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者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我我所钟爱的生活,
  多余的一毫不取。
  给我头顶的欢乐天国,
  和近旁幽僻小路。
  林中一张床供我仰望星空,
  面包蘸着河水便可享用——
  有一种生活属于像我一样的人,
  有一种生活可以永恒。
  任狂风来袭,未知或迟或早,
  任一切发生,无论是坏是好。
  给我四方大地的容貌
  和前方的道路。
  财富非我所愿,也不以爱情为希求;
  更不要相知的朋友;
  我所愿者,无非头顶的天国
  和脚下的道路。
  就让秋天落在我身上
  何方田野我不曾游荡,
  让树上鸟儿不再吵嚷;
  咬着冻僵的手指。
  起雾的旷野白若粗谷——
  温暖如炉边的憩息处——
  我不会向秋天屈服;
  也一样不怕冬日!
  任狂风来袭,未知或迟或早,
  任一切发生,无论是坏是好。
  给我四方大地的容貌
  和前方的道路。
  财富非我所愿,也不以爱情为希求;
  更不要相知的朋友;
  我所愿者,无非头顶的天国
  和脚下的道路。
  荐诗丨李可以
  与这首《漫游者》的相遇是一场偶然。
  前几日翻阅伊迪丝·霍尔登的《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又惊又喜。1906年,英国乡村女教师伊迪丝每周都会从野外采摘当季花朵、植物枝条,将其带到课堂中,为学生制作自然观察日记。于是便有了这本手记,它详细记录了英伦乡野一年四季的自然植物风光。
  书的扉页上用淡雅的手写字体印着拜伦的诗:“走进那从没有脚步踏过的地方,和人的领域以外的万物共同生活。”一打开,物候谚语、美丽的自然绘画、诗歌摘抄随着季节更替,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应有尽有,犹如一本诗意的自然百科全书。流连乡野,优游卒岁。即使相隔了长长一个世纪,仿佛仍能看到伊迪丝独自漫步英伦荒野,与万物秘密交流的身影。
  在《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的十月份章节,这首诗映入了眼帘。几经周折,确认了作者——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正是那本著名探险小说《金银岛》的作者。全书伊迪丝共摘抄了两首史蒂文森的诗,这是其中一首。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出身在工程世家,祖父辈皆是著名的灯塔设计师。可史蒂文森并没有按照父辈期待的那样,往建筑或者工程设计方面发展,反而对那些来自海岛的奇幻冒险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他仍然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这位小说家一生多病,饱受病痛的折磨。他有一个虚弱的肺,自童年开始就不得不常常卧病在床。为了寻找温暖宜居的疗愈之地,他只能不停地搬家。每年到了寒冷的冬天,他甚至会避居法国。尽管如此,他的手帕上仍时时沾着鲜血,椅子的扶手上永远摆放着药瓶。在非常糟糕的境况中,他仍怀着乐观的精神,坚持写作,直到诞生了《金银岛》。
  如果不是遇到这首诗,我大概永远也不會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探险小说家,同时也是个浪漫的诗人。
  “给我我所钟爱的生活,/多余的一毫不取。/给我头顶的欢乐天国,/和近旁幽僻小路。”“我”所希求的,不过一张林间的床、一片得以果腹的面包,以天为被,用清澈的河水解渴。“我”所希求的,不过是在自然的韵律中,生存,过活。
  有位诗人说“尘世中没有什么我想占有”,因为我就是尘世的一部分:一棵树,一株小草,一朵野花,一种离群索居悄然出没的野兽。世界的喧嚣、诱惑、光荣与盛大,似乎已经离我远去。“就让秋天落在我身上”,此刻,季节的交替犹如海上的波浪在“我”体内跌宕起伏。我们的确是泥里长出来的人儿,理所应当和自然一块活,照着时令过,春夏秋冬就是我们的一生。这就是万事万物永恒的生活。
  “我”既不屈服,也不徒然地对抗。“我”就那么昂首挺立着,以一棵树的姿势,迎接生命的秋天。叶子们离“我”而去,鸟儿们的歌声逐渐消隐,可那又如何呢?冬日的狂风即将来袭,命运的无情捶打将无尽地折损“我”,可那又如何呢?财富,爱情,友谊,如时间一般易逝,可那又如何呢?“我”将永远以“我”爱的姿势,生活下去,站立着,以一棵树的身份,以生命的本质。
  这样一个孱弱的身体中,满怀着怎样的温柔,才会说“多余的一毫不取”;同时又有着多么坚韧的生命力,才会呼喊出“我不会向秋天屈服”啊!
