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俄欧能源领域的合作对双方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俄罗斯的经济和战略安全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双方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直接影响到双方间的关系,由于合作日趋成熟,所以对他们合作现状的探讨对中俄的能源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俄欧能源合作 相互依赖 非对称性
1.俄欧能源合作的历史继承与现状
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经济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拉动国家经济的主要力量就是能源的出口。俄罗斯油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6.2%和26.6%,不仅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仅次于沙特的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而欧盟的能源消耗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其中一半依赖进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分别占进口总量的50%和30%。①所以这种天然的供需关系把俄罗斯和欧盟国家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1.1俄欧能源合作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俄欧能源贸易始终存在,即使是在冷战时期,仍在进行,相关资料显示:1956至1960年间,苏联向参加“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从每年的140万吨骤增至1000万吨,增幅超过了600%。②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对抗已经严重削弱,俄罗斯一度希望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在1994年签订了伙伴关系和合作议定书,框架内签订了能源出口协定,并于1997年开始生效。进入21世纪后,双方的能源合作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000年10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普罗迪计划”,决定强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作为回应,提出双方要加强在扩大政治对话,发展相互贸易和投资,金融等各领域展开全面合作。2001年3月,俄欧在能源对话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专题工作组。2002年5月,在俄欧首脑峰会上签署了《能源合作声明》,俄欧能源对话正式启动。2005年的伦敦峰会,确立了北欧天然气管道项目。2006年的赫尔辛基峰会,双方又确立了共同开发俄西北部的“北部延伸计划”。在2007年的里斯本峰会上,双方提出了旨在降低地缘政治对合作的不利影响的“合作预警机制”。2008年的曼西斯科峰会上,欧盟委员会获得了来自欧盟成员关于开展签订俄欧关系新协定的授权。2009的斯德哥尔摩峰会上,俄欧在能源安全问题上达成谅解,使得能源合作在俄格冲突之后和金融危机之际迈出了艰难一步。
1.2俄欧能源合作的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解决某一问题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方法论体系。能源合作已经大大超过了其它领域的合作范畴,涉及到国家政治,社会,安全等诸多领域。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就是反映能源合作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根据历史经验的总结,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大致分为五种:共同目标模式,共享信息模式,协同行动模式,相互依赖模式和宪政制度模式。③根据俄欧能源合作的发展现状,它们的合作模式类似于相互依赖模式。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国家利益的需要。俄罗斯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出口国,而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费群体,双方的利益重心,均在于国家的快速发展。不同点在于俄罗斯需要的是金融和技术上的支持,欧盟需要的是持续的能源供给。所以双方具有天然的依赖关系,容易达成共识。2005年,俄罗斯GDP增长了6.4%,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出口占了其中的25%,据美国估计,俄罗斯的开采,生产和供应能力在2000年至2020年间的花费大约在1400亿美元,[4]而根据《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估计其投资大约在5000至6500亿美元,欧盟则是它主要消费市场和经济来源。
第二, 地缘模式的特点。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唯一世界大国,1707.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为它带来了丰富的能源资源,这是它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产油方的天然自然条件,正是这种天然的自然优势和双方相邻的自然条件导致双方在能源上的合作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通过铺设天然气管道可以进行能源上的共享。对于欧洲,相比较于从中东地区的长距离海上运输,成本要低的多,安全的多。所以在2007年,俄罗斯,希腊,保加利亚三方签署了《关于铺设布尔加斯至亚历山德鲁波利斯的跨巴尔干石油管道》的协议,计划于2010年建成,输油能力达到5000万吨,为双方的能源合作关系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物质上的保障。
2.俄欧能源合作现状中的问题
2.1能源合作主体的非对称性
