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知道(六)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ngqiang6268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的阳光洒在屋檐下。
  周六下午,松花趴在被阳光照射得暖洋洋的地板上写作业。很快就完成作业的松花觉得无聊,便枕着自己的胳膊看房顶。阳光映在土黄色的墙上,像水波一样随风荡漾。
  搁板上放着长餐桌、小饭桌、大大小小的木板和一叠叠的盘子。有些不怎么用的家具已经褪色,有的则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门前挂着一盏灯笼。虽然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晚上来过松花家,可是奶奶还是固执地每到晚上就点亮灯笼。
  松花知道这灯笼是为谁而亮的。照这样看来,在松花出生后的十二年间,这个灯笼一直都没有发挥它本应起到的作用。当然,除了松花大半夜上厕所的时候,奶奶晚上到邻居家串门的时候有点用处之外。
  松花看着墙角的蜘蛛网打了个哈欠,然后擦了擦湿润的眼角,伸了个懒腰,说:“唉,好无聊呀。”
  这么说着的时候,松花的目光被院子里的小花园吸引住了。鸡冠花扬起了高傲的脸庞,灯笼果的花骨朵一串串地垂下来,各色的菊花竞相开放着。松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她走了过去,闻着花香,嘴角绽开一丝笑容。此刻的她想起了老师的味道,就是这种花的香味。
  松花折了几枝菊花做成了花束,然后拿着自己做的花束出了门。
  风儿逗留在路边的白杨树上,和树儿嬉戏玩耍;树叶因为怕痒所以扑拉扑拉地发出阵阵笑声。
  松花吹着断断续续的口哨,“咻——咻——”就像生病的鸟儿发出的声音。
  “噘起嘴,卷起舌头,然后试着吹气。怎么样?有声音了吧?”富石爸爸教了松花吹口哨的方法,但是要想吹出声音着实不容易。
  “小丫头家学什么吹口哨,都不知道害臊!”
  虽然奶奶当时就表达出了自己的反感,可松花还是经常练习。
  “您就别管她了。一吹口哨,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会跑到九霄云外的。”
  叔叔的话很对。所以,松花一觉得孤单就会吹起口哨。
  松花拐进通向英纷家的山路。
  英纷不在家,倒是正在门前打着哈欠的小黑摇着尾巴迎接了松花。
  “你自己看家吗?英纷去她大伯家了吗?”
  松花准备把小黑脖子上的绳子解开,小黑一个劲儿地往松花身上蹭。
  接着,松花去厨房拿了个杯子把采来的花插在里面并放在地板上。
  小黑立刻爬过来,嗅了嗅花香,然后打翻了杯子。
  “在你眼里,是不是觉得花也是吃的东西?”
  松花扶起玻璃杯,边擦着地上的水边责怪着小黑。
  这时,一阵短促的口哨声传了过来。松花扭过头去,是英纷的堂哥英基。英基今年上六年级,因去年在春季学生发明竞赛中获得优秀奖,着实在学校里风光了一阵。
  英基晃了晃手中的塑料袋,小黑一看到便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过去。英基刚掏出肉骨头,就被小黑叼走了。
  “别什么都要,像个乞丐一样!”
  松花看到小黑和英基那么亲密有点嫉妒,同时也讨厌想用肉骨头收买小黑的英基。
  “哼!你凭什么随便带着别人的狗玩?”松花想把小黑面前的肉骨头抢走,可小黑却龇着牙呜呜地低吼着。
  松花被小黑的样子吓了一跳,一下子跌坐在地上。
  “看!狗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打扰它。”英基佯装很懂的样子让松花的脸变得通红。
  “我要走了!你爱跟不跟!”松花拍拍身上的土,气呼呼地准备离开。
  “英纷很快就回来了,你就这么走了?”英基把麻袋放进厨房说道。
  而此刻的小黑根本没有工夫去关心松花的心情,叼着肉骨头一溜烟儿跑得不见了身影。
  “小黑,你家主人生气了,快跟上。”英基用手圈成一个小喇叭对着小黑喊道。
  小黑舔了舔嘴慢悠悠地跟了上去。
  “不就一根破骨头吗?”松花带着小黑向后山走去。
  后山有很多橡树。站在山脊上能看到村子的下半部分:沿着横穿稻田的新作路走十里左右就是堂山树所在的位置,再顺着河堤走一段,就能看到左边的新拓桥,过了新拓桥就是松花的学校新拓小学了。
  松花靠着橡树坐下,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就像奶奶的裙摆。
  咚——
  一个橡子掉下来,骨碌碌滚了下去。
  “奶奶很喜欢橡子凉粉。”
  松花捡完了散落在野草间的橡子后,仰望着面前那棵一人抱粗的老树,思索了一下便开始爬树。
  用脚跺一下树枝就有很多橡子像冰雹一样砸下来。松花觉得很好玩,于是继续往上爬,想抓住靠上一点的树枝,然后就听到了树枝断掉的声音,接着松花就从山坡上滚了下去。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松花只大呼了一声救命就晕倒了。
  (《月亮知道》[韩]金响二/著 李 洋/译 九州出版社)
  李洋导读:
  松花奶奶一辈子都在想念中度过,想念松花的爸爸,想念松花的爷爷,她每晚都会固执地在门口为他们点上一盏灯笼,只因怕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即使这盏灯笼“一直都没有发挥它本应起到的作用”。
  对于奶奶的做法,年幼的松花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也许会一直留在她的脑海之中,长大之后才有真切的体会。同学们,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是不是也曾不理解爸爸妈妈的做法呢?
