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通过对统计调查方法的简要分析,以小见大指出了现行统计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对以后的统计工作有指導作用。
【关键词】 统计调查;问题;改革
1、前言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本次统计是针对公路和水路的运输情况。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是整个统计研究的基础,统计调查有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经济性的要求。
2、统计调查的分类
统计调查的分类多种多样。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1、按调查范围分类
统计调查按照调查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其中全面调查可分为普查和全面报表。非全面调查可分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2、按照调查时间分类
统计调查按照调查时间可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其中不连续调查可分为周期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类
统计调查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调查和专门调查。其中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某地区要对公路水路运输状况进行统计,采用了抽样调查法和全面报表等方法。
3、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面对公路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3.1、调查成本高
调查成本高突出表现在:普查时间长、投入大;全面统计报表指标设置滞后;抽样调查点多面广;各种调查方法不够衔接等等。目前普查经历时间最短的也在两年以上,资料开发滞后,有些地区甚至不了了之。此外普查全国经费之和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用于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的资金总额超过了4.6亿元。同时,全面统计报表收集难度加大,调查成本剧增,报表的指标设置滞后,即过时的、不实用的指标在报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一些市场经济急需的指标却“短缺”,这无形中影响了统计报表的“产出”效果。一些指标,既有全面统计报表数据,又有普查数据,还可能有抽样调查数据,重复劳动增加了成本,而往往几个数据又不衔接,平添麻烦,还得增加调查成本去验证该使用哪个数据。
3.2、数据质量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和交通部就开始合作,尝试在公路和水路行业运输统计中采用抽样调查为主、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改革。十多年来,公路抽样调查方案从实施至今,已先后作过5次大的变动。从历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各省反映不一致,但推算出的全社会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指标,其数据总体上基本准确,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基本吻合的。但从个别地区看,尤其是省以下的地区,抽样调查推算出的总体数据,不能反映当地交通运输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与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反。
主要原因:一是调查方案不适用省以下的地区,样本的代表性差;二是样本企业的配合程度越来越差,不按要求填调查表或根本不填表;三是由交通部门运管系统组成的抽样调查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较差;四是抽样总体运输工具数据库更新、维护较差;五是根据运输统计的原则,虽在本地运营,但在外地注册的车船不统计等。其结果是,尽管有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统计调查方法,但在基层操作时,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已走样变形,基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
3.3、统计工作不受重视
统计位置轻。虽然统计工作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但各地、各单位发展很不平衡,“统计”被轻视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可以说目前的“重视统计工作”还没有上升到“自觉”这一层面,对基层统计局来讲,往往与在任或几任政府领导对统计的个人认识以及统计局领导的工作努力有关;对企业而言,更是与企业负责人的态度关系密切。究其原因,首先是外界对公路水路统计的重要性的忽视,其次是对统计工作了解不够、存在偏见,比如,认为统计就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公路的相关数据统计毫无意义,无法给地方或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统计是为宏观服务的,微观管理对其可有可无;不管数字失真的原因是什么,都自然而然联系到统计局的头上,把统计局当作弄虚作假的罪魁祸首。
目前,整个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统计部门的服务职能也还是比较单纯地面向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及相关的调查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社会公众在统计调查中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极不相称,这样一来他们对统计调查会采取不配合或消极的态度,加大了调查的难度,阻挠了统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反过来,统计部门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程度低,影响了统计作用的发挥。社会公众轻视“统计”也与一些统计对象上报数字的随意性不无关系,公众认为统计单位弄虚作假,如何相信据此汇总的统计数字?这样的统计资料有何作用?除此之外,统计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统计工作发挥作用,如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统计服务的水平问题、调查方案的合理性问题等。
3.4、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统计工作人员学历不高,缺乏统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员从事兼职的统计工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除此之外一些有学历的统计人员不能学以致用,把理论应用到统计实践中去。对于本次统计项目而言,有些统计人员只熟悉统计知识却对公路水路的知识一无所知,对统计工作而言也是一个阻力。有些统计人员在接受培训后仍然没有提高。统计业务骨干培训,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外语水平强化等相关培训力度不够,而且很多培训只注重形式,导致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很难适应统计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4、改革措施分析
