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文艺学研究领域变成了从文学研究朝着文化研究走过去,在这文化研究当中身份和认同是目前一大重要的问题。而在我们汉语的语境之中,需要对“身份”与“认同”以及“同一性”这几个词语当中的内涵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在研究这个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问题的时候,首要做的就是应该充分的去考虑它们之间所产生的语境不同,还有就是各种各样不同语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诸多复杂的问题。因而身份研究与认同研究是具有很大特点的,所以就决定了它们拥有了极高的价值取向和立场。
  关键词:文化研究;价值取向;身份与文化;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引言:
  在如今的这个文艺学研究领域当中,文学研究逐渐走向了文化研究这样的走向,而在文化研究当中身份和认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不过,如今在我们诸多的研究成果当中,还有不少问题存在,比如概念模糊和问题混淆这样的一种情况。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些相关概念与研究走向以及在研究当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做出一个全方面的评述。
  1.在词语当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界定的一些问题
  我们在文化研究当中对于“身份”和“认同”这两种概念其实在英语里面就是同一种词语,它叫identity。我们从词源来看,古法語跟晚期拉丁语的identity是英语的identity前身。而identity它的基本含义指的是物质与实体在存在上的相同的一种性质或者是状态。在德国有一位黑格尔哲学家,在他的哲学里关于“同一性”的概念在翻译英文的时候也是identity,这个意思是被用以说明思维与存在之间是具有“同一性”,此同一性里有思维与存在的本质也有差异;它们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西方的哲学与人类学以及心理学与文化研究令我们如今在汉语的文化研究领域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而我们在对identity这个词汇进行翻译和使用以及界定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人们不断的交替使用“认同”与“身份”以及“同一性”等汉语词汇的时候并没有做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就导致了在不同文本中形成一些重要概念的内涵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人们对于多元文化这一种身份进行关注,因为常常被政治和文化以及公民权对于身份认同的差异,进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组合,因为这种结构方式,所以就发现了身份和认同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固定的和复杂交混的多元性格,也是因为如此,“认同”这一词才逐渐转移到了对社会与性别以及国家与文化属性之间的认同的探讨。
  2.对于文化身份以及文化认同之间的问题而产生出来的语境和将来研究的走向
  一本《文化理论的关键概念》书中就说“就文化研究要考察个体与群体在其中构建与解决以及捍卫自身身份或者是自我理解的各种各样的语境而言,身份问题在文化研究这个领域里是极其的重要。”这样的一种看法它既强调了在文化研究和身份以及认同的多种问题上的那一种关系,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强调了身份与认同问题以及语境之间的那种重要的联系。换句话来说,身份与认同问题变得这么重要是二十世纪以来在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战争等等在语境的变迁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关于这些语境的变迁在一些方面上使得身份与认同问题逐渐变成了在文化研究这一领域当中的重要课题,而关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语境的变迁形成了身份与认同问题这一种研究必须进行研究的问题领域。
  3.关于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这一问题研究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人们的文化研究这一领域中,人们往往会把关注的重点全部集中在那些不同人群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的“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去。简单点的来说就是人们想要在一个理论上问一问自身在这个社会与文化上到底是“谁”,还有就是为什么要去追问“谁”的这个复杂性挺大的问题。而我们要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就肯定会涉及到地理、社会、国家、经济等等一些极为复杂的领域,再一个就是研究者自身在理论上的一种立场与价值取向,所以就会影响到研究者去看待这些复杂的问题。所以身份问题跟认同问题的这个研究是根本不可能回避一些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问题。比如对于女性主义以及有色人种这方面的身份问题研究,这是具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针对性的和倾向性的现实问题,因此就跟寻常的纯理论研究完全不一样。
  最具有争议性以及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人类的这个社会身份或者是文化身份是固定不变的、普遍的,还是说在一个实际的社会历史的一个过程中被人为去构建出来的。现如今绝大部分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研究者都比较赞同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可以是流动的,可以是在历史和现实的语境中不断变迁的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身份和认同这一个研究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我”与“他”的这个关系问题。对于文化身份的构造都是跟构造者(即“我”)与被构造者(即“他”)是密切相关的。而对于后现代的语境来说,关注“我”和“他”的这个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在一种二元对立的一个框架当中来展开讨论的,比如说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等等诸多说法。
  结语:
  我们不断地强调着二元非一元,不停地强调着形成非本质,强调变化着的参照系非固定的不变的陈规,这是如今对于研究身份与认同问题走向的主导趋势。而在经过了一些社会的与政治的一级意识形态的种种批判当中,它们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力”与“话语”这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也可以说是这种批判一直都是围绕着它们这一个中心而开展的。
  参考文献:
  [1]阎嘉.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2006(9):62-66.
  [2]何玉红. 中国英语的文化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 宁夏大学, 2013.
  [3]池美红. 中美流散文学中的文化身份研究[D]. 延边大学, 2009.
  [4]卢衍鹏.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的身份问题研究[D].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贾平凹的《废都》在1993年横空出世,引起文艺界巨大的轰动,但毁誉参半,遭禁17年。现在重新热起来了,很多学者重新审视这部通篇弥漫着“废”的作品。这是一本特殊时代里安妥作者灵魂的书,里面有很多贾平凹自己生活中的痕迹,也有不少他无意识中透露出来的东西,其中的逆反心理尤为明显。  关键词:贾平凹;无意识;逆反心理  作者简介:韦红梅(1996-),女,广西容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
摘 要:本文就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国际化进程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我国儿童文学国际化面临的困境,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儿童文学是启迪学生心灵,帮助其融入社会并认知善恶的重要工具。上世纪九十年代 前,我国的儿童文学领域较为活跃,曹文轩老师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从事
摘 要:在李劼人短篇小说创作中,描绘一群以女性、儿童、农民和市民等组成的受难民众,李劼人以人道主义立场,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用心理描写、儿童视角来关注他们的不幸遭遇和命运走向。  关键词:李劼人;心理描写;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一、微妙的心理描写  李劼人十分欣赏写实派作家,如英国吉波林,俄国高尔
摘 要:张爱玲,一位将爱情写成传奇的才女,可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其中篇小说《金锁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评价《金锁记》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赞《金锁记》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傅雷和夏志清都认为这个“悲剧”是由主人公内在的情欲造成的。她一生爱的卑微,痛的彻
摘 要:随着的科技的发展,媒介技术日新月异,大众文化得到广泛的发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的介入对于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与固有的审美机制发生了冲突,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文学境遇,文章一方面对大众文化的审美性转变和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试图结合经典文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现象来窥视未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性;受众需求;经典文化  作者简介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经无数次无论是时间还是人物的洗礼,到了今天我们的汉语文化的发展已经是到了一个极其成熟与完善的地步。因此,我们的汉语言文学它是拥有了极其深厚的底蕴,它无疑是精彩绝伦的。而对于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也对我们的汉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也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受到了更为巨大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和影响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李静文(1995-),汉族,河南省郑州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纵观白先勇的小说,我们可以明显的察觉到蕴含其中的一种浓墨重彩的伤感气氛。由于孤独的童年,家世的影响,动荡的人生经历,世事的无常变迁,白先勇小说的总体氛围和情感动向都呈现
期刊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7CZW005,项目类别:青年项目。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当下萬物皆媒的新媒体环境。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具时效性、趣味性和可感性,更能适应现阶段的生活节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文学的审美导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网络文学;审美
作为献给中国广大乡村中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民办老师们的悲壮之歌,刘醒龙创作的《天行者》不只是书写了一群在“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的界岭农村中的坚守与渴
期刊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而阿城的《棋王》,也正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