其他文献
夜幕已垂下很久,可我仍举步维艰地在崇岭中朝山口走去,朔风扑面而来,四周寒雾弥漫,我对于能否走至山口已失却信心,可我牵在身后的那匹浑身湿淋淋的、疲惫的马,却驯顺地跟随着我亦步亦趋,空荡荡的马蹬叮叮当当地碰响着。  在迷蒙的夜色中,我走到了松林脚下,过了松林便是这条通往山巅的光秃秃的荒凉的山路了。我在松林外歇息了一会儿,眺望着山下宽阔的谷地,心中漾起一阵奇异的自豪感和力量感,这样的感觉,人们在居高临下
期刊
孙犁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  所谓极致,便是这个星球从一无所有,到生物与生物比邻而处、各行其是的美。生活在同一片穹顶之下的我们,正如柴静所言,“终将浑然难分,就像水溶于水中”。  这便是大自然万年以来的法则,所有生物共享着这不可复制的家园,我们是如此密切,在诗经的描写中“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然
期刊
《庆余年》这部剧很火爆,我闲暇之余也看了几集,中间有个情节是男主角从小城到了京都,在京都城门口被一人拦下兜售地图,要价二两银子。我看到这个情节时不禁发笑。  现代人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认知,大多来源于电视剧、小说,而以银两为古代通用货币,似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流传最广,并随金庸古装剧推广开来。但其实在宋代之前,因为存量太少,白银很少作为货币流通。明代以降,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才正式作为主要流通货
期刊
读《祭十二郎文》,几个“呜呼哀哉”便把读者带到了无法排遣的悲情当中。本文入选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单元名称为“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这“气”可以理解为贯通全文的浓厚悲情。所以解读文本和教学此课的一个关键之处,就是理解这份悲情。  作为一篇祭文,其中表达悲情是自然而然的,而要体会韩愈这份悲情的特别之处,则可以从“十二郎的去世对韩愈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入手。  第一要明确的就是十二
期刊
天渐冷了,窗外仍是一片黯淡的灰色,人潮拥挤的城市仍是一片喧嚣。  离别的车站终是人多的地方,然而当我走近检票口,我又想起了那个人——与我只有一面之缘的他,竟让我如此记忆深刻。  一年前的车站,落地窗外,天是一片灰蒙蒙的暗色,空中飘着细密的雨丝,过往的行人口中呼出一团白汽,裹紧了脖子上厚重的围巾。  我背着并不沉重的书包,穿梭在人群之间,身后的母亲拖着行李箱,并不如我高的个头看上去有些艰难。忽然我脚
期刊
原文  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②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③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
期刊
近来主攻基因测序的初创公司在国内外兴起。它运用科技让我们了解自身的奥妙,为人类的好奇心抹上了“追宗溯源”的色彩。通过在无限种基因排列组合中寻找相似性,我们能得知祖先来自何处,亦能分析疾病,对其加以预防、控制。长长的基因报告中尽是统计学、生物科学和医学带来的宝贵启示,但也尽是人类无法解释的未知。看到数以万计的人和我有着相似的源头,看到无数人生同样的病、有着相似的行为是因为某个基因在作祟,我只觉自身渺
期刊
Across the oceans, across the seas.  Over forests of blackened trees.  Through valleys so still we dare not breath.  To be by your side.  Over the shifting desert plains.  Across mountains all in flam
期刊
“凡,最括也。从二,二,偶也。从,,古文及。”这是《说文解字》给“凡”作的解说。也就是说,所谓“凡”,它的意义是最大限度地囊括,即全部。而字形,采用“二、”会意,“二”代表偶数,“”是古文写法的“及”字。可会意成这样子,跟“凡”相去甚远,倒是篆体的“凡”,很接近于今天的“凡”。  由此看来,“凡”的本义是“一概,全部”,我们平时说的“凡是”“大凡”就是这个意思。而今天,我们用“凡”组词,用得最多的
期刊
我自己拥有的时间越少,  就越想把更多时间给别人,  在遺嘱中将时间赠予他人,  赠给女孩俱乐部,赠给  市区树木的朋友们。  你的生活不是你自己的,  从来不是。它来到你面前,装在一只  箱子里,  上面标着“易碎”。它来自  投诉部门,像是对  某个订单的补偿,虽然你根本没有  下单。谁给我的,这寒冷的人生。  它送来时不带卡片。也不带  使用说明。上面写着  此端朝上,但是我并不相信那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