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学校独有的风貌,是“我校”区别于“他校”的文化标志。它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规范及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
我校地处梅堰。梅堰这一地名,因当年頔塘河岸迤逦数里的梅花而得名。梅花,花中君子,具有“儒雅、高洁、坚韧、争先、和合”的高贵品性。因此,着力内涵建设,为教师发展营造空间,使他们成为具备如梅花一样的品性向正、奋发向上的魅力教师;着眼学生基础素质和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同时享受童年的快乐,培育像梅花那样美丽绽放的儿童,这是我们梅堰实验小学—— 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追求。
留痕:让学校文化薪火相传
我校是在原址上改建而成的,全新的教学楼,全新的教学设施。在新旧交替过渡时,我们认为应把老校蕴含的文化、情感、教育价值等有形的与无形的资产有选择地保留下来,使之能在新校园中留下曾经的“生命印迹”。
物化留痕,难以忘却的纪念。老校园中的一处景观、一间教室、一面墙壁、一座雕塑,都是以往师生智慧的结晶。每一片树荫,每一块草地,每一朵鲜花,都见证了以往师生的生命足迹。留下它们,就是留下了历史;留下它们,就是留下了情感的纽带。于是,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留存了这些物化的文化。首先是用照片留存。我们将每一所村小以及实小老校的照片,在元仁楼三楼走廊内展示;将历任校长以及各级领导来校考察的身影,在元仁楼大厅内呈现;将以往学生的发明创造,用照片的方式在学校的各处陈列。其次是物理环境的复原。学校的一隅曾经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风景怡人。校园整体改建后,我们在原址附近挖池塘,建小桥,池里小鱼成群,池上莲叶圆圆,池边杨柳依依,再现了老校一隅的美好印迹。最后是代表性景观的呈现。走进校园,雕塑依然矗立,紫藤依然花开,亭子、长廊依然秀美,香樟树的伟岸、广玉兰的纯洁依然夺目。这些,留住了校友、老师的“相思”,留住了那份难以忘却的纪念。
心灵留痕,难以割舍的记忆。学校文化的传承,更应有精神的承续。曾经在每一位师生心灵上留痕的文化,我们不能割舍,因为这是学校文化的烙印,是一段难以割舍的过往。我校有鲜明的办学思想,成熟的办学模式,灵活的办学策略,清晰的价值取向,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借助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打造特色,彰显特色,成就特色。每年五月的科普月里,围绕主题,用各种方式向学生普及科普知识,有图片展示、教师讲述、学生宣讲;每年十月的科技节中,围绕主题开展绘画、手抄报、讲故事、写体会、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科学的神奇。我们还定期向学生征集创造发明的金点子,鼓励学生动手发明,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屡获大奖。在学校特色文化的研究中,我们着力于打造一支互帮互助、充满凝聚力的高质量教师团队,他们勤于研课,乐于笔耕,律己助人。我们更着力于培养敢于质疑喜爱探究的学生群体,他们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富有活力。这些在师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深深刻上了师生个性的痕迹,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聚焦:让学校文化化茧成蝶
《聚焦的力量》一书中指出:聚焦,将自身的能量聚于一点,将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将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学校文化建设如果聚焦得精准,必能化茧成蝶,让学校成为我们想要的模样。
养正德育,承百年传统。“养正”是学校的百年校训,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传承、道德的诉求和发展的指向。我们借助文化经典——“弟子规”的诵读、表演,让学生从小在经典的浸润下,涵养品性,懂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我们以“三有三讲”为主题,结合“梅花儿童守则”,突出年段教育重点——低年级养成教育、中年级行为习惯教育、高年级责任心教育,让每位梅小的学子拥有终身受益的习惯,拥有认真生活的态度,拥有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开展“养正学堂”系列讲座,请学生、老师讲述寓言故事,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校园里的美好瞬间……让学生懂得如何搬掉心中的顽石,追寻生活之美,理解生命的价值,为每位梅小的学子奠定了智慧人生的底子。
