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兴趣培养 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语文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设条件为学生思考和说话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说”的欲望。授课语言要生动幽默,授课方法因课而异。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宇宙生命之迷》,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看星球科幻片引出地球上到底有没有人?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可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当这一问题出示后,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结果证明,通过观看--争辩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课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诱发学语文兴趣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赞许和掌声”,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基于此,教师可以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他们一次次地课堂发现、探索、获得,一次次地写作,总能获得我如实的评价、赞赏,这对于激励学生永葆学习语文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学习语文保持沉默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
二、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可见,语文源于生活且不能脱离生活,在语文教学及学习中,很多都需要与生活相联系。而限于资料、知识面、阅历等多方面因素,教师的思维往往会被教参所束缚,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也将思想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之中,虽然知道其局限性,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仍无法跳脱出来。近几年,网络在语文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中,越来越发挥着其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网络凭借其自由、广阔的空间以及丰富、浩瀚的资源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网络从无声到有声、文本到影像、静态到动态……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走上“大语文学习”之路,不再拘泥于课本,不再拘泥于教参,而是面向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依托网络,教师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可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便多达数百条,这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应适当利用网络引进相关材料,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
三、拓展语文习作空间
提高语文习作情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网络环境下,该如何利用网络提高习作的水平呢?首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通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引导,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作文指导针对性加强,形象、生动、直观。其次,改变习作课上单一的“教—写”课堂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广阔的网络平台和资源,丰富写作素材与学生感受,使学生有感而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三,改革评价机制。网络作文,可以有效地改革评价机制。不仅教师能及时点评学生的作文,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过程。可采用作者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互改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习作提供快捷的反馈,学生评价的过程成为学习提高的过程。还可以发动家长也参与到孩子写作、评价的过程中,从而构筑起家校互动的桥梁。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拨动“情趣”这根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虽然网络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是不允许漫无边际的。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实施监控,通过教师自建学习网站和资源库或向学生推荐权威网站,都可以帮助学生缩小搜索范围,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弃之;对学生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监控,学生上网前,教师要给学生交代清楚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在接收到大量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分辨,学会选择,注重实效,当用则用,应严格执行三个要求——适时、适当、适度。“适时”就是要求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网络资源的运用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的要点。“适当”就是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而“适度”就是要懂得取舍,当用则用,可用可不用就不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两个方面权衡考虑,以求画龙点睛,相得益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兴趣培养 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语文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设条件为学生思考和说话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说”的欲望。授课语言要生动幽默,授课方法因课而异。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宇宙生命之迷》,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看星球科幻片引出地球上到底有没有人?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可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当这一问题出示后,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结果证明,通过观看--争辩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课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诱发学语文兴趣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赞许和掌声”,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基于此,教师可以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他们一次次地课堂发现、探索、获得,一次次地写作,总能获得我如实的评价、赞赏,这对于激励学生永葆学习语文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学习语文保持沉默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
二、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可见,语文源于生活且不能脱离生活,在语文教学及学习中,很多都需要与生活相联系。而限于资料、知识面、阅历等多方面因素,教师的思维往往会被教参所束缚,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也将思想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之中,虽然知道其局限性,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仍无法跳脱出来。近几年,网络在语文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中,越来越发挥着其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网络凭借其自由、广阔的空间以及丰富、浩瀚的资源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网络从无声到有声、文本到影像、静态到动态……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走上“大语文学习”之路,不再拘泥于课本,不再拘泥于教参,而是面向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依托网络,教师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可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便多达数百条,这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应适当利用网络引进相关材料,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
三、拓展语文习作空间
提高语文习作情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网络环境下,该如何利用网络提高习作的水平呢?首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通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引导,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作文指导针对性加强,形象、生动、直观。其次,改变习作课上单一的“教—写”课堂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广阔的网络平台和资源,丰富写作素材与学生感受,使学生有感而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三,改革评价机制。网络作文,可以有效地改革评价机制。不仅教师能及时点评学生的作文,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过程。可采用作者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互改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习作提供快捷的反馈,学生评价的过程成为学习提高的过程。还可以发动家长也参与到孩子写作、评价的过程中,从而构筑起家校互动的桥梁。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拨动“情趣”这根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虽然网络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是不允许漫无边际的。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实施监控,通过教师自建学习网站和资源库或向学生推荐权威网站,都可以帮助学生缩小搜索范围,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弃之;对学生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监控,学生上网前,教师要给学生交代清楚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在接收到大量信息的时候,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分辨,学会选择,注重实效,当用则用,应严格执行三个要求——适时、适当、适度。“适时”就是要求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网络资源的运用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的要点。“适当”就是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而“适度”就是要懂得取舍,当用则用,可用可不用就不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两个方面权衡考虑,以求画龙点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