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大幅递增,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依据研究小组深入调查的结果,对河北省保定市几所本科专业院校毕业生在“十一五”期间的就业状况作了统计研究,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十一五期间;驻保高校;就业状况及分析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学校,从就业指导教师到学生,都受到广泛关注,家长、学校、社会大家齐努力,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就业指导教师,从事就业工作七个年头,相关课题做过专门研究,对“十一五”期间驻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有一定积累与统计,依据统计数据从纵深方向去分析研究。
一、统计分析数据基本情况及来源
本文分析的样本为河北省保定市高校2006年至2010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表,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经济、管理、外语、艺术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一部分是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以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正式协议为依据。另外一部分为学生灵活就业,以河北省人事厅下发灵活就业登记表,并盖接收单位人士部门和财务部门公章的材料为依据。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同类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薪酬的调查与分析是依据几年来收集和积累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资料获取方式为:1、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2、问卷调查;3、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与所接触的每一位毕业生直接面谈,逐一获取样本信息并作记载。样本总量约占调查对象总量的84.45%。
二、“十一五”期间驻保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就业情况。5年来大学生初次签约率在30%左右,并略有下降。就业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灵活就业人数呈大幅增长。
2、就业地区流向。
“十一五”期间河北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图:(每年随机抽取1000人分析)
图表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结构不平衡。a、抽样学生主要来自华北地区,当地就业人数占绝大部分。b、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学生扎堆,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c、华南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也受毕业生欢迎。d、西部、华中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学生作为选择就业去向的比率逐年上升,但总比例仍然不高。e、东北地区由于生活地域差别,毕业生选择偏少。
3、就业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图:(每年随机抽取1000人分析)
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看,“十一五”期间到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学校、其他教学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私企和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对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和到部队就业具有较高的热情。原因主要为:一是当前就业机会从总量上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不得不分流一部分人进行自主创业或是灵活就业;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或是灵活就业;三是由于受社会、家庭、个人的因素,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部门的工作。
4、就业信息来源。“十一五”期间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招聘会、关系介绍、上门自荐、网上应聘、校内信息或学校推荐、单位实习、公开招考和人才市场等形式。从整个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和择业方式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仍可以看出,通过各种就业招聘会和关系介绍获得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但是通过网上应聘和学校就业部门主动走出去为学生联系就业岗位,推荐就业的人数明显增多。
5、薪酬情况。大学生就业单位涉及到各个行业,由于样本总量限制,本文将对2009届、2010届文理共计10个主要专业毕业生进行分析,涉及的就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机械、建筑、科研技术服务、商贸饮食、化工、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广告文化艺术、房地产、金融保险、电力、部队、政府机关以及其他行业等: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保持在1500~2000元,平均求职成本约1300~1500元,半年后的就业率基本上可以达到90%。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经济形势与社会人才需求比例的变化。3、国家的政策倾斜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影响占有很高的比例,更多的人愿意寻求稳定工作,所以扎堆考公务员。4、企业短期用工增多,大学生也不愿意长时间在一个工作岗位。5、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身份等将决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从而使家庭背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6、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念与就业心态的不同。7、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比例的逐年变化。
四、问题分析
1、明显的区域性就业流向。5年来大学生在就业地区流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偏向性。(1)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学生扎堆,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原因在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华北,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社会保障水平高,选择职业的机会较多,职业发展的空间大;(2)西部华中华南地区学生作为选择就业去向的比率逐年上升,原因在于“十一五期间”国家采取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有的地区政府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3)学生就业方向扩展的更为广阔,部分地区,如东北、华南、华中等地区我院学生就业人数都有所上升,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经济逐渐的发展起来,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去这些地区发展。
2、就业单位类型与市场经济类型一致。近年来非国有企业非常重视对知识人才的引进,人才进出相对灵活。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已经越来越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大学生就业的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与市场经济类型的发展走向是一致的。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就业政策的倾斜,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总体来看比例甚少。
3、就业信息流通渠道需要进一步疏通。从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变化可以看出,1/3以上是通过关系帮忙,15%是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通过调查分析,通过招聘会取得就业岗位的学生很少,主要由于学生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之间,不了解市场需求,近年来,通过网络应聘求职的越来越多。学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了解市场需求。
4、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普及。近年来各高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定位必修课,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灌输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熟悉就业环境,保持良好心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乃平等.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
[2]吕东伟.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
[3]孙树枫.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
作者简介:
曹智(1978—),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及就业派遣。
董丽梅(197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学生党建工作及学生就业指导。
