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其次是知识能力。学校追求的应是给社会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念、高素质的人群,而并非为了追求高升学率而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高中历史道德教育课堂要不断完善改革,培养学生的品质,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视频以及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丰富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个人品质上、社会定位上以及家国主义上都能得到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第1步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众所周知,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和国的领土上进行学习,我们能有这样安居乐业和优美的学习环境,完全是我国伟大的烈士和革命家们共同牺牲奋斗出来的成果。在历史的课本中,我们也常常会学习到抗日战争等历史知识,通过对课本的结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学习历史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的渗透到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的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在增长的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并充分的学习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夏商周的制度演变,接着将话题带入到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建立上,教师也要不断的引导并告诉学生,不同国家的更迭是经历了无数的革命志士挥洒的鲜血和斗志,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二、以情境为依托,让德育真实化
历史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历史毕竟是發生在过去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存在时代隔阂感,导致通过教师单一的讲授无法使学生生成情感与认识,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弥补单一讲授的不足,以情感道德的生成代替灌输式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融入历史氛围、与历史人物相伴而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展示这一时期在长期动乱与短暂和平共存下的社会情形:百姓的悲惨生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融,以及最后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等。通过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演变,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逐渐升华,在有形与无形中渗透、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三、立足史实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促进德育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一点,即立足史实对学生进行正面诱导,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同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它具有真实性和不可逆性。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历史泛娱乐化和历史虚无主义等现象越演越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认识,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因此,将历史教学拉回正轨,立足于史实,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有更加客观全面透彻的了解,使其通过历史文化知识,更好地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思想文化侵略的影响,接受更为有效的德育教育,成为道德品质更加纯粹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四、尊重学生差异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拥有自己对于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感悟。另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性格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的想法和做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学形式,从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精神的陶冶。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开展相关的历史社团活动。在班级中,有些学生集体观念明显,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但是,这些学生里有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的学习动力不够充足,还有少数同学沉迷于网络,致使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认知水平很难有质的飞跃。针对这些学生,历史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班级举行有奖竞猜、辩论会,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自己编演历史剧、小品等)在给他们带来收获的同时还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了素养,陶冶了情感,进一步培养了德育素养;另外,穿越历史的长河,通过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比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感悟德育在国家和个人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的深远性。
五、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让学生找到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教师要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一直都是新课标的教学重点,新时代的中学生不能是读书的机器,历史教师要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学习不是单纯理论化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实践性的课堂,将理论与现实进行统一,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实践的历史课堂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了解史料可以更深入的体会史情,在课内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提升其他的历史学习,让学生找到社会的责任感。
不管是历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德育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教授学生,提高其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一名学生如果有正确的思想觀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够帮助学生以后更加顺利的进行学习和生活,因此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教学责任感,在发现学生有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与疏导。帮助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才智,2019(25):49.
[2]王永梅.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60.
[3]杨新.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4):56.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高中历史道德教育课堂要不断完善改革,培养学生的品质,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视频以及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丰富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个人品质上、社会定位上以及家国主义上都能得到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第1步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众所周知,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和国的领土上进行学习,我们能有这样安居乐业和优美的学习环境,完全是我国伟大的烈士和革命家们共同牺牲奋斗出来的成果。在历史的课本中,我们也常常会学习到抗日战争等历史知识,通过对课本的结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学习历史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的渗透到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的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在增长的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并充分的学习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夏商周的制度演变,接着将话题带入到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建立上,教师也要不断的引导并告诉学生,不同国家的更迭是经历了无数的革命志士挥洒的鲜血和斗志,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二、以情境为依托,让德育真实化
历史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历史毕竟是發生在过去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存在时代隔阂感,导致通过教师单一的讲授无法使学生生成情感与认识,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弥补单一讲授的不足,以情感道德的生成代替灌输式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融入历史氛围、与历史人物相伴而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展示这一时期在长期动乱与短暂和平共存下的社会情形:百姓的悲惨生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融,以及最后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等。通过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演变,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逐渐升华,在有形与无形中渗透、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三、立足史实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促进德育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一点,即立足史实对学生进行正面诱导,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同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它具有真实性和不可逆性。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历史泛娱乐化和历史虚无主义等现象越演越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认识,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因此,将历史教学拉回正轨,立足于史实,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有更加客观全面透彻的了解,使其通过历史文化知识,更好地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思想文化侵略的影响,接受更为有效的德育教育,成为道德品质更加纯粹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四、尊重学生差异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拥有自己对于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感悟。另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性格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的想法和做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学形式,从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精神的陶冶。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开展相关的历史社团活动。在班级中,有些学生集体观念明显,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们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但是,这些学生里有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的学习动力不够充足,还有少数同学沉迷于网络,致使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认知水平很难有质的飞跃。针对这些学生,历史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班级举行有奖竞猜、辩论会,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自己编演历史剧、小品等)在给他们带来收获的同时还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了素养,陶冶了情感,进一步培养了德育素养;另外,穿越历史的长河,通过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比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感悟德育在国家和个人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的深远性。
五、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让学生找到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教师要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一直都是新课标的教学重点,新时代的中学生不能是读书的机器,历史教师要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学习不是单纯理论化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实践性的课堂,将理论与现实进行统一,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实践的历史课堂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了解史料可以更深入的体会史情,在课内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提升其他的历史学习,让学生找到社会的责任感。
不管是历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德育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教授学生,提高其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一名学生如果有正确的思想觀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够帮助学生以后更加顺利的进行学习和生活,因此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教学责任感,在发现学生有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与疏导。帮助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才智,2019(25):49.
[2]王永梅.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60.
[3]杨新.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