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教师节,我社决定出版一套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的由教坛名师撰写的丛书——《教育家成长丛书》,以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改革探索、创新的成果,引导中小学教师成长。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为丛书作序;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担任丛书总顾问,各级行政部门的主管及教育研究专家担任丛书的编委,这充分体现了领导和专家对丛书的关怀与重视。
当我捧着这套共20册约600余万字的沉甸甸的丛书时,我深深感到她的厚实和凝重。回想编辑丛书的日日夜夜,读着一部部书稿,看着一幅幅照片,感动与震撼萦绕心头。
李吉林将诗书于学生心田做思想者,于漪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一辈子做教师与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誓言,张思明用心教育于无痕,张思中行万里路讲学不倦,赵谦翔与“马舍”为邻矢志不改,李镇西春风化雨潜入学生心灵……一位位名师娓娓述说着他们的成长历程,畅谈着人生感悟,阐述着教育的理想与灼见,倾听着专家、学者精彩又精辟的点评……一位位名师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爱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与智慧在学生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当这套丛书在2005年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亮相时,庄重典雅的封面,流行的开本,感人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很多专家、学者不由自主地止步翻阅,引得展台前人头攒动。许多教师、家长当场留下了通讯地址,热切期待能早日得到该书。
成功来自智大慧,质量源于细节。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诸多的困难出版,并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专家、作者的好评,作为该套丛书的实施者,我认为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融通了教育与出版的智慧,紧抓了选题策划与实施的全过程,紧盯了每一个细节。选题策划是全程策划,不仅是策划选题,还包含着装帧策划、宣传策划、销售策划。有了好的选题,如何操作是关键,抓好细节是保证。许多选题虽有极好的创意,但因操作不当而失败。所谓操作,即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开本、纸张、封面、版式、定价等。同时,还要注重细节,如字体、字号、勒口、环衬的设计等。责任编辑对待自己的书,要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小到大细心呵护。作为编辑,在图书总体设计环节上,对图书应该做成什么样,要有一种整体审美的判断。以该套丛书为例,在编写、设计、排版、印刷过程中,秉承了创新理念,以创新为魂,该书较其他同类书有了很大的突破。
精心设计封面与开本。好的封面与开本能使人眼前一亮。本套丛书的封面,主色调用金黄色,以体现教师植根深厚的文化土壤,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上半部分底纹图案用校园渐变图,由远及近,有立体、动感效果,以体现教师职业活动的基础;书的右下角附作者的近照,以增加亲切感;开本用流行的16开(185 x 230),凸显大气、视野开阔,且设计空间大。
精雕细琢正文。该套书的正文以文字为主,适当配教师工作、生活照,增加了活泼感。在编辑全书的过程中,无法更改图书的主体语言和图片,我就依靠装祯、设计、字体、字号的变化和对文字的雕琢去体现我对图书的感悟与理解。因为这些成长中的教育家是中国教师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和希望,透过他们的足迹,勾勒出中国教育半个世纪的春华秋实。在正文纸张的选择上,我选用了60克淡黄色胶版纸,因为不同的纸张能够体现不同的情感。淡黄色纸张能够衬托出文字、图片的高雅,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淡黄色也能很好地避免长时间阅读引起的视觉疲劳。
全程参与宣传推广。在丛书宣传策划及销售策划中,由编辑做出宣传方案。利用媒体召开新书发布会、教育论坛,并开展征文,同时组织作者培训,对图书进行立体化、网络化的推广。我与发行部门配合,建立营销团队,系统策划营销方案,加强渠道的建设与开发等,使图书尽快发到读者手中。
在编辑、出版丛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者需要寻找教育的智慧,出版者需要寻找出版的智慧。一套好的教育类图书需要两种智慧的完美结合。因为同样的选题,不同的编辑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操作方法运作,其图书效果会迥然不同。只要你集中两种智慧,你被书感动着,就会做出感动别人的书。《教育家成长丛书》中的一个个感动,只要你读了她,就会潜进你心田。