俄罗斯和欧盟是俄欧能源合作的主体,俄罗斯是新成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凋敝,并一直处于动荡阶段,普京的上台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俄罗斯虽是联邦制的国家,但是威权主义是它政治體制中最显著的特征,人民信仰的“俄罗斯精神”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欧盟则是由27个国情不同的成员国组成的共同体。多源共治是它的主要特征,这种超国家的行为体,基本上呈现出的是一种上下互动式的模式,需要国家间的不断协商,合作和认同才能推动相互间的合作。而俄欧能源合作的基础就从俄欧双方的相互信赖,不得不转变为俄罗斯与每一个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赖,使得这种能源合作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大大的增加。
2.2政治互信不强,机制建设不健全
冷战结束后,俄欧关系逐渐回暖,政治层面的对话不断加强。能源领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成为了双方合作的重要条件,经济的增长需求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导致能源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领域,很大程度上扩展到了政治和安全领域。所以双方一直在互访和对话中寻找解决方法,希望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转机制。虽然双方在1994年达成能源合作协议,但是合作的道路依然十分曲折。俄罗斯方面,强有力的威权政治调整了国家的运转模式,强化了中央的权利。2004年8月杜马通过了新法案,剥夺了地方长官控制当地资源的权力,为国家控制能源奠定了基础。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于同年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0.7%的股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石油公司。⑤欧盟方面,一直以来都不满意俄罗斯所推行的“能源外交”,依靠天然气的供给威胁欧洲的安全和稳定,认为俄政府的能源政策缺乏合理性和稳定性,希望俄罗斯能够签署国际能源宪章,给出价格和供给上的保障。2006年7月,巴罗佐曾向普京提出一项涵盖广泛的贸易自由化建议,试图说服莫斯科开放能源市场,但俄罗斯通过“天然气出口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有公司对本国天然气的垄断权,使建议就此不了了之。充分说明了能源是俄罗斯手中的一颗重要政治砝码。 2.3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分歧
俄欧能源合作除了在政治领域缺乏有效的运转机制外,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也分歧很多。俄罗斯方面,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的出口是关键,而能源的生产,开采与运输,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仅2000年至2020年间的评估显示,俄罗斯能源的资金投入大约会在5000至6500亿美元,⑥其中,俄欧管道的总投资就在百亿以上,是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工程之一。而俄罗斯本国用以國家力量发展的能源消耗量占到了其开发的50%,出口的当量有限。欧盟方面,长期对俄罗斯的能源生产,开采和供应上感到担心。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发展中的俄罗斯而言很容易依靠能源这张王牌来对欧洲实施威胁,攫取经济利益,要求能源价格增长,引发欧洲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俄罗斯能源的基础设施常年超负荷运转,一旦出现意外,欧盟将会受到最直接的伤害和影响。据统计,1549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大约有14%在“超期服役”,80%需要维护和保养。而俄罗斯为了保证自己对国家能源的有效控制,以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对外资控制严密,导致欧洲的资金和技术很难和俄罗斯进行有效的合作。
2.4能源地缘政治的动荡
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国际合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俄欧能源的合作更是依赖于国际环境的稳定,尤其是东欧国家的稳定。特殊的地缘特征,导致俄罗斯在能源的出口上,需要经过东欧国家。东欧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地区矛盾频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滋生,成为世界上冲突频发的地区。而欧盟的东扩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不仅仅是战略上的胜利也是稳定国际局势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欧盟的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尤其是东欧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唆使下演发的一系列颜色革命,更是给俄罗斯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俄罗斯长期以来抗议这种以一体化为由的政治扩张,多次运用能源武器进行还击。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斗气”,表面上看上去是对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的经济争端,实际上却隐藏着俄罗斯地缘政治上的意图,意在依靠能源这张牌来排挤欧盟的西方势力。说明俄罗斯可以将政治压力转化为政治能源权力。
3.俄欧能源合作的前景
3.1俄欧能源合作前景
由于这种合作的非对称性使俄罗斯调整战略的同时,欧盟也在尽可能快得找新的能源供应方,或者迫使俄罗斯开放国内的能源市场,以求解决这种能源绑架的尴尬境地。那么俄欧能源关系将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前景。
第一, 俄欧的相互妥协。虽然双方在妥协的过程中不能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但却是
最行之有效和最为务实的选择。双方为能源的合作已经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从俄欧峰会到政治对话。因为涉及的国家利益和领域太广,矛盾复杂,所以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尽管俄罗斯在亚洲寻找新的市场,欧盟也在考虑从马格里布和中东进口能源,但是在未来几年内还是很难实现,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貌合神离,但却让双方达成了共赢。
