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上如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是在特定的场域中,有互动目的、互动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互动载体等要素构成的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营造一个积极的教学情绪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新课改精神,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关键。本文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入手,论述了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四种常用的手段、方式、方法,即创设体验情景、巧设启发情景、分组合作探究、以及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通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加以说明,互动式教学模式无疑是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地理;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新课改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教学,最终促使学生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是相互影响的过程。真正的课堂不是教师演“独角戏”,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就没有了对象,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同时真正的课堂也不是学生们说“群口相声”,因为离开了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也就没了规范,也就失去了课堂的存在意义,这体现了课堂师生互动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是在特定的场域中,有互动目的、互动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互动载体等要素构成的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发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过程,主要表现为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答、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地理知识,而且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从功能上讲,地理课堂师生互动又是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善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教师教学技术、和谐师生关系、生成课堂教学资源等功能。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时空,而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无疑是适合这一要求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轻松的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多创设一些情景、或者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熟悉的情境中实现互动,也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情境,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教师应怎样利用情景来调动学生、调动课堂氛围呢?
  例如在气候这节内容时,如果正当太阳照进了教室,这时候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感觉到热不热呀?”坐在窗边的同学都说:“热!”而太阳照不到的同学则说:“不热!”接着又问:“你们为什么会感到热呢?”“太阳晒的。”再问:“是不是太阳晒了就一定会热呢?”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感到很困惑。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热与不热”的问题,可以布置一个“掌心向太阳”的实验,即让每位学生们都伸出手掌,先正对着太阳,不一会,学生们都发觉手掌心很热,然后,我又叫他们把手掌平放着放在太阳光下,放了很久,手掌也不觉得热。接着问:“为什么正对太阳时热,平放时就不太热呢?”并把这两种情形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这时,我又拿来一个地球仪,我把手掌放在赤道,手掌刚好与我们正对太阳时是一样的,然后,我又把手掌分别放在了两极,这与我们平放着对太阳时刚好一样,通过以上真实体验活动,让学生去理解:地球所获的热量为什么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呢?进而找到地球上五带形成的基本原因。
  又如,在上讲经纬网这一内容时,讲如何确定世界上的地理位置时,可以让学生找座位的生活经验来安排教学活动,也可让学生凭座位表上的“几排”、“几座”号码,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这个实例,学习用经线、纬线的交叉点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也很容易突破“经纬网定位”这一难点。
  当地理知识融入生活情景时,既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对生产生活是很有用的。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学生获取了新知识,形成了新经验,拓宽了他们的地理学习空间。
  二、巧用提问,运用启发式教学,让课堂充满探究的快乐
  “启发”的含义: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启发教学的涵义就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关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启”是指打开学生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发”是指示学生如何通畅语言表达,而不是代替学生去表达。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要通过巧妙的“启”“发”,使学生破“愤”而通,变“悱”为达。
  通过创设问题,利用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是不能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已经懂得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有意义的。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并且快乐的学习。
  例如在上聚落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提出问题:你们的家乡最早是怎样形成的?先辈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地方居住?学生根据事先的调查走访活动和自己的推断,纷纷回答了自己家乡形成的原因,然后和同组同学对这些原因进行分类,认为家乡最初形成有几种方式:
  1、由原始部落发展形成:为了抵御毒蛇猛兽的侵害,大家聚集在一起,然后不断逐渐壮大起来。   2、迁移:
  (1)、经商、务农、文化等原因:最早有一个或几个先祖带着家小从别的村屯搬迁来后,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才成为现在这么大的村子。
  (2)、自然灾害的原因:落难逃荒而来。
  (3)、民族原因:壮族人先到,所以用壮话自称“布垛”(意为土著人),汉族人后到,他们用地方话称自己为“新民”(意为新来的民族),称壮族人是“粮家”(意为粮丰的人家),壮族人用壮话称他们作“布嗬”(意为客人)。
  (4)、其他:如躲避战争、兵匪、传染病等。
  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得出这样的结论:乡亲们聚集在一起居住,就形成了聚落。我们的家乡也叫乡村,就是最小的聚落,也是聚落的主要表现形式。
  教师提问学生作小结:集市和城镇是不是聚落的形式?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怎样的条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与乡村相比,它们又有哪些优越性?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高级形式,也最能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是目前所说的合作课堂。这里的关键是课堂中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从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纠正错误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说、去讲。当然,老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学案,通过学案指导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要达成共识。如上述案例,如何防御地震灾害?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措施,例如:利用精密仪器进行监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利用动物的特异功能进行监测;利用通讯卫星建立监测网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在学生当中自发组织救援队;开展震区人员疏散演练;加强灾害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政府及时发布地震预报,组织人员撤离;建立地震的救灾预案……等等。在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在上交通运输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公路组、铁路组、航空组、水运组、管道组。并要求各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让组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好组员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组长在活动中要起到带头作用,还要作好本组学习成果的统计和记录工作。分好组之后,对各自(运输方式)的优势及短处分别讨论,讨论之后各组要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进行交流,选出一个优胜小组。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地理新课程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自己收获了不少改进教学的手断、方式、方法的经验。总之,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来完成对当前地理知识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只有把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四、组织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问题是思维存在的根据。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如教材中涉及到的“全球变暖”“厄尔尼诺”、“臭氧层空洞”等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课上进行辩论或讨论。“全球变暖”有的同学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也有的同学认为是地球气候周期变动所致。“全球变暖”有的同学提出: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可以使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对教材中已有定论的问题可采取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我国的地势假设西低东高,则地理环境有何改变?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转,则地球上的海洋、植被、气候、自然带会怎样变化?事实证明,逆向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为,教学从本质上是应该互动的。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到了“聚焦课堂”的关键阶段。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中学地理课堂,从一线地理教师那里获取鲜活的教学案例,并就当前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策略,从而使一线地理教师领会和落实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地理教师之间有效的互动。真理有时是软弱无力的,特别是在强大的传统习惯势力面前;真理常常又是锐利无比的,当其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后。因此,通过具体的地理课堂这一联结点研究地理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也是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相契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如果我们用心设计我们的每一节课,努力做到我们的教学饱含激情,我们的课堂引人入胜,再课堂教学的情绪是充满智慧和快乐的。课前就令学生满含期待,课上使学生乐在其中,课下还让学生回味无穷。若是这样,何愁学生不参与?课堂不高效?