如果广大读者能从每位教育家成长、探索教育智慧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并能品味、反思我们的教育,那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初衷就实现了。
当我捧着这套共20册约600余万字的沉甸甸的丛书时,我深深感到她的厚实和凝重。回想编辑丛书的日日夜夜,读着一部部书稿,看着一幅幅照片,感动与震撼萦绕心头。
李吉林将诗书于学生心田做思想者,于漪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一辈子做教师与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誓言,张思明用心教育于无痕,张思中行万里路讲学不倦,赵谦翔与“马舍”为邻矢志不改,李镇西春风化雨潜入学生心灵……一位位名师娓娓述说着他们的成长历程,畅谈着人生感悟,阐述着教育的理想与灼见,倾听着专家、学者精彩又精辟的点评……一位位名师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爱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与智慧在学生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当这套丛书在2005年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亮相时,庄重典雅的封面,流行的开本,感人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很多专家、学者不由自主地止步翻阅,引得展台前人头攒动。许多教师、家长当场留下了通讯地址,热切期待能早日得到该书。
成功来自智大慧,质量源于细节。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诸多的困难出版,并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专家、作者的好评,作为该套丛书的实施者,我认为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融通了教育与出版的智慧,紧抓了选题策划与实施的全过程,紧盯了每一个细节。选题策划是全程策划,不仅是策划选题,还包含着装帧策划、宣传策划、销售策划。有了好的选题,如何操作是关键,抓好细节是保证。许多选题虽有极好的创意,但因操作不当而失败。所谓操作,即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开本、纸张、封面、版式、定价等。同时,还要注重细节,如字体、字号、勒口、环衬的设计等。责任编辑对待自己的书,要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小到大细心呵护。作为编辑,在图书总体设计环节上,对图书应该做成什么样,要有一种整体审美的判断。以该套丛书为例,在编写、设计、排版、印刷过程中,秉承了创新理念,以创新为魂,该书较其他同类书有了很大的突破。
精心设计封面与开本。好的封面与开本能使人眼前一亮。本套丛书的封面,主色调用金黄色,以体现教师植根深厚的文化土壤,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上半部分底纹图案用校园渐变图,由远及近,有立体、动感效果,以体现教师职业活动的基础;书的右下角附作者的近照,以增加亲切感;开本用流行的16开(185 x 230),凸显大气、视野开阔,且设计空间大。
精雕细琢正文。该套书的正文以文字为主,适当配教师工作、生活照,增加了活泼感。在编辑全书的过程中,无法更改图书的主体语言和图片,我就依靠装祯、设计、字体、字号的变化和对文字的雕琢去体现我对图书的感悟与理解。因为这些成长中的教育家是中国教师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和希望,透过他们的足迹,勾勒出中国教育半个世纪的春华秋实。在正文纸张的选择上,我选用了60克淡黄色胶版纸,因为不同的纸张能够体现不同的情感。淡黄色纸张能够衬托出文字、图片的高雅,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淡黄色也能很好地避免长时间阅读引起的视觉疲劳。
全程参与宣传推广。在丛书宣传策划及销售策划中,由编辑做出宣传方案。利用媒体召开新书发布会、教育论坛,并开展征文,同时组织作者培训,对图书进行立体化、网络化的推广。我与发行部门配合,建立营销团队,系统策划营销方案,加强渠道的建设与开发等,使图书尽快发到读者手中。
在编辑、出版丛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者需要寻找教育的智慧,出版者需要寻找出版的智慧。一套好的教育类图书需要两种智慧的完美结合。因为同样的选题,不同的编辑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操作方法运作,其图书效果会迥然不同。只要你集中两种智慧,你被书感动着,就会做出感动别人的书。《教育家成长丛书》中的一个个感动,只要你读了她,就会潜进你心田。
如果广大读者能从每位教育家成长、探索教育智慧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并能品味、反思我们的教育,那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初衷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