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神器黄豆芽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e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被称为“地里长出的肉”,其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相传在哥伦布航海时期,船员出海不到半年便会得一种怪病:牙龈出血,皮肤干燥,身上会起一片片发红的出血点,不断感冒,最终死去。现代医学证实那是坏血病,是由于长期的海上生活,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缺乏维生素C(VitaminC,以下简称VC)所致。可是,比哥伦布还早几十年下西洋的郑和舰队,也是常年在海上漂泊,却未曾遭到坏血病的侵袭。这是为什么呢?秘密就在于一种很普通的食物——大豆。
  哥伦布带大豆出海时只会煮着吃,而郑和船上带的大豆,大部分用来生成豆芽再吃。大豆变豆芽是一段植物生命的神奇旅程,也是各种营养素大变化的过程,使得黄豆芽一跃成为人们的防病神器。
  【神器一:“无中生有”的VC】
  大豆中原本不含VC,而一旦生出芽来,其中一部分糖分就会转变成VC,虽然含量不大,每100克豆芽中含有8毫克VC,但是在蔬菜缺乏的时间或地区,比如北方的冬天,每天多吃些自家发的黄豆芽,就可以有效避免因缺乏VC而患病。VC不仅可以预防坏血病,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持皮肤、血管的弹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
  【神器二:热量降低60%】
  许多植物的种子都会储存大量的能量物质,为发芽而准备。每100克大豆的热量是1503千焦,发成300克的豆芽以后,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都在豆芽这个“天然化工厂”中被分解、转化,最终热量会降低60%以上,变成553千焦。
  由此可以看出,与黄豆相比,豆芽的含水量增加了,饱腹感增强了,还替我们先消耗了一多半的能量,将其转变为对人体更加有用的其他物质,比如糖类会转变成VC,根部细菌也会生成少量的维生素B12。
  【神器三:被分解的蛋白质和糖】
  豆芽中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如大豆,但是在发芽的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被分解成了多肽、氨基酸,这使得其中蛋白质的总利用率提高了10%,更容易被消化。研究认为,豆芽中的天门冬氨酸含量有所增加,能对抗乳酸沉积,抗疲劳,比较适合大量运动后的人食用。
  被分解的除了蛋白质,还有糖。黄豆中含有大量的低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只能在大肠处被细菌酵解,产生大量气体,所以食用后会感觉到腹胀、多屁,“炒黄豆”也因此被引用到诸多娱乐作品里。而豆芽中的低聚糖会被大量分解,肠胃功能正常的人完全可以消化,不必担心吃后出现尴尬。
  【神器四:活力大增的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作为一种保健品对人体有着明确的功效。大豆异黄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性激素,对人体的雌激素进行双向调节。对于更年期妇女来讲,雌激素降低,会导致情绪不稳、钙流失,而大豆异黄酮则可提高雌激素水平,缓解更年期症状。对于青春期的少年而言,体内性激素不稳定,大豆异黄酮则可以随着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进行反向调节,使其总体趋于稳定。大豆中的异黄酮活性较低,变成豆芽后,活性会增强。
  【神器五:降低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可以预防结肠癌,一方面却使得食物难以消化,降低钙、铁、磷等矿物质的吸收。豆芽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与黄豆相比会降低,一是因为大豆中的膳食纤维大部分集中在豆皮上,而豆芽会成功“脱皮”,另一个原因是一部分膳食纤维被分解了。对于老年人来讲,胃肠功能本来就弱,矿物质容易不足,过多的膳食纤维无益,想要补钙的话,吃豆芽比吃大豆要好得多。
其他文献
三月天气开始渐渐暖和起来了,但气温变化很大,且比较干燥,平时要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这个月饮食调养以补脾、润肺为主,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应季食材及养生食谱。  一、大 麦  大麦又称牟麦、倮麦、饭麦等,是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大麦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大麦可做饭、煮粥,或磨成面粉做糕点食用,还可用来