  《月亮知道》的连载到这里就结束了,在本期的最后,松花给奶奶摘橡子时不慎从树上摔下,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继续关注这本书,关注松花的故事吧!
  (责任编辑:徐姗姗)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大自然有许许多多动听的声音。  风的声音。风像一个会隐身又很顽皮的孩子,它轻轻地拂过柳树的枝条,听,那细长的柳叶发出声响——沙沙沙,沙沙沙……过一会,不知道是谁把我们的“隐身人”惹生气了,呼的一声把地上悠闲睡觉的石头弟弟吹得飞了起来。过一会气消了,“隐身人”又安静下来。  雨的声音。雨像一曲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落下。雨滴落在巨大的岩石上,发出啪啪啪的声音。滴落在茂密的
期刊
1.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里面的情节,让我紧张得快透不过气来了。看完电影回到家后,整个晚上,我的脑海里都是电影里的情节:开往斯德哥尔摩的火车,带着旅客和要命的鼠疫病毒……  2.天刚灰蒙蒙的,我就早早起床来到街上,想看看有没有同学议论昨天的电影。对我们来说,看电影是一件大事,不会看完了就算了。我们会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回忆精彩情节,模仿动作,学里头的人说话。有时,我们能把一部电影从头演到尾。  3.虽
期刊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了很久,终于,慢慢地,雨停了。  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我来到阳台赏花。突然,我在还带着露珠的草叶上发现了三只可爱的小蜗牛。它们有着咖啡色的壳,晶莹剔透的身体,长长的触角,可爱极了。我想看看蜗牛壳的反面是什么样的,就把它们翻了过来。这时,我发现壳里面有个长长的气泡在不停地动,一上一下的。我觉得那就是蜗牛的心跳。我把它们放在手心,哇,痒痒的,麻麻的……哦!原来它们是在咬我的手呀。我拿
期刊
有这样一位“大侠”,行走江湖靠的不是武器,不是力气,而是一支画笔。这位“大侠”究竟是谁呢?  最近,我得到了一条线索,执画笔闯荡“武侠世界”的画家“出关”了。于是,我马不停蹄地赶往他的工作室。  这位画家热情吗?善于言谈吗?我会不会被拒之门外呢?……在各种担忧中,我叩响了工作室的大门。开门的是一个女子,我上前问道:“请问,李堃(kūn)老师在吗?”没想到,这个女子说道:“我就是李堃。”  我愣住了
期刊
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经常不说“早上好”“晚上好”,而是问“吃了吗”;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都件件离不开“吃”,可见“吃”在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中有多么重要。但精于“吃”道的你,是否真正了解“吃”的“身世”呢?  老祖宗的“吃”法  “吃”最初的含义是说话结结巴巴,和吃东西没有半点关系。既然吃不说“吃”,那么古人用什么词来表示把食物送进嘴里呢?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食”——假如穿越到
期刊
假期里,有一件让我乐在其中的事。那天当我还在睡懒觉时,妈妈就起床了,因为她订的面包机到货了。她兴冲冲地打开包裹说:“儿子,儿子,快过来看!老妈订的面包机到啦。”我顿时就想:面包机,是什么玩意儿?过去看看再说。我走过去,就看到了外壳黄黄的形状酷似放大的面包一样的机子。  妈妈拿出制作面包的说明书,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抢了过来,站在面包机旁边仔细阅读起来,然后开始和妈妈一起按照上面的指导做起面包来。  我
期刊
你喜欢美丽的贝壳吗?好多人都喜欢收集贝壳,我们的祖先甚至还将贝壳从海边运送至内陆,作为交易中的原始货币。  这些贝壳的主人,在生物学上隶属于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类。软体动物最大的特点是用贝壳包裹着柔软的身体,比如海螺、河蚌、蜗牛……但是也有一些软体动物习惯了没有贝壳的保护,你能想到它们是谁吗?它们就是鱿鱼、章鱼,还有俗称“鼻涕虫”的蛞蝓……  其中蛞蝓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腹足纲里的动物。 
期刊
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就是我最喜欢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老师姓陈,大腹便便,非常幽默搞笑。  这一堂课学习《天鹅的故事》。陈老师问:“课文读完了,读懂了,还有问题吗?”我们都说“没有”。老师说:“但是我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要请教大家。”我们一听就来精神了,跃跃欲试。  老师悠悠地说:“这一篇课文的引号用法是不是有问题?”课堂一下子就静默了,开始听得见大家心跳的“怦怦”声,接着就听见翻书的“哗哗”声……
期刊
毛毛的外表看起来确实有点怪,甚至可能会使那些非常爱整洁的人感到有点望而生畏。她个子很小,又十分瘦弱,使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判定她究竟是八九岁,还是十一二岁。她的头发乱蓬蓬的,是沥青般的黑色卷发,乍一看,好像她从未梳过头,头发也从来没有剪过似的;她的眼睛很大,很美丽,也是乌黑乌黑的;脚也是黑的,因为她几乎总是赤着脚,只有到了冬天才偶尔穿上鞋。那两只鞋也不是一双,对她来说也显得太大。此外,除了她捡来的破烂
期刊
高小白的穿越笔记:白衣书生是何人?  又到了一个学期的尾声,大家都要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做准备了。而我这次在古代的见闻,也正是跟考试有关。  听说古代的考试制度在明、清两朝渐趋成熟,不如就去明朝看看吧!我坐上“时光之旅”,按下启动键,转瞬之间,便置身于明代的一个小城里。  我落脚的地方,是一条只容四人并行的青石板路,一边是缓缓流淌的小河,一边是门面低矮的店铺。只有寥寥数家起早做生意的铺子刚刚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