启智课程,扬科技特色。学校文化的构建,只有从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出发,才能让学校文化建设排斥虚妄,拒绝空想,呈现真实而绚丽的容貌。我们在努力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嵌入式课程——“五美课程”。第一层是梅花花蕊,凸显特色文化的“立美”,这是学校课程构建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第二层是梅花五瓣,代表梅花的五大品性:高洁、优雅、争先、坚韧、和合,寓意我们的课程要培养具有梅花般“五美”品性的学子;第三层是由梅花品性衍生出的“五美课程”,“优雅”品性的培养包含诵读类课程《梅子集》和主题阅读课程,“坚韧”品性的培养包含“日常三件事”( 抹桌、扫地、拖地板)和健身类课程《绳彩飞扬》,我们通过德育类课程《梅花儿童守则》《养正学堂系列》培养学生的高洁品性,通过科技类课程《智慧园》和综合实践类课程《我爱家乡》培养学生的“争先”“和合”的品性。围绕核心教育,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可以让学校文化建设变得可感可知,更加真实而富有活力。
五美校园,书梅花之美。我们围绕梅花的五美品性,从校园文化、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实践,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打造属于我们的“五美校园”文化。首先,我们以校园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对学校进行了有序划分和重点建设,突出了校园环境建设的“故事性”“地域性”“文化性”,让广场上、长廊里处处皆景。 “元仁楼”“亨礼楼”“利睿楼”“贞智楼”的命名渗透着“梅”的文化,“元、亨、利、贞”,既为“仁、礼、义、智”育人四德,又象征着梅花从生长到成熟的四个阶段。校史墙上,是几代梅小人励精图治的不朽印记;校庆碑上,镌刻着百年梅小走过的辉煌历程;青岚石,背衬翠竹,面朝校门,则是梅小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写照。梅赟廊内,古朴厚重的地域文化迎面扑来;孝通廊上,一代名家费孝通先生曾莅临梅小的身影历历在目;四季园内,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星座被巧妙地镶嵌在地面,玉兰花色的墙体建筑嵌入梅花的镂空图案,处处透出纯洁与雅致。其次,我们通过评选“魅力教师”和“活力学生”,推进“五美”校园的建设。在大力表彰年度“助力”“实力”“潜力”“研力”“合力”教师,以及“梅花少年”的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每个梅小人像梅花那样美丽绽放。
构建学校文化时,我们还关注了文化的传承,通过“养正德育”“启智课程”“五美校园”三维目标的构建,努力锤炼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栖息地,建构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特色文化体系,最终让师生实现精神的成长,像一朵朵梅花含苞吐艳,芬芳满园!
(孙筱坤、杨小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我校地处梅堰。梅堰这一地名,因当年頔塘河岸迤逦数里的梅花而得名。梅花,花中君子,具有“儒雅、高洁、坚韧、争先、和合”的高贵品性。因此,着力内涵建设,为教师发展营造空间,使他们成为具备如梅花一样的品性向正、奋发向上的魅力教师;着眼学生基础素质和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同时享受童年的快乐,培育像梅花那样美丽绽放的儿童,这是我们梅堰实验小学—— 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追求。
留痕:让学校文化薪火相传
我校是在原址上改建而成的,全新的教学楼,全新的教学设施。在新旧交替过渡时,我们认为应把老校蕴含的文化、情感、教育价值等有形的与无形的资产有选择地保留下来,使之能在新校园中留下曾经的“生命印迹”。
物化留痕,难以忘却的纪念。老校园中的一处景观、一间教室、一面墙壁、一座雕塑,都是以往师生智慧的结晶。每一片树荫,每一块草地,每一朵鲜花,都见证了以往师生的生命足迹。留下它们,就是留下了历史;留下它们,就是留下了情感的纽带。于是,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留存了这些物化的文化。首先是用照片留存。我们将每一所村小以及实小老校的照片,在元仁楼三楼走廊内展示;将历任校长以及各级领导来校考察的身影,在元仁楼大厅内呈现;将以往学生的发明创造,用照片的方式在学校的各处陈列。其次是物理环境的复原。学校的一隅曾经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风景怡人。校园整体改建后,我们在原址附近挖池塘,建小桥,池里小鱼成群,池上莲叶圆圆,池边杨柳依依,再现了老校一隅的美好印迹。最后是代表性景观的呈现。走进校园,雕塑依然矗立,紫藤依然花开,亭子、长廊依然秀美,香樟树的伟岸、广玉兰的纯洁依然夺目。这些,留住了校友、老师的“相思”,留住了那份难以忘却的纪念。
