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如故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房里有一张放大的照片,照片上是我的前妻珊尼。这是我再婚的妻子兰夏放大后专门挂在墙上的。当时我曾感到疑惑,她却意味深长地说:“不懂珍惜过去的爱,哪会真挚地付出爱呢!”
  建国初期,我转业到四川工作。1957年,我被打成“右派”遣送回乡,与珊尼开始了“牛郎织女”漫长的分离。珊尼没有等到与我团聚的日子,就在我“平反”那年因病去世了。弥留之际,她指指伫立在病床前两个年幼的孩子,攥住我的手泪如泉涌,一句话也未留下。我领着两个孩子返回家乡,从此既当爹又当妈,尝尽生活的辛酸。
  我们父子的窘状被邻居兰夏老师看在眼里,她经常帮助我接送孩子上下学。有一段时间,我在县里负责文化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兰夏更是替我分担了所有家务,孩子们亲热地叫她“好阿姨”。渐渐地,我和兰夏越来越熟,喜爱文学的她常找我借些书刊,她说她很爱读我写的小说。
  那天,我在她还回的书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绿叶恋爱时便成了花,花崇拜时便成了果实。”这是泰戈尔的诗句,难道也是她的心声?关于兰夏,曾听她母亲说过??女儿一向高傲,至今高不成低不就,耽误了青春。我比她大10岁,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和她可能吗?同情不等于爱情,我理智地摇摇头。意外的是,她又在书里夹了一张纸条:“我勇敢地迈出了爱的脚步,你为何退却了?”就这样,我们以书为媒走到了一起。她的到来,使我这个原本残缺的家完整了。
  兰夏由“阿姨”变成了“继母”,倔强的大女儿却不肯接纳她,从未叫过她一声“妈”。兰夏并不在意,还劝我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我怎么能不急呢?如果女儿不能接受兰夏,这将是我婚姻中最大的遗憾。一天,我出差归来,竟听到大女儿亲切地叫兰夏“妈妈”了,我欣喜万分,大女儿动情地向我讲起缘由:那天放学时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女儿看到很多同学的妈妈都来给孩子送雨具,不由地想起了去世的母亲,正想着,一把伞遮在了自己头上。原来兰夏给她送来了雨具和外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女儿的泪水夺眶而出,发自肺腑地喊出了一声“妈妈”,她终于从心底认可并接纳了兰夏。
  为了我和我的子女,兰夏付出了青春和心血,但她无怨无悔,她说她拥有人世间最温馨、最和美的家庭。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我也离休了。我对兰夏说,是我该好好回报你的时候了。我拿起扫帚,她从我手中夺下;我要下厨,她说我做菜味道不好;我要洗衣,她说我浪费肥皂。其实这一切都是借口,她要“逼”我回书房去,继续写完我未完成的书??《人生如戏》,把丢失的岁月追补回来。但一到周末她又会劝我放松放松,拉我去跳老年迪斯科。老同志见了我都惊讶:你哪像个老人,分明能赶上壮小伙了啊!
