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石小猛说:“北京!我们来啦!丫头也来啦!我们以后要在这儿扎根,我们要在这儿奋斗,我们要永远地留在这儿。”石小猛充满激情地高喊,喊出了无数北漂的辛酸。
宋非凡,就是其中一个北漂,而且宋非凡告诉了我们“不是每个北漂都是石小猛”。一切好运都源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宋非凡打造了一个成功的北漂,他的成功比石小猛的“高喊”更加振奋人心。
现在的宋非凡已经成为连锁花企的老总,不再需要亲自扮成小丑去送花了,在成名后的采访中,很少看到他对于自己的奋斗过程中具体事件和心理路程的描述,讲的都是正面的,其实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就像面对创业路上种种坎坷,“小丑”的嘴角始终保持弧度。
宋非凡“非凡”之前
宋非凡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给他的最深印象是:饿。
1997年,20岁的他在未经家里人同意的情况下“偷偷”从老家临沂来到北京。北京在他眼里,是一个“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见世面”的地方。即使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他还是来了。那时他还不叫宋非凡。
漂在陌生的大城市里,人总是会本能地去寻找解决温饱的办法。宋广彬到一个小饭店打工。饭店的活很重,工资很少,只有一百多元并且会常常拖欠,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老板规定每天中午员工只能吃不大的一碗面。20岁的小伙子,倒泔水搬东西,干的都是体力活,又吃不饱,宋广彬每天都饿得心慌。
在那个饭店忍耐了一段时间后,宋广彬对北京稍微熟悉点了,便大胆跳槽开始各种折腾:当过厨师,卖过金鱼卖过水果卖过羊肉串,都是又辛苦又不赚钱又不被人尊重的活计,还有可能经历种种意外。有一次,宋广彬卖了好几个月螃蟹,攒下2000多元钱,连
本带利又进了一篓螃蟹,结果全被人偷光了,他被打击得躺在床上起不来……
底层北漂的生活就是这样,你带着满心的向往来了,但这个城市不动声色地给你下马威。繁华很遥远,凛冽的寒意却很真切地围绕着你。但大城市里的机会和成功的梦想,又吸引着你,让你想尽一切办法扎根下来。
宋广彬躺了两天,又爬起来,“如果从这以后就不做了、退缩了,那就是失败了。还是得往前走,才能有希望”。他手上还剩两三百块钱,总比刚来时只有50元好。他又去进了一些小螃蟹卖,把丢失的钱一点一点地又赚了回来。
但宋广彬觉得,这离他规划的人生还很遥远。他并不贪图大财富,只是想过一种受人尊重的生活,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出这么大的力,吃这么大的苦,成效却很一般,总是在原地踏步?”想了又想,他觉得是自己“没有找对路子”。
别人眼中的“神经病”“疯子”
宋广彬的“非凡之路”是在2005年的某一个傍晚,西单遛弯遛出来的。那天一个卖花的小姑娘拦住一对对情侣推销花,却没有什么人搭理。他就在脑子里随意地想,要是我卖花,会怎么办。突然间灵光一现,他想起小时候就爱看马戏团里的小丑表演,用小丑的方式去卖花,最起码搞笑,不会被人面无表情地忽略,即使第一次卖不出去,下一次需要鲜花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想到,有个卖花小丑……
这个点子让他觉得自己有出头之日了。宋广彬正式给自己改名“宋非凡”,宋非凡,要送出非凡去。
实现这个创意的第一步,得有一套小丑装。问了演出服出租店,人家没有这类服装;定做?就一套衣服,店里不接这样的小单;连走了七八家裁缝铺,裁缝们也不肯做这种奇装异服。无奈之下,宋非凡自己买了些鲜艳的布料,凭借着感觉,勉勉强强缝出了一套衣服。好在小丑装款式肥大,手工笨拙也算歪打正着。化好妆,镜中的小丑倒是滑稽可笑,但自己一个堂堂男子汉,真的要靠丑化自己拉生意?