第二, 俄罗斯组建能源联盟。俄罗斯可以试图扩大能源武器的影响力,那就必须加强与中东国家间的合作关系,造成世界性的能源垄断现状。这种结果表面上俄会从中受益,但是从安全依赖的角度来讲,必然会引起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对,而且俄罗斯和中东国家的合作并没有根本利益的交织或者其它外部因素可以促使,所以这种前景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 欧盟推动能源机制建设。欧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协调各个成员国努力达成统一能源市场,或者依靠美国的加入对俄施压。前者由于成员国的不同属性,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后者,曾在2006年由波兰总统卡钦斯基提出过,但是并未得到响应,原因在于美国的介入未必能够有利于欧洲与俄罗斯接近,反而会再一次的把欧洲领导权让位给美国,俄罗斯不安全感的增加反而更不利于欧洲的安全,所以这种可能性很小。
3.2俄欧能源合作对中国的启示
中俄两国具有天然的能源互补性,俄罗斯2005年出口石油2.5亿多吨,天然气2000多亿立方米,均为世界第一。而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能源进口大国,预计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1.3亿吨提高到2020年的约3亿吨。天然气的进口量也将从200多亿立方米提高到600多亿立方米。⑦充分说明了中国能源市场需求量之大,也体现了中国的能源市场对俄的吸引力。在今年的俄总统记者招待会上,梅德韦杰夫说:“今年时值《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俄中两国同时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框架内保持密切相互协作。俄中两国在大型能源项目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对双方都至关重要。”说明了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于俄欧能源合作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 建立稳定的中俄能源对话机制,为能源合作提供政治保障。俄欧能源合作的最大问题就是互相间的不信任,而解决这种政治领域间的信任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健全对话机制,用互惠互利的平等睦邻友好关系和现存的战略协作友好伙伴关系代替相互之间的不安全感和敌对感。努力定期举行高层间的互访和民间的对话机制,增强互信。
第二, 努力创建稳定周边环境,为能源合作提供便利的客观条件。中俄有着优越于任何国家的天然界限,俄罗斯的东部拥有大量的未开采的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而中国主要的发达城市就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这里是中俄管道建设的首选。中国的西部地区是天然气的生产地,管道等基础设施完善,随着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俄罗斯同样也可以把西部的管道通向中国。而这些工程的实现必须保证中俄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 加强区域间合作,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组织保障。中俄的能源合作可以依靠双方大国的吸引力来吸引其它国家的加入,例如中亚五国,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到其它的贸易领域,还可以充分利用中亚等国家的资源优势进行多国间的合作,有利于平衡中俄双方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势,把能源合作问题划到一个组织框架之下,签订法律文件,让区域性合作运转更高效。 注释:
①毕洪业.(200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144.
②韩雪晴. (2011年7月). 俄欧能源合作模式探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页 27.
③韩雪晴. (2011年7月). 俄欧能源合作模式探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页 27-33.
④杨文兰. (2008年2月).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双赢. 北方经济, 页 24.
⑤毕洪业. (200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149.
⑥周凡. (2007年5月1日).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俄罗斯研究, 页 50-55.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7).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北京.
参考文献:
[1]MonaghanAndrew. Russia-EU Relations:
An Emerging Energy Security Dilemma . London: Study Reserch Centre.
[2]畢洪业. (200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3]陈小沁. (2009年6月). 解析俄欧能源合作中的过境运输问题. 西伯利亚研究, 页 5-8.
[4]程春华. (2006年6月20日). 欧洲能源宪章与俄欧油气合作. 国际石油经济, 页 45-76.
[5]俄罗斯政府. (2006年2月6日). 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 检索日期: 2011年9月2日,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06russia/2006-02/06/
[6]韩雪晴. (2011年7月). 俄欧能源合作模式探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页 27-33.
[7]杨文兰. (2008年2月).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双赢. 北方经济, 页 24-25.
[8]杨文兰. (2007年9月).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利益博弈. 黑龙江对外贸易, 页 62-6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7).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北京.
