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的诱惑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强化原理;学习动机;行为主义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0-0000-00
  【作者简介】刘佩铭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28)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
  当前中小学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热情关注似乎并没有点燃孩子心中学习的火苗,相反,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想上学、不愿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学习动力不足成为当前中小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三年级的明明每天上学磨磨蹭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不能集中思考,稍有风吹草动就坐不住了。完成作业拖拖拉拉、还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
  初二的玲玲成绩还不错,可在她眼里,学习是被迫的苦差事,提到学习就有很多负面情绪,无精打采、畏惧、厌倦,做作业,甚至参加班级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很少享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初一的小凯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常常随大流,学习时怕苦怕累、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会尽力做得更好。遇到难题也不愿多问多思考,直接选择放弃。
  这些学习活动中常见的现象,都是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可以归为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儿童来说,想不想学、愿不愿意学,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遇到困难能不能主动去克服,能不能坚持,都依赖于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但这一方法常常不能奏效。尤其是以考试和分数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想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活动本身感兴趣,似乎是缘木求鱼。那么,在保护儿童珍贵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良好行为的塑造、认知和内在需要的改变,往往是培养和激发儿童行为动机最为有效的途径,本篇我们将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来探讨如何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人把行为主义的强化原理比作“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胡萝卜”即用来激励士气、增强行为的强化物。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当儿童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适时的强化可以增强重复发生类似行为的力量。例如,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行为发生之后,教师及时表扬,会让学生更乐于在课堂上发言。在这里,“积极举手发言”是被强化的行为,“表扬”是强化物。
  在学习活动中,强化是家长和教师经常使用也最乐于使用的方法,即我们常说的奖励,不但操作简便,而且常常看起来立竿见影。然而,强化又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增强动机的效果,甚至会弱化学习的内在动机。通过强化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适合不同孩子的有效强化物
  很多时候,教师会发现,我们给予的奖励孩子并不稀罕,奖励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在一年级课堂中,一位同学回答对了问题,教师要求全班同学齐鼓掌,说:“棒、棒、你真棒!”可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流于形式的赞扬反而让学生觉得很可笑。一个初中男生专心学习,妈妈摸摸他的头说:“你真是个乖孩子!”或许只会引起他的反感。
  在强化儿童的学习行为时,我们需要依据不同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强化物。强化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质性强化物,儿童喜欢的物品,包括食品、玩具、文具、生活用品、装饰品等。活动性强化物,儿童喜欢从事的一些活动,参加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看电影、郊游等。有些活动是只有一部分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如当班级的升旗手、老师的小助手。 社会性强化物:一切属于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如微笑、点头、鼓掌、赞赏、口头鼓励、拥抱或其他表示认可的行为。对儿童来说,有时简单的关注就可能达到强化的效果,如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赞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象征性强化物:具有象征意义的强化物,如贴花、分数 、五角星、奖状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儿童更喜欢有形的实物,可能一根棒棒糖、一个小玩具比加分更有效,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和奖金或许更为有效。相对于物质性强化物来说,社会性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较高,表扬、鼓励、信任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自尊心。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与孩子的接触和互动,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和爱好,作为选择强化物的依据;也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或直接询问,了解孩子的喜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强化物,以提高强化的有效性。同时,我们还需考虑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注重精神奖励,适当辅以物质奖励,以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有針对性地进行强化