宋非凡犹豫了一个礼拜。
第一次出门,宋非凡的腿都在颤,眼睛根本不敢看周围的人。硬着头皮站在街上,打出代人送花的招牌。胆战心惊之际,第一笔生意来了,有一位先生要求他送一捧玫瑰花给自己的女友,并说点好听的话,只要女朋友高兴,钱不是问题。
“小丑”如约送花,女孩笑得不行。那一天,宋非凡赚了好几百块钱,兴奋得睡不着觉。从那以后,为了让自己更有吸引力,他特意学了一些马戏团小丑的滑稽动作,学唱一些古怪的歌,甚至还学起了魔术,以便随时在街头表演。
在众人的笑声中,宋非凡却感觉到,一些笑容并不友好,他开始对嘲笑的表情特别敏感,喧闹中,他还看见有人的口型在说“哗众取宠”、“神经病”、“疯子”……
小丑这个面相,不过是夸大快乐,而背后的真实表情总看不清楚。回到简陋的出租屋,卸下厚重油彩,宋非凡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再笑不出来。他有时想,说不定快乐是有定额的,白天他把快乐都超支了……扮小丑卖花,真的是对的路吗?宋非凡开始怀疑自己。
送的是快乐与希望
小丑送花成了宋非凡的心结,他靠此“噱头”谋生,却又因此身份尴尬焦躁。真正解开心结的仍是一次送花经历。
宋非凡接到一个订单,花是送给一位癌症患者的。他带着花来到病房,听说患者的病很重,刚做了换肝脏的大手术,正处在康复期间。宋非凡献上花,照例表演了一个节目。或许是患者太虚弱,没有力气笑,亲属心情也很沉重,宋非凡在冷场中完成了任务。接下来需要顾客签字确认,家属本要代签,但患者却执意拿过笔来,颤抖着亲自签名。那一瞬间,宋非凡觉得这比什么掌声、喝彩都重要。他终于感受到了,“小丑”送去的不仅是花,更是快乐与希望。
宋非凡突然想通了:他没有透支自己的快乐。快乐会在分享过程中越来越丰沛。小丑分享快乐,传递幸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噱头。宋非凡心里踏实了,送花也更卖力。
2006年母亲节,鼓楼大街上小丑花店开业了。虽然花店太小,不足4平方米,宋非凡只能站在屋外的街上和顾客谈生意,但他信心百倍地向自己的第一批顾客宣告:“这里是北京最小的花店,将来我一定要在北京开个最大的花店。”
最初宋非凡只请了一个店员,协助他插花理货。剩下的,他都自己来,早上5点钟起来化妆、进货、理货,有訂单就骑车送货,没订单就在门口摆个造型吸引人。要不就是出去发名片,扩大知名度。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够休息。
这样辛苦的回报则是,小丑鲜花的店铺不断升级,名声不断扩大。员工训练、成本控制又成了宋非凡最操心的事情。他不再自己送花了,但小丑送花的形象不改,员工们依旧在穿着小丑服送花;培训员工需要成本,附赠表演需要成本,可他不愿轻易涨价,维持着自己中档价位的定位,然后一步一步地将小丑鲜花推向全国。
衣着鲜艳的送花小丑们在全国街上奔驰而过,见证着人们快乐兴奋的笑脸,宋非凡也由北京著名的一号小丑成为了“宋总”。他觉得自己的梦想终于扎根、开花、结果。
北京于他,不再是毫无关系的冷冰冰的城市,而是可以收获快乐与感激的地方。而扮小丑送花的那几年,是他“除了童年以外,生活得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一段光阴”。
他们的“北漂故事”
黄光裕
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这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于是卖起了电器。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挂在了这家小店。
王宝强
一脸憨厚的“傻根”王宝强,打小在河北农村长大。因为想做个像李连杰和成龙那样的武打巨星,在8岁时进了少林寺习武,14岁又开始闯荡北京。在北京闯荡初期,王宝强靠着腿脚功夫混进了剧组当武行,干些替身、群众演员的零活,混在人群中连一个背影都找不到。那段时间非常苦,每天都要找剧组开工,一天最多挣50块钱,每月收入几百元不定......
