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档案信息化使档案在人类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档案信息化背景下,改革和创新档案课程教学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实践教学 双师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纸质文件,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档案信息化背景下,改革和创新档案课程教学已迫在眉睫。
一、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文件的产生和传递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件数量和载体种类激剧增加,档案归档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传统的手工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日常档案管理活动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朝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它通过一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并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自1979年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等个别机构陆续购置计算机设备,启动档案管理自动化相关课题的试验和研究开始,档案管理逐步踏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管理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档案信息化把档案工作从过去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增强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任重而道远,它在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技术支持不全面,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现代技术水平偏低,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这些直接影响到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三、档案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档案课程教学现状
在档案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档案课程教学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多还是坚持已有的传统模式,档案和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融合。
1.基础设施缺乏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校由于资金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对这方面不愿意多投入。理论教学因经济、简单而大量采用。相反,由于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的投入不足而削弱了本应高度重视的实践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档案管理课程时,从头到尾没有见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也没有任何档案实训室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的实训操作,很难想象学生工作后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教学发展。
2.教学手段落后
档案管理课程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还是沿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辅导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黑板+粉笔式的授课方式仍是大多数教师档案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用自己的“讲”主宰课堂,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由于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这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接触到实际问题后,要从头学起,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与加强。
3.教材老化
档案管理是一门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法。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档案馆的业务知识介绍较多,而实操、实务的内容偏少,相关的档案管理的办法、条例、规定等过时、滞后。除此之外,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大多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为主。而事实上,随着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比如各种档案存放复杂容易混淆,查阅程序过于繁琐,部门间信息沟通少且难等,而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些在传统教材上都缺乏应有的体现。档案管理课程教材对以上内容应有拓展和补充。
4.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档案课程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学非所用,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档案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二是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训练,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有些教师并不熟悉。总之,只有教师们在实践中学习并熟悉了相关的业务操作,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才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四、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下的教学应对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档案信息化管理面前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切合实践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完善教学配套设施
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电子文件管理知识。为了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教学需求,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需建立相应的档案实训室,并配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力度,加速完成各级综合档案馆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为档案信息化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教师应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迫在眉睫,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一大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档案信息化管理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很多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缺陷。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素养,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这就要求我们档案课程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
另一方面,高校应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创造条件。高校应利用各种机会,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的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准备。高校还需定期组织教师到实践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教师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并熟悉相关的业务操作。只有这样,教师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才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4.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档案管理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一是参观学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组织学生前往县市的档案馆参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
二是到学校的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档案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数字网络系统成为其主要的传输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流通提供可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数字化校园工程逐渐完善与普及的条件,让学生尝试在校园网上开发档案室网页,完善其信息服务功能,开展广泛的编研工作等。
五、小结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未来,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希琳.《谈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2]马海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
[3]韩波.《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现代商业,2012(3)
[4]彭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河南科技,2011(13)
[5]王琦. 《"档案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6]丁光勋.《数字时代的档案教学改革与课程资源整合》.档案管理,2008(4)
[7]徐拥军.《深化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档案人才》.湖南档案,1998(2)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广州)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实践教学 双师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纸质文件,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档案信息化背景下,改革和创新档案课程教学已迫在眉睫。
一、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文件的产生和传递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件数量和载体种类激剧增加,档案归档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传统的手工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日常档案管理活动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朝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它通过一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并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自1979年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等个别机构陆续购置计算机设备,启动档案管理自动化相关课题的试验和研究开始,档案管理逐步踏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管理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档案信息化把档案工作从过去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增强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任重而道远,它在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技术支持不全面,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现代技术水平偏低,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这些直接影响到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三、档案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档案课程教学现状
在档案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档案课程教学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多还是坚持已有的传统模式,档案和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融合。
1.基础设施缺乏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校由于资金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对这方面不愿意多投入。理论教学因经济、简单而大量采用。相反,由于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的投入不足而削弱了本应高度重视的实践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档案管理课程时,从头到尾没有见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也没有任何档案实训室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的实训操作,很难想象学生工作后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教学发展。
2.教学手段落后
档案管理课程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还是沿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辅导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黑板+粉笔式的授课方式仍是大多数教师档案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用自己的“讲”主宰课堂,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由于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这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接触到实际问题后,要从头学起,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与加强。
3.教材老化
档案管理是一门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法。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档案馆的业务知识介绍较多,而实操、实务的内容偏少,相关的档案管理的办法、条例、规定等过时、滞后。除此之外,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大多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为主。而事实上,随着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比如各种档案存放复杂容易混淆,查阅程序过于繁琐,部门间信息沟通少且难等,而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些在传统教材上都缺乏应有的体现。档案管理课程教材对以上内容应有拓展和补充。
4.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档案课程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学非所用,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档案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二是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训练,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有些教师并不熟悉。总之,只有教师们在实践中学习并熟悉了相关的业务操作,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才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四、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下的教学应对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档案信息化管理面前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切合实践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完善教学配套设施
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电子文件管理知识。为了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教学需求,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需建立相应的档案实训室,并配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力度,加速完成各级综合档案馆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为档案信息化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教师应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迫在眉睫,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一大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档案信息化管理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很多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缺陷。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素养,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这就要求我们档案课程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
另一方面,高校应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创造条件。高校应利用各种机会,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的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准备。高校还需定期组织教师到实践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教师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并熟悉相关的业务操作。只有这样,教师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才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4.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档案管理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一是参观学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组织学生前往县市的档案馆参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
二是到学校的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档案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数字网络系统成为其主要的传输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流通提供可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数字化校园工程逐渐完善与普及的条件,让学生尝试在校园网上开发档案室网页,完善其信息服务功能,开展广泛的编研工作等。
五、小结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未来,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希琳.《谈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2]马海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
[3]韩波.《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现代商业,2012(3)
[4]彭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河南科技,2011(13)
[5]王琦. 《"档案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6]丁光勋.《数字时代的档案教学改革与课程资源整合》.档案管理,2008(4)
[7]徐拥军.《深化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档案人才》.湖南档案,1998(2)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