心灵留痕,难以割舍的记忆。学校文化的传承,更应有精神的承续。曾经在每一位师生心灵上留痕的文化,我们不能割舍,因为这是学校文化的烙印,是一段难以割舍的过往。我校有鲜明的办学思想,成熟的办学模式,灵活的办学策略,清晰的价值取向,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借助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打造特色,彰显特色,成就特色。每年五月的科普月里,围绕主题,用各种方式向学生普及科普知识,有图片展示、教师讲述、学生宣讲;每年十月的科技节中,围绕主题开展绘画、手抄报、讲故事、写体会、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科学的神奇。我们还定期向学生征集创造发明的金点子,鼓励学生动手发明,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屡获大奖。在学校特色文化的研究中,我们着力于打造一支互帮互助、充满凝聚力的高质量教师团队,他们勤于研课,乐于笔耕,律己助人。我们更着力于培养敢于质疑喜爱探究的学生群体,他们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富有活力。这些在师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深深刻上了师生个性的痕迹,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聚焦:让学校文化化茧成蝶
《聚焦的力量》一书中指出:聚焦,将自身的能量聚于一点,将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将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学校文化建设如果聚焦得精准,必能化茧成蝶,让学校成为我们想要的模样。
养正德育,承百年传统。“养正”是学校的百年校训,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传承、道德的诉求和发展的指向。我们借助文化经典——“弟子规”的诵读、表演,让学生从小在经典的浸润下,涵养品性,懂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我们以“三有三讲”为主题,结合“梅花儿童守则”,突出年段教育重点——低年级养成教育、中年级行为习惯教育、高年级责任心教育,让每位梅小的学子拥有终身受益的习惯,拥有认真生活的态度,拥有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开展“养正学堂”系列讲座,请学生、老师讲述寓言故事,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校园里的美好瞬间……让学生懂得如何搬掉心中的顽石,追寻生活之美,理解生命的价值,为每位梅小的学子奠定了智慧人生的底子。
启智课程,扬科技特色。学校文化的构建,只有从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出发,才能让学校文化建设排斥虚妄,拒绝空想,呈现真实而绚丽的容貌。我们在努力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嵌入式课程——“五美课程”。第一层是梅花花蕊,凸显特色文化的“立美”,这是学校课程构建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第二层是梅花五瓣,代表梅花的五大品性:高洁、优雅、争先、坚韧、和合,寓意我们的课程要培养具有梅花般“五美”品性的学子;第三层是由梅花品性衍生出的“五美课程”,“优雅”品性的培养包含诵读类课程《梅子集》和主题阅读课程,“坚韧”品性的培养包含“日常三件事”( 抹桌、扫地、拖地板)和健身类课程《绳彩飞扬》,我们通过德育类课程《梅花儿童守则》《养正学堂系列》培养学生的高洁品性,通过科技类课程《智慧园》和综合实践类课程《我爱家乡》培养学生的“争先”“和合”的品性。围绕核心教育,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可以让学校文化建设变得可感可知,更加真实而富有活力。
五美校园,书梅花之美。我们围绕梅花的五美品性,从校园文化、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实践,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打造属于我们的“五美校园”文化。首先,我们以校园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对学校进行了有序划分和重点建设,突出了校园环境建设的“故事性”“地域性”“文化性”,让广场上、长廊里处处皆景。 “元仁楼”“亨礼楼”“利睿楼”“贞智楼”的命名渗透着“梅”的文化,“元、亨、利、贞”,既为“仁、礼、义、智”育人四德,又象征着梅花从生长到成熟的四个阶段。校史墙上,是几代梅小人励精图治的不朽印记;校庆碑上,镌刻着百年梅小走过的辉煌历程;青岚石,背衬翠竹,面朝校门,则是梅小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写照。梅赟廊内,古朴厚重的地域文化迎面扑来;孝通廊上,一代名家费孝通先生曾莅临梅小的身影历历在目;四季园内,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星座被巧妙地镶嵌在地面,玉兰花色的墙体建筑嵌入梅花的镂空图案,处处透出纯洁与雅致。其次,我们通过评选“魅力教师”和“活力学生”,推进“五美”校园的建设。在大力表彰年度“助力”“实力”“潜力”“研力”“合力”教师,以及“梅花少年”的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每个梅小人像梅花那样美丽绽放。
构建学校文化时,我们还关注了文化的传承,通过“养正德育”“启智课程”“五美校园”三维目标的构建,努力锤炼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栖息地,建构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特色文化体系,最终让师生实现精神的成长,像一朵朵梅花含苞吐艳,芬芳满园!
(孙筱坤、杨小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