剪纸艺术”元素与特色,研究其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应用实践方法,将许氏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开发模式探究,推进许氏剪纸艺术保
期刊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China mapping space in graphic design  White - first appear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is the main wa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hinese paintings show the. Specifically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自古以来便有以“圆”作为意境表达和传统思想文化的体现,“圆”代表着中国人传统文化上的哲学和传统艺术的美学。而今,历史的不断变迁,时代的不断发展,今天的舞蹈中“圆文化”仍然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圆满”的寓意,本文从古典舞中“圆”动作表现浅析中国传统舞蹈中“圆”的寓意。  【关键词】:古典舞;圆;审美  一、“圆”的探源  在中國当前美学之中,“圆”是古老的,主要蕴含着圆润、美满
期刊
【摘要】:我国地域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域展示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设计师在创作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或无意的受到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其设计作品中也就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把这种特色的文化符号融入到设计之中,这是设计内涵重要体现。现在我们把这种形态整理出来,并应用到的设计中去,然后去体现地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产品包装;地域文化;地方性;中国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饕餮是一种非常狰狞的兽形头像。饕餮形象与吃有关,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味,其主要功能是具象的,指向实实在在的政权。饕餮形象一般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动物组合起来的,这些动物不断变换显示了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通过对饕餮纹饰的分析,试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青铜时代的思想史和美学史。  【关键词】:饕餮形象;青铜时代;审美分析  青铜文化在4000年前兴起,承接了彩陶的衰落,同步于夏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大量集聚,环境对于人们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工作效率提高。喷泉不仅仅是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同时它也能够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小环境湿度。本文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了景观小品“喷泉屋”的设计要点,探讨了喷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如何将喷泉与环境相协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关键词】:喷泉设计;水环境;景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