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学习化学。 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做好知识内容的衔接
  
  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继承和衔接的基础,作为高中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高中教材外,还应认真钻研初中教材。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清楚学生具备了怎样的化学基础,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尚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学生一知半解,理解错误。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对温度改变,溶解、结晶、稀释等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因此在高一讲“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充,切不可想当然认为上述内容学生都懂。
  
  二、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化学的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点:实验与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自学能力。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这四种能力的。
  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认真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外,还要上好课本中的“科学探究”。对于课本中“科学探究”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阅读教材就像看小说,根本抓不住要领,常常看后一无所获,进而认为看教材根本无用。但是从现在的高考题中的信息量和文字叙述的特点来看,没有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我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在上课前,我会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难点和重点,给出预习提纲,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提出一个线索,指明自学的方向。二是重视课堂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设疑,使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此时让学生带着急于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去阅读课文,阅读效果是非常好的。三是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通过阅读课外相关的化学知识,将新信息和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可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高一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学会归纳、学会总结,让其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新生上课时要么不停地抄写笔记要么只听不写,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积极思考,先听后记,记重点记难点。其次培养学生及时对比、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在初中,归纳对比都是老师包办的,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归纳对比的意识,更别提这方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归纳对比对高中化学学习重要性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后如何进行归纳对比,课上给予适当的示范。再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及知识蕴涵的思维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
  
  三、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从高一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动机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通过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史,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介绍现代化学的重大发现和创造,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并让学生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化学衔接教学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以至于重视这门课;如何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使学生接受有效的技术素养知识;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中从感性走向理性;如何使有效教学理念从头到尾贯穿通用技术课堂。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为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兴
一、通过口语交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在课堂里渗透创新教育,使学生真正学到“渔”。例如,在一次口语交际的练习中,我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设计了用一个故事做引子的教学方案,尝试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引导他们创新。我首先给他们讲一个《乌鸦的故事》的故事,大意是:树上住着乌鸦兄弟俩,他们兄弟和睦,勤劳善良,有一天,房子被风雨打破了,大哥以为弟弟会
1前言由于长期不科学使用磷化氢,如盲目提高磷化铝的剂量,不合理地增加磷化氢浓度,密封条件差或杀虫气体分布不均匀等,使很多主要储粮害虫对磷化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导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C语言抽象、知识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特点,阐述"以指针为核心,以实验为手段,突出程
一、臭椿叶防虫法。先用清水将新鲜的臭椿树叶洗净,晒干后切碎,按1:100的比例混入粮食中密封保存。粮食出仓时,再过筛,除去碎叶。二、苦楝叶防虫法。先将苦楝叶洗净、晒干,粉
保粮磷在高大平房仓的应用表明,它具有杀虫广谱、药效高、稳定性强、持效缓释、无臭、安全等特点,而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ain-preserving phosphoru
目前多媒体网络在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及修正。    一、 过多的多媒体网络教学降低了课堂效率,应坚持科学性原则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多媒体是声音、图像、文字等的组合,其在教学中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而不是用这些方法去简单地图解文字,更不能用音像
通过研究密闭条件下不同浓度、温度及粮食种类对辣根素熏蒸效果的影响,发现温度对辣根素的熏蒸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储粮种类对辣根素熏蒸效果有显著影响,在三种粮食中的熏
针对事件驱动编程类课程的特点和以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引入基于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案例的内容设计、表现及
针对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在分析网络发展特点以及教学新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提出一套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体系,结合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