  儿童的学习行为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活动中,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往往相伴而生,教师和家长在平时需要细心观察,捕捉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及时进行强化,并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良好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如,“今天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尤其是书写整齐,让老师改作业时眼前一亮。” “老师发现你不仅听清楚了老师的提问,还作了认真的思考。” “最近你学习很努力,不仅按时完成作业,还主动思考,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看来你在学习上越来越自主了。”
  三、保持奖励和惩罚的一致性
  丽丽上小学时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不错。遇到难题时,常花很多时间自己琢磨,有时还跟爸爸一起讨论,妈妈经常对她的独立思考和钻研精神表示赞赏。进入初中后,学习难度增加了,作业量也明显增多,一旦遇到难题,多花一点时间思考研究,作业就可能拖到很晚。妈妈感到很着急,每次做作业晚了,就会数落:“怎么回事,是不是又磨蹭了,你的作业速度太慢,效率也太低了。”这让本来就很疲劳的丽丽很烦躁,慢慢地,她遇到难一点的、需要花时间思考的题目就不再仔细钻研琢磨了,应付了事。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常常充满着困惑甚至是矛盾和冲突。对于同样的学习行为,家长和老师如果给予不同的反馈,儿童就会对良好学习行为的认识感到疑惑和不解,从而无所适从。因此,对于一些值得肯定的学习行为习惯,如果在某些情境中带来了新的困扰,家长或教师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根据某种看得见的直接结果有时强化、有时惩罚,而是要在肯定儿童良好行为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述例子中,妈妈应该首先肯定孩子愿意花时间独立思考、解决难题的行为,同时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更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四、使用代币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希望维持更多学生或者是全班同学的良好学习行为,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代币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五年级的英语王老师发现,随着学习难度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不再那么主动,作业的书写也不尽人意。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她采用了一套奖励制度:同学们每天可以通过以下的学习表现获得“五角星”作为奖励:(1)作业正确无误且书写漂亮;(2)课堂积极主动发言;(3)默写100分或测验95分以上;(4)在作业、听课和考试中有明显进步,等等。集满10个“五角星”可以换取一样小礼物(老师事先根据学生的喜好准备不同的礼品供学生选择),集满20个“五角星”,即可换一样大礼物,若集满30个“五角星”,就可以兑换一张“心愿卡”,可以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自己实现一个合理的小愿望。很快,王老师发现,上课时同学们不但积极举手,还因被叫到发言感到非常开心,作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代币制是在儿童出现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及时给予相应数量的代币(五角星、小红花、扑克牌、记分数点等),之后儿童可以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使用代币换取相应的强化物。在很多时候,代币制的使用更有优势:首先,代币制可以激励一系列良好的学习行为;其次,代币制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约束,可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强化,学生可以再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兑换;再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兑换不同强化物,提高了强化的有效性;最后,在学生出现不良学习行为时,可以通过收回相应代币作为惩罚,以促进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控制。
  五、避免外在奖励对内在学习动机的弱化作用
  那么,当儿童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时,奖励一定能增强他们以后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吗?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却有一些顽皮的孩子,天天在老人的住所附近玩耍打闹,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等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都不再奖励。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没有奖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的住所附近吵闹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快乐本是孩子们每天去玩耍吵闹的充足又稳定的内在动力,而老人的金钱奖励作为一种外在的诱因使他们逐渐忽略了原本玩耍吵闹带来的快乐,把获得奖励作为去玩耍的唯一目的,当奖励不复存在时,他们就失去了玩耍的动机。
  无论奖赏是糖果、玩具、零花钱还是看电视、上网或游戏,奖赏的确是行为有力的外在诱因。但是,当活动的外在诱因出现时,人们就会将更多的注意放在外在诱因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滿足感,难以体验到活动成功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减弱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如果仅仅把奖励作为一种外部控制手段,有时会抑制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削弱学习的内在动机。
