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党员培养进入新阶段,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是高校党员积极分子的对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缺乏;二是高校党员培训引导力缺乏多元化。因此,针对新时代下的新问题,应当采取更加有效地措施。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主流价值观;党校培养多元化
一、新时代下入黨积极分子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缺失
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自身的弱点是容易形成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其中对于物质化极力追求,更加导致思想观念的腐败。 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但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主要表现是: 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对政治活动不热心。人在追求一定物质条件之后就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变质。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得更加现实和感性,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得失,并夸大金钱的作用。这使得大学生在进 行利益权衡时,较多地考虑现时的利益。大学生更注重物质利益 ,求利欲望“强化”, 人际关系“物化”。他们以个人需求为中心 , 以“实用”为标尺的自我发展设计方向, 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现在高校中都是90后,所以对于认识追求的多元化更加容易偏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对利益的追求会成为大多数个体首选,高校大学生作为众多个体的一份子,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大学生对利益的追求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尺度 ,不能正确地辨析当前形势,而高校教育者又不能给予合理引导的话,就会出现私欲不断膨胀,甚至挺而走险的现象。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还不够充足。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的一定僵化,容易造成社会的分散和不稳定性,所以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对于价值观的凝聚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个人与基体之间的矛盾也是逐渐产生,这就比较脆弱,容易发生崩溃的现象。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培养机制多元化导向不充足
党校培养模式要多元化,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和现在的4g时代,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培养新的党校学员。利用新的模式加强党校的培养,提高学员的一个认识度并且可以更加对于一个上升的把握。现在只有单纯的课上的活动,缺少课下和网上的兴趣体验,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之下添加课下的活动。党校和党课大多是在课堂中的一个完成,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导向。在课下的实践活动的比较缺乏的,可以在平时中多一些更切身实际的体验比如有在团支部中的学习与提升,还可以在社团中的发展。在理论中认识加入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认识与锻炼。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质量的把握,质量是重中之重需要考量的问题,不要因小失大。
培养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还要做到位,做到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完善制度机制,明确应该坚守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时代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制度进步。完善监督机构,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使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把控。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按照党的建设新要求来进行,朝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个目标来展开,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党校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探索党校姓党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党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守护好党校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前沿阵地。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问题对应解决思路
(一)在强化社会主流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对主流思想的实践运用
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思想文化的教育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强化主流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在目前的主流思想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思想教育多为灌输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欠佳,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其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因此推动对主流思想的实践运用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灌输式教育,以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活动调动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在宣传思想的媒介上可发展多种方式,开设宣传专栏和网络展示专栏等;利用校园电台广播,开设家训经典赏析节目;开展相关主题手抄报评比,邀请专家开设讨论平台,师生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创多维培养驱动思路
对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把握我们势在必行,其中在高校中的认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们在传统的认识方式中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创新模式。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的,90后的一个认识方式和以往的认识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同,所以在认识方式上的标新立异来的可能会更加有成效。在课程方面更加青睐于社会时事的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适当融入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并从现在大学生的多个思维方向发展出发,增加思维认知等构建以及生活归属感。利用互联网,依托信息基础,建立 “党知”系统,从信息各个角度来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的了解和运用,从而实现更加开放的知识传播与利用。增加活动的机会,让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日常参加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与普通同学之间联系。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积极分子日常的管理力度,并完善相应的目标管理制度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通过同学评议、相互评议、自评以及政治教师评议等相结合的方式,反映积极分子的实际表现,考评日常行为。同时对于同学及教师反映出来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客观对待确保公正公平,防止出现应付了事,思想放松的情况。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应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便于党组织在更好的了解自身基础上发挥培养教育功能。对于考核的细则应进行量化,结合实际制定适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目标,考核的过程与结果也应公开,接受监督提高透明度。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指导老师:嵇红亮,1983年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琳 . 大学生物质利益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J]. 人民论
坛 ,2012,(a12):230-231.
[2] 王雪军 .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创新 [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29(1):20-22.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主流价值观;党校培养多元化
一、新时代下入黨积极分子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缺失
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自身的弱点是容易形成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其中对于物质化极力追求,更加导致思想观念的腐败。 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但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主要表现是: 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对政治活动不热心。人在追求一定物质条件之后就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变质。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得更加现实和感性,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得失,并夸大金钱的作用。这使得大学生在进 行利益权衡时,较多地考虑现时的利益。大学生更注重物质利益 ,求利欲望“强化”, 人际关系“物化”。他们以个人需求为中心 , 以“实用”为标尺的自我发展设计方向, 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现在高校中都是90后,所以对于认识追求的多元化更加容易偏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对利益的追求会成为大多数个体首选,高校大学生作为众多个体的一份子,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大学生对利益的追求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尺度 ,不能正确地辨析当前形势,而高校教育者又不能给予合理引导的话,就会出现私欲不断膨胀,甚至挺而走险的现象。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还不够充足。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的一定僵化,容易造成社会的分散和不稳定性,所以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对于价值观的凝聚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个人与基体之间的矛盾也是逐渐产生,这就比较脆弱,容易发生崩溃的现象。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培养机制多元化导向不充足
党校培养模式要多元化,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和现在的4g时代,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培养新的党校学员。利用新的模式加强党校的培养,提高学员的一个认识度并且可以更加对于一个上升的把握。现在只有单纯的课上的活动,缺少课下和网上的兴趣体验,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之下添加课下的活动。党校和党课大多是在课堂中的一个完成,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导向。在课下的实践活动的比较缺乏的,可以在平时中多一些更切身实际的体验比如有在团支部中的学习与提升,还可以在社团中的发展。在理论中认识加入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认识与锻炼。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质量的把握,质量是重中之重需要考量的问题,不要因小失大。
培养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还要做到位,做到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完善制度机制,明确应该坚守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时代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制度进步。完善监督机构,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使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把控。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按照党的建设新要求来进行,朝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个目标来展开,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党校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探索党校姓党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党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守护好党校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前沿阵地。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问题对应解决思路
(一)在强化社会主流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对主流思想的实践运用
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思想文化的教育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强化主流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在目前的主流思想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思想教育多为灌输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欠佳,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其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因此推动对主流思想的实践运用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灌输式教育,以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活动调动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在宣传思想的媒介上可发展多种方式,开设宣传专栏和网络展示专栏等;利用校园电台广播,开设家训经典赏析节目;开展相关主题手抄报评比,邀请专家开设讨论平台,师生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创多维培养驱动思路
对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把握我们势在必行,其中在高校中的认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们在传统的认识方式中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创新模式。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的,90后的一个认识方式和以往的认识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同,所以在认识方式上的标新立异来的可能会更加有成效。在课程方面更加青睐于社会时事的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适当融入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并从现在大学生的多个思维方向发展出发,增加思维认知等构建以及生活归属感。利用互联网,依托信息基础,建立 “党知”系统,从信息各个角度来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的了解和运用,从而实现更加开放的知识传播与利用。增加活动的机会,让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日常参加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与普通同学之间联系。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积极分子日常的管理力度,并完善相应的目标管理制度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通过同学评议、相互评议、自评以及政治教师评议等相结合的方式,反映积极分子的实际表现,考评日常行为。同时对于同学及教师反映出来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客观对待确保公正公平,防止出现应付了事,思想放松的情况。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应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便于党组织在更好的了解自身基础上发挥培养教育功能。对于考核的细则应进行量化,结合实际制定适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目标,考核的过程与结果也应公开,接受监督提高透明度。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指导老师:嵇红亮,1983年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琳 . 大学生物质利益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J]. 人民论
坛 ,2012,(a12):230-231.
[2] 王雪军 .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创新 [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29(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