王军超,男,河北保定人,现供职于河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的组织报名。
【关键词】十一五期间;驻保高校;就业状况及分析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学校,从就业指导教师到学生,都受到广泛关注,家长、学校、社会大家齐努力,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就业指导教师,从事就业工作七个年头,相关课题做过专门研究,对“十一五”期间驻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有一定积累与统计,依据统计数据从纵深方向去分析研究。
一、统计分析数据基本情况及来源
本文分析的样本为河北省保定市高校2006年至2010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表,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经济、管理、外语、艺术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一部分是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以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正式协议为依据。另外一部分为学生灵活就业,以河北省人事厅下发灵活就业登记表,并盖接收单位人士部门和财务部门公章的材料为依据。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同类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薪酬的调查与分析是依据几年来收集和积累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资料获取方式为:1、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2、问卷调查;3、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与所接触的每一位毕业生直接面谈,逐一获取样本信息并作记载。样本总量约占调查对象总量的84.45%。
二、“十一五”期间驻保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就业情况。5年来大学生初次签约率在30%左右,并略有下降。就业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灵活就业人数呈大幅增长。
2、就业地区流向。
“十一五”期间河北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图:(每年随机抽取1000人分析)
图表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结构不平衡。a、抽样学生主要来自华北地区,当地就业人数占绝大部分。b、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学生扎堆,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c、华南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也受毕业生欢迎。d、西部、华中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学生作为选择就业去向的比率逐年上升,但总比例仍然不高。e、东北地区由于生活地域差别,毕业生选择偏少。
3、就业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图:(每年随机抽取1000人分析)
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看,“十一五”期间到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学校、其他教学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私企和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对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和到部队就业具有较高的热情。原因主要为:一是当前就业机会从总量上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不得不分流一部分人进行自主创业或是灵活就业;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或是灵活就业;三是由于受社会、家庭、个人的因素,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部门的工作。
4、就业信息来源。“十一五”期间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招聘会、关系介绍、上门自荐、网上应聘、校内信息或学校推荐、单位实习、公开招考和人才市场等形式。从整个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和择业方式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仍可以看出,通过各种就业招聘会和关系介绍获得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但是通过网上应聘和学校就业部门主动走出去为学生联系就业岗位,推荐就业的人数明显增多。
5、薪酬情况。大学生就业单位涉及到各个行业,由于样本总量限制,本文将对2009届、2010届文理共计10个主要专业毕业生进行分析,涉及的就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机械、建筑、科研技术服务、商贸饮食、化工、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广告文化艺术、房地产、金融保险、电力、部队、政府机关以及其他行业等: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保持在1500~2000元,平均求职成本约1300~1500元,半年后的就业率基本上可以达到90%。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经济形势与社会人才需求比例的变化。3、国家的政策倾斜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影响占有很高的比例,更多的人愿意寻求稳定工作,所以扎堆考公务员。4、企业短期用工增多,大学生也不愿意长时间在一个工作岗位。5、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身份等将决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从而使家庭背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6、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念与就业心态的不同。7、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比例的逐年变化。
四、问题分析
1、明显的区域性就业流向。5年来大学生在就业地区流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偏向性。(1)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学生扎堆,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原因在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华北,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社会保障水平高,选择职业的机会较多,职业发展的空间大;(2)西部华中华南地区学生作为选择就业去向的比率逐年上升,原因在于“十一五期间”国家采取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有的地区政府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3)学生就业方向扩展的更为广阔,部分地区,如东北、华南、华中等地区我院学生就业人数都有所上升,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经济逐渐的发展起来,就业环境得到改善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去这些地区发展。
2、就业单位类型与市场经济类型一致。近年来非国有企业非常重视对知识人才的引进,人才进出相对灵活。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已经越来越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大学生就业的单位所有制类型流向与市场经济类型的发展走向是一致的。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就业政策的倾斜,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总体来看比例甚少。
3、就业信息流通渠道需要进一步疏通。从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变化可以看出,1/3以上是通过关系帮忙,15%是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通过调查分析,通过招聘会取得就业岗位的学生很少,主要由于学生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之间,不了解市场需求,近年来,通过网络应聘求职的越来越多。学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了解市场需求。
4、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普及。近年来各高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定位必修课,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灌输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熟悉就业环境,保持良好心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乃平等.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
[2]吕东伟.从深层次新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
[3]孙树枫.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
作者简介:
曹智(1978—),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及就业派遣。
董丽梅(197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学生党建工作及学生就业指导。
王军超,男,河北保定人,现供职于河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的组织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