[10]周凡. (2007年5月1日).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俄罗斯研究, 页 50-55.
(作者单位: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 俄欧能源合作 相互依赖 非对称性
1.俄欧能源合作的历史继承与现状
在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经济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拉动国家经济的主要力量就是能源的出口。俄罗斯油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6.2%和26.6%,不仅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仅次于沙特的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而欧盟的能源消耗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其中一半依赖进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分别占进口总量的50%和30%。①所以这种天然的供需关系把俄罗斯和欧盟国家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1.1俄欧能源合作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俄欧能源贸易始终存在,即使是在冷战时期,仍在进行,相关资料显示:1956至1960年间,苏联向参加“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从每年的140万吨骤增至1000万吨,增幅超过了600%。②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对抗已经严重削弱,俄罗斯一度希望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在1994年签订了伙伴关系和合作议定书,框架内签订了能源出口协定,并于1997年开始生效。进入21世纪后,双方的能源合作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000年10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普罗迪计划”,决定强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作为回应,提出双方要加强在扩大政治对话,发展相互贸易和投资,金融等各领域展开全面合作。2001年3月,俄欧在能源对话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专题工作组。2002年5月,在俄欧首脑峰会上签署了《能源合作声明》,俄欧能源对话正式启动。2005年的伦敦峰会,确立了北欧天然气管道项目。2006年的赫尔辛基峰会,双方又确立了共同开发俄西北部的“北部延伸计划”。在2007年的里斯本峰会上,双方提出了旨在降低地缘政治对合作的不利影响的“合作预警机制”。2008年的曼西斯科峰会上,欧盟委员会获得了来自欧盟成员关于开展签订俄欧关系新协定的授权。2009的斯德哥尔摩峰会上,俄欧在能源安全问题上达成谅解,使得能源合作在俄格冲突之后和金融危机之际迈出了艰难一步。
1.2俄欧能源合作的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解决某一问题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方法论体系。能源合作已经大大超过了其它领域的合作范畴,涉及到国家政治,社会,安全等诸多领域。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就是反映能源合作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根据历史经验的总结,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大致分为五种:共同目标模式,共享信息模式,协同行动模式,相互依赖模式和宪政制度模式。③根据俄欧能源合作的发展现状,它们的合作模式类似于相互依赖模式。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国家利益的需要。俄罗斯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出口国,而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费群体,双方的利益重心,均在于国家的快速发展。不同点在于俄罗斯需要的是金融和技术上的支持,欧盟需要的是持续的能源供给。所以双方具有天然的依赖关系,容易达成共识。2005年,俄罗斯GDP增长了6.4%,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出口占了其中的25%,据美国估计,俄罗斯的开采,生产和供应能力在2000年至2020年间的花费大约在1400亿美元,[4]而根据《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估计其投资大约在5000至6500亿美元,欧盟则是它主要消费市场和经济来源。
第二, 地缘模式的特点。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唯一世界大国,1707.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为它带来了丰富的能源资源,这是它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产油方的天然自然条件,正是这种天然的自然优势和双方相邻的自然条件导致双方在能源上的合作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通过铺设天然气管道可以进行能源上的共享。对于欧洲,相比较于从中东地区的长距离海上运输,成本要低的多,安全的多。所以在2007年,俄罗斯,希腊,保加利亚三方签署了《关于铺设布尔加斯至亚历山德鲁波利斯的跨巴尔干石油管道》的协议,计划于2010年建成,输油能力达到5000万吨,为双方的能源合作关系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物质上的保障。
2.俄欧能源合作现状中的问题
2.1能源合作主体的非对称性
俄罗斯和欧盟是俄欧能源合作的主体,俄罗斯是新成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经济凋敝,并一直处于动荡阶段,普京的上台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俄罗斯虽是联邦制的国家,但是威权主义是它政治體制中最显著的特征,人民信仰的“俄罗斯精神”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欧盟则是由27个国情不同的成员国组成的共同体。多源共治是它的主要特征,这种超国家的行为体,基本上呈现出的是一种上下互动式的模式,需要国家间的不断协商,合作和认同才能推动相互间的合作。而俄欧能源合作的基础就从俄欧双方的相互信赖,不得不转变为俄罗斯与每一个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赖,使得这种能源合作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大大的增加。
