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技术与创新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亟需突破路径依赖、实现产业升级,而确定影响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探究其产业升级路径的首要环节,也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法,在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厘清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状况、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在其升级中最为关键,进一步说明产品研发和销售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同时发现其升级存在引进上游外资较多且行业分布失衡、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失衡、装备制造企业吸收转化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针对研究结果,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区域转移、引导外资流向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探究升级路径更凸显现实性。
  关键词:产业经济;全球價值链;装备制造业升级;关键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 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5-0576-07
  Research on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pgrad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LI Lei,YANG Jin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Abstract: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till at the middle or low end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o it is in urgent need to break through path dependence and realize industrial upgrade.Determining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upgrad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first step to explore its industrial upgrading path,which is als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Based on the theory of global value chain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pgrad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clarified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upgrad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t is found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resource investment status and product market transformation abil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its upgrade.It further explains that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ales are the key links for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realize upgrade.Meanwhile,it also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pgrading: more upstream foreign investment is introduced and the industry distribution is unbalanced,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s unbalanced,and the capacity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absorb and transform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In view of the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promoting regional transfer of industrial clusters,and guiding the flow of foreign capital,which are more realistic for exploring the upgrading path.
  Key words:industrial economy;global value chain;upgrade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key influencing factor;factor analysis method   0 引言
  目前,以全球价值链为联系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中,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各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竭力掌握关键环节控制权。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来自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发达国家和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两方面的外部挑战,要想突破瓶颈,必须通过产业升级促进转型。国外学者依托全球价值链,从不同角度开展产业升级相关研究。
  PANANOND认为新兴市场中的企业在升级过程中可对供应链进行更多的控制以改善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1]。
  GEREFFI通过比较哥斯达黎加的电子、医疗设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证明了参与跨国知识网络利于促进产业升级[2]。RAJ-REICHERT探究了马来西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停滞的原因,认为过分依赖外国投资和低技能外國工人的涌入阻碍了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3]。国内学者从产业内、外部出发对影响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因素进行研究。关于产业内部因素,牟绍波等则认为装备制造业升级源于开放式创新,同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否能实现升级最终取决于产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4]。王映川认为较高比重的政府投资和逐渐增长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会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5]。李晓琳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紧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导致产业水平受限[6]。关于产业外部因素,彭中文,何新城通过检验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溢出和不同区间下技术无效率参数的边际效益,发现产业集聚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溢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朱国娟,钟昌标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技术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带动了经济增长[8]。而陈爱贞,刘志彪则认为以外资为主力的贸易模式是“为出口而进口”,反而增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9]。确定全球价值链下影响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探究其产业升级路径的首要环节,但已有研究多未结合全球价值链背景,而同一因素有时在装备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前后的关键程度不同。并且各研究多从少数几类因素出发探究其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缺少对整个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尤其缺乏对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区分。因此,本研究在于厘清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探究其产业升级路径提供指引,对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1 全球价值链下的装备制造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装备制造业升级是指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为占据价值链核心环节以掌控价值链中的财富流向,通过参与产品内价值链分工体系不断积累知识资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获取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组织优化,促使产品类别增多、产品质量提升以及产品复杂度提高,最终实现向增加值更高的环节递升或跃升的动态发展过程。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属于典型的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结合这一特点梳理其各环节后,可得到图1的价值链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符合“微笑曲线”规律,产品研发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而生产规模以及技术壁垒是其中的控制性环节。