  兰夏人如其名,她好似开在盛夏的兰花,用她淡雅幽静的香气浸润着我们的家,一直芬芳到老。
其他文献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之路,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她,从一个没有名字的童养媳,到长征路上为数寥寥的红军女战士;从目不识丁的文盲,到能娴熟收发密码的报务人才;从囿于闭塞的穷乡僻壤,到转战大江南北的广阔天地。多么大的跨越,多么不平凡的历程!   她,就是江西籍老红军、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同志的夫人钟月林。     童养媳投身革命 新起点定新坐标      土地革命时期的江西省于都县,摧毁旧
期刊
“共产党员石承华,‘特殊家庭’来当家。二十年来勤奉献,平凡岗位传佳话。”这是在奉新县澡下镇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它形象地表达了当地群众对老党员石承华的朴实评价。20年来,石承华独自担当起敬老院这个“特殊家庭”当家人,凭着满腔热血,默默无闻的创新创业精神,终于迎来了敬老院发展的春天。如今,澡下镇敬老院成了当地乡村孤寡老人幸福美满生活的居家乐园。老党员石承华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20年来,先后16次荣获澡
期刊
何为人之幸福?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轻的人能施展才华,年老的人颐养天年,这是人生最不可言状的幸福了。而对老年人的颐养天年来说,幸福点就与老有所居、老有老伴、老有积蓄、老有老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了。   老有所居,晚年安逸。眼下的热门话题,有八成人认为幸福和窝居有关系。一个人无房可居,的确难有幸福可言。老有所居,安度晚年,就是老年人幸福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了。叶落归根,根在何处?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
期刊
编辑同志:   我们三兄弟长大成人后,均在外地工作。母亲去世后,父亲仍在家乡老屋独居。老屋是多年祖传之房,采光不好,又没有上下水和暖气,很简陋。几年前,为了改善父亲的居住条件,我和大哥一起出钱,给父亲买了一处新宅。当时弟弟刚刚参加工作,经济条件较差,就没让他出钱。买房后父亲迁居之前,我们就为他办好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等。最近父亲不幸去世,我和哥哥准备收回房屋作价平分。可因父亲居住地成了国际旅游
期刊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法律问题,希望能在《老友》上解答。   我今年83岁,爱人早在20年前去世。此前我和爱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住的是福利性公房,每月支付房租费,没有产权。   1998年后,单位实行房改,把原来居住的那套公房售给了我,由我小儿子付了全部房改款,给我发放了“产权证”。我当时就决定百年之后,把这套房改房作为遗产,由我小儿子一人所有(继承),并在南昌市公证处办理了法律公证。   现在问
期刊
编辑同志:   我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儿子准备结婚但没钱买房,我们二老就用节俭积蓄的全部存款在A市买了一套商品房给儿子,另购电器、家具及基本生活必需品,花了将近15万。房产证上是儿子的名字(因当初我们还未退休,在B市工作和居住)。当时我们和儿子说过:新房给他结婚居住,我们退休后也要一起来住。   退休前,B市的单位分了一套新房给我们。退休后,我们在A市与儿子一起住了一段时间
期刊
他,现年81岁,双鬓如雪,脸上始终挂着朴实的笑容;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21年间,心系青少年,先后到学校、监狱等单位义务为青少年作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0余万人(次),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260人(次);他,1996年、2001年、2005年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3年、2010年先后被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五好共产党员”
期刊
家里使用的竹筷、木筷的保质期一般为半年。由于筷子在频繁使用中会产生磨损,这样会使凹槽里滋生细菌,如果几个人共用一双筷子,还易传播幽门螺杆菌,这种病菌易引发胃炎。因此家里最好半年换一次筷子。新筷子在使用前应在开水里浸泡消毒或者放入消毒柜消毒一段时间后再用。建议大家选购筷子时,挑原色的(即没有上漆的)筷子。   一次性消毒筷子的保质期最多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不
期刊
母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农家妇女。她虽然离开我已有十多年了,但她对我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之情,却常萦绕脑际,令我终生难忘。   我11岁离家去外地上高小,开始了漫长的学生生涯。从那时起直到大学,长期离开家乡。每当我离家时,母亲总要帮我挑行李,沿着故乡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送我一程。有时送出村口,有时送过山坳,临别时,总是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不要挂念家里。”记得我上高小时,在校住宿
期刊
我年逾古稀,不嗜酒,烟已戒,只要一卷在手,便如醉如痴,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缘此情在书中。   古人说:“至乐莫过于读书。”且不说读书让人增知识、明事理、通晓古今、提高文化素养,即使作为消遣,信手翻开一卷,进入书中的境界,心境便格外沉静,怡情养性。身感疲劳的时候,可消闲地读书,随便翻翻,不多久,疲劳便消除了,这也于身心健康有益,正所谓“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而我很少把读书作为消遣,总是带着求知的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