  参考文献:
  [1]黎树式.高等学校“地理新闻”创新教学实践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08,23(1).
  [2]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内蒙古:内蒙占人民出版社,2000:89.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2000年.
  [5]《实用愉快教学方法丛书》,冯克诚,刘以林编著,1996年.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文献
摘要:油画是西方画种里面最为著名的一种画种,是艺术家们的精神寄托、思想体现。一幅油画的好坏跟它的创作技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关系,它的绘制技法又会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有关于油画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画法;绘制技法;古典油画  一、油画的创作技法  (1)、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
期刊
摘要:《逍遥游》的“自由”主要不是“物”的自由,“物”的自由都是“有待”的、相对的,只有人的心灵、人的精神才能进入逍遥境界,才有绝对的自由;《齐物论》讲的则是“物”,是如何看待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物”(物个体)的问题,他的“平等”是各种不同的“物”和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平等。我国正是出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把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自由平等的思想融入到社会主义改革中来,是我们实现中华
期刊
摘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时代的需要、群众的期盼,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鲜明主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是要牢牢掌握“魂”,这个“魂”就是“服务”,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  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末梢神经”,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产妇护理为研究对象,围绕产妇的舒适护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舒适护理的概念、构成、特点、应用范围等方面对舒适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针对产妇的入院后的心理、生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就舒适护理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如,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入院环境、开展围产知识宣传、进行孕前放松训练,在生活、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对其舒适需求进行满足,以保证其能够在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在支撑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所凸显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存在问题;建议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民营经济既借此机遇获得壮大,也对我国
期刊
摘要:在中国乡土文学中,一些优秀叙事作品的共性都具有深厚的写实功底。而客观写实归因于叙事文主体之间的微距离,尤其是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无穷小距离,此谓聚焦。本文主要以韩少功的两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山南水北》为例,探究其中人或物命名与指称的艺术。命名艺术的实现也恰恰证明了优秀叙事作品聚焦或第一人称叙事设置的严谨。  关键词:韩少功;乡土叙事;命名  一些优秀乡土叙事作品的共性都具有深厚的写实功底
期刊
摘要:本研究围绕民间统计现状展开的,通过民间存在问题分析,构建民间统计运作机制的一般途径,实现民间统计机构规范化,继续发挥补充作用,促进民间统计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民间统计;发展对策  一、民间统计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建立了全国统计系统,确立了“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统计体制,这种统计体制基本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各行业
期刊
摘要:《爱的艺术》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的著作,在本书里,弗洛姆将“爱”视为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艺术,并通过对爱的理论、爱的实践和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与爱的溃散进行分析,引导人们如何去爱,如何去生活。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积极活动’,而不是消极的情感”。爱,需要具备五个要素: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  关键词:弗洛姆;爱的要素;爱的艺术  (一)给予  弗洛姆认为,创造性、主动性的爱
期刊
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这里“照明”的概念,是不同于一般工厂、住宅、街道的照明;也不同于电影、电视、体育馆的照明。他是舞台美术造型的一种方法,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和技术的各种手段,根据情节的发展,营造气氛。突出当前舞台上的中心人物,同时创造出舞台空间感,从而更好地展现舞台,并起到烘托舞台剧情的重要作用。此外,舞台灯光还可以引导观众视线,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剧情。  灯光是舞台设计的调色板,是布景的
期刊
摘要:法治社会的法必须是良法。由于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法的滞后性,纠纷的出现其解决方式不可能都有法律依据。这时就需要进行法律解释或者从新立法。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有各方的监督,以便更好的制定出符合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从而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  关键词:立法监督;监督主体;发展与完善  我国法定的立法监督主体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地方人大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