  2 全球价值链下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装备制造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升级具有复杂的内外联系,升级过程中价值链上各节点与产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互相联结,进而形成装备制造产业价值网络:以价值链为中心线,以同业竞争者为内部网络,以其他相关支持产业及政府为外部网络[10]。根据这一思路框架,从产业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程度、产业融合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政策等方面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指标框架。
  2.1 产业基础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包括一国或地区某产业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以及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11]。坚实的产业基础不仅能够决定产业发展质量,还会影响一国或地区对其产业链的控制力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结合全球价值链类型来看,作为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典型代表,装备制造业升级尤其依赖雄厚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从多方面促进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现代化:一是在技术发展目标、技术轨道、技术过程上增强产业技术自主可控性;二是通过基础部门的“正外部性”促使装备制造业上下游的关联协调性增强;三是通过大量知识要素的投入提高装备制造业增值性[12]。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必然会受产业基础影响。选取装备制造企业单位数、平均用工人数、利润总额、实收资本度量产业基础的规模。2.2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指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生产实践,再到最终实现商业化的过程[13]。装备制造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其内涵更多体现在“高技术含量、引领高端技术、从多学科和多领域方面融合高精尖技术”[14]。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是支撑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全球价值链下的装备制造业升级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它通过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提升管理水平等途径从供给上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升级;另一方面,它借助需求结构变动间接影响生产与消费[15],推动装备制造产品升级。不仅有助于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加速产品创新,同时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产品的发展,进而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供强大动力。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R&D人员专业化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新产品销售率衡量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
  2.3 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属于同一产业的相互竞争与合作的企业或机构不断聚集并共享区域内的设施、市场、信息等资源,利用产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外部经济效益,从而拥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16]。有研究指出产业集聚可借助全球价值链实现外部联系,同时集群间的组织联系以及价值链治理方式会影响该集群所处产业的转型升级[17]。聚集区内的企业间存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关联利于激励区域内企业持续创新,由此促进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完成全球价值链中的产品升级,最终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产业集聚是必然趋势,未来实现全球价值链下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   选取行业集中度作为代表产业聚集程度的指标。
  2.4 产业融合程度广义的产业融合无处不在,当企业利用相似的技术生产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利用不同技术生产具有替代或互补关系的产品时,就可将其视为产业融合[18]。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而言,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在于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高智,鲁志发现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有正向影响[19]。然而徐建伟却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融合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虽存在成功案例,但总体而言融合发展水平不高,阻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20]。全球价值链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融合后,处于融合系统内的装备制造企业可得到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提供的支持,在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使其得到高效利用的前提下,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有所提升,从而利于实现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选取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反映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
  2.5 对外开放程度在各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作为后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时更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两方面。一方面,受制于我国相对较弱的人力资本禀赋,外商直接投资仅在初期起到示范作用,长期来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及产业升级具有负向效应[21-22]。另一方面,不断深化的对外贸易推动国际分工走向精细化、专业化,使得生产要素流向更有优势的部门,既推动了资源有效配置,又加剧了企业间竞争,最终促进产业升级的实现。选取外资企业在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上的占有度、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对外开放程度。
  2.6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反映了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它既包括對某些产业的扶持政策,也包括对某些产业的限制政策。产业政策通过规制经济主体行为进而影响市场交易成本、异质主体相互作用情况,最终影响产业功能,良好的产业政策利于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与活力,促进产业升级[23]。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外部经济性和外部技术性,嵌入风险较高,导致开放经济环境下生产要素自由流入受阻,因此实现其全球价值链下的升级需要借助产业政策的外力引导资源再配置[24]。 选取装备制造业中国有经济投入比重表示政府产业政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程度。
  3
  全球价值链下装备制造业升级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1 指标体系从产业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程度、产业融合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政策等六方面构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以此测定各影响因素的关键程度。
  对行业集中度计算公式。作如下说明
  CRn=∑ni=1Xi/
  ∑Ni=1Xi
  (1)式中:n为统计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前n个地区;N为装备制造业的地区总数;CRn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n个地区资产总额占整个产业的比重;Xi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第i个地区的资产总额。
  3.2 数据来源各指标数据分别来自于2003—2017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OECD数据库投入产出表及COMTRADE数据库。文中装备制造业的数据是由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文化用机械制造业等七个子行业的数据求和所得。
  3.3 实证结果运用SPSS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表2中的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以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为提取原则,从14个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因素指标中提取3个公因子。
