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憾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冬天,又到了父亲的生日。父亲还在病中,母亲决定全家热热闹闹地办个生日聚会,借此也冲冲喜。
  按照母亲吩咐,我骑着自行车,去买生日蛋糕。把定制好的蛋糕挂在自行车把手上,急匆匆往家里奔来。在距离家门口不到30米的地方,蛋糕盒上的缎带突然松动,蛋糕轰然坠落在地上。我吓蒙了。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吧。”一个多月后,父亲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父亲兄弟姊妹多,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在中间,排行老三。15岁的时候,为了生计,被送出去学习打铁手艺。
  父亲一辈子就此和铁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的打铁学徒工,到铸铁工,再到模具工。父亲将一个最原始的手工艺做到了精确度超高的模具精工,还带出了一批弟子。退休后,厂子里三顾茅庐,请父亲出山。直到父亲意外生病住院,才离开了一生热爱的事业,再也没有回来。
  我们家乡有个风俗,家中如有长辈过世,孩子必须守孝三年,不能结婚。那年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为了不耽误我的幸福,病重的父亲做主,提前为我举行婚礼,完成人生大事。
  那天,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家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最小的女儿出阁了,忧的是父亲病情严重,恐无力回天。看着父亲苍白的脸上一直露出欢喜的笑容,想到即将离开家和亲人,想到父亲的病情,我心情复杂,不能自已。臨出门的时候,父亲微笑着说,对不起女儿,没有多的陪嫁给你,也不能去你婚礼的现场为你祝福,唯愿我的女儿一生幸福快乐!父亲眼神里流露出的慈爱和哀伤,透露着深深的遗憾!它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脑海,至今都无法忘记!
  其实父亲的病情是被误诊的,中间又根据误诊进行了错误的治疗。前后历经了三个多月,最后在武汉一家大医院得到了确诊。父亲本来身材瘦弱,经过折腾,身体就更加虚弱了。
  父亲平生是个工作狂,一心扑在厂子里。有点闲暇时就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县城里转。他在这个县城生活了40多年,见证了这个县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后几年,县城规划正在拉开,处处平地起高楼,不断拆毁修建的房屋特别亮眼,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新鲜事层出不穷,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这些都吸引着爱好新鲜事物的父亲。
  每当自行车的铃声丁零零地响起,母亲总是飞快地跑到门口张望,这些习惯印象中就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自然、准时。
  但社会的变革并不都是愉快的。那一年,父亲的工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工厂停产了,面临着全面体制改革。虽然父亲已经退休了,但他的心从未离开厂子。
  那段时间,他焦急地关注厂子的变化,打听厂子的信息。更多的时候,他长时间地沉默。后来,在病中,回顾他的一生时,他说,年轻时,十几个人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苦干撑起了这个厂,异地搬迁到这里40多年了。从开始的作坊到现在近千人的国家正规的工厂,不容易啊,这中间倾注了一代人的心血和梦想,也是他们一生的骄傲。他们老了将这份家业传给了后辈。可现在一切都没了。父亲到死都想不通,不能接受。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和痛楚。
  父亲年轻时一直在外工作,做得很苦。留下母亲独自带大了四个孩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特别是大灾大旱之年,粮食紧缺,家里老人要吃的,孩子要吃的,母亲勤勤恳恳、操持家务,不得空闲,因此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文革”时,父亲在厂子里受了重伤,住进了医院。母亲将几个孩子分别安顿在亲戚家,在医院照顾父亲近半年的时间。出院的时候,父亲反倒胖了,母亲瘦得能被风刮走。
  父亲母亲相濡以沫四十多年,始终相敬如宾、患难与共。在病中,父亲多次拉着母亲的手,两眼含泪、无语凝噎。他对我们说:“你们小时候我最牵挂的是你们,现在你们长大了,你母亲却老了,我放心不下她啊!有你们的母亲才是你们也是我的最大的幸福,我这辈子没有照顾好她,是我最大的遗憾,下辈子再做夫妻,一定好好弥补!”弥留之际,母亲一直抚摸着父亲沧桑的手背,在耳边不断说着安慰的话语,直到父亲永远地睡着了。
  又是一年寒霜至。窗外雪花飞舞,天降祥瑞,好似父亲在天堂洒下的祝福。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一  “大家不要睡了,快醒醒,马上进入丰城地界了!”跟车的女售票员语气急促语音略带慌张地提醒着乘客。  这是1996年的秋天。这是一辆沿着105国道驶向省城南昌的长途卧铺班车。我就斜躺在班车的上铺中间一个靠窗的位置。  班车从吉安驶出,一路上我心里除了几许期盼,还隐隐有几丝忐忑。南昌于我而言,是个英雄的词汇,是首文化浸淫的古韵。南昌起义,滕王阁,八大山人,这些从教科书里或电视里走出来的名词,让我敬