2.2政治互信不强,机制建设不健全
冷战结束后,俄欧关系逐渐回暖,政治层面的对话不断加强。能源领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成为了双方合作的重要条件,经济的增长需求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导致能源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领域,很大程度上扩展到了政治和安全领域。所以双方一直在互访和对话中寻找解决方法,希望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转机制。虽然双方在1994年达成能源合作协议,但是合作的道路依然十分曲折。俄罗斯方面,强有力的威权政治调整了国家的运转模式,强化了中央的权利。2004年8月杜马通过了新法案,剥夺了地方长官控制当地资源的权力,为国家控制能源奠定了基础。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于同年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0.7%的股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石油公司。⑤欧盟方面,一直以来都不满意俄罗斯所推行的“能源外交”,依靠天然气的供给威胁欧洲的安全和稳定,认为俄政府的能源政策缺乏合理性和稳定性,希望俄罗斯能够签署国际能源宪章,给出价格和供给上的保障。2006年7月,巴罗佐曾向普京提出一项涵盖广泛的贸易自由化建议,试图说服莫斯科开放能源市场,但俄罗斯通过“天然气出口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有公司对本国天然气的垄断权,使建议就此不了了之。充分说明了能源是俄罗斯手中的一颗重要政治砝码。 2.3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分歧
俄欧能源合作除了在政治领域缺乏有效的运转机制外,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也分歧很多。俄罗斯方面,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的出口是关键,而能源的生产,开采与运输,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仅2000年至2020年间的评估显示,俄罗斯能源的资金投入大约会在5000至6500亿美元,⑥其中,俄欧管道的总投资就在百亿以上,是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工程之一。而俄罗斯本国用以國家力量发展的能源消耗量占到了其开发的50%,出口的当量有限。欧盟方面,长期对俄罗斯的能源生产,开采和供应上感到担心。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发展中的俄罗斯而言很容易依靠能源这张王牌来对欧洲实施威胁,攫取经济利益,要求能源价格增长,引发欧洲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俄罗斯能源的基础设施常年超负荷运转,一旦出现意外,欧盟将会受到最直接的伤害和影响。据统计,1549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大约有14%在“超期服役”,80%需要维护和保养。而俄罗斯为了保证自己对国家能源的有效控制,以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对外资控制严密,导致欧洲的资金和技术很难和俄罗斯进行有效的合作。
2.4能源地缘政治的动荡
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国际合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俄欧能源的合作更是依赖于国际环境的稳定,尤其是东欧国家的稳定。特殊的地缘特征,导致俄罗斯在能源的出口上,需要经过东欧国家。东欧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地区矛盾频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滋生,成为世界上冲突频发的地区。而欧盟的东扩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不仅仅是战略上的胜利也是稳定国际局势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欧盟的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尤其是东欧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唆使下演发的一系列颜色革命,更是给俄罗斯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俄罗斯长期以来抗议这种以一体化为由的政治扩张,多次运用能源武器进行还击。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斗气”,表面上看上去是对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的经济争端,实际上却隐藏着俄罗斯地缘政治上的意图,意在依靠能源这张牌来排挤欧盟的西方势力。说明俄罗斯可以将政治压力转化为政治能源权力。
3.俄欧能源合作的前景
3.1俄欧能源合作前景
由于这种合作的非对称性使俄罗斯调整战略的同时,欧盟也在尽可能快得找新的能源供应方,或者迫使俄罗斯开放国内的能源市场,以求解决这种能源绑架的尴尬境地。那么俄欧能源关系将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前景。
第一, 俄欧的相互妥协。虽然双方在妥协的过程中不能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但却是
最行之有效和最为务实的选择。双方为能源的合作已经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从俄欧峰会到政治对话。因为涉及的国家利益和领域太广,矛盾复杂,所以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尽管俄罗斯在亚洲寻找新的市场,欧盟也在考虑从马格里布和中东进口能源,但是在未来几年内还是很难实现,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貌合神离,但却让双方达成了共赢。
