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需要,在原教材松紧有致的编制基础上进行有机科学的设计组织,建构相生相连的大单元教学课程,运用“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思维方式,可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性学习,践行美术核心素养本位教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需要,在原教材松紧有致的编制基础上进行有机科学的设计组织,建构相生相连的大单元教学课程,运用“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思维方式,可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性学习,践行美术核心素养本位教学.
其他文献
现有的设计史教材中较少涉及广西地区古代造物活动的内容.在桂林理工大学设计史课程中,加入广西考古成果的相关内容、加强与当地文博机构的合作等,可以使桂林理工大学获得形成设计学科特色、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
关于“绘事后素”以及“白”先与“白”后的论辩,众学者各执一词,至今未有定论.该文究其本源,认为“绘事后素”表达的是天然美和特殊美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绘画的过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中关于“形”和“神”关系的表达,与“绘事后素”的含义有着对应关系,二者的内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是事物的天然、本质之美,“素”犹“形”,而“形”先于“神”,即“白”先,而非“白”后.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单一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是逐渐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体验对于设计作品和公众都会产生影响.该文以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例,指出审美体验受到审美主体认知结构与外界知识的影响,并通过收集资料讨论运用设计心理学中外界知识的渗入完善参与者的现有认知,从而提升审美体验.
近年来,人们对于乡村景观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而且要兼顾自然环境.该文针对济南苾村地区发展特色与现有资源条件,以美丽乡村、生态开发、节能环保为前提,突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开发一处以苾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中心公园,以提高乡村景观质量水平,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之兼具生态保护和美观的双重效益,以此作为生态景观建设的展示点,对长清地区景观规划起到示范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存在关注教学过程与关注教学成果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感受美、体验美和形成美的过程,该文作者通过分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只有关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格式塔心理学要求有情感地感知艺术、有目的地体验艺术和有节奏地初步形成艺术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不久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聚焦——2022北京冬奥会国际版画交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并将在深圳中国版画博物馆、青岛市美术馆等场馆举办巡展.rn展览邀请当代国际版画界较为活跃的艺术家,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精心创作既彰显版画艺术价值、又能体现奥运精神的作品.
该文从莫霍利-纳吉1936年拍摄的影片《伦敦动物园的新建筑》入手,以自然观念为角度,通过分析19世纪到20世纪初典型的自然观念及其转变的内在原因,比较约翰·拉斯金与莫霍利-纳吉设计伦理观点的差异,结合现代科学与传统自然哲学的对话和冲突,试图描述在此视角之下莫霍利-纳吉所持的设计伦理观点.
当前,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市场对UI设计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UI设计课程)为教学改革研究对象,找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调整课程内容,弥补现有的不足,紧密联系市场需求,以培养出既有审美能力、又能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互联网设计专项人才.
该文以当前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研究基础,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双主教学模式”应用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媒介,提出基于数字媒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举措,重新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尝试转变设计专业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贵州地域文化是在贵州特定自然环境和特殊文化生态中产生的难以被复制、替代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贵州蜡染作为一项独特的民间手工艺,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而且拥有多样的文化内涵.经调查发现,现在市面上的部分贵州蜡染产品存在缺乏创新性、发展滞缓、与贵州地域文化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该文作者以贵州地域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蜡染艺术,以期设计一套具有宣传贵州文化功能的蜡染产品,在促进贵州地域文化整体吸引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推动蜡染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加强贵州地域文化宣传、创新蜡染艺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