  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说:“人们作用于世界,并改造世界。同样,人类也被他们的行为结果所改变。”“胡萝卜”作为一种对行为的外在奖励,的确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恰当、合理地使用,能塑造行为,激发行为动机。通过表扬让儿童知道他答对了问题,在儿童掌握了学习内容后附赠一个五角星或一张奖状,儿童努力学习给予一个拥抱来表达对他行为的肯定,会让儿童更乐于重复良好的学习行为,增强学习的动力。而同时,如果儿童认为这么做只是为了得到奖励,那么这种被奖励的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又会大大降低。因此,在用“胡萝卜”作为诱因激励儿童学习的同时,我们还需关注认知和学习需要对儿童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都活跃着女红军这一特殊的英雄群体。她们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特殊贡献,彰显了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女性的伟大力量,也使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史诗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辉。各路红军中究竟有多少女红军参加了长征  关于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人数有30人、32人、34人等多种说法,具体是哪些人,各种说法也有一定出入。产生分歧的原因除缺乏相关史料外,还有统计方
续范亭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1947年9月12日因病逝世,毛泽东在挽词中称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袖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爱国情怀  续范亭生于1893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一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此生于国难俱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给国人留下了深深的痛楚。续范亭在《病中自忆》中写道:“自从我稍有记忆力时,就记得‘长大了打日本’这一句话。”可以说,在续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阔的世界视野、深远的战略眼光,顺应了时代发展变化,回应了实践发展要求,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全世界劳动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世界文明史上迄今最为重大的思想成果之一。习近平新时代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北戴河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凉爽的气候,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修建了不同档次的疗养院、招待所和海水浴场。我曾经担任中直机关北戴河暑期办公室浴场组长,主要负责五浴场的招待服务工作。外界猜想与内部实情  五浴场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罗瑞卿、杨尚昆等多位中央首長和家属固定游泳、观海、散步、休息的地方。能进入该区的人,除单位领导,就是少量警卫、救护和招待服务人员。
【关键词】青春期;亲子关系;早恋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76-03  第一幕  场景描述:傍晚家中餐厅,儿子吴充实哼着小调和母亲钱烨一起准备晚餐。这时,父亲吴子男阴沉着脸回来了。  吴充实(兴奋地):爸你回来啦!  吴子男(冷冷地):充实你给我坐下。  吴充实(迟疑着):爸,你这是?  吴子男(突然暴怒):我叫你坐下!我刚从
1970年6月,党中央决定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邀请斯诺夫妇访华,周恩来总理借机调黄华回京参加接待工作,于是,黄华很早从湖北干校调回北京。他的战友们由此预感到他们也将会陆续被调回京,都非常高兴,班里还为他举行“百鸡(田鸡)宴”饯行。黄华回到北京约两个月后,我也接到回京調令,我在江西干校大约待了一年半。历尽磨难,我们全家终于在北京团聚。  斯诺夫妇到北京那天,黄华和我到北京机场迎接他们。去接他们的还有斯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里,一个兼具东西方风格、带有浓郁历史厚重感的书柜格外醒目。107册装帧精美、风格统一的德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有序排列在书柜中。这些精美的图书有何特殊之处?书从哪里来?这还要从德国说起。威廉·皮克与中国的情谊  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历史大潮中,德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工人运动传统,还培养了一批
中国人民援助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主要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中国向越南提供大规模无偿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在中国军队里涌现出一批为越南的解放斗争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李天佑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军队高层里最早参与对越南组织实施援助的将领之一,并长期参与负责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的具体指挥工作。1950年1月20日,广西党政军领导在南宁金山酒家设宴欢迎胡志明一  李天佑和越南人民解放斗
陈丕显系福建省长汀县人,13岁参加革命,毛泽东称他是我党有名的“红小鬼”。新中國成立后,陈丕显曾在上海、湖北两地担任主要领导,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湖北工作期间,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兴起,他以开放的理念,力推湖北工业学上海,结合实际移植上海的先进经验,找到一条推动地方工业较快发展的路径,促进了湖北地方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长足发展。鼓励咸宁当好学上海的排头兵  湖北工业学上海活动发轫于该省
张闻天的一生,有过辉煌,也经历了磨难。他虚怀若谷的学者风范,忠贞不渝的政治信仰,中流砥柱的坚强力量,谦逊包容的民主作风,所彰显的是经天纬地的伟人风范和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一  张闻天在17岁那年考入河海工程专業学校(即今河海大学)。他在这里完成了国文、英文、绘图、物理、化学等学业,其中英文的“译读写作”训练,使他可以顺畅地阅读英文书刊报。他在这里阅读了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五四运动时期,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