  公因子F1在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R&D人员专业化程度、行业集中度、新产品项目数、实收资本、利润总额、R&D项目数、R&D投入强度上有高载荷,它们主要从资金支持力度、技术交流条件及人员专业程度上反映出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因此将F1命名为技术创新因子。公因子F2在企业单位数、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出口额、国有经济投入比重、平均用工人数等变量上有较高载荷,以上指标主要反映对装备制造企业各类资源的投入情况,因此将F2命名为资源投入因子。公因子F3在新产品销售率上有高载荷,它反映装备制造企业新产品对市场需求的满足情况,因此将F3命名为产品转化因子。
  3.4 结果讨论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状况和产品转化能力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进一步说明产品研发和销售是其嵌入价值链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同时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行业集中度、R&D投入强度、国有经济投入比重、新产品销售率等5个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暴露出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4.1 引进上游外资较多且行业分布失衡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而进入我国装备产品市场的外国资本多为上游外资,其对于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及行业异质性。一方面,引入大量上游外资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所产生的正向结构效应仅限短期内,持续性较弱。短期来看,上游外资的进入为本土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使本土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为本土企业提供质量更好的中间产品,使本土企业不必像从前一样进口价格昂贵的高端中间品,甚至完成全球价值链下的产品升级。但长期而言,中国企业变为跨国公司制造车间的同时也促使外资企业对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控制加强,甚至对本土上游企业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对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升级造成负面影响。根据李艳、柳士昌的研究,上游外资进入率提升1%,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降低0.57%[25]。另一方面,相较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短期外资介入资本密集型行业时所产生的结构效应更加有效[26]。然而目前仍不乏部分非传统装备制造行业缺少资金支持,这使得上游外资在短期内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正向推动作用难以体现。   3.4.2 产业集聚区际发展失衡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东南沿海发达省份集聚程度较高,尤其是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CR4值远大于其他省份,中西部地区产业聚集较低。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角度来看,如此失衡的产业集聚状况对装备制造业升级具有不利影响。BRAKMAND S等人的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度具有上限,并非越高越好。当产业集聚达到拐点时会产生“拥挤效应”,此时集聚带来的好处将大打折扣,从而使产业集聚和扩散在长期内达到均衡[27]。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情况而言,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某些省份的产业集聚已达到一定程度,其非移动要素价格升高导致集聚地生产成本较之前有所提高,并且随着装备制造企业间竞争趋向饱和,拥挤效应逐步显现,装备制造业集群区际转移的同时带来污染转嫁,最终使产业集聚不可持续,并且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装备制造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下降。
  3.4.3 吸收转化能力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由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时,会受到主导企业的技术封锁,这一点在功能升级阶段尤其明显。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要想避免这一陷阱则必须加强自身吸收转化能力,提高产品研发和市场转化效率。良好的吸收能力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28]。对于装备制造业这一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吸收能力尤为重要。装备制造企业从外部获取到新知识资源后,需要通过消化吸收将其内化为企业自身知识资本,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但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吸收转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部分技术成果无法实现产品转化及进入市场,从而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高水平升级。
  1)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首先,组建拥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队伍,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许多重大科技问题的解决需要融合材料、机械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企業需要吸纳在产品研发设计上起带头作用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其次,建立企业学习机制,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灵活的人才培训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探索有效转化方式,强化个人与团队的知识库内涵及吸收能力。最后,加强与服务中介机构的联系[29],通过拓展与多方创新主体的联系扩大知识搜索范围,在保持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投资其他相应技术,开展技术多元化。2)促进产业集群区际转移。各地应选择性承接外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同时基于各自生产要素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装备制造细分行业,以此提高经济结构竞争效应[30]。在产业集群转移过程中利用这一契机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装备制造业升级。3)正确引导外资流向。政府应在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对不同来向外国资本区别对待。对于上游关键行业要谨慎开放,对于下游行业要积极开放,通过下游外资的需求带动本国上游产业发展,延长我国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正确引导外资进入资本相对密集型行业,以发挥外资技术溢出和结构修复的双重作用。
  4 结语
  1)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别从产业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程度、产业融合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政策等六项维度明确了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涵盖面较广。2)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即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程度以及产品转化能力。此外,根据已有研究对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行业集中度、R&D投入强度、国有经济投入比重、新产品销售率等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引进上游外资较多、装备制造业集群区域发展失衡、产业吸收转化能力亟待提升。
  参考文献:
  [1] PANANOND P.From servant to master:Power repositioning of emerging-market companies in global value chains[J].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2016,15(04):292-316.
  [2]GEREFFI G,FREDERICK S,BAMBER P.Diverse paths of upgrading 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Costa Rica in the electronics and medical devices global value chains[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2019,26(01):1-30.
  [3]RAJ-REICHERT G.Global value chains,contract manufacturers,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Malaysia[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20,56(04):698-716.
  [4]牟绍波,任家华,田敏.开放式创新视角下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01):175-179.
  [5]王映川.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产业组织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7(01):15-21
  .[6]李晓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J].宏观经济管理,2018(12):26-33.
  [7]彭中文,何新城.所有权性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效率溢出——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37(06):122-132.
