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ong18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根据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最新编入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我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了解和掌握,整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采取科学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章进行诵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调动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章学习的动力,进而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拓展学生语文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国学经典文章是教学的重难点,其具有深奥、蕴含深意的特点,学生难以把握文章中的主旨,以及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境。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全盘传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掌握,抑制了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发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文章进行多次诵读,让学生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逐渐了解文章中的本质和内涵,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学生只是对经典文学进行简单的阅读,即便教师将其中的内容和精神讲解的非常详细,学生仍然无法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性的分组,引导学生逐次完成国学经典的诵读,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渐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语文诵读小组内,积极发表自身对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语文思维。另外,教师可以参与到国学经典朗读小组的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国学经典的结构,拓展学生语文知识的认知面,整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二、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入,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和提高,避免培养出只会解答语文习题、思维死板的人才,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发展。比如,在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从理解的角度上对课文进行多次的诵读,逐渐掌握国学经典中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文中所描写的壮观景色,创设形象的课文意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意境中亲身感受到赤壁的雄壮,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内涵的分析。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对苏轼主要的人生经历,以及课文写作的背景进行筛选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确定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词风和作者的情怀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体会作者豪迈的写作风格,以及作者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另外,教师在课文内涵的讲解中,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诵读进行推测、领会和分析,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如今,在社会中经常出现不文明的现象,呈现出中华传统美德的丢失,没有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进而降低我国社会的素质水平。国学经典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逐渐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比如“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培養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社会素质水平的提高。比如,在高中语文课文《论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完成国学经典的诵读,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同时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运用到自身生活过程中,逐渐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大学》国学经典,鼓励学生课下完成相关篇章的诵读,拓展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积累和掌握程度,以文化和思想不断滋养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最后,教师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结合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辨意识的发展,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有自身的判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结合历史事迹和现实事件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国学经典文章进行诵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以教材国学经典为中心,向学生介绍相同领域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促进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思想,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刘媛媛,刘佩,山东淄博市临淄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近年来,学校扩招给教育的发展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是生源质量普遍下滑,“一代不如一代”。而我们招收的学生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入学成绩远远低于兄弟学校录取分数,学生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严重断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失。学生厌学面较大,整体的学风较差。我校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低重心教学的理念,而对于从事教育一线教师的我们来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低重心运行于
过去的教学强调接受式教学,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的能力。多数中职学生来学校并不是主动要求学习各项专项技能的,且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专项技能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在教师对学生存有“不放心”的心态,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做猫和老鼠的游戏,学生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步增加。我国作为一个对外出口的大国,人
活教即改变旧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方法。“活教”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这里介绍几种我尝试过的教法:  一、活教三类课  (一)精读课文,为学生树立一个自己崇拜的精神偶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兴趣?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若一位语文教师才高八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