王小丫
王小丫刚来北京的时候没地方住也曾住过地下室,没地方吃饭也曾吃过路边摊,在北京的某个地下就埋着王小丫曾经住过的地下室,某个寂寞的水桶里就淹着王小丫曾经用过的塑料碗。
范冰冰
话题女王范冰冰也曾北漂过,每个月妈妈寄来1000元生活费,花去700元租房子然后留300块吃饭。一般来说会以月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租房子的人都是对生活有一定追求并且特讲究的人,他们不会去计较眼前的几百块钱,而是把眼光放在更为丰厚的未来上。范冰冰好歹还是等到了这个未来,一部《还珠格格》把一群丫环变成了公主,也变出许多是是非非。
宋非凡,就是其中一个北漂,而且宋非凡告诉了我们“不是每个北漂都是石小猛”。一切好运都源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宋非凡打造了一个成功的北漂,他的成功比石小猛的“高喊”更加振奋人心。
现在的宋非凡已经成为连锁花企的老总,不再需要亲自扮成小丑去送花了,在成名后的采访中,很少看到他对于自己的奋斗过程中具体事件和心理路程的描述,讲的都是正面的,其实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就像面对创业路上种种坎坷,“小丑”的嘴角始终保持弧度。
宋非凡“非凡”之前
宋非凡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给他的最深印象是:饿。
1997年,20岁的他在未经家里人同意的情况下“偷偷”从老家临沂来到北京。北京在他眼里,是一个“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见世面”的地方。即使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他还是来了。那时他还不叫宋非凡。
漂在陌生的大城市里,人总是会本能地去寻找解决温饱的办法。宋广彬到一个小饭店打工。饭店的活很重,工资很少,只有一百多元并且会常常拖欠,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老板规定每天中午员工只能吃不大的一碗面。20岁的小伙子,倒泔水搬东西,干的都是体力活,又吃不饱,宋广彬每天都饿得心慌。
在那个饭店忍耐了一段时间后,宋广彬对北京稍微熟悉点了,便大胆跳槽开始各种折腾:当过厨师,卖过金鱼卖过水果卖过羊肉串,都是又辛苦又不赚钱又不被人尊重的活计,还有可能经历种种意外。有一次,宋广彬卖了好几个月螃蟹,攒下2000多元钱,连
本带利又进了一篓螃蟹,结果全被人偷光了,他被打击得躺在床上起不来……
底层北漂的生活就是这样,你带着满心的向往来了,但这个城市不动声色地给你下马威。繁华很遥远,凛冽的寒意却很真切地围绕着你。但大城市里的机会和成功的梦想,又吸引着你,让你想尽一切办法扎根下来。
宋广彬躺了两天,又爬起来,“如果从这以后就不做了、退缩了,那就是失败了。还是得往前走,才能有希望”。他手上还剩两三百块钱,总比刚来时只有50元好。他又去进了一些小螃蟹卖,把丢失的钱一点一点地又赚了回来。
但宋广彬觉得,这离他规划的人生还很遥远。他并不贪图大财富,只是想过一种受人尊重的生活,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出这么大的力,吃这么大的苦,成效却很一般,总是在原地踏步?”想了又想,他觉得是自己“没有找对路子”。
别人眼中的“神经病”“疯子”
宋广彬的“非凡之路”是在2005年的某一个傍晚,西单遛弯遛出来的。那天一个卖花的小姑娘拦住一对对情侣推销花,却没有什么人搭理。他就在脑子里随意地想,要是我卖花,会怎么办。突然间灵光一现,他想起小时候就爱看马戏团里的小丑表演,用小丑的方式去卖花,最起码搞笑,不会被人面无表情地忽略,即使第一次卖不出去,下一次需要鲜花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想到,有个卖花小丑……
这个点子让他觉得自己有出头之日了。宋广彬正式给自己改名“宋非凡”,宋非凡,要送出非凡去。
实现这个创意的第一步,得有一套小丑装。问了演出服出租店,人家没有这类服装;定做?就一套衣服,店里不接这样的小单;连走了七八家裁缝铺,裁缝们也不肯做这种奇装异服。无奈之下,宋非凡自己买了些鲜艳的布料,凭借着感觉,勉勉强强缝出了一套衣服。好在小丑装款式肥大,手工笨拙也算歪打正着。化好妆,镜中的小丑倒是滑稽可笑,但自己一个堂堂男子汉,真的要靠丑化自己拉生意?