  [8]朱国娟,钟昌标.装备制造业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7(04):64-67.
  [9]陈爱贞,刘志彪.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04):115-125.   [10]袁媛.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好产业集聚之路[J].人民论坛,2018(02):84-85.
  [11]罗仲伟,孟艳华.“十四五”时期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J].区域经济评论,2020(01):32-38.
  [12]刘志彪.产业基础高级化——动态比较优势运用与产业政策[J].江海学刊,2019(06):25-32,254.
  [13]贺光辉.技术创新概念剖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5):8-9.
  [14]贺正楚,潘红玉,邓英,等.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4—2014[J].经济数学,2016,33(04):12-21.
  [15]周叔莲,王伟光.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社会科学辑刊,2002(04):70-73.
  [16]张明之.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新型工业化道路解读[J].唯实,2003(04):25-28.
  [17]GIULIANI E,PIETROBELLI C,RABELLOTTI R.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n clusters[J].World development,2005,33(04):549-573.
  [18]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2):12-20,27.
  [19]高智,鲁志国.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9(08):71-81.
  [20]徐建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J].宏观经济管理,2019(11):35-41.
  [21]陈柳,刘志彪.本土创新能力、FDI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03):90-101.
  [22]AITKEN B J,HARRISON A E.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03):605-618.
  [23]王福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轨迹、机制与路径选择[J].理论界,2010(08):58-62.
  [24]孟祥宁.系统视角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途径研究[J].中国经贸,2017(14):37-42.
  [25]李艳,柳士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一个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08):165-174.
  [26]唐晓华,刘相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外资修复作用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02):144-155.
  [27]BRAKMAN S,GARRETSEN H,GIGENGACK R,et al.Negative feedbacks in the economy and industrial location[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6,36(4):631-651.
  [28]刘程军,周建平,储锦超,等.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来自高新技术园区的实证[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04):411-415,424.
  [29]罗啸潇,王婷.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4):336-343.
  [30]王琢卓,韓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3):296-303.
  (责任编辑:王 强)
其他文献
“safety culture”(女全文化) 一词,随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 1991年报告风靡于世,“安全文化”主题SCI年发论文1988年 首次逾百篇,次年超三百篇.至今,安全文化内涵、定义已达数百种,见仁见智,但鲜见本质化的机制模型表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将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是焦裕禄同志身上的三股劲。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力弘扬“三股劲”。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坚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为国家谋发展;坚守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为民族谋复兴。要结合实际,认真领会,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加深对焦裕禄精神和“三股劲”内涵的理解,进而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
在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分析当前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根据企业需求变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探索实施路径,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三教”改革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移动终端开发》是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农业物联网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职教育“三教”改革背景下,应从“双师型”教师培育、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等方面加强《移动终端开发》课程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间具有耦合关系,两者的共生、互动、耦合是必然的。要强化它们的耦合关系,找准二者的契合点,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服务,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厘清相关概念,减少盲目性和片面性。要加强顶层设计,找到耦合共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
数据是沟通各行业各领域的关键要素,数据管理是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核心。在大数据集成化时代,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加强大数据管理,逐步完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城市大脑”结合在一起,进行数据驱动服务。开封市正在构建“城市大脑”,探索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从大数据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拓宽建设路径,促进城市发展。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的出台,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院系是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微观层面,是宏观﹑中观“三全育人”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按照“三全育人”微观层面的运行逻辑,建立微观层面“三全育人”的基本思路,制定总体规划,推进各院系的“三全育人”工作.可采用三维认识结构模式这一方法论,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建立微观层面“三全育人”机制模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支撑,明确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而明确“全员育人”的多元主体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说明了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概况,得出当前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要有8个类别,即人生仪典中传承、家族师徒式传承、文艺展演式传承、学校授课式传承、技艺竞赛式传承、民俗节日中传承、营利表演式传承、广场健身中传承,进而把这些传承类别概括为政府主导传承、民间个体主导传承、社会组织主导传承三种传承模式,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
新 闻 背 景rn因接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论文,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全额奖学金和直博的资格,徐州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万仲禹最近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网友质疑他的论文“缺乏深度,有灌水倾向”.
期刊
“三教”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探索高职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手段,即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后进行辨析诊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把握,有如临床对病患的诊疗。在课堂教学中活用“望闻问切”这四种基本手段,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针灸课教学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