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幸福点益寿养天年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人之幸福?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轻的人能施展才华,年老的人颐养天年,这是人生最不可言状的幸福了。而对老年人的颐养天年来说,幸福点就与老有所居、老有老伴、老有积蓄、老有老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了。
  老有所居,晚年安逸。眼下的热门话题,有八成人认为幸福和窝居有关系。一个人无房可居,的确难有幸福可言。老有所居,安度晚年,就是老年人幸福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了。叶落归根,根在何处?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如若没有老窝,根也就靠不住了。有了自己的老窝,才可安逸舒适地静养晚年。
  老有老伴,延年益寿。人到暮年,有老伴在身边,相濡以沫,终生相伴,有利于益寿延年。但眼下,在农村有的老人因赡养问题被分两居:父亲长子赡养,母亲次子赡养。在城市,因儿女工作不在同一地方,儿女的孩子需长辈照顾,老两口只好“孔雀东南飞”了。专家认为,老人分居两地,会使原本稳定的生活结构坍散,精神陷入孤苦寂寞之中。有一项统计表明:配偶健在的老人比丧偶的老人平均寿命要高出8.6岁。所以,为儿女原因而分居两地的老年夫妻,宜尽早结束分居生活;鳏寡老人冲破阻力,寻觅幸福点,找个老伴,儿女也应理解与关心,让长辈过上美好的晚年生活。
  老有积蓄,心身健康。现恰逢盛世,正如在晨练时常听到一些老人边舞边唱的那样:“好好活,享清福,退休工资拿得着。”老有所养让老人们快活地欢度晚年。但累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在儿女成家之后还能有点积蓄,既可应付晚年的不测之需,又可以钱生钱,搞点收益稳定的投资,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老人自己有点积蓄,还能给健康一点投资,如订一份鲜牛奶,买一副羽毛球拍,订一份报刊等等。这些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老有老友,欢乐多多。人老了,心态常处在回忆之中,尤其是那些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光。偶尔与同窗、战友、同事聚会,会让老年人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人老了,几个年龄相仿、性情相投的朋友在一起叙谈、交流或玩乐,既可驱散孤独,又增加几多乐趣,能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立春已过,春天悄然走来。气温虽然缓慢回暖,但仍忽冷忽热还很不稳定;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老年人極易感受风寒,往往导致旧病复发,特别是腰腿疼痛。早春是一年之中最易得病的季节,民间有“三九可度,难耐春寒”之说。因此,老年人要春捂,不要忙减冬衣。这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不足,体质弱和抵抗力较差,更容易生病,或者老病复发。   人老先老腿,很多老年人膝关节不好,常患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如骨性关节炎等。《黄帝内经》
期刊
我们家的邻居是老两口,两人都六十多岁了,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这老两口由于和我父母投脾气,所以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每天,他们都要到我家聊上一阵。   以前,他俩天天过来聊张家长李家短的,让人觉得真无聊。有点啥事和家人悄悄商量一下吧,家里有人又不好说。心里烦的时候,听见他们聊天,我就把话接过去,从侧面挖苦他们一番,搞得两家老人都觉得难堪。妈妈事后总要教训我一番,说我不懂事。   那是一个冬日,我去厂里上夜
期刊
赣州市某中学的5位退休女教师,不定期电话相约,在双休日轮流到其中一位家中欢聚:聊天倾诉、打打扑克或麻将、吃一顿便饭,精神放松一番。某公司几位退休男职工,也不定期相邀到茶座品茶聊天,打打扑克,饿了吃一顿便饭。他们每每欢聚之后,都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摆脱孤寂和烦恼的一种精神会餐。我们的快乐心情一半是在精神会餐中得到的。”   我们知道,人具有合群的属性。从出生、成长到上学、工作,都是在群体中生活过来的
期刊
30多年前,我曾陪同一位革命老人在吉安地区参观访问。虽然只几天的时间,但这位老人在参观访问中所表现出的廉洁行为,令我肃然起敬,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76年的事。当时我在吉安地委办公室工作,一天,领导叫我去兴国县接一位老人来访问。当我到兴国后才知他是大连市委第一书记,是受原省委书记的邀请来江西看看的。这位老人叫郭述申,1922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副部长(1978年党的十
期刊
以前我是不喝酒的,后来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有应酬,渐渐地喝上了,而且越喝越多,醉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以至得了胃病。   前年,我利用休假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多时不见的战友和同学得知我回来,都热情洋溢地请我一聚,席间当然免不了喝酒。连续几天我差不多都泡在酒精里,每次都是酒气熏天、东倒西歪地回家,然后唠唠叨叨地讲酒话。父亲见状十分忧虑,问我何时染上这一恶习。他一再劝我,不能喝这么多酒,弄不好会出事的,到时没
期刊
在我们单位附近,有一位修鞋兼修自行车的中年人。他有一手漂亮的修车修鞋手艺,每天在他的修车小亭前,都会有不少的顾客,其中有一部分是回头客。记得前几年我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时候,找他修过许多次自行车。一开始并没有留意他,只是他修车那娴熟的技术、低廉的收费,还有那弯着腰的特殊身形,让我对他慢慢有了印象。后来在更多次修车修鞋的接触中,知道他的妻子早就去世了,留下了一对儿女与年迈的老母亲。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
期刊
建校50周年,许多校友通过各种渠道为母校送上深深的祝福。有送支票的,有送教具的,甚至有人送成套实验设备的。我负责接待处的工作,凡校友馈赠的物品都要一一登记。我对两位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哪怕是一棵草,也要十分珍惜,千万不要嫌弃。   暑假轮休,我回到乡村。有一天,校办公室打来电话,说东北有几位老校友想回母校看看,要我立即返校。据说他们都是教授级的人物,这是母校的荣耀。不少人在背地里议论,现如今的教授,
期刊
“他们(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这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邓家社区的工作人员常说的一句话。   邓家社区隶属于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辖区范围内常住人口有27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10%左右。该社区是吉安市首批三星级社区和示范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敬老爱老先进单位,全国、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全省百佳民主法治社区等荣誉。
期刊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之路,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她,从一个没有名字的童养媳,到长征路上为数寥寥的红军女战士;从目不识丁的文盲,到能娴熟收发密码的报务人才;从囿于闭塞的穷乡僻壤,到转战大江南北的广阔天地。多么大的跨越,多么不平凡的历程!   她,就是江西籍老红军、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同志的夫人钟月林。     童养媳投身革命 新起点定新坐标      土地革命时期的江西省于都县,摧毁旧
期刊
“共产党员石承华,‘特殊家庭’来当家。二十年来勤奉献,平凡岗位传佳话。”这是在奉新县澡下镇流传的一段顺口溜,它形象地表达了当地群众对老党员石承华的朴实评价。20年来,石承华独自担当起敬老院这个“特殊家庭”当家人,凭着满腔热血,默默无闻的创新创业精神,终于迎来了敬老院发展的春天。如今,澡下镇敬老院成了当地乡村孤寡老人幸福美满生活的居家乐园。老党员石承华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20年来,先后16次荣获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