期刊
人世不可依,只好到书里拣字取暖。  秋来事多,搅扰了读书的好心情,放于枕边的书不再眷顾,倒是一本《陶庵梦忆》,虽然薄瘦,却是集了三千宠爱于一身,夜夜被我痴缠。说来,这本书也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蓦然回首,很早就想买,曾经江南江北地跑书店,在一排排的书架前仰着脖子看过一个个书脊,却总是不得,也曾向人借过,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寻一本好书就像在攘攘红尘中觅知己,难是难,却很值。我一点也没灰心,又到网上去找。
期刊
鱼丸是温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温州名小吃。  生长在鱼米之乡的父亲对鱼情有独钟,自然也能将鱼做出各种花色——水煮、香煎、糖醋、红烧、清蒸、煲汤……不一而足,其中,最令我怀念的就是他做的鱼丸汤。  要做出地道的鱼丸,程序并不简单,但父亲却乐在其中,丝毫不会感觉繁琐,他总会在打算做鱼丸的当天携着个竹篮到附近的菜场转悠,从第一家鱼摊转到最后一家,闻闻这家的鱼是否新鲜,瞧瞧那家的鱼眼睛是否贼
期刊
一场雨像爽约的远方客人,没有预想中的被掀乱杨柳枝叶的料峭寒风裹挟而来,淅淅沥沥斜钩在天幕上,打湿一张张颠簸在山间坡前的脸。  父亲步履蹒跚,银色的鬓发像路边的茅草一般在风里颤动,脸上道道沟壑间填满肃穆,领着一家老少也缓缓走在泥泞的山路上。一天前的夜雨似乎恋着这片山野流溢的花草芬芳,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我们扛着锄头,拎上镰刀,提着几袋母亲几天来赶制的冥币、纸幡与买来的爆竹,像一支迤逦远征的驼队,紧
期刊
父亲老了,风湿病痛就死皮赖脸纠缠着和他结了缘。平日里父亲总用土法子,打一个又一个沙罐筒,或者买些治风湿的药酒自己揉揉,咬着牙度过一天天的时日。这日,想必是疼痛得厉害,父亲才对我说:“明儿,给我揉揉背。”我答应了。  父亲背我而坐,慢慢将衬衫脱下,父亲古铜色的背就完全裸露在我眼前,像一扇饱经风霜依然挺立的墙,皮肤上布满沙罐印,有的已好生长出粒粒点点的皮巴,有的正紫红着,像一记记胎迹,更像一个个红色印
期刊
走出家门,在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的啼笑皆非,有的无可奈何。  一日傍晚,天空下起毛毛细雨,虽然不大,但是飘起来没完没了,下班开车在路上,雨刮器咯咯噔噔地叫个不停,让人心烦。地面上雨水反光,遇到前面刹车,色彩斑斓一片,有些眩晕。车行至杭州市区浣纱路口,绿灯照常,可前面已经超越斑马线的小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我的车紧随其后,正好停在斑马线上,探头一看究竟,原来对向左拐车道待驶行区内停着一辆救护
期刊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的时候,白衣港防洪堤猛然冒出了一个代销店。  当时,我们大队是由11个生产队组成,所有“瓜”集合起来叫大队,大队是从公社这根“藤”上分出来的。公社有个供销社,“爬”到大队就叫代销店了。喜欢“看新鲜”的乡亲们纷纷奔赴白衣港防洪堤指挥部,将代销店那两间房被挤得水泄不通。糖果、肥皂的香味、五加皮的酒味、煤油散发的气味与乡亲们的汗味混合在一起……  店长是供销社一位病退人员,吃“国家粮
期刊
教书匠,是人们对于教师的一种谑称。  父親的匠心是与生俱来的,他上课的生物钟一时一刻也容不得破坏,总是提前一分钟到达教室,摆好教案,准备好粉笔。父亲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耕田种地一样,有了锋利的工具种起田来才能得心应手,而教案粉笔就是他三尺田地里的工具,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差池。父亲对于所教的课文已经倒背如流,但是教案每天都会重新书写,绝不会重复使用以前的教案。他觉得写一遍教案不是浪费时间,而是
期刊
妻子的娘家,有一条河。河水自西向东流,注入昌江,村里人都叫它西河。  初识妻子,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父亲带着我到她家去相亲。妻子是一个很腼腆的人,知道我们来了,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岳父岳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岳父言语不多,招呼了一下就抽烟去了,倒是岳母她老人家忙着与我父亲搭话应酬。闲聊一阵家常之后,岳母便笑呵呵地到房里把妻子叫出来,让她给我倒杯水喝,其实是想让我与她女儿见见面,相互看看中不中意。妻
期刊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因在生产队的农业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公社推选为唯一一个出席地区表彰大会的劳模。  父亲在地区开完劳模会回来那天,公社书记亲自乘坐吉普车到火车站去接站。与以往不同,这次表彰大会除了发给劳模一个盖着红彤彤大印的奖状外,还特别奖励给农民劳模每人一双高腰水靴,这件事不仅在我们大队,就是在公社也是个不小的新闻。  父亲进家后,顾不上洗漱,就将饭桌摆放着炕上,在桌上垫了一张报纸,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