第二, 俄罗斯组建能源联盟。俄罗斯可以试图扩大能源武器的影响力,那就必须加强与中东国家间的合作关系,造成世界性的能源垄断现状。这种结果表面上俄会从中受益,但是从安全依赖的角度来讲,必然会引起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对,而且俄罗斯和中东国家的合作并没有根本利益的交织或者其它外部因素可以促使,所以这种前景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 欧盟推动能源机制建设。欧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协调各个成员国努力达成统一能源市场,或者依靠美国的加入对俄施压。前者由于成员国的不同属性,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后者,曾在2006年由波兰总统卡钦斯基提出过,但是并未得到响应,原因在于美国的介入未必能够有利于欧洲与俄罗斯接近,反而会再一次的把欧洲领导权让位给美国,俄罗斯不安全感的增加反而更不利于欧洲的安全,所以这种可能性很小。
3.2俄欧能源合作对中国的启示
中俄两国具有天然的能源互补性,俄罗斯2005年出口石油2.5亿多吨,天然气2000多亿立方米,均为世界第一。而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能源进口大国,预计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从2005年的1.3亿吨提高到2020年的约3亿吨。天然气的进口量也将从200多亿立方米提高到600多亿立方米。⑦充分说明了中国能源市场需求量之大,也体现了中国的能源市场对俄的吸引力。在今年的俄总统记者招待会上,梅德韦杰夫说:“今年时值《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俄中两国同时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框架内保持密切相互协作。俄中两国在大型能源项目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对双方都至关重要。”说明了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于俄欧能源合作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 建立稳定的中俄能源对话机制,为能源合作提供政治保障。俄欧能源合作的最大问题就是互相间的不信任,而解决这种政治领域间的信任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健全对话机制,用互惠互利的平等睦邻友好关系和现存的战略协作友好伙伴关系代替相互之间的不安全感和敌对感。努力定期举行高层间的互访和民间的对话机制,增强互信。
第二, 努力创建稳定周边环境,为能源合作提供便利的客观条件。中俄有着优越于任何国家的天然界限,俄罗斯的东部拥有大量的未开采的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而中国主要的发达城市就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这里是中俄管道建设的首选。中国的西部地区是天然气的生产地,管道等基础设施完善,随着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俄罗斯同样也可以把西部的管道通向中国。而这些工程的实现必须保证中俄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 加强区域间合作,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组织保障。中俄的能源合作可以依靠双方大国的吸引力来吸引其它国家的加入,例如中亚五国,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到其它的贸易领域,还可以充分利用中亚等国家的资源优势进行多国间的合作,有利于平衡中俄双方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势,把能源合作问题划到一个组织框架之下,签订法律文件,让区域性合作运转更高效。 注释:
①毕洪业.(200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144.
②韩雪晴. (2011年7月). 俄欧能源合作模式探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页 27.
③韩雪晴. (2011年7月). 俄欧能源合作模式探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页 27-33.
④杨文兰. (2008年2月).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双赢. 北方经济, 页 24.
⑤毕洪业. (200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149.
⑥周凡. (2007年5月1日).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俄罗斯研究, 页 50-55.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7).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北京.
参考文献:
[1]MonaghanAndrew. Russia-EU Relations:
An Emerging Energy Security Dilemma . London: Study Reserch Centre.
[2]畢洪业. (200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3]陈小沁. (2009年6月). 解析俄欧能源合作中的过境运输问题. 西伯利亚研究, 页 5-8.
[4]程春华. (2006年6月20日). 欧洲能源宪章与俄欧油气合作. 国际石油经济, 页 45-76.
[5]俄罗斯政府. (2006年2月6日). 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 检索日期: 2011年9月2日,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06russia/2006-02/06/
[6]韩雪晴. (2011年7月). 俄欧能源合作模式探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页 27-33.
[7]杨文兰. (2008年2月).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双赢. 北方经济, 页 24-25.
[8]杨文兰. (2007年9月). 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利益博弈. 黑龙江对外贸易, 页 62-6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7).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北京.
[10]周凡. (2007年5月1日).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俄罗斯研究, 页 50-55.
(作者单位: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