宋非凡犹豫了一个礼拜。
第一次出门,宋非凡的腿都在颤,眼睛根本不敢看周围的人。硬着头皮站在街上,打出代人送花的招牌。胆战心惊之际,第一笔生意来了,有一位先生要求他送一捧玫瑰花给自己的女友,并说点好听的话,只要女朋友高兴,钱不是问题。
“小丑”如约送花,女孩笑得不行。那一天,宋非凡赚了好几百块钱,兴奋得睡不着觉。从那以后,为了让自己更有吸引力,他特意学了一些马戏团小丑的滑稽动作,学唱一些古怪的歌,甚至还学起了魔术,以便随时在街头表演。
在众人的笑声中,宋非凡却感觉到,一些笑容并不友好,他开始对嘲笑的表情特别敏感,喧闹中,他还看见有人的口型在说“哗众取宠”、“神经病”、“疯子”……
小丑这个面相,不过是夸大快乐,而背后的真实表情总看不清楚。回到简陋的出租屋,卸下厚重油彩,宋非凡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再笑不出来。他有时想,说不定快乐是有定额的,白天他把快乐都超支了……扮小丑卖花,真的是对的路吗?宋非凡开始怀疑自己。
送的是快乐与希望
小丑送花成了宋非凡的心结,他靠此“噱头”谋生,却又因此身份尴尬焦躁。真正解开心结的仍是一次送花经历。
宋非凡接到一个订单,花是送给一位癌症患者的。他带着花来到病房,听说患者的病很重,刚做了换肝脏的大手术,正处在康复期间。宋非凡献上花,照例表演了一个节目。或许是患者太虚弱,没有力气笑,亲属心情也很沉重,宋非凡在冷场中完成了任务。接下来需要顾客签字确认,家属本要代签,但患者却执意拿过笔来,颤抖着亲自签名。那一瞬间,宋非凡觉得这比什么掌声、喝彩都重要。他终于感受到了,“小丑”送去的不仅是花,更是快乐与希望。
宋非凡突然想通了:他没有透支自己的快乐。快乐会在分享过程中越来越丰沛。小丑分享快乐,传递幸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噱头。宋非凡心里踏实了,送花也更卖力。
2006年母亲节,鼓楼大街上小丑花店开业了。虽然花店太小,不足4平方米,宋非凡只能站在屋外的街上和顾客谈生意,但他信心百倍地向自己的第一批顾客宣告:“这里是北京最小的花店,将来我一定要在北京开个最大的花店。”
最初宋非凡只请了一个店员,协助他插花理货。剩下的,他都自己来,早上5点钟起来化妆、进货、理货,有訂单就骑车送货,没订单就在门口摆个造型吸引人。要不就是出去发名片,扩大知名度。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够休息。
这样辛苦的回报则是,小丑鲜花的店铺不断升级,名声不断扩大。员工训练、成本控制又成了宋非凡最操心的事情。他不再自己送花了,但小丑送花的形象不改,员工们依旧在穿着小丑服送花;培训员工需要成本,附赠表演需要成本,可他不愿轻易涨价,维持着自己中档价位的定位,然后一步一步地将小丑鲜花推向全国。
衣着鲜艳的送花小丑们在全国街上奔驰而过,见证着人们快乐兴奋的笑脸,宋非凡也由北京著名的一号小丑成为了“宋总”。他觉得自己的梦想终于扎根、开花、结果。
北京于他,不再是毫无关系的冷冰冰的城市,而是可以收获快乐与感激的地方。而扮小丑送花的那几年,是他“除了童年以外,生活得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一段光阴”。
他们的“北漂故事”
黄光裕
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这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于是卖起了电器。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挂在了这家小店。
王宝强
一脸憨厚的“傻根”王宝强,打小在河北农村长大。因为想做个像李连杰和成龙那样的武打巨星,在8岁时进了少林寺习武,14岁又开始闯荡北京。在北京闯荡初期,王宝强靠着腿脚功夫混进了剧组当武行,干些替身、群众演员的零活,混在人群中连一个背影都找不到。那段时间非常苦,每天都要找剧组开工,一天最多挣50块钱,每月收入几百元不定......
王小丫
王小丫刚来北京的时候没地方住也曾住过地下室,没地方吃饭也曾吃过路边摊,在北京的某个地下就埋着王小丫曾经住过的地下室,某个寂寞的水桶里就淹着王小丫曾经用过的塑料碗。
范冰冰
话题女王范冰冰也曾北漂过,每个月妈妈寄来1000元生活费,花去700元租房子然后留300块吃饭。一般来说会以月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租房子的人都是对生活有一定追求并且特讲究的人,他们不会去计较眼前的几百块钱,而是把眼光放在更为丰厚的未来上。范冰冰好歹还是等到了这个未来,一部《还珠格格》把一群丫环变成了公主,也变出许多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