通过对公路水路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对统计调查方法给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4.1、完善统计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统计改革的龙头”。在公路水路的统计或者是其他的统计过程中,都要深化统计的改革。有什么样的统计管理体质就有有与之配套的统计报表制度。垂直的统计管理体质是指把过去的业务与行政领导相分离变为人财物相统一业务与行政领导相一致的体制。这种统计体制有多种优点:增强国家统计的抗干扰性,减少地方政府的人为干扰因素,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抽样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推进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全面深入。有利于基层直报制度和超级汇总制度的实施。
4.2、建立网络体系
建立网络体系调查统计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建立覆盖全国统计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各种统计数据资源共享,使统计工作面向市场,搞好信息服务,这些措施对公路水路的交通运输业有积极的意义。
4.3、多种调查方法综合应用
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运用,衔接好相关资料。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大显身手,并不是要它们各自为政,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能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的不用普查或全面统计报表,能用重点调查的不用抽样调查;并且,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也是普查等方法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不同統计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现象的观察结果,经济现象千丝万缕、因果相联,综合运用相关资料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客观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
4.4、加快改革速度
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双重管理”模式,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避开行政干扰统计数字这一问题不谈,光从业务角度看,目前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基本上是上级业务部门布置,它考虑为国家、省级政府服务为主,但其调查数据由基层统计部门收集、上报,而下拨的调查经费却“杯水车薪”;地方政府因经费开支等原因对统计改革的可行性或必要性提出质疑,难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致使基层统计部门对一些统计改革方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是心有余悸。在推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已是势在必行。
5、结束语
在研究和探讨后,必须明确的是我国的现行统计方法面临着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进步,才能提高统计效益。与此同时也要明确,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云晖,试论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魏大新,高岩,乔岩,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0(05)
[3]夏绘秦,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05)
[4]李金昌,周小梅,试析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与方法改革[J].中国统计.2011(06)
【关键词】 统计调查;问题;改革
1、前言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本次统计是针对公路和水路的运输情况。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是整个统计研究的基础,统计调查有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经济性的要求。
2、统计调查的分类
统计调查的分类多种多样。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1、按调查范围分类
统计调查按照调查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其中全面调查可分为普查和全面报表。非全面调查可分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2、按照调查时间分类
统计调查按照调查时间可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其中不连续调查可分为周期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类
统计调查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调查和专门调查。其中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某地区要对公路水路运输状况进行统计,采用了抽样调查法和全面报表等方法。
3、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面对公路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3.1、调查成本高
调查成本高突出表现在:普查时间长、投入大;全面统计报表指标设置滞后;抽样调查点多面广;各种调查方法不够衔接等等。目前普查经历时间最短的也在两年以上,资料开发滞后,有些地区甚至不了了之。此外普查全国经费之和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用于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的资金总额超过了4.6亿元。同时,全面统计报表收集难度加大,调查成本剧增,报表的指标设置滞后,即过时的、不实用的指标在报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一些市场经济急需的指标却“短缺”,这无形中影响了统计报表的“产出”效果。一些指标,既有全面统计报表数据,又有普查数据,还可能有抽样调查数据,重复劳动增加了成本,而往往几个数据又不衔接,平添麻烦,还得增加调查成本去验证该使用哪个数据。
3.2、数据质量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和交通部就开始合作,尝试在公路和水路行业运输统计中采用抽样调查为主、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改革。十多年来,公路抽样调查方案从实施至今,已先后作过5次大的变动。从历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各省反映不一致,但推算出的全社会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指标,其数据总体上基本准确,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基本吻合的。但从个别地区看,尤其是省以下的地区,抽样调查推算出的总体数据,不能反映当地交通运输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与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反。
主要原因:一是调查方案不适用省以下的地区,样本的代表性差;二是样本企业的配合程度越来越差,不按要求填调查表或根本不填表;三是由交通部门运管系统组成的抽样调查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较差;四是抽样总体运输工具数据库更新、维护较差;五是根据运输统计的原则,虽在本地运营,但在外地注册的车船不统计等。其结果是,尽管有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统计调查方法,但在基层操作时,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已走样变形,基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
3.3、统计工作不受重视
统计位置轻。虽然统计工作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但各地、各单位发展很不平衡,“统计”被轻视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可以说目前的“重视统计工作”还没有上升到“自觉”这一层面,对基层统计局来讲,往往与在任或几任政府领导对统计的个人认识以及统计局领导的工作努力有关;对企业而言,更是与企业负责人的态度关系密切。究其原因,首先是外界对公路水路统计的重要性的忽视,其次是对统计工作了解不够、存在偏见,比如,认为统计就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公路的相关数据统计毫无意义,无法给地方或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统计是为宏观服务的,微观管理对其可有可无;不管数字失真的原因是什么,都自然而然联系到统计局的头上,把统计局当作弄虚作假的罪魁祸首。
目前,整个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统计部门的服务职能也还是比较单纯地面向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及相关的调查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社会公众在统计调查中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极不相称,这样一来他们对统计调查会采取不配合或消极的态度,加大了调查的难度,阻挠了统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反过来,统计部门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程度低,影响了统计作用的发挥。社会公众轻视“统计”也与一些统计对象上报数字的随意性不无关系,公众认为统计单位弄虚作假,如何相信据此汇总的统计数字?这样的统计资料有何作用?除此之外,统计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统计工作发挥作用,如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统计服务的水平问题、调查方案的合理性问题等。
3.4、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统计工作人员学历不高,缺乏统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员从事兼职的统计工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除此之外一些有学历的统计人员不能学以致用,把理论应用到统计实践中去。对于本次统计项目而言,有些统计人员只熟悉统计知识却对公路水路的知识一无所知,对统计工作而言也是一个阻力。有些统计人员在接受培训后仍然没有提高。统计业务骨干培训,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外语水平强化等相关培训力度不够,而且很多培训只注重形式,导致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很难适应统计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4、改革措施分析
通过对公路水路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对统计调查方法给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4.1、完善统计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统计改革的龙头”。在公路水路的统计或者是其他的统计过程中,都要深化统计的改革。有什么样的统计管理体质就有有与之配套的统计报表制度。垂直的统计管理体质是指把过去的业务与行政领导相分离变为人财物相统一业务与行政领导相一致的体制。这种统计体制有多种优点:增强国家统计的抗干扰性,减少地方政府的人为干扰因素,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抽样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推进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全面深入。有利于基层直报制度和超级汇总制度的实施。
4.2、建立网络体系
建立网络体系调查统计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建立覆盖全国统计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各种统计数据资源共享,使统计工作面向市场,搞好信息服务,这些措施对公路水路的交通运输业有积极的意义。
4.3、多种调查方法综合应用
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运用,衔接好相关资料。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大显身手,并不是要它们各自为政,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能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的不用普查或全面统计报表,能用重点调查的不用抽样调查;并且,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也是普查等方法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不同統计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现象的观察结果,经济现象千丝万缕、因果相联,综合运用相关资料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客观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
4.4、加快改革速度
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双重管理”模式,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避开行政干扰统计数字这一问题不谈,光从业务角度看,目前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基本上是上级业务部门布置,它考虑为国家、省级政府服务为主,但其调查数据由基层统计部门收集、上报,而下拨的调查经费却“杯水车薪”;地方政府因经费开支等原因对统计改革的可行性或必要性提出质疑,难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致使基层统计部门对一些统计改革方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是心有余悸。在推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已是势在必行。
5、结束语
在研究和探讨后,必须明确的是我国的现行统计方法面临着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进步,才能提高统计效益。与此同时也要明确,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云晖,试论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魏大新,高岩,乔岩,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0(05)
[3]夏绘秦,现行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05)
[4]李金昌,周小梅,试